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双凤;党灵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为脑梗死的先兆症状和发生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约1/3的TIA患者在1年内进展为卒中[1].
作者:刘建梅;田永军;张立波 刊期: 2005年第15期
近年来由于CT及MRI等影像学检查日益普遍应用与发展,脑腔隙性梗死的诊断日益增多,发病率增高.我院自1997年10月~2004年9月用经颅多普勒检测脑腔隙性梗死患者152例,(都是经CT及MRI影像检查中发现有小于1 cm的低密度灶,或单个或单个散在性发生,诊断为脑腔隙性梗死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冬梅;刘艳梅 刊期: 2005年第15期
为了解孕产妇产后血液高凝状态下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变化,用于临床早期预测孕妇产后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可能.本文通过观察比较孕妇产后正常、高凝状态和DIC患者的ET-1、CGRP,探讨血液高凝状态下ET-1、CGR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玉敏 刊期: 2005年第15期
急性重症型胆管炎是急性胆道感染的一种特殊表现,病情发展快,死亡率高[1].我院十年来手术治疗28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建渠;王照海;姬丽萍;刘建新 刊期: 2005年第15期
毛细支气管炎(简称毛支)常见于2岁以内的小儿,多由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引起,亦有由人类3型副流感病毒、腺病毒感染引起[1].其主要表现突起喘憋、有明显的毛细支气管阻塞现象,是儿产常见急症,至今无特效治疗.我科用舒喘灵气雾剂吸入佐治毛支患儿81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吉红 刊期: 2005年第15期
AMI是当前严重影响我国中老年人健康与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文化素质却不能随之提高,导致AMI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AMI的危险因素有三类:①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②可改变的生理危险因素;③可改变的行为危险因素.对本市AMI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调查提出干预对策,目的在于对可干预的危险因素进行控制,以减少AMI的发生.
作者:杨增勤;孙笃云;周巧玲 刊期: 200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螺旋CT冠状位扫描及后处理功能在鼻区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53例鼻部外伤进行冠状位薄层螺旋CT扫描,层厚1~2mm,pitch 1.0,扫描后进行2D及3D重建观察,同时与鼻骨X线侧位片对照.结果CT检查检出鼻骨骨折47例,上颌骨额突骨折39例,鼻中隔骨折24例,鼻骨间缝增宽6例,鼻上颌缝增宽18例,而X线侧位片仅发现32例鼻骨折.结论冠状位螺旋CT扫描及2D、3D重建对鼻区骨折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左自军;于四堂;刘秀民;任银祥 刊期: 2005年第15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由于大多数糖尿病患者缺乏相关糖尿病知识,导致了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糖尿病病人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良好的健康教育可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疾病控制达标,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1].随着整体护理的开展,健康教育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但调查发现,部分病人的健康教育无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曹秀霞 刊期: 200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诊断宫颈囊肿与已婚妇女发病年龄的关系.方法对297例已婚妇女根据年龄段分组,经阴道超声观察宫颈囊肿与年龄组的发病率.结果经阴道超声诊断宫颈囊肿73例,占本组调查人数的24.6%,敏感性达92%,发病随年龄增长据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意义(0.01<P<0.05).结论本组调查表明已婚妇女30~49岁宫颈囊肿检出率增高,得出此年龄段已婚妇女普查应定期经阴道超声检查,对诊断和治疗慢性宫颈炎起着的积极意义,并对降低宫颈癌的发生起着一定的预防作用.
