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波热疗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护理

张婷;祝学敏;徐蔚蔚

关键词:微波热疗, 化疗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 细胞变性坏死, 微波治疗机, 肿瘤组织, 加热升温, 护理体会, 局部, 报告
摘要:微波热疗是指用微波治疗机,将局部肿瘤组织加热升温达43℃~45℃,从而使肿瘤细胞变性坏死,达到治疗的目的[1].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效果显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84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与头颅CT分度一致性分析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多与围产期窒息密切相关,其诊断主要根据产科病史和生后出现的神经症状.影像学检查目的是进一步明确HIE病变的部位和范围,确定有无颅内出血和出血类型,动态系列检查对评估预后有一定意义.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本院1997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的84例HIE患者临床特点及头颅CT分析如下:

    作者:李本秀;张玉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脑卒中继发心衰病因分析

    脑卒中在治疗过程中继发心衰临床上比较多见,增加了脑卒中病人的死亡率,且给治疗带来了极大困难.我院2001年11月~2004年11月共收住脑卒中继发心衰患者24例,结合参考资料谈谈我们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秦周顺;韩俊峰;王俊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微波热疗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护理

    微波热疗是指用微波治疗机,将局部肿瘤组织加热升温达43℃~45℃,从而使肿瘤细胞变性坏死,达到治疗的目的[1].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效果显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婷;祝学敏;徐蔚蔚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盐酸氯普鲁卡因用于硬膜外阻滞下下腹部手术的观察

    盐酸氯普鲁卡因为中短效局麻药,本文旨在探讨硬膜外阻滞下下腹部手术的比较.报告如下:

    作者:姜云涌;刘勤晓;贺红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谈手术室对乙肝患者及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处理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病毒性肝炎五种类型中的一种,具有危害强、病程长、预后差等特点,乙肝病毒(HBV)是乙型肝炎的病原体,可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乙肝病毒存在于人体的血液、唾液、粪便、尿液、乳液、精液及分泌物中,乙肝的主要传染源是乙肝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其传染性贯穿于整个病程,通过血液、体液、分泌物、母婴传播以及通过外科器械、牙科器械、牙具、食具、日常用品等接触传播.

    作者:薛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重度颅脑损伤病人的抢救与护理

    颅脑损伤病情急危,来势凶猛,尤其是重度颅脑损伤,必须及时准确的诊断、治疗,尽早降低颅内压,中断恶性循环,预防脑疝发生.抢救过程中动作要准、稳、快,既要忙而不乱、循序渐进,又要分秒必争,为病人取得佳的康复效果.我院神经外科于2000年10月~2003年10月共收治因车祸、坠落、跌伤、斗欧所致重症颅脑损伤184例,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范书央;仝秋芬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男性不同肝病患者血清基础催乳素水平的测定及意义

    应用放射免疫方法对111例男性不同肝病患者血清基础催乳素水平的测定,发现其结果较正常人均增高,且随着肝脏损害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增高,尤以肝性脑病时为显著.我们认为其增高的机制可能与下丘脑假性神经介质积聚,多巴胺被取代,支链氨基酸减少及支/芳比例失调等因素有关,而与血清中雌二醇关系不大.同时发现血清催乳素水平增高与男性肝病患者女性化体征的出现有密切关系.现报告如下:

    作者:侯福田;邱建亭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300例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的围术期护理

    前列腺增生是一种病程较长的慢性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多发于男性老年人,发病原因与老年人性激素平衡失调、双氢睾酮含量增加有关.我科自2001年开展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以来,共收治前腺增生300例.现将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杜燕;杨红巧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抗凝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病中的应用

    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心病患者因肺内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致长期慢性缺氧促使肺动脉高压形成,导致肺心病加重或恶化.为了探讨抗凝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疾病中的疗效,我们研究分析了146例患者资料.现报道如下:

    作者:孟贞;陈朝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118例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分析

    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由于其肥厚的部位和程度不同,其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大部分的病人有相对较轻的活动受限或无症状,部分病人头晕、晕厥、心绞痛、进展性心衰、房颤伴栓塞性卒中、猝死等.现将近15年来有关病人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作者:张春;王海平;潘雪梅;张艳凤;范丽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85例老年肺炎的临床分析

