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颅脑外伤昏迷病人行高压氧治疗前的护理

朱桂霞

关键词:颅脑外伤, 高压氧, 护理
摘要:目的 总结颅脑外伤昏迷病人行高压氧治疗前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颅脑外伤昏迷病人行高压氧治疗前的时间安排、生命体征监测、饮食护理、基础护理、呼吸道管理、安全措施等方面的护理.结果 提高了高压氧治疗运送途中的安全系数,防止了意外的发生,从而也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结论 制定严格的护理操作规范,增加护士对病人病情的观察与护理的责任心.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镇痛泵引起低血压的原因与护理

    随着医学的发展,自控式镇痛泵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且效果很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病人手术后的疼痛.但是自控式镇痛泵也给病人带来了恶心、呕吐、嗜睡、低血压、尿潴留等并发症.我科对2005年住院手术的病人中随机抽出100例作为观察对象,对6例手术后使用镇痛泵引起低血压的病人进行及时的观察和护理,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红军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42例异位妊娠的诊断

    异位妊娠即孕卵在宫腔以外的任何部位着床、发育,其中绝大多数为输卵管妊娠.异位妊娠是妇产科领域常见的急腹症,也是引起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各国异位妊娠的发病率均不断增加.国外异位妊娠与正常妊娠之比,由1970年的1∶222上升至1989年的1∶51;国内由1∶167上升至1∶(56~93)[1].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晓群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介入治疗中迷走神经反射的观察与护理

    迷走神经反射是介入治疗中才存在的不良反应,如处理不当或未及时处理,可导致不良后果甚至危及生命.我科2005年1月~2006年2月共收治恶性肿瘤587例,均行动脉灌注术和化疗栓塞术,出现迷走神经反射18例,经及时有效的处理,未发生不良后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魏社英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11例食管破裂穿孔的诊治

    食管破裂是胸外科一种较少见的急性胸外科疾病,发病率低,而且基层医院的首诊医师对此病认识不足,往往容易导致延迟诊断或误诊,如不及时妥善处置易危及生命.总结自1990年1月~2004年12月15年间参与的食管破裂病例11例.提出以下诊治体会,以作经验交流.

    作者:李杰;孙朝选;贺海磊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提示盐酸氨溴索可明显改善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症状和体征.观察过程中未发现与盐酸氨溴索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吸入性肺炎具有显著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日东;陈朝霞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颅脑外伤昏迷病人行高压氧治疗前的护理

    目的 总结颅脑外伤昏迷病人行高压氧治疗前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颅脑外伤昏迷病人行高压氧治疗前的时间安排、生命体征监测、饮食护理、基础护理、呼吸道管理、安全措施等方面的护理.结果 提高了高压氧治疗运送途中的安全系数,防止了意外的发生,从而也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结论 制定严格的护理操作规范,增加护士对病人病情的观察与护理的责任心.

    作者:朱桂霞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烧伤并发湿疹样皮炎33例治疗分析

    我科自1998年以来先后诊治33例烧伤并发湿疹样皮炎,经早期综合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庆红;蔡兴东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食管癌患者术后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常见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分析225例食管癌患者术后进行连续心电监护的观察.结果 35例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5.5%,其中房颤17例(48.6%),术前心电图异常、年龄、麻醉、手术时间长短及创伤大小,术前低血钾等均是诱发心律失常的原因.结论 术前心电图异常者加强准备及重点心电监护,术中操作轻柔迅速,后强化呼吸道管理,注意维持电解质平衡,用β-受体阻滞剂等可能有效减少心律失常发生.

    作者:晁淑玉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贝飞达治疗婴幼儿肺炎继发性腹泻47例

    目的 观察贝飞达治疗婴幼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疗效.方法 将68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21例,均采用相同的基础治疗,治疗组予以贝飞达口服;对照组予以胃蛋白酶合剂口服.结果 婴幼儿肺炎228例患儿中发生继发性腹泻68例,发生率为29.8%,其中抗生素相关性腹泻44例,发生率为19.3%,治疗组总有效率89.4%,显效率68.1%,对照组总有效率66.7%,显效率38.1%,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贝飞达治疗婴幼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疗效满意,安全有效.

    作者:唐卫华;吴根喜;王凤伟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46例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又称过敏性咳嗽,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支气管哮喘.自1996年~2004年,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CVA 46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的30例相对比,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荣林;周向阳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胰岛素泵对糖尿病疗效的影响与对策

    目的 探讨影响胰岛素泵疗效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分析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泵治疗过程中容易影响其疗效的各种因素.结果 患者的心理因素、输注部位的选择、对机器故障的处理以及护士的责任心是影响胰岛素泵疗效的主要因素.结论 护理人员对胰岛素泵操作的掌握程度、临床的密切观察以及患者的心理因素是确保胰岛素泵佳疗效的前提.