作者:邱洁;宋永利;龙坤岭 刊期: 2005年第15期
浅静脉置管输液是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护理技术操作.静脉留置针作为临床输液的主要工具,已逐渐取代头皮针输液,浅静脉留置针具有易掌握、损伤小、并发症少、使用范围广、减轻病人痛苦等优点[1].我院自1998年开展浅静脉置管技术以来,使用率较低,为掌握基层医院浅静脉置管技术开展的基本现状,我们于2004年1~12月对其临床使用情况进行统计调查:内科浅静脉置管率为12.9%,外科为11.9%,儿科为86.3%,调查发现在实际工作中有许多因素影响内、外科病房开展此项技术,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敏玲;朱丽;郭俊宇 刊期: 2005年第15期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嗜心肌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特异性间质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心肌炎.近年来我们采用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获得了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刘康生;王同欣 刊期: 2005年第15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的原因复杂,大多数为气管支气管的感染所致,常表现为咳嗽、咳痰、喘息,痰量增多且粘稠,不易咳出.我们使用速尿针雾化吸入辅助治疗COPD,经临床观察疗效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振香;孙淑红 刊期: 2005年第15期
目的观察丁咯地尔联合维生素B12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方法42例患者均给予丁咯地尔0.1g加生理盐水250ml,每日1次,静滴.维生素B12 500μg,每周3次,肌注,4周一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疼痛、麻木变化及神经传导速度变化.结果丁咯地尔联合维生素B12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效率达90.5%.结论丁咯地尔联合维生素B12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协同作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龙安 刊期: 2005年第15期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是一种以呼吸肌麻痹为主要表现的高危症候群,死亡率高,多无特效治疗.我院2001年3月~2004年3月共收治18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病人,经及时抢救、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申银玲 刊期: 2005年第15期
随着下肢骨折病人的增多以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普遍应用,骨科病人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ower extremity deep venans thrombosis,DVT)的例数逐渐增多,此并发症的防治已倍受关注.国外文献认为DVT是骨科病人常见的并发症,有文献报告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未进行预防性治疗的患者有40%~70%合并DVT,肺栓塞的发生率为1%~5%.DVT可造成致命性肺栓塞和深静脉功能不全.因此,应提高对骨科相关病人预防DVT的意识.
作者:王晓;张迪 刊期: 2005年第15期
肝脂肪变性亦称肝脂肪浸润,是指肝脏的代谢和功能异常使过量的脂肪尤其是甘油三酯在肝细胞内的过度沉积.我院2002年1月~2004年1月在CT检查中发现的弥漫性肝脂肪变性的患儿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利芳 刊期: 2005年第15期
病历报告例1,男性,42岁.入院5年前因咳嗽、咳血痰,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气管肿瘤,在局麻下经颈部切口行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气管平滑肌瘤.人院前半月,上述症状再发,纤支镜检:距声门5cm处气管右前壁一直径2cm质软光滑肿物,蒂较宽,活检示气管粘膜慢性炎症.气管侧位片、MR证实肿瘤的存在和位置.充分准备后行手术治疗,快速诱导气管插管全麻,经颈部低位弧形切口显露气管时,出现气道压增加,SaO2进行性下降,考虑肿瘤脱落窒息,靠近肿瘤下缘离断气管,可见脱落后的肿瘤基底部,于远端气管插管通气,缺氧仍不改善,曾反复钳夹取瘤失败后,用吸引器连接远端剪断的18号导尿管进行吸引,终于吸出脱落的肿瘤,此时病人缺氧十分严重,SaO2:30%,脉搏细速,血压测不清,再行远端气管通气,缺氧迅速改善,完成气管袖式切除、气管端-端吻合术,术后病人恢复顺利,住院12d痊愈出院.病理报告:气管平滑肌瘤.
作者:鞠进;于戈;王善磊;秦春新;王连华 刊期: 2005年第15期
重症肝炎病情凶险,治疗难度大,虽经内科综合治疗病死率仍很高.血浆置换(PE)疗法是目前临床上应用广泛的一种人工肝支持系统,通过用正常人新鲜冰冻血浆置换出患者体内血浆,快速去除患者血液中的有害物质,为肝细胞再生和肝功能恢复争取时间.笔者2004年1月~10月配合临床对12例重症肝炎,进行大量PE,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巧;毕业;李哲;孙先玲 刊期: 2005年第15期
帕金森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近年来许多学者对神经干细胞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人们已深入了解到神经干细胞具有自我复制和多潜能分化的特性,可以用来修复损伤的神经系统,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已成为医学界的热点,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作者:洪雁;黄文越 刊期: 2005年第15期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治疗方案有多种,其中高压氧、神经节苷脂治疗均取得了令人重视的临床效果,为了探讨单独使用高压氧、神经节苷脂以及合用高压氧、神经节苷脂的治疗及近期效果,我院1999~2003年对234例HIE患儿采用上述三种不同治疗方案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春晖;尤忠;杨清广 刊期: 2005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