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上颌解剖式磨牙后垫活动矫治器矫治替牙(牙合)早期个别前牙反(牙合)的疗效观察

史卫泽

关键词:上颌解剖, 上颌磨牙, 后垫, 活动矫治器, 牙合, 前牙反, 固定矫治器, 牙萌出, 功能性矫治器, 早期治疗, 发育影响, 中切牙, 时间段, 乳牙列, 年龄段, 面中份, 恒前牙, 骨性错, 反覆盖, 竹片
摘要:替牙(牙合)早期个别前牙反(牙合)发生于第一恒磨牙萌出至上、下颌中切牙及侧切牙萌出这一时间段,年龄段约在6~8岁,原有乳牙列无反(牙合),而恒前牙出现反覆(牙合),反覆盖,可有或无面中份轻微陷.反(牙合)是对面形生长发育影响很大的一类错(牙合)畸形,如不及早进行治疗,必然形成骨性错(牙合),严重影响美观,原则上应该早期治疗.可采用活动矫治器,功能性矫治器或固定矫治器.也有人采用落竹片咬撬法,现临床上倾向于固定矫治.本文24例反(牙合)的矫治分别用固定矫治器和上颌磨牙后垫活动矫治器进行矫治,观察其疗效.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抗凝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发病机制目前较为公认的有微栓子学说、血流变学说、血管痉挛学说.值得重视的是其有演变成脑梗死的可能性.脑血栓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与诸多因素有关.其中凝血和抗凝血失衡是一个重要因素.本文观察TIA患者组织因子(TF)、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Fg)水平及抗凝治疗对其的影响.

    作者:亢勤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633例消化道息肉的诊治分析

    2000年3月~2004年12月,我院应用日本奥林巴斯电子胃肠镜检查7200例,检出消化道息肉633例,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消化道息肉633例,其中胃镜检查6000例,检出上消化道息肉501例;结肠镜检查1200例,检出大肠息肉132例.男393例,女240例,男女之比1.64:1,年龄19~80岁.临床表现有上腹不适、饱胀、反酸、便血、排便习惯改变.

    作者:冯丽英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腰硬联合麻醉、单次硬外镇痛用于经阴道子宫全切术52例

    自2003年5月~2004年12月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共完成经阴道子宫全切52例,术毕行单次吗啡硬外镇痛,取得满意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彭云生;杨志杰;潘黎晓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中心静脉导管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中的应用

    恶性胸腔积液是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约占各种原因所致胸腔积液的50%.对化疗敏感的恶性肿瘤经全身化疗可使部分患者的少量胸水得到控制,其余患者则需要局部治疗.其常见的处理方法为穿刺抽液和局部化疗,而目前胸穿并发症多且需反复穿刺,为避免常规胸穿的不足之处,我们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同时注入药物治疗恶性胸腔积液24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易明福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32例无痛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是内科急症,临床上多数以典型症状而起病,但也有部分患者发病时症状不典型,特别是老年患者更为多见,自1998~2003年我院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142例,其中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32例,通过本组病例分析,以进一步引起临床医生重视.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自奎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外科引流处置不当教训分析

    外科引流的概念形成于公元前15世纪,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其定义与范畴亦在不断更新和完善.无论何种形式的引流,其根本目的都是希望能够迅速而有效地排除积聚物,以达到治疗的目的.但由于各种引流物或引流方式都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和缺点,应用不当及管理不善时则可能事与愿违,甚至产生严重后果.我院近5年来曾出现2例引流处置不当而致腹部再手术的病例,现报告如下,希望与同道共鉴.

    作者:王保宽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围手术期的护理8例

    围手术期护理的目的在于提高病人对手术的耐受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机体顺利康复.由于颈椎前路手术的解剖比较复杂,涉及重要的结构,患者多为颈椎外伤,术中术后常会出现各种并发症.为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围手术期的护理尤为重要.现将我院2004年4月~2005年6月开展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蝶形钢板固定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胡瑞燕;杭玉莲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血透室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

    目的探讨血透室环境对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方法通过实际观察,探寻血透室护士在长期工作中经常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各种化学剂、噪音等危害透析室护士健康的潜在因素.结果采用提高护士适应能力、加强自我防护、加强装置维修与保养、控制噪音、定期检查身体等一系列防护措施,较大地降低了血透室护士的职业危害.结论减少或消除造成职业危害的各种因素是防护措施的关键.

