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4-4756
  • 国内刊号:11-5689/R
  • 影响因子:0.79
  • 创刊:1974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河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36-23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2005年17期文献
  • 消化道憩室38例临床分析

    消化道憩室是一临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因其并发症的存在,临床表现不一,基层医院的一般医师对其缺乏警惕和认识.现将我院1994~2004年收治的38例消化道憩室病例资料就其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分析如下:

    作者:袁瑞亭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YAG激光治疗舌扁桃体肥大的临床应用

    舌扁桃体肥大是慢性咽炎中的一种常见体征.纤维喉镜下YAG激光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咽喉部疾病的治疗.我科于2003年7月~2003年12月采用YAG激光治疗舌扁桃体肥大64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庆林;管希明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抗凝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发病机制目前较为公认的有微栓子学说、血流变学说、血管痉挛学说.值得重视的是其有演变成脑梗死的可能性.脑血栓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与诸多因素有关.其中凝血和抗凝血失衡是一个重要因素.本文观察TIA患者组织因子(TF)、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Fg)水平及抗凝治疗对其的影响.

    作者:亢勤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简易细管胸腔闭式引流结合胸膜固定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

    近年来恶性肿瘤发病呈上升趋势,恶性胸腔积液的发生已明显增加,对于恶性胸水的治疗近年多采用微创胸腔闭式引流结合胸腔内化疗、胸膜内固定术治疗,疗效显著.我科从2000~2004年,对18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采取简易细管胸腔闭式引流结合胸膜固定术(亦称胸膜粘连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天雄;张辰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局麻下手牵足蹬复位法整复肩关节前脱位60例

    肩关节前脱位是骨科常见病之一,整复方法多种,各有特点.作者自1995~2004年采用局麻下手牵足蹬复位法整复肩关节前脱位60例,均获一次成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国旺;张国喜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活血化瘀和调节神经为主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用中西医结合的理论和方法对慢性胃炎(CG)研究证明:①各型胃炎均有瘀血病变存在.②不良的精神刺激-气滞-血瘀是胃炎的重要发病环节.③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导致CG的生物致病因素之一.根据以上病理学基础,我们设计了丹参注射液静脉点滴、维生素B1足三里封闭、痢特灵口服用以活血化瘀、调节中枢和胃的自主神经、杀灭胃内细菌治疗CG的联合用药方案.从1999年9月~2004年6月治疗CG10例,临床总有效率90.56%(96/106),客观有效率(病理活检)62.26%,现报告如下:

    作者:董荣显;田迎棠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中心静脉导管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中的应用

    恶性胸腔积液是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约占各种原因所致胸腔积液的50%.对化疗敏感的恶性肿瘤经全身化疗可使部分患者的少量胸水得到控制,其余患者则需要局部治疗.其常见的处理方法为穿刺抽液和局部化疗,而目前胸穿并发症多且需反复穿刺,为避免常规胸穿的不足之处,我们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同时注入药物治疗恶性胸腔积液24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易明福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小剂量甘露醇、脑活素、高压氧联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42例报告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指新生儿在围产期缺氧窒息,导致脑的缺氧缺血性损害,并在临床上出现一系列脑病的表现.部分病例可留有不同程度神经系统后遗症.自2002年3月~2004年8月我科42例HIE应用小剂量甘露醇、脑活素加高压氧治疗,其中中重度HIE取得显著效果,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4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艳丽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PGE1治疗糖尿病患者Ⅱ度烧伤体会

    糖尿病患者是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糖尿病患者不断增多,糖尿病烧伤患者也相应增多.糖尿病患者因代谢的改变,皮肤血循环差,愈合再生能力低下,而且对感染的易感性增加,如诊治不力,可导致烧伤病情加重,甚至导致截肢或者死亡.我科自2003年10月至今使用PGE1辅助治疗中小面积Ⅱ度烧伤患者3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新蕾;张新合;陈舒;刘敏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胆道术后并发胆汁性腹膜炎6例分析

    胆道术后并发胆汁性腹膜炎并不多见,发生率一般不到0.5%,但由于部分病例症状不典型,常被手术后反应所掩盖.如缺乏警惕,不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可造成严重后果,其死亡率高达50%~70%[1].近8年来,我院用非手术及手术疗法治疗6例,均获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强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318例剖宫产儿临床分析

