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阴式全子宫切除14例围手术期护理

卢国珍;姚爱云;王凤梅

关键词:阴式全子宫切除, 阴式子宫切除, 现报告如下, 住院时间, 生并发症, 新技术, 无瘢痕, 费用低, 创伤小, 医疗, 手术, 腹部
摘要:阴式子宫切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腹部无瘢痕、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低等优点.我院自2000年4月开展这项新技术,共施行手术14例,无1例发生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氟桂利嗪的不良反应

    氟桂利嗪(flunarizine,商品名:西比灵),是保护脑细胞的选择性钙离子内流阻滞剂,治疗偏头痛、眩晕及缺血性脑血管病等.在临床中广泛使用,现综合近几年有关其不良反应的报道,供临床参考.

    作者:余绍玲;席秀芳;韦爱芳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酚妥拉明与硫酸镁合用治疗肺心病心衰的临床观察

    慢性肺心病为临床常见疾病之一,病情重,治疗效果不理想,死亡率高.从2000年以来,我们应用酚妥拉明联合硫酸镁治疗慢性肺心病,效果明显.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杨会平;张国政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PCI术治疗冠心病患者围术期的护理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冠心病患者的围术期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对172例手术患者术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并加强拔管前后的护理.结果172例患者术后冠状动脉灌注均得到有效改善,其中5例拔管时出现迷走神经反射,4例出现皮下血肿,10例出现排尿困难,经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均痊愈.结论合理有效的围术期护理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冠心病患者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

    作者:于夕丽;林桂仁;孙雪娇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联合用药治疗药物流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药物流产已有20余年,因其有效率高达90%以上,方法简便易行,特别适合初孕、未婚者和剖宫产、哺乳期、子宫畸形等多种高危妊娠妇女,对再次妊娠的影响小于吸宫流产而在许多方面具有吸宫流产无法取代的优势.但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较长和出血量较多,是其主要不足之处.为此,我们通过胎囊排出后加服米非司酮(Ru486)和6-氨基己酸(EACA),探讨其对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作者:杜鹏辉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YAG激光治疗舌扁桃体肥大的临床应用

    舌扁桃体肥大是慢性咽炎中的一种常见体征.纤维喉镜下YAG激光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咽喉部疾病的治疗.我科于2003年7月~2003年12月采用YAG激光治疗舌扁桃体肥大64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庆林;管希明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脑活素、高压氧联合治疗小儿鼠药中毒神经系统后遗症25例疗效观察

    鼠药中毒是小儿急性中毒中常见的中毒类型.中毒后易发生惊厥,昏迷等症状,造成脑组织严重损害,易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我院于2000年12月~2003年12月利用脑活素、高压氧联合治疗25例鼠药中毒后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的患儿,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芸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局麻下手牵足蹬复位法整复肩关节前脱位60例

    肩关节前脱位是骨科常见病之一,整复方法多种,各有特点.作者自1995~2004年采用局麻下手牵足蹬复位法整复肩关节前脱位60例,均获一次成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国旺;张国喜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的影像及临床诊断

    目的提高对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的影像及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分析3例经病理证实的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结合文献分析其影像及临床表现.结果CT特征性表现:腺泡样结节影、病灶呈较弥漫或范围较大之磨玻璃样改变、病理性支气管像、病灶内假腔.临床特征性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咳白色粘痰、面色苍白、消瘦、低热.本组2例误诊为肺结核,1例误诊为弥漫性肺间质性病变.结论认识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的病理基础、影像和临床特征有助于提高诊断水平.

    作者:郝天然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胰腺癌合并糖代谢异常临床分析

    胰腺癌患者合并糖代谢异常临床常见,二者的因果关系尚不明确.我们从162例胰腺癌患者中检索得合并糖代谢异常者2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王东海;王农荣;林继敏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老年患者院内感染调查分析

    了解正阳县人民医院老年患者院内感染情况,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我们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1],查阅了正阳县人民医院2004年3月~10月院内感染监测月报表、登记表及病历.在229例老年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35例,感染率为15.28%,其中原发病以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为多,分别占31.43%(11/35)和22.86%(8/35),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多,占65.71%(23/35),住院时间愈长,感染率愈高,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及抗生素者感染率高.总之,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尤其重要.针对老年患者院内感染特点,加强对院内感染的预防控制,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现将完整的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贺春民;赵永坤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早期应用呼吸机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36例

