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先天性巨小肠症手术前后的护理

张林虹;孙雪花;苏红革

关键词:先天性, 巨小肠, 手术方式, 小肠梗阻, 术前术后, 手术方法, 生活质量, 护理体会, 肠管, 全结肠, 直肠, 诊治, 生命, 蠕动, 临床, 扩张, 痉挛, 继发, 患儿, 肛门
摘要:先天性巨小肠症是指小儿从肛门开始,直肠、全结肠及部分小肠先天性痉挛狭窄,肠管失去正常蠕动,以上肠管继发扩张,所形成的小肠梗阻[1].此症在临床上极其罕见,无确定手术方式,诊治困难,给患儿的生活质量及生命造成巨大影响.我院自1995年~2002年共收治先天性巨小肠症14例,并根据狭窄小肠的长度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现将术前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西咪替丁联合思密达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27例

    目的观察西咪替丁联合思密达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47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7例,对照组予常规止血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西咪替丁及思密达联合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5.1%)明显高于对照组(55.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西咪替丁联合思密达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玲;李海莹 刊期: 2005年第15期

  • 婴儿肝脂肪变性的CT诊断与临床

    肝脂肪变性亦称肝脂肪浸润,是指肝脏的代谢和功能异常使过量的脂肪尤其是甘油三酯在肝细胞内的过度沉积.我院2002年1月~2004年1月在CT检查中发现的弥漫性肝脂肪变性的患儿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利芳 刊期: 2005年第15期

  • 整体护理在结肠造口护理中的应用

    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护理专业的内容也不断拓宽,而整体护理在结肠造口护理中也越来越多地体现出来.如何运用护理程序解决造口病人术前、术中、术后所出现的护理问题,提高造口病人的生活质量,使其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达到正常生活的圆满状态,无疑给护理人员提出了新的护理标准.

    作者:刘薇 刊期: 2005年第15期

  • 81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分析

    2000年~2004年我院收治主动脉夹层动脉瘤81例,分析其临床特点,以降低误诊率,提高急性期病人的救治效果.

    作者:裴桃枝 刊期: 2005年第15期

  • 微创清除治疗硬膜外血肿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微创治疗硬膜外血肿手术前后的护理方法.方法总结38例硬膜外血肿患者在CT引导下,采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进行微创血肿碎吸,尿激酶溶解引流治疗的观察护理经过.结果37例微创手术患者手术成功,无发生并发症;有1例术后症状进行性加重,而改为开颅清除血肿.结论微创治疗硬膜外血肿清除术安全、有效、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但对护理要求高,术前耐心解释病情,术后密切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引流液变化,做好心理护理,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等精心有效的措施是治疗取得成功的基础和保障.

    作者:王一征;程友兴;邓蕴怡;肖秀云 刊期: 2005年第15期

  • 基层医院浅静脉置管率低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浅静脉置管输液是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护理技术操作.静脉留置针作为临床输液的主要工具,已逐渐取代头皮针输液,浅静脉留置针具有易掌握、损伤小、并发症少、使用范围广、减轻病人痛苦等优点[1].我院自1998年开展浅静脉置管技术以来,使用率较低,为掌握基层医院浅静脉置管技术开展的基本现状,我们于2004年1~12月对其临床使用情况进行统计调查:内科浅静脉置管率为12.9%,外科为11.9%,儿科为86.3%,调查发现在实际工作中有许多因素影响内、外科病房开展此项技术,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敏玲;朱丽;郭俊宇 刊期: 2005年第15期

  • 联用氟西汀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联用氟西汀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门诊病人72例患FD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根据个体化原则给予促动力药和(或)H2受体阻滞剂或质子泵抑制剂,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氟西汀口服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72.2%,有效19.5%,总有效率为91.7%,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联用氟西汀可显著提高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国栋;段国强 刊期: 2005年第15期

  • 2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为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分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为临床常见病,以20~40岁女性多发,临床表现多样化,起病可急可缓可隐匿.急性起病者可表现为急性心肌炎、急性肾功能衰竭、狼疮脑病、急性溶血等,症状重,进展快,不及时诊治可危及生命.隐匿起病者常以某一系统单一症状为临床表现,症状轻,病情可长时间无进展.我院自1995年~2005年共收治系统性红斑狼疮144例,其中22例误诊为类风湿关节炎,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泽有;刘晓娟;王随亮 刊期: 2005年第15期

  • 自控镇痛副作用的护理观察

    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的概念自20世纪70年代初由Shechzer提出以来,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疼痛的控制,在术后止痛方面,PCA因具有满足患者个体化需要、按需止痛、疼痛控制好并可减轻因疼痛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如肺内感染和呼衰)[1]、用药及时、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等优点被医护人员和患者所接受.麻醉基础镇痛较非麻醉基础镇痛可提高术后患者疼痛控制的质量,但是由于PCA镇痛应用阿片类止痛药,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副作用,对术后自控镇痛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可预防和减少副作用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丽英 刊期: 2005年第15期

