学术投稿

肘部创伤性尺神经炎24例治疗体会

丁土旺;陈春仙

关键词:肘部, 创伤性, 尺神经炎, 现报告如下, 肘管, 效果满意, 慢性损伤, 迟发性, 治疗, 手术, 管内, 方法
摘要:肘部创伤性尺神经炎又称肘管综合征、肘尺管综合征或肘后迟发性尺神经炎,是尺神经在肘后的肘管内受压或慢性损伤而产生的一系列综合征[1].自1991年1月至2003年6月,笔者采用手术的方法治疗肘部创伤性尺神经炎24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胆囊切除术中合并高血糖的临床特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生活方式不断改变,社会的老龄化使糖尿病发病率明显提高,糖尿病的发病年龄也越来越年轻化.而有糖代谢紊乱的人群比例就更高,占人口的[1]20%,在外科胆囊切除手术中,合并高血糖者也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在治疗上也具有一定的特点.2000~2006年对我科收治的胆囊切除术638例,进行了围术期血糖检测,按照WHO诊断标准,确诊为2型糖尿病病人31例,占4.86%,高血糖(糖代谢异常)67例,占10.5%,现将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

    作者:苏松茂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36例临床分析

    无张力疝修补术自20世纪80年代问世以来,已广泛应用于腹股沟疝的治疗,较传统的修补方法具有组织损伤少、缝合张力小、复发率低等优点.笔者于2000年3月~2004年8月对36例腹股沟疝病人进行了无张力修补术,经随访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吕绍勋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外伤性肠破裂60例诊治

    外伤性肠破裂是常见的一种腹部损伤,近年来随着交通与工伤事故的骤增,肠破裂的发生率逐年增加,现将我院1997~2003年收治的60例外伤性肠破裂报告如下:

    作者:李志民;张中汉;左翠梅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消淋合剂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目的 研究消淋合剂制备方法及临床标准,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对处方中黄芪、当归进行薄层色谱鉴别和临床观察.结果 薄层层析分离清晰,空白无干扰,重现性好,临床有效率94%.结论 消淋合剂组方合理,工艺可行,质控方法可靠,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李娥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麻黄甘草口服液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目的 制备麻黄甘草口服液并观察其对小儿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以自制的麻黄甘草口服液作为治疗组,以盐酸溴已新作对照组,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制成的麻黄甘草口服液外观、性状、鉴别、检查均符合规定,稳定性良好;临床应用于治疗小儿慢性支气管炎疗效显著.结论 该制剂制备方法简单,性质稳定,质量可控,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作者:赵小顺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67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诱因分析

    酮症酸中毒是临床上糖尿病容易出现的并发症,诱发因素很多,如果抢救治疗不及时,可危及患者生命.我们近8年收治有明确诱因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67例,就其诱因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付振国;王维强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伐昔洛韦治疗女性生殖器疱疹

    目的 观察伐昔洛韦治疗女性生殖器疱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治疗组口服伐昔洛韦片0.6g,每日2次,7日为1个疗程;对照组口服阿昔洛韦片0.2g,每日5次,7日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7日有效率高于对照组,3个月及6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伐昔洛韦治疗女性生殖器疱疹在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率方面优于阿昔洛韦.

    作者:张晓宁;甘才斌;刘红艳;李万华;赵林;王丽霞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68例副乳腺及其肿瘤的临床诊治

    目的 探讨副乳腺及其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 对68例副乳腺及其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8例中女性67例,男性1例,发病1个月~30年.副乳腺63例,副乳腺良性肿瘤4例(5.9%),副乳腺癌1例(1.5%).发病部位腋下多见(82.4%),多以局部肿块就诊(88.2%).治疗均行手术切除,1例副乳腺癌二次行根治术.结论 副乳腺及其肿瘤的组织学分型与正常部位的乳腺组织相同,在诊断时必须证实与正常部位乳腺组织无关.副乳腺癌早期诊断困难,且因其淋巴和血供丰富,易早期转移,患者预后差,治疗以根治性切除为主,争取早期诊断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作者:史永莉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经耻骨上膀胱尿道悬吊术微创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5例

    目的 评论经耻骨上膀胱尿道悬吊术(SPARC)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经临床尿动力学检查确诊5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无膀胱出口梗阻,均为稳定膀胱,行经耻骨上膀胱尿道悬吊术治疗.结果 手术时间30~50min,术中出血量20~40ml,术后留置导尿2~4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d,术后症状消失.其中1例出现尿潴留,经尿道扩张、留置导尿1周后症状缓解,随访2~13个月,未见复发及并发症.结论 经耻骨上膀胱尿道悬吊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具有简单、疗效好、微创、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沈鹰;付风林;凡群才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296例自发性气胸的治疗体会