    作者:王俊英;赵霞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静脉滴注地尔硫(艹卓)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地尔硫(艹卓)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54例硝酸酯类药物效果不佳的UAP患者静滴地尔硫(艹卓).首先按初始剂量1μg/(kg·min)的速度持续静脉注入.若仍有心绞痛发作,则继续递增剂量至5μg/(kg·min),维持用药48h.用药过程中观察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血压、心率及有无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副作用.结果 ①心绞痛发作情况:42例在用药期间未再发作心绞痛,12例心绞痛程度明显减轻;②血压、心率:治疗过程中,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和/或药物剂量的增加,心率、血压均逐渐下降,与基础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副作用:54例中无一例发生严重低血压或心功能恶化.仅3例患者发生Ⅰ度房室传导阻滞.结论 对于硝酸酯类药物效果不佳的不稳定型心绞痛静滴地尔硫(艹卓)可取得良好、安全的效果,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明四红;马连霞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8例不典型肾癌的CT表现

    目的 通过对不典型肾癌CT表现的认识,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 8例不典型肾癌均经CT检查和病理证实.结果 不典型肾癌的CT表现:①肿块呈囊状改变;②肿块向肾盂内生长,酷似肾盂癌;③肿块直径小于3cm,平扫呈圆形略高密度灶;④平扫时,肿块未显示,仅表现为肾下极边缘毛糙;⑤平扫和增强扫描其密度变化较小,表现为不规则片状略低密度灶.结论 CT增强扫描有助于肾脏病变的发现和诊断.

    作者:陈永辉;赵建青;刘峰;杨坤;苏瑞芳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100例冠状动脉搭桥术中大隐静脉桥的处理

    我院1999~2005年共完成冠状动脉搭桥手术100例,除38例前降支应用左乳内动脉外,其余均用大隐静脉桥.3例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死亡,其余患者均治愈出院.经过随访,目前无复发者.术中正确处理静脉桥对手术的疗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将术中大隐静脉桥的处理及注意事项总结如下:

    作者:张伏生;赵国珍;李金钟;赵卫东;张建东;冯润光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腹部损伤的急救与护理

    目的 探讨乡镇医院对腹部损伤的急救与护理效果.方法 对近10年内农民腹部损伤的12例病例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闭合性损伤9例,开放性损伤3例.以软组织与胃肠损伤多,颅脑、心、肺、肾、脊柱无损伤.发生休克2例,腹内出血3例.经抢救、手术、护理等治疗,住院30~45d均痊愈出院,无后遗症,无转院,无死亡.结论 入院及时,病情判断准确,处理果断,医护协同良好,纠正休克迅速,医护技能提高,乡镇医院设备增加等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邹玉云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脑血管疾病的护理观察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妇女特有的疾病.患病后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全身小动脉痉挛,血流淤滞,血管内皮损伤,易促发血栓形成;血管舒缩功能障碍,通透性增加,血脑屏障破坏,发生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严重时脑血管破裂致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甚至发生脑疝死亡[1],患者多合并贫血,手术应激及产后失血,易促使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我科自2003年10月~2005年10月发生脑血管疾病6例,现对6例患者的护理观察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今后早期发现脑血管疾病,采取及时的治疗护理措施有积极意义,报道如下:

    作者:陈艳英;胡新娇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612例新生儿黄疸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测定

    目的 了解本地区新生儿黄疸的G6PD缺陷情况.方法 用四氮唑蓝法对61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G6PD含量测定,其中44例缺乏者作了G6PD基因芯片测定.结果 检出G6PD缺乏(纯、半合子)193例(31.5%),可疑缺乏(中间值)79例(12.9%),G6PD基因缺陷主要为G1388A、G1376T、A95G突变.结论 G6PD缺乏是本地区新生儿黄疸的主要病因,男性婴儿比率高于女性婴儿,基因缺陷的类型与中国人常见的基因缺陷类型相同.

    作者:赵应斌;刘纲毅;李丽敏;丁燕玲;黎华莲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输卵管间质部妊娠28例分析

    输卵管妊娠是常见妇科急腹症之一,占异位妊娠的95%~98%[1],输卵管间质部妊娠仅占输卵管妊娠的2%~4%.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如果诊断、治疗不及时,则危及患者生命.本文对1998~2005年住院手术并经病理确诊的28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进行分析,以提高诊治水平.

    作者:刘荣香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顺尔宁与普米克气雾剂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顺尔宁(孟鲁斯特)与普米克(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疗效,探讨治疗CVA的抗炎药物的选择.方法 将40例CVA患儿,按1∶1比例随机分为顺尔宁组和普米克组各20例.2组均接受基础治疗:口服博利康尼片0.05mg/(kg·次),每8小时1次,每次大量不超过1.25mg.在基础治疗上,顺尔宁组每晚口服顺尔宁片,3~6岁4mg,>6岁5mg;普米克组每晚吸入普米克气雾剂200μg.观察2组咳嗽症状消失的时间.结果 顺尔宁组和普米克组在取得临床缓解所需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口服顺尔宁与吸入普米克气雾剂,在缓解CVA症状的疗效,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炎药物.

    作者:王来成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绿药膏涂抹预防长春瑞滨所致静脉炎的观察

    目的 应用绿药膏涂抹减轻长春瑞滨所致静脉炎.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法,第一次静脉应用长春瑞滨,未做绿药膏涂抹护理干预预防静脉炎;试验组采用绿药膏涂抹穿刺静脉走向的皮肤,预防静脉炎.结果 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大于试验组(P<0.05);绿药膏涂抹后(试验组)静脉炎出现延迟,疼痛程度降低,持续时间缩短(P<0.05).结论 绿药膏局部涂抹能有效减轻患者应用长春瑞滨所致静脉炎.

    作者:李传华;李爱敏;苗向红 刊期: 2006年第21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