  • 冠状位螺旋扫描及2D、3D重建在鼻区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螺旋CT冠状位扫描及后处理功能在鼻区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53例鼻部外伤进行冠状位薄层螺旋CT扫描,层厚1~2mm,pitch 1.0,扫描后进行2D及3D重建观察,同时与鼻骨X线侧位片对照.结果CT检查检出鼻骨骨折47例,上颌骨额突骨折39例,鼻中隔骨折24例,鼻骨间缝增宽6例,鼻上颌缝增宽18例,而X线侧位片仅发现32例鼻骨折.结论冠状位螺旋CT扫描及2D、3D重建对鼻区骨折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左自军;于四堂;刘秀民;任银祥 刊期: 2005年第15期

  • 前列腺素E1与葛根素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86例分析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属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范围,其病理基础是不稳定斑块,是一种常见心血管急症,若不及时治疗,极易发展为心肌梗死及猝死.前列腺素E1(PGE1)有扩张冠脉及抗栓作用,葛根素亦有扩冠、活血化瘀作用.我院2002年8月~2005年2月应用前列腺素E1+葛根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凤华 刊期: 2005年第15期

  • 硫酸镁辅助治疗婴儿毛细支气管炎46例疗效观察

    我院儿科自2002年1月~2004年12月应用硫酸镁辅助治疗婴儿毛细支气管炎46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唐爱群 刊期: 2005年第15期

  • 普罗帕酮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疗效观察

    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不论是否有心脏器质性疾病,有房颤的患者的死亡率高于无房颤患者2倍;房颤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疾病,导致中风严重致残的发生率是其他病因的2倍[1].而长期预防其反复发作仍是一个难题.普罗帕酮的药理学特性提示,其具有抗颤作用,且为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本研究通过对该药随机与安慰剂对照、较长时间的随访来评价其预防阵发性房颤的疗效及其耐受性.

    作者:闫金海;郑秀霞 刊期: 2005年第15期

  • 静注普罗帕酮和胺碘酮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观察

    心房颤动是常见的心律失常.发生在48h内的房颤可无需抗凝,即进行复律.复律分为电复律和药物复律.除紧急情况外,药物复律仍作首选.本试验是随机对照研究,静脉胺碘酮与普罗帕酮转复阵发性房颤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李鸣凤 刊期: 2005年第15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18例护理体会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是一种以呼吸肌麻痹为主要表现的高危症候群,死亡率高,多无特效治疗.我院2001年3月~2004年3月共收治18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病人,经及时抢救、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申银玲 刊期: 2005年第15期

  • 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近年来许多学者对神经干细胞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人们已深入了解到神经干细胞具有自我复制和多潜能分化的特性,可以用来修复损伤的神经系统,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已成为医学界的热点,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作者:洪雁;黄文越 刊期: 2005年第15期

  • 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41例临床观察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嗜心肌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特异性间质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心肌炎.近年来我们采用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获得了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刘康生;王同欣 刊期: 2005年第15期

  • 急性CO中毒后应用静舒氧疗效观察

    CO为常见的窒息性气体,急性CO中毒常见于生活性中毒,静舒氧结合了制氧机和高压氧舱的特点,既用输氧器代替原静脉输液器的进气口(管),使氧气代替空气进入输液瓶内,助推完成静脉输液,同时氧能够部分溶解在静脉输液所要输入体内的液体中,提高了液体中物理溶解氧的含量,将该液体制成了高氧液.为临床急救提供了一种及时、有效、方便、快捷的抢救手段,我科自2000年8月~2003年8月采用静舒氧治疗急性CO中毒患者56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中领;周洪峰 刊期: 2005年第15期

  • 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失败原因分析

    肠套叠(intussusception)系指一部分肠管及其系膜套入邻近肠腔所致的一种绞窄性肠梗阻,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复位是一个紧急的过程,一旦确诊需立即进行[1].我院自1993年4月~2003年4月行小儿肠套叠空气压力灌肠复位术638例,其中因操作失败而改行手术治疗70例.本文就失败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张秀英 刊期: 2005年第15期

  • 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在老年食管癌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对某些老年食管癌切除术后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能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促使肺复张,改善肺功能和缺氧状态,预防和治疗术后的肺部感染、肺不张,同时还能避免鼻导管吸痰对胃颈部吻合部的损伤.我院从1998年4月~2004年6月对39例老年食管癌术后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晓琴 刊期: 2005年第15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