    随着国内外剖宫产率的逐年上升,剖宫产儿随之增多,剖宫产术对新生儿的影响成为一个倍受关注而又有争议的问题.剖宫产的安危应引起产科及新生儿科医师们的高度重视,我们将2003年1月~2004年3月在我院出生的318例剖宫产儿进行观察,分析如下:

    作者:王玲珍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老年患者院内感染调查分析

    了解正阳县人民医院老年患者院内感染情况,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我们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1],查阅了正阳县人民医院2004年3月~10月院内感染监测月报表、登记表及病历.在229例老年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35例,感染率为15.28%,其中原发病以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为多,分别占31.43%(11/35)和22.86%(8/35),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多,占65.71%(23/35),住院时间愈长,感染率愈高,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及抗生素者感染率高.总之,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尤其重要.针对老年患者院内感染特点,加强对院内感染的预防控制,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现将完整的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贺春民;赵永坤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外科引流处置不当教训分析

    外科引流的概念形成于公元前15世纪,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其定义与范畴亦在不断更新和完善.无论何种形式的引流,其根本目的都是希望能够迅速而有效地排除积聚物,以达到治疗的目的.但由于各种引流物或引流方式都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和缺点,应用不当及管理不善时则可能事与愿违,甚至产生严重后果.我院近5年来曾出现2例引流处置不当而致腹部再手术的病例,现报告如下,希望与同道共鉴.

    作者:王保宽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32例无痛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是内科急症,临床上多数以典型症状而起病,但也有部分患者发病时症状不典型,特别是老年患者更为多见,自1998~2003年我院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142例,其中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32例,通过本组病例分析,以进一步引起临床医生重视.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自奎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纤溶系统变化的临床意义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冠状动脉内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所致,血栓前状态(Prothrombotics state,PTS)的存在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密切相关.关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纤溶功能研究较少.

    作者:张文杰;王宝印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上消化道异物内镜下诊治体会

    我院自1998年4月~2004年9月在内镜下诊治上消化道异物患者26例,成功取出异物24例共31件,报告如下.

    作者:王圣华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应用套筒冠修复残根残冠加强全口义齿固位的临床分析

    全口义齿修复往往因牙槽骨吸收,牙槽脊低平以及说话、咀嚼时舌的干扰而难取得理想的固位效果.随着牙髓治疗学和修复学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残根、残冠的保留和修复显得尤为重要.近几年来我们对134个残根、残冠经完善的根管治疗后进行核桩套筒冠修复完成固位和咀嚼效果满意的全口义齿,经过4年临床观察效果良好,但4个牙齿出现根折,核桩脱落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怡;丁虹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急性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169例抢救体会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在基层医院多见,其临床特点是病情复杂、变化快、易反跳,医护措施稍有不当,即可导致病人死亡.我院自1994年4月~2004年4月共收治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169例,现将临床特征及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李万国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12例肺癌性淋巴管炎分析

    肺癌性淋巴管炎,又称肺淋巴管癌病,是各种恶性肿瘤在肺淋巴管内弥漫或局限生长为特征的肺内转移癌的一种特殊表现.文献报道较少,有资料统计其占肺内转移癌的6%~8%[1,4],预后差.本文总结我院2002年1月~2004年3月收治的临床资料完整的肺癌性淋巴管炎12例,分析如下.

    作者:白显利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腰硬联合麻醉、单次硬外镇痛用于经阴道子宫全切术52例

    自2003年5月~2004年12月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共完成经阴道子宫全切52例,术毕行单次吗啡硬外镇痛,取得满意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彭云生;杨志杰;潘黎晓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预防腹部Ⅱ、Ⅲ类切口感染的处理体会(附336例报告)

    腹部外科涉及到消化系统的肿瘤、空腔脏器破裂、穿孔、梗阻、炎症或脓肿等的手术处理.在临床上仍为常见病及多发病,腹部Ⅱ、Ⅲ类切口的感染仍为常见的并发症.作者回顾了经验处理的腹部Ⅱ、Ⅲ类切口共336例,取得一定的经验和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董玉海;杨扬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上颌解剖式磨牙后垫活动矫治器矫治替牙(牙合)早期个别前牙反(牙合)的疗效观察

    替牙(牙合)早期个别前牙反(牙合)发生于第一恒磨牙萌出至上、下颌中切牙及侧切牙萌出这一时间段,年龄段约在6~8岁,原有乳牙列无反(牙合),而恒前牙出现反覆(牙合),反覆盖,可有或无面中份轻微陷.反(牙合)是对面形生长发育影响很大的一类错(牙合)畸形,如不及早进行治疗,必然形成骨性错(牙合),严重影响美观,原则上应该早期治疗.可采用活动矫治器,功能性矫治器或固定矫治器.也有人采用落竹片咬撬法,现临床上倾向于固定矫治.本文24例反(牙合)的矫治分别用固定矫治器和上颌磨牙后垫活动矫治器进行矫治,观察其疗效.

