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淳;王景枝
目的 探讨急性小肠出血的诊断方法.方法 对34例小肠出血病人分别采用X线钡餐检查,红细胞核素扫描(ECT),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造影(DSA),术中肠镜检查,比较各种诊断方法对判断出血部位的优劣.结果 对出血部位的定位阳性率:ECT为50%;DSA为66.7%;X线钡餐为37.5%.术前不能明确的10例病人,术中肠镜均明确出血部位(100%).结论 ECT和DSA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术前辅助检查不能明确出血部位的病人,剖腹探查结合术中镜检查是确定出血部位的关键.
作者:陈淳;王景枝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应用绿药膏涂抹减轻长春瑞滨所致静脉炎.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法,第一次静脉应用长春瑞滨,未做绿药膏涂抹护理干预预防静脉炎;试验组采用绿药膏涂抹穿刺静脉走向的皮肤,预防静脉炎.结果 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大于试验组(P<0.05);绿药膏涂抹后(试验组)静脉炎出现延迟,疼痛程度降低,持续时间缩短(P<0.05).结论 绿药膏局部涂抹能有效减轻患者应用长春瑞滨所致静脉炎.
作者:李传华;李爱敏;苗向红 刊期: 2006年第21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导致单纯的拇长伸肌、趾长伸肌或胫前肌肌力障碍,致伸拇、伸趾或伸踝肌力减退,但临床因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成群肌肉瘫痪致足下垂者较为少见,作者在1998年6月~2005年10月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204例,手术治疗118例,其中足下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例,占2.9%,经手术治疗后均得到恢复.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鹏飞;李成军;王旭 刊期: 2006年第21期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是胆道感染中严重的一种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情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的特点,一直为临床所重视.现就我科近年来56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郭胜利;赵玉亭;任武 刊期: 2006年第21期
异位妊娠即孕卵在宫腔以外的任何部位着床、发育,其中绝大多数为输卵管妊娠.异位妊娠是妇产科领域常见的急腹症,也是引起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各国异位妊娠的发病率均不断增加.国外异位妊娠与正常妊娠之比,由1970年的1∶222上升至1989年的1∶51;国内由1∶167上升至1∶(56~93)[1].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晓群 刊期: 2006年第21期
我院2002~2005年共完成了经桡动脉冠脉造影10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00例,男80例,女20例,年龄大80岁,小30岁,平均年龄(62.2±0.4)岁.合并糖尿病18例,合并高血压34例.
作者:陈容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地尔硫(艹卓)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54例硝酸酯类药物效果不佳的UAP患者静滴地尔硫(艹卓).首先按初始剂量1μg/(kg·min)的速度持续静脉注入.若仍有心绞痛发作,则继续递增剂量至5μg/(kg·min),维持用药48h.用药过程中观察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血压、心率及有无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副作用.结果 ①心绞痛发作情况:42例在用药期间未再发作心绞痛,12例心绞痛程度明显减轻;②血压、心率:治疗过程中,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和/或药物剂量的增加,心率、血压均逐渐下降,与基础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副作用:54例中无一例发生严重低血压或心功能恶化.仅3例患者发生Ⅰ度房室传导阻滞.结论 对于硝酸酯类药物效果不佳的不稳定型心绞痛静滴地尔硫(艹卓)可取得良好、安全的效果,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明四红;马连霞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了解吲达帕胺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国内近几年应用吲达帕胺出现的不良反应报道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结果 吲达帕胺的不良反应主要有低血钾和过敏反应,同时还要警惕其少见的其它不良反应.结论 临床医师、药师和生产企业均应重视吲达帕胺的不良反应,合理用药,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孙志强;靳胜燕 刊期: 2006年第21期
迷走神经反射是介入治疗中才存在的不良反应,如处理不当或未及时处理,可导致不良后果甚至危及生命.我科2005年1月~2006年2月共收治恶性肿瘤587例,均行动脉灌注术和化疗栓塞术,出现迷走神经反射18例,经及时有效的处理,未发生不良后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魏社英 刊期: 2006年第21期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妇女特有的疾病.患病后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全身小动脉痉挛,血流淤滞,血管内皮损伤,易促发血栓形成;血管舒缩功能障碍,通透性增加,血脑屏障破坏,发生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严重时脑血管破裂致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甚至发生脑疝死亡[1],患者多合并贫血,手术应激及产后失血,易促使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我科自2003年10月~2005年10月发生脑血管疾病6例,现对6例患者的护理观察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今后早期发现脑血管疾病,采取及时的治疗护理措施有积极意义,报道如下:
作者:陈艳英;胡新娇 刊期: 2006年第21期
我院1999~2005年共完成冠状动脉搭桥手术100例,除38例前降支应用左乳内动脉外,其余均用大隐静脉桥.3例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死亡,其余患者均治愈出院.经过随访,目前无复发者.术中正确处理静脉桥对手术的疗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将术中大隐静脉桥的处理及注意事项总结如下:
作者:张伏生;赵国珍;李金钟;赵卫东;张建东;冯润光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乡镇医院对腹部损伤的急救与护理效果.方法 对近10年内农民腹部损伤的12例病例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闭合性损伤9例,开放性损伤3例.以软组织与胃肠损伤多,颅脑、心、肺、肾、脊柱无损伤.发生休克2例,腹内出血3例.经抢救、手术、护理等治疗,住院30~45d均痊愈出院,无后遗症,无转院,无死亡.结论 入院及时,病情判断准确,处理果断,医护协同良好,纠正休克迅速,医护技能提高,乡镇医院设备增加等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邹玉云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了解本地区新生儿黄疸的G6PD缺陷情况.方法 用四氮唑蓝法对61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G6PD含量测定,其中44例缺乏者作了G6PD基因芯片测定.结果 检出G6PD缺乏(纯、半合子)193例(31.5%),可疑缺乏(中间值)79例(12.9%),G6PD基因缺陷主要为G1388A、G1376T、A95G突变.结论 G6PD缺乏是本地区新生儿黄疸的主要病因,男性婴儿比率高于女性婴儿,基因缺陷的类型与中国人常见的基因缺陷类型相同.