    老年肺炎是由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病毒或原虫等引起的老年人感染性肺部疾病.由于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老年肺炎的发病率增高,其病死率也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我院1999年~2001年收治154例肺炎病人,老年肺炎占8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总结如下:

    作者:郑玲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肠结核误诊慢性阑尾炎1例

    病历报告患者男,42岁.农民.因右下腹痛,乏力,消瘦8个月,加重3d入院.8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钝痛,多于餐后发作,伴恶心、呕吐,右下腹出现肿块,轻度压痛,便后疼痛及肿块可消失,每日糊样便2~3次,无脓血及粘液,无里急后重感.无发热、盗汗.

    作者:何延平;柳青春;邓炳焕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静脉麻醉下行人工流产的护理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希望在无痛条件下进行人工流产者也越来越多,丙泊酚是一种新型短效的静脉麻醉药,其临床特点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恢复快,避免传统人流给患者造成的术中痛苦及术后并发症.我院白2003年4月起应用于人工流产手术,现报告如下:

    作者:付洁;韩春香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CCU病房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

    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护士在病人整个住院过程中的一系列教育工作,使病人了解有关自己疾病的病理知识和康复保健知识.我们对CCU病房患者制定健康教育计划,采用合适的教育方式,对病人实施全过程教育.

    作者:常桂群;樊鲜芝;杜慧敏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抚触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抚触是一种新型健康的育儿方式,被认为是对婴儿健康有益、自然的一种医疗技术,为了探讨抚触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我们对34例早产儿进行抚触,30d后观察其生长发育情况,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灵敏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10例出血性输卵管炎的临床分析

    急性输卵管炎在输卵管间质层发生出血,突破粘膜上皮进入管腔,由伞端流入腹腔,引起输卵管及腹腔积血和下腹剧疼,称为出血性输卵管炎[1].本病与输卵管妊娠十分相似,所以临床上很容易造成误诊.我院自2000年~2003年间收入的10例出血性输卵管炎,均误诊为输卵管妊娠而行手术治疗.为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术前诊断率,减少手术操作,现将我院收入的10例出血性输卵管炎作一临床分析,并与同期的输卵管妊娠作一鉴别:

    作者:井红鸽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的护理

    我院自1995年4月~2001年10月应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治疗64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赵文利;陈萍;李瑞琪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持续缓解并发药物性心肌病死亡1例

    患者女,38岁.因周身乏力半月于2001年4月9日第一次入院,半月来患者自觉周身乏力,面色发黄,有时活动后心慌,无出血、骨关节疼痛及胸闷等症状.查体:体温38.2℃,脉搏10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30/75mmHg,贫血貌,皮肤无黄染、皮疹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牙龈无肿胀,胸骨无压痛,心肺正常,肝脾不大.血常规:白细胞13.7×109/L,血红蛋白59g/L,血小板36×109/L,分类:原始淋巴细胞82%,幼稚淋巴细胞6%,中性分叶8%,单核4%,骨髓增生极度活跃:原始淋巴细胞93%幼稚淋巴细胞7%,红、粒、巨三系受抑.

    作者:邓秀芝;夏静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宫外孕术中出血量的观察与护理

    临床资料2003年5月~2004年5月,我科收治宫外孕患者142例,均手术治疗.年龄18~41岁,平均32岁.术前无明显血液系统及其他疾病,血常规检查均正常.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手术及麻醉并发症.手术时间17~140min,术中出血量500~3000ml,平均1500ml,术中平均输液量2000ml;手术时间>100min者10例,平均输液量2400ml.输液量与手术时间呈正相关(r=0.565,P<0.01),11例接受输血治疗,平均输血量400ml.

    作者:李桂乐;李建英;姚俊荣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氟乙酰胺中毒误诊为癫痫大发作2例

    氟乙酰胺是高毒类农药,早已禁止使用.近年,鼠药泛滥,氟乙酰胺中毒者屡见.有明确氟乙酰胺接触史者,诊断并不困难,但找不出氟乙酰胺接触史,以至误诊者也多见.报告如下:

    作者:李鸣凤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