    作者:史卫泽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颅脑外伤中迟发和进展性脑损害95例分析

    我院自1999年9月~2003年9月收住院头部严重外伤的病人287例,通过临床和CT跟踪观察,发现95例有迟发和进展性脑损害.这些脑损害包括脑出血、脑缺血和脑水肿[1](国外有报道闭合性颅脑损伤中迟发和进展性脑损害占35%~65%[2]),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正明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胰腺癌合并糖代谢异常临床分析

    胰腺癌患者合并糖代谢异常临床常见,二者的因果关系尚不明确.我们从162例胰腺癌患者中检索得合并糖代谢异常者2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王东海;王农荣;林继敏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早期应用呼吸机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36例

    中间综合征(以下简称IMS)是急性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的严重并发症,也是AOPP致死的主要原因[1].IMS的概念自1987年Senanayake等[2]提出,国内外相继有病例报道.由于阿托品治疗无效,胆碱酯酶复能剂的短期疗效也不明显,患者常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病死率高达30%~60%.我院自2000年4月~2003年8月共收治IMS的患者36例,均符合IMS诊断标准[2],早期给予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孙理信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药物流产失败的相关因素分析

    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行药物流产,终止49d以内的早孕成功率达90%以上[1].但是由于存在着用药者的个体差异及其他原因,尚存在药物流产不全及失败问题,为更好地掌握药物流产适应证、提高完全流产率,我们对1670例药物流产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影响药物流产效果的有关因素.

    作者:李葆敏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633例消化道息肉的诊治分析

    2000年3月~2004年12月,我院应用日本奥林巴斯电子胃肠镜检查7200例,检出消化道息肉633例,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消化道息肉633例,其中胃镜检查6000例,检出上消化道息肉501例;结肠镜检查1200例,检出大肠息肉132例.男393例,女240例,男女之比1.64:1,年龄19~80岁.临床表现有上腹不适、饱胀、反酸、便血、排便习惯改变.

    作者:冯丽英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重症监护病房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与抗菌药物治疗

    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常由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科细菌、不动杆菌及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引起感染,使重症患者的治疗十分困难.本文介绍以上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及ICU中抗菌药物的治疗,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

    作者:张凤林;张俊忠;白云飞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联合用药治疗药物流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药物流产已有20余年,因其有效率高达90%以上,方法简便易行,特别适合初孕、未婚者和剖宫产、哺乳期、子宫畸形等多种高危妊娠妇女,对再次妊娠的影响小于吸宫流产而在许多方面具有吸宫流产无法取代的优势.但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较长和出血量较多,是其主要不足之处.为此,我们通过胎囊排出后加服米非司酮(Ru486)和6-氨基己酸(EACA),探讨其对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作者:杜鹏辉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米非司酮在妇科应用的前景

    米非司酮是一种强有力的抗孕激素药物,具有明显的终止早孕、中孕、抗着床、诱发月经等作用.米非司酮口服后85%可被吸收,生物利用度为60%,口服1h后达峰值,其后24~48h内稳定在2.5mmol/L水平,T1/2为(23.7±3)h,90%经肝脏代谢,有8种代谢产物,其中RU-42848是主要的代谢产物,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如每日服用米非司酮50、100、200mg,连用4d,其高血清浓度为2.9、4.5、5.4mmol/L,与所用剂量无直接关系,亦无累积作用,此可能由于对米非司酮血清结合蛋白的α-1酸性糖蛋白饱和有关.米非司酮对性轴和女性生殖器作用甚为复杂,现将近些年来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广慧;赵金华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脑活素、高压氧联合治疗小儿鼠药中毒神经系统后遗症25例疗效观察

    鼠药中毒是小儿急性中毒中常见的中毒类型.中毒后易发生惊厥,昏迷等症状,造成脑组织严重损害,易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我院于2000年12月~2003年12月利用脑活素、高压氧联合治疗25例鼠药中毒后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的患儿,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芸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641株细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监测2004年我院临床标本分离出的致病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K-B纸片扩散法测定641株致病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分离出的致病菌主要是革兰阴性杆菌,占58.0%,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所占的比例偏高.检出的革兰阴性杆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革兰氏阳性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红霉素、氨苄+舒巴坦、头孢呋辛等耐药率较高.结论本院细菌耐药情况严重,应采取适当措施,控制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蔓延.