    作者:杨湘红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脑活素、高压氧联合治疗小儿鼠药中毒神经系统后遗症25例疗效观察

    鼠药中毒是小儿急性中毒中常见的中毒类型.中毒后易发生惊厥,昏迷等症状,造成脑组织严重损害,易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我院于2000年12月~2003年12月利用脑活素、高压氧联合治疗25例鼠药中毒后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的患儿,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芸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早期应用呼吸机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36例

    中间综合征(以下简称IMS)是急性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的严重并发症,也是AOPP致死的主要原因[1].IMS的概念自1987年Senanayake等[2]提出,国内外相继有病例报道.由于阿托品治疗无效,胆碱酯酶复能剂的短期疗效也不明显,患者常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病死率高达30%~60%.我院自2000年4月~2003年8月共收治IMS的患者36例,均符合IMS诊断标准[2],早期给予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孙理信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纤溶系统变化的临床意义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冠状动脉内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所致,血栓前状态(Prothrombotics state,PTS)的存在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密切相关.关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纤溶功能研究较少.

    作者:张文杰;王宝印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肝血管瘤的价值

    肝血管瘤是肝脏良性肿瘤中相对多见的一种疾病,随着医学影像科技的发展,尤其是彩色多普勒超声(以下简称彩超)应用于临床后,肝血管瘤的检出率随之提高.本文回顾分析83例经彩超发现,经CT增强扫描检查证实或定期随访观察病例进行分析,总结彩超诊断肝血管瘤的优越性和价值,旨在超声影像领域中提高对肝血管瘤的正确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作者:赵子通;陈学伟;焦志明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胰腺癌合并糖代谢异常临床分析

    胰腺癌患者合并糖代谢异常临床常见,二者的因果关系尚不明确.我们从162例胰腺癌患者中检索得合并糖代谢异常者2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王东海;王农荣;林继敏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重症监护病房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与抗菌药物治疗

    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常由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科细菌、不动杆菌及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引起感染,使重症患者的治疗十分困难.本文介绍以上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及ICU中抗菌药物的治疗,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

    作者:张凤林;张俊忠;白云飞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米非司酮在妇科应用的前景

    米非司酮是一种强有力的抗孕激素药物,具有明显的终止早孕、中孕、抗着床、诱发月经等作用.米非司酮口服后85%可被吸收,生物利用度为60%,口服1h后达峰值,其后24~48h内稳定在2.5mmol/L水平,T1/2为(23.7±3)h,90%经肝脏代谢,有8种代谢产物,其中RU-42848是主要的代谢产物,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如每日服用米非司酮50、100、200mg,连用4d,其高血清浓度为2.9、4.5、5.4mmol/L,与所用剂量无直接关系,亦无累积作用,此可能由于对米非司酮血清结合蛋白的α-1酸性糖蛋白饱和有关.米非司酮对性轴和女性生殖器作用甚为复杂,现将近些年来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广慧;赵金华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消毒供应室优质服务规范化管理

    通过开展优质服务规范化管理活动,我院消毒供应工作发生质的飞跃,服务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工作人员的精神风貌焕然一新,科室整体职业素质为医院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作者:黄超霞;晁玉英;赵杰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48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用血塞通治疗脑梗死48例,并设对照组48例.结果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君;杨德顺;任琳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X线、CT、MRI诊断分析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病变的X线、CT及MRI表现,评价其在强直性脊柱炎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的X线及CT表现和12例患者的MRI骶髂关节表现,对照其分级阳性情况发生率,分析其在强直性脊柱炎诊断中的意义.结果64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28个骶髂关节X线及CT表现分别为0级25个,Ⅰ级41个,Ⅱ级156个,Ⅲ级26个,Ⅳ级8个.12例AS患者的23个骶髂关节可见软骨异常,表现为T1WI和T2WI上正常线形中等信号的软骨影像消失取代之为无规则增粗或扭曲样中等信号.结论骶髂关节X线平片仍为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简便可行的方法,但对于分析定性不如CT及MRI,CT及MRI在对骶髂关节病变分级方面无差异性,但在显示关节滑膜增厚、软骨破坏、韧带损伤方面MRI优于CT检查.

    作者:刘泽有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吗丁啉佐治新生儿窒息合并胃肠功能损害疗效观察

    新生儿窒息可引起全身重要脏器功能损害,出现胃肠功能损害者临床较为多见,若不及时有效治疗,部分患儿可发展到胃肠功能衰竭,常预示病情加重和预后不良.自2000年10月~2002年10月,我们应用吗丁啉佐治新生儿窒息并发胃肠功能损害患儿4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田素平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简易细管胸腔闭式引流结合胸膜固定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

    近年来恶性肿瘤发病呈上升趋势,恶性胸腔积液的发生已明显增加,对于恶性胸水的治疗近年多采用微创胸腔闭式引流结合胸腔内化疗、胸膜内固定术治疗,疗效显著.我科从2000~2004年,对18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采取简易细管胸腔闭式引流结合胸膜固定术(亦称胸膜粘连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天雄;张辰 刊期: 2005年第17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