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家荣;王素云;韦红贞;赵建华;周娜
对某些老年食管癌切除术后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能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促使肺复张,改善肺功能和缺氧状态,预防和治疗术后的肺部感染、肺不张,同时还能避免鼻导管吸痰对胃颈部吻合部的损伤.我院从1998年4月~2004年6月对39例老年食管癌术后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晓琴 刊期: 2005年第15期
化疗是用化学药物治疗恶性肿瘤的简称,它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而化疗药物的外渗对患者产生严重的损害,且易导致医疗纠纷.我科自2001年7月以来,先后化疗共300余例,仅5例发生外渗,经及时处理后,均未发生严重损害、医疗纠纷.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晓荣;谢同芳;陆春玲 刊期: 2005年第15期
双腔气囊导尿管大特点是固定性能好,可避免因滑脱造成重复插管增加感染的机会,现在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气囊导尿管有着特殊的结构,由此引起尿道损伤等并发症将加重病人身心痛苦.近日,笔者遇到1例因双腔气囊导尿管所致排尿困难的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原艳军 刊期: 2005年第15期
浅静脉置管输液是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护理技术操作.静脉留置针作为临床输液的主要工具,已逐渐取代头皮针输液,浅静脉留置针具有易掌握、损伤小、并发症少、使用范围广、减轻病人痛苦等优点[1].我院自1998年开展浅静脉置管技术以来,使用率较低,为掌握基层医院浅静脉置管技术开展的基本现状,我们于2004年1~12月对其临床使用情况进行统计调查:内科浅静脉置管率为12.9%,外科为11.9%,儿科为86.3%,调查发现在实际工作中有许多因素影响内、外科病房开展此项技术,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敏玲;朱丽;郭俊宇 刊期: 2005年第15期
毛细支气管炎(简称毛支)常见于2岁以内的小儿,多由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引起,亦有由人类3型副流感病毒、腺病毒感染引起[1].其主要表现突起喘憋、有明显的毛细支气管阻塞现象,是儿产常见急症,至今无特效治疗.我科用舒喘灵气雾剂吸入佐治毛支患儿81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吉红 刊期: 2005年第15期
我院儿科自2002年1月~2004年12月应用硫酸镁辅助治疗婴儿毛细支气管炎46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唐爱群 刊期: 2005年第15期
肝脂肪变性亦称肝脂肪浸润,是指肝脏的代谢和功能异常使过量的脂肪尤其是甘油三酯在肝细胞内的过度沉积.我院2002年1月~2004年1月在CT检查中发现的弥漫性肝脂肪变性的患儿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利芳 刊期: 2005年第15期
硬膜外持续镇痛在妇产科手术后已广泛应用,因配方较多,其镇痛效果和出现的不良反应程度也存在着不同差异.本文对不同剂量的地塞米松用于产科术后硬膜外的镇痛效果作其比较,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张建华;姜丽华 刊期: 2005年第15期
AMI是当前严重影响我国中老年人健康与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文化素质却不能随之提高,导致AMI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AMI的危险因素有三类:①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②可改变的生理危险因素;③可改变的行为危险因素.对本市AMI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调查提出干预对策,目的在于对可干预的危险因素进行控制,以减少AMI的发生.
作者:杨增勤;孙笃云;周巧玲 刊期: 2005年第15期
先天性巨小肠症是指小儿从肛门开始,直肠、全结肠及部分小肠先天性痉挛狭窄,肠管失去正常蠕动,以上肠管继发扩张,所形成的小肠梗阻[1].此症在临床上极其罕见,无确定手术方式,诊治困难,给患儿的生活质量及生命造成巨大影响.我院自1995年~2002年共收治先天性巨小肠症14例,并根据狭窄小肠的长度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现将术前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林虹;孙雪花;苏红革 刊期: 2005年第15期
血清甲胎蛋白(AFP)在肝细胞性肝癌发生时明显升高,阳性率可高达70%~90%[1],因此作为其常用的诊断指标.我们在治疗重型肝炎时发现,AFP的阳性率亦较高,可达64.7%,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江海;韩宝英;付菊平 刊期: 2005年第15期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为脑梗死的先兆症状和发生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约1/3的TIA患者在1年内进展为卒中[1].
作者:刘建梅;田永军;张立波 刊期: 2005年第15期
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的概念自20世纪70年代初由Shechzer提出以来,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疼痛的控制,在术后止痛方面,PCA因具有满足患者个体化需要、按需止痛、疼痛控制好并可减轻因疼痛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如肺内感染和呼衰)[1]、用药及时、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等优点被医护人员和患者所接受.麻醉基础镇痛较非麻醉基础镇痛可提高术后患者疼痛控制的质量,但是由于PCA镇痛应用阿片类止痛药,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副作用,对术后自控镇痛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可预防和减少副作用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丽英 刊期: 2005年第15期
重症胰腺炎又称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起病急、发病快、病情复杂、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早期加强监护、预防全身炎症反应的发展,安全度过急性反应期是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重症胰腺炎的重要措施[1].2001年4月以来我院ICU通过对24例重症胰腺炎的严密监测及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秦素彩;赵惠芹 刊期: 2005年第15期
帕金森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近年来许多学者对神经干细胞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人们已深入了解到神经干细胞具有自我复制和多潜能分化的特性,可以用来修复损伤的神经系统,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已成为医学界的热点,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作者:洪雁;黄文越 刊期: 2005年第15期
随着下肢骨折病人的增多以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普遍应用,骨科病人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ower extremity deep venans thrombosis,DVT)的例数逐渐增多,此并发症的防治已倍受关注.国外文献认为DVT是骨科病人常见的并发症,有文献报告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未进行预防性治疗的患者有40%~70%合并DVT,肺栓塞的发生率为1%~5%.DVT可造成致命性肺栓塞和深静脉功能不全.因此,应提高对骨科相关病人预防DVT的意识.
作者:王晓;张迪 刊期: 2005年第15期
急性重症型胆管炎是急性胆道感染的一种特殊表现,病情发展快,死亡率高[1].我院十年来手术治疗28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建渠;王照海;姬丽萍;刘建新 刊期: 2005年第15期
胃肠道反应是化疗病人常见的药物副反应之一,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是顺利完成化疗,提高生命质量的重要保证,为防治化疗后胃肠道反应.2003年4月~2004年5月我科对住院10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采用穴位封闭的方法进行防治胃肠道反应的实验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颖;王建丽;杜慧莹 刊期: 2005年第15期
2003年1月~2004年1月,我们对符合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诊断标准的门诊和住院患儿120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60例加用黄芪颗粒口服,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于翠娟;王建辉;王盈 刊期: 2005年第15期
近年来由于CT及MRI等影像学检查日益普遍应用与发展,脑腔隙性梗死的诊断日益增多,发病率增高.我院自1997年10月~2004年9月用经颅多普勒检测脑腔隙性梗死患者152例,(都是经CT及MRI影像检查中发现有小于1 cm的低密度灶,或单个或单个散在性发生,诊断为脑腔隙性梗死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冬梅;刘艳梅 刊期: 2005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