    作者:李伟建;吴玉海;谢军平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阿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阿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疗效.方法对12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60例应用阿昔洛韦治疗.结果治疗组60例退热时间、呕吐缓解时间、神经精神症状缓解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阿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黄水霞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5000IU,脐周皮下注射,q12h,疗程7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6%,对照组总有效率70.7%,经统计学处理P<0.01,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作者:李萃晔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吗丁啉佐治新生儿窒息合并胃肠功能损害疗效观察

    新生儿窒息可引起全身重要脏器功能损害,出现胃肠功能损害者临床较为多见,若不及时有效治疗,部分患儿可发展到胃肠功能衰竭,常预示病情加重和预后不良.自2000年10月~2002年10月,我们应用吗丁啉佐治新生儿窒息并发胃肠功能损害患儿4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田素平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48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用血塞通治疗脑梗死48例,并设对照组48例.结果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君;杨德顺;任琳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选择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稳心颗粒每次9克,每天3次.对照组给予:倍他乐克片每次25mg,每天2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期间每天记录心率、心律、血压、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治疗前及治疗第4周末作常规心电图检查和Holter检查,记录平均心率,统计心律失常事件发生次数,比较差异.结果两组间平均心率和心律失常事件的减少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稳心颗粒具有良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治疗效果显著,副作用小,治疗效果与小剂量倍他乐克无显著差异.

    作者:吕昀;张英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氟桂利嗪的不良反应

    氟桂利嗪(flunarizine,商品名:西比灵),是保护脑细胞的选择性钙离子内流阻滞剂,治疗偏头痛、眩晕及缺血性脑血管病等.在临床中广泛使用,现综合近几年有关其不良反应的报道,供临床参考.

    作者:余绍玲;席秀芳;韦爱芳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更昔洛韦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9例

    目的评价更昔洛韦治疗EB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疗效.方法使用更昔洛韦治疗19例此病患儿,并与既往未使用更昔洛韦治疗的27例此病患儿作对比研究.结果使用更昔洛韦组咽痛改善,脾脏明显缩小,淋巴细胞恢复正常以及异型淋巴细胞恢复至少于10%的时间均明显短于未使用更昔洛韦治疗组(P<0.05).且使用更昔洛韦组热程有缩短的趋势,但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昔洛韦对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路红凡;闫如霞;徐学聚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疗效观察

    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是脑梗死重要的亚型,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我科采用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叶柔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尼群地平晨起顿服治疗高血压病42例

    根据血压昼夜节律和时间药物学理论,本文以国产尼群地平片10~20mg,晨起顿服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患者42例.观察4周,并设对照组,采用常规用药物方法治疗40例,结果显示两组降压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均获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吕超红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曲美他嗪与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曲美他嗪与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择62例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的病人分为两组,A组30例,曲美他嗪20mg,每日3次口服;B组32例,复方丹参滴丸10粒,每日3次口服.两组观察期均为6周.结果A组心绞痛及心电图改善分别为93%和67%,B组依次为94%和66%,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曲美他嗪与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疗效相近.

    作者:索冬卫;陈炅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安洛化纤丸辅助治疗慢性乙肝抗纤维化疗效观察

    我们用安洛化纤丸辅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部分合并早期肝硬化)并观查其抗纤维化作用,取得了一定作用.报告如下:

    作者:张亚东;朱文连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丁咯地尔与低分子肝素钙合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观察

    目的观察丁咯地尔、低分子肝素钙合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3例,用丁咯地尔150mg+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共用15d,低分子肝素钙5000U,脐周皮下注射,2次/d,连用5d;对照组43例,用维脑路通0.4+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1次/d,共用15d,巴曲酶第1d、3d、5d分别10、5、5U+生理盐水150ml中静滴.分别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均比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P<0.01、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分别为93%、69.8%;对照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分别为83.7%、48.3%,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均未出现脑出血.结论丁咯地尔、低分子肝素钙合用治疗急性脑梗死,改善血流动力学及临床疗效方面均明显优于维脑路通、巴曲酶,且安全、疗效确切.