作者:赵应斌;刘纲毅;李丽敏;丁燕玲;黎华莲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对肝脏细胞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例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患者,定期行超声检查(3~6个月).观察肝脏轮廓形态、内部回声情况、血管清晰度等并分析两者关系.结果 200例精神病患者中血管纹理欠清晰54例,占27.0%,伴有肝脏内部回声改变36例,占18.0%;合并脂肪肝者12例,占6.0%.结论 抗精神病药物对肝脏细胞造成不同程度损伤,时间愈长损伤愈明显,临床用药应慎重.
作者:张金玲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贝飞达治疗婴幼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疗效.方法 将68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21例,均采用相同的基础治疗,治疗组予以贝飞达口服;对照组予以胃蛋白酶合剂口服.结果 婴幼儿肺炎228例患儿中发生继发性腹泻68例,发生率为29.8%,其中抗生素相关性腹泻44例,发生率为19.3%,治疗组总有效率89.4%,显效率68.1%,对照组总有效率66.7%,显效率38.1%,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贝飞达治疗婴幼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疗效满意,安全有效.
作者:唐卫华;吴根喜;王凤伟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总结颅脑外伤昏迷病人行高压氧治疗前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颅脑外伤昏迷病人行高压氧治疗前的时间安排、生命体征监测、饮食护理、基础护理、呼吸道管理、安全措施等方面的护理.结果 提高了高压氧治疗运送途中的安全系数,防止了意外的发生,从而也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结论 制定严格的护理操作规范,增加护士对病人病情的观察与护理的责任心.
作者:朱桂霞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阑尾周围脓肿行Ⅰ期阑尾切除的可行性.方法 我院自1995年以来,对阑尾周围脓肿施行Ⅰ期阑尾切除术4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41例均顺利施行了阑尾切除术,无一例肠瘘发生,切口均一期愈合.结论 阑尾周围脓肿采取相应的手术方法一次性切除阑尾是一种安全、疗效确切的方法.
作者:余卫东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顺尔宁(孟鲁斯特)与普米克(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疗效,探讨治疗CVA的抗炎药物的选择.方法 将40例CVA患儿,按1∶1比例随机分为顺尔宁组和普米克组各20例.2组均接受基础治疗:口服博利康尼片0.05mg/(kg·次),每8小时1次,每次大量不超过1.25mg.在基础治疗上,顺尔宁组每晚口服顺尔宁片,3~6岁4mg,>6岁5mg;普米克组每晚吸入普米克气雾剂200μg.观察2组咳嗽症状消失的时间.结果 顺尔宁组和普米克组在取得临床缓解所需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口服顺尔宁与吸入普米克气雾剂,在缓解CVA症状的疗效,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炎药物.
作者:王来成 刊期: 2006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腰椎峡部裂的CT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 结合临床回顾性分析68例腰椎峡部裂的CT表现.结果 双侧峡部裂56例,单侧峡部裂12例,CT表现:裂隙征、双边征、椎管冗长征、双关节征、假性椎间盘膨出、骨赘形成及椎管狭窄.结论 腰椎峡部裂有特征性的CT表现,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刘秀民 刊期: 2006年第21期
随着心血管外科技术整体水平提高,手术矫治先天性心脏病(CHD)心血管畸形已成为CHD的重要治疗手段,大多患儿可根治畸形,取得满意效果.但婴幼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急诊外科治疗由于技术难度大,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国内只有少数大的心血管中心开展此类手术.为挽救患儿生命,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自2002年1月~2005年8月共收治婴幼儿CHD 287例,其中急诊手术42例,对其进行研究总结.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振东;周文珏;陈晓 刊期: 2006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