    中间综合征(以下简称IMS)是急性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的严重并发症,也是AOPP致死的主要原因[1].IMS的概念自1987年Senanayake等[2]提出,国内外相继有病例报道.由于阿托品治疗无效,胆碱酯酶复能剂的短期疗效也不明显,患者常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病死率高达30%~60%.我院自2000年4月~2003年8月共收治IMS的患者36例,均符合IMS诊断标准[2],早期给予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孙理信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曲美他嗪与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曲美他嗪与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择62例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的病人分为两组,A组30例,曲美他嗪20mg,每日3次口服;B组32例,复方丹参滴丸10粒,每日3次口服.两组观察期均为6周.结果A组心绞痛及心电图改善分别为93%和67%,B组依次为94%和66%,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曲美他嗪与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疗效相近.

    作者:索冬卫;陈炅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超声显像对输尿管囊肿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对输尿管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30例输尿管囊肿超声显像与静脉尿路造影(IVP)、膀胱镜检查及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26例输尿管囊肿经手术病理证实,4例经膀胱镜检查及随访观察证实,阳性诊断符合率100%.结论超声显像在诊断输尿管囊肿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作为本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赵景林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消毒供应室优质服务规范化管理

    通过开展优质服务规范化管理活动,我院消毒供应工作发生质的飞跃,服务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工作人员的精神风貌焕然一新,科室整体职业素质为医院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作者:黄超霞;晁玉英;赵杰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肝血管瘤的价值

    肝血管瘤是肝脏良性肿瘤中相对多见的一种疾病,随着医学影像科技的发展,尤其是彩色多普勒超声(以下简称彩超)应用于临床后,肝血管瘤的检出率随之提高.本文回顾分析83例经彩超发现,经CT增强扫描检查证实或定期随访观察病例进行分析,总结彩超诊断肝血管瘤的优越性和价值,旨在超声影像领域中提高对肝血管瘤的正确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作者:赵子通;陈学伟;焦志明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中心静脉导管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中的应用

    恶性胸腔积液是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约占各种原因所致胸腔积液的50%.对化疗敏感的恶性肿瘤经全身化疗可使部分患者的少量胸水得到控制,其余患者则需要局部治疗.其常见的处理方法为穿刺抽液和局部化疗,而目前胸穿并发症多且需反复穿刺,为避免常规胸穿的不足之处,我们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同时注入药物治疗恶性胸腔积液24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易明福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48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用血塞通治疗脑梗死48例,并设对照组48例.结果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君;杨德顺;任琳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12例肺癌性淋巴管炎分析

    肺癌性淋巴管炎,又称肺淋巴管癌病,是各种恶性肿瘤在肺淋巴管内弥漫或局限生长为特征的肺内转移癌的一种特殊表现.文献报道较少,有资料统计其占肺内转移癌的6%~8%[1,4],预后差.本文总结我院2002年1月~2004年3月收治的临床资料完整的肺癌性淋巴管炎12例,分析如下.

    作者:白显利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外科引流处置不当教训分析

    外科引流的概念形成于公元前15世纪,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其定义与范畴亦在不断更新和完善.无论何种形式的引流,其根本目的都是希望能够迅速而有效地排除积聚物,以达到治疗的目的.但由于各种引流物或引流方式都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和缺点,应用不当及管理不善时则可能事与愿违,甚至产生严重后果.我院近5年来曾出现2例引流处置不当而致腹部再手术的病例,现报告如下,希望与同道共鉴.

    作者:王保宽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更昔洛韦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9例

    目的评价更昔洛韦治疗EB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疗效.方法使用更昔洛韦治疗19例此病患儿,并与既往未使用更昔洛韦治疗的27例此病患儿作对比研究.结果使用更昔洛韦组咽痛改善,脾脏明显缩小,淋巴细胞恢复正常以及异型淋巴细胞恢复至少于10%的时间均明显短于未使用更昔洛韦治疗组(P<0.05).且使用更昔洛韦组热程有缩短的趋势,但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昔洛韦对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路红凡;闫如霞;徐学聚 刊期: 2005年第17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