    作者:朱敬杰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酚妥拉明与硫酸镁合用治疗肺心病心衰的临床观察

    慢性肺心病为临床常见疾病之一,病情重,治疗效果不理想,死亡率高.从2000年以来,我们应用酚妥拉明联合硫酸镁治疗慢性肺心病,效果明显.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杨会平;张国政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诺维本加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诺维本(去甲长春花碱,NVB)是一种新的长春碱类抗肿瘤药物,通过阻滞微管蛋白的形成和诱导微管解聚,使有丝分裂停留在中期而发挥抗肿瘤作用.我科自1998年6月~2001年6月,应用诺维本加顺铂(即NP方案)治疗3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艳莉;吕燕平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的影像及临床诊断

    目的提高对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的影像及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分析3例经病理证实的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结合文献分析其影像及临床表现.结果CT特征性表现:腺泡样结节影、病灶呈较弥漫或范围较大之磨玻璃样改变、病理性支气管像、病灶内假腔.临床特征性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咳白色粘痰、面色苍白、消瘦、低热.本组2例误诊为肺结核,1例误诊为弥漫性肺间质性病变.结论认识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的病理基础、影像和临床特征有助于提高诊断水平.

    作者:郝天然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X线、CT、MRI诊断分析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病变的X线、CT及MRI表现,评价其在强直性脊柱炎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的X线及CT表现和12例患者的MRI骶髂关节表现,对照其分级阳性情况发生率,分析其在强直性脊柱炎诊断中的意义.结果64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28个骶髂关节X线及CT表现分别为0级25个,Ⅰ级41个,Ⅱ级156个,Ⅲ级26个,Ⅳ级8个.12例AS患者的23个骶髂关节可见软骨异常,表现为T1WI和T2WI上正常线形中等信号的软骨影像消失取代之为无规则增粗或扭曲样中等信号.结论骶髂关节X线平片仍为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简便可行的方法,但对于分析定性不如CT及MRI,CT及MRI在对骶髂关节病变分级方面无差异性,但在显示关节滑膜增厚、软骨破坏、韧带损伤方面MRI优于CT检查.

    作者:刘泽有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肝血管瘤的价值

    肝血管瘤是肝脏良性肿瘤中相对多见的一种疾病,随着医学影像科技的发展,尤其是彩色多普勒超声(以下简称彩超)应用于临床后,肝血管瘤的检出率随之提高.本文回顾分析83例经彩超发现,经CT增强扫描检查证实或定期随访观察病例进行分析,总结彩超诊断肝血管瘤的优越性和价值,旨在超声影像领域中提高对肝血管瘤的正确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作者:赵子通;陈学伟;焦志明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超声显像对输尿管囊肿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对输尿管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30例输尿管囊肿超声显像与静脉尿路造影(IVP)、膀胱镜检查及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26例输尿管囊肿经手术病理证实,4例经膀胱镜检查及随访观察证实,阳性诊断符合率100%.结论超声显像在诊断输尿管囊肿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作为本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赵景林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45例股骨髁部骨折术后的康复护理

    股骨髁部骨折包括单髁骨折、髁间骨折,是一种常见病,占全身骨折脱位的0.4%[1],因骨折部位进入膝关节,对关节影响较大.我院1999年~2003年对45例股骨髁部骨折行手术治疗,术后应用CPM,通过精心的护理和有效的康复指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韦惠丽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血透室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

    目的探讨血透室环境对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方法通过实际观察,探寻血透室护士在长期工作中经常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各种化学剂、噪音等危害透析室护士健康的潜在因素.结果采用提高护士适应能力、加强自我防护、加强装置维修与保养、控制噪音、定期检查身体等一系列防护措施,较大地降低了血透室护士的职业危害.结论减少或消除造成职业危害的各种因素是防护措施的关键.