    自发性气胸是呼吸内科的常见急症,我院自1998~2005年共收治自发性气胸296例,经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田蕊;朱光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16例骶尾部复发性脊索瘤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目的 评价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骶尾部复发性脊索瘤的疗效.方法 16例经磁共振成像(MRI)或CT确诊的骶尾部复发性脊索瘤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分割剂量3~6Gy/次,5次/周,总剂量56~66Gy.结果 总有效率81.3%,患者全部生存,无远处转移,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骶尾部复发性脊索瘤安全、有效,近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作者:雒建超;韩倩;牛坡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鱼腥草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51例疗效观察

    目的 总结鱼腥草对于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102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例随机分成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观察组应用鱼腥草注射液,对照组应用病毒唑针,两组皆以7d为1个疗程.结果 观察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为高.结论 鱼腥草注射液治疗病毒感染或合并轻度细菌感染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有较显著的疗效.

    作者:魏涛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脂蛋白肾病与载脂蛋白E基因突变

    在一些代谢性疾病中,例如与脂质代谢有关的酶和受体发生突变,可出现异常的脂质在肾脏蓄积.一些非典型的肾小球硬化性病变常常出现在Ⅲ型高脂蛋白血症,直到近年来由载脂蛋白E(apo E)突变引起的特殊肾脏损伤(脂蛋白肾病)才被认识.

    作者:潘永利;刘章锁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64例老年糖尿病肾病的治疗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糖尿病演变几年后,几乎均有肾脏受累,从肾小球、肾小管到肾间质,是终未期肾衰的重要原因][1].在我国,96%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为2型糖尿病(T2DM),T2DM患者多中年发病,加之老年人肾脏贮备功能的降低,肾功能衰竭的程度较年轻人重.一旦发生肾脏损害,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则病情不可逆转,往往进行性发展至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到目前为止,尚无有效的方法能够防止其发生和恶化.因此如何有效地预防和延缓DN的发展已是当前糖尿病和肾脏病学者们共同的主要课题.本研究通过对64例老年DN治疗的分析,总结对老年DN治疗的体会.

    作者:郭畅群;刘会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多巴胺联合酚妥拉明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循环障碍28例

    目的 探讨多巴胺和酚妥拉明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循环障碍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多巴胺和酚妥拉明,分别以5~10μg/(kg·min)和1~2μg/(kg·min)的速度持续静脉滴注.3~5d为一疗程;对照组只给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28例,有效25例(89.2%);对照组28例,有效9例(32.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多巴胺联合酚妥拉明对新生儿窒息后循环障碍的改善有明显效果,可提高窒息后患儿的治愈率及生存率.

    作者:张广伟;张建华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干预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新生儿窒息的严重并发症,可导致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欧美发达国家HIE发病率仅为0.02%~0.04%[1],而我国高达3%~10%不等(因地区不同而异),由此所致的智力、行为障碍发生率为1.3%~15.3%[2],严重制约了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因此,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意义深远.目前,对该病的临床治疗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并制定出治疗常规.但对其智能伤残的早期干预研究还不多,因此我们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进行了早期干预,旨在了解通过早期干预是否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其智力发育的落后,从而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

    作者:苏武珍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脑血管病并发症的临床护理

    随着社会进步与科学的发展及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护理工作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强化了对病人的整体认识,护理工作重点由单纯的疾病护理向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全面护理转变,要求护士在接触病人的过程中,通过执行医嘱、向家属介绍病情、询问病情收集病人资料,制定相应健康教育,实施身心整体护理.

    作者:张振英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4天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82.9%,对照组有效率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有效药物.

    作者:魏新侠;张伊伟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乳癌术中背阔肌肌皮瓣再造乳房的护理

    我科自2001年6月至今对中晚期乳腺癌先行化疗,再行手术切除,术中应用背阔肌肌皮瓣再造乳房[1],疗效满意.现将护理内容报告如下.

    作者:田金凤;郭树平;职梅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脑外伤并发脑积水27例分析

    目的 探讨脑外伤并发脑积水的发病机制、诊治方法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00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27例脑外伤并发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脑外伤患者中,治愈22例,其临床症状、体征有不同程度改善,4例效果不明显(包括感染1例),1例死于全身衰竭.结论 脑外伤并发脑积水多属急性型,颅脑外伤后宜行急性期颅内压监护,当压力>15mm Hg(1mm Hg=0.133kPa)时,应作持续脑室外引流排出血性脑脊液,可减少脑积水的发生.脑外伤并发症的防治在预防脑积水形成中也极为重要.

    作者:张洪涛;马云富;杨永飞 刊期: 2006年第19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