    作者:杨湘红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护理干预对急性期颅脑损伤高血糖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急性期血糖水平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以及高血糖的护理干预.方法回顾分析85例颅脑损伤急性期患者的空腹血糖与格拉斯哥(GCS)评分的关系.结果颅脑损伤急性期血糖水平显著增高,其与GCS有明显关系,GCS评分越低,血糖含量越高,预后越差.结论实施积极的护理干预,正确控制和监测血糖,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可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代秀勤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妊娠高血压并子痫的抢救及护理

    子痫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是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危重阶段.病人主要表现为抽搐及意识丧失,如不及时抢救或处理不当,母婴均可发生意外.我科自2000年1月~2004年12月共收治妊高征孕妇183例,并发子痫56例,现将抢救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玉琴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阴式全子宫切除14例围手术期护理

    阴式子宫切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腹部无瘢痕、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低等优点.我院自2000年4月开展这项新技术,共施行手术14例,无1例发生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作者:卢国珍;姚爱云;王凤梅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围手术期的护理8例

    围手术期护理的目的在于提高病人对手术的耐受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机体顺利康复.由于颈椎前路手术的解剖比较复杂,涉及重要的结构,患者多为颈椎外伤,术中术后常会出现各种并发症.为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围手术期的护理尤为重要.现将我院2004年4月~2005年6月开展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蝶形钢板固定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胡瑞燕;杭玉莲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围手术期的护理

    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安全等特点,近年来,逐渐被前列腺患者接受、选择.由于此病患者多是老年人,他们的身体多合并其它疾病,心理顾虑较多,通过对病人及时正确的心理支持、护理及康复指导,使病人的身心处于疾病恢复的佳状态,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并发症,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作者:王新华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消毒供应室优质服务规范化管理

    通过开展优质服务规范化管理活动,我院消毒供应工作发生质的飞跃,服务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工作人员的精神风貌焕然一新,科室整体职业素质为医院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作者:黄超霞;晁玉英;赵杰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不同护理程序救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疗效分析

    我院1997年2月~2000年4月共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90例,并采取不同的护理程序进行抢救治疗和护理观察,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崔瑞芳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治疗非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的观察和护理

    药物治疗非破裂型输卵管妊娠已广泛开展,我院采取甲氨蝶呤(MTX)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22例非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患者,取得了满意效果.在治疗过程中观察和护理此类病人的体会,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广欣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PCI术治疗冠心病患者围术期的护理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冠心病患者的围术期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对172例手术患者术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并加强拔管前后的护理.结果172例患者术后冠状动脉灌注均得到有效改善,其中5例拔管时出现迷走神经反射,4例出现皮下血肿,10例出现排尿困难,经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均痊愈.结论合理有效的围术期护理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冠心病患者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

    作者:于夕丽;林桂仁;孙雪娇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如何预防和护理婴幼儿腹部手术后切口裂开

    切口裂开、内脏脱出是婴幼儿腹部手术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多发生于2岁以下患儿的肠梗阻、肠套叠、胆道闭锁、重症幽门狭窄、新生儿巨结肠等术后.术后5~10d多见,新生儿可发生在术后2~3d,无先驱症状,常在换药时突然发生,若发现切口有渗出,特别是淡红色血样渗出,患儿哭闹、烦躁,遇腹内压升高时,即应警觉,并采取综合措施,预防切口裂开的发生.

    作者:李义莲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13例不典型甲亢的误诊分析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高T3、T4综合征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率高,临床表现复杂,症状多且无特异性,极易产生误诊、漏诊,我院近年来收治的甲亢患者入院时误诊的有1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开芹;任建民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以脑血管病为首发症状的肺癌11例误诊分析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脑转移的发生率较高,约占25.7%~65%,其中部分病例可以脑转移为首发表现而误诊为原发性肿瘤或脑血管病.我院1998年7月~2003年12月以脑血管病收治,后经CT和胸部X线证实为肺癌颅内转移11例,误诊时间1天~2个月不等,现报告如下:

    作者:许月丹;邹晓霞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13例成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误诊冠心病分析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或生物效应不足所致的一组内分泌疾病.成年型甲减主要影响代谢及脏器功能,据临床表现分为重度甲减(粘液性水肿甚至昏迷)、轻度甲减、亚临床甲减(无甲减症状,血清FT4正常或稍低,TSH明显升高)和暂时性甲减等.成年型甲减,多见于中年女性,男女之比为1:5,除手术切除或放疗损伤腺体外,多数起病隐匿,发展缓慢,早期缺乏临床特征,有时长达10余年后有典型表现.笔者近年来在临床遇到13例成年甲减患者误诊为冠心病,报告如下:

    作者:卫梅;卫小富 刊期: 2005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