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科引流处置不当教训分析

王保宽

关键词:外科引流, 现报告如下, 应用不当, 引流方式, 医学科学, 概念形成, 再手术, 引流物, 治疗, 积聚, 管理, 腹部, 范畴, 病例
摘要:外科引流的概念形成于公元前15世纪,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其定义与范畴亦在不断更新和完善.无论何种形式的引流,其根本目的都是希望能够迅速而有效地排除积聚物,以达到治疗的目的.但由于各种引流物或引流方式都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和缺点,应用不当及管理不善时则可能事与愿违,甚至产生严重后果.我院近5年来曾出现2例引流处置不当而致腹部再手术的病例,现报告如下,希望与同道共鉴.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中心静脉导管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中的应用

    恶性胸腔积液是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约占各种原因所致胸腔积液的50%.对化疗敏感的恶性肿瘤经全身化疗可使部分患者的少量胸水得到控制,其余患者则需要局部治疗.其常见的处理方法为穿刺抽液和局部化疗,而目前胸穿并发症多且需反复穿刺,为避免常规胸穿的不足之处,我们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同时注入药物治疗恶性胸腔积液24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易明福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45例股骨髁部骨折术后的康复护理

    股骨髁部骨折包括单髁骨折、髁间骨折,是一种常见病,占全身骨折脱位的0.4%[1],因骨折部位进入膝关节,对关节影响较大.我院1999年~2003年对45例股骨髁部骨折行手术治疗,术后应用CPM,通过精心的护理和有效的康复指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韦惠丽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纤溶系统变化的临床意义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冠状动脉内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所致,血栓前状态(Prothrombotics state,PTS)的存在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密切相关.关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纤溶功能研究较少.

    作者:张文杰;王宝印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应用套筒冠修复残根残冠加强全口义齿固位的临床分析

    全口义齿修复往往因牙槽骨吸收,牙槽脊低平以及说话、咀嚼时舌的干扰而难取得理想的固位效果.随着牙髓治疗学和修复学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残根、残冠的保留和修复显得尤为重要.近几年来我们对134个残根、残冠经完善的根管治疗后进行核桩套筒冠修复完成固位和咀嚼效果满意的全口义齿,经过4年临床观察效果良好,但4个牙齿出现根折,核桩脱落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怡;丁虹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X线、CT、MRI诊断分析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病变的X线、CT及MRI表现,评价其在强直性脊柱炎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的X线及CT表现和12例患者的MRI骶髂关节表现,对照其分级阳性情况发生率,分析其在强直性脊柱炎诊断中的意义.结果64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28个骶髂关节X线及CT表现分别为0级25个,Ⅰ级41个,Ⅱ级156个,Ⅲ级26个,Ⅳ级8个.12例AS患者的23个骶髂关节可见软骨异常,表现为T1WI和T2WI上正常线形中等信号的软骨影像消失取代之为无规则增粗或扭曲样中等信号.结论骶髂关节X线平片仍为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简便可行的方法,但对于分析定性不如CT及MRI,CT及MRI在对骶髂关节病变分级方面无差异性,但在显示关节滑膜增厚、软骨破坏、韧带损伤方面MRI优于CT检查.

    作者:刘泽有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早期应用呼吸机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36例

    中间综合征(以下简称IMS)是急性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的严重并发症,也是AOPP致死的主要原因[1].IMS的概念自1987年Senanayake等[2]提出,国内外相继有病例报道.由于阿托品治疗无效,胆碱酯酶复能剂的短期疗效也不明显,患者常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病死率高达30%~60%.我院自2000年4月~2003年8月共收治IMS的患者36例,均符合IMS诊断标准[2],早期给予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孙理信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的影像及临床诊断

    目的提高对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的影像及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分析3例经病理证实的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结合文献分析其影像及临床表现.结果CT特征性表现:腺泡样结节影、病灶呈较弥漫或范围较大之磨玻璃样改变、病理性支气管像、病灶内假腔.临床特征性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咳白色粘痰、面色苍白、消瘦、低热.本组2例误诊为肺结核,1例误诊为弥漫性肺间质性病变.结论认识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的病理基础、影像和临床特征有助于提高诊断水平.

    作者:郝天然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脑活素、高压氧联合治疗小儿鼠药中毒神经系统后遗症25例疗效观察

    鼠药中毒是小儿急性中毒中常见的中毒类型.中毒后易发生惊厥,昏迷等症状,造成脑组织严重损害,易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我院于2000年12月~2003年12月利用脑活素、高压氧联合治疗25例鼠药中毒后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的患儿,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芸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48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用血塞通治疗脑梗死48例,并设对照组48例.结果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君;杨德顺;任琳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32例无痛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是内科急症,临床上多数以典型症状而起病,但也有部分患者发病时症状不典型,特别是老年患者更为多见,自1998~2003年我院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142例,其中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32例,通过本组病例分析,以进一步引起临床医生重视.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自奎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酚妥拉明与硫酸镁合用治疗肺心病心衰的临床观察

    慢性肺心病为临床常见疾病之一,病情重,治疗效果不理想,死亡率高.从2000年以来,我们应用酚妥拉明联合硫酸镁治疗慢性肺心病,效果明显.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杨会平;张国政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胰腺癌合并糖代谢异常临床分析

    胰腺癌患者合并糖代谢异常临床常见,二者的因果关系尚不明确.我们从162例胰腺癌患者中检索得合并糖代谢异常者2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王东海;王农荣;林继敏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阴式全子宫切除14例围手术期护理

    阴式子宫切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腹部无瘢痕、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低等优点.我院自2000年4月开展这项新技术,共施行手术14例,无1例发生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作者:卢国珍;姚爱云;王凤梅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PCI术治疗冠心病患者围术期的护理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冠心病患者的围术期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对172例手术患者术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并加强拔管前后的护理.结果172例患者术后冠状动脉灌注均得到有效改善,其中5例拔管时出现迷走神经反射,4例出现皮下血肿,10例出现排尿困难,经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均痊愈.结论合理有效的围术期护理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冠心病患者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

    作者:于夕丽;林桂仁;孙雪娇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13例成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误诊冠心病分析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或生物效应不足所致的一组内分泌疾病.成年型甲减主要影响代谢及脏器功能,据临床表现分为重度甲减(粘液性水肿甚至昏迷)、轻度甲减、亚临床甲减(无甲减症状,血清FT4正常或稍低,TSH明显升高)和暂时性甲减等.成年型甲减,多见于中年女性,男女之比为1:5,除手术切除或放疗损伤腺体外,多数起病隐匿,发展缓慢,早期缺乏临床特征,有时长达10余年后有典型表现.笔者近年来在临床遇到13例成年甲减患者误诊为冠心病,报告如下:

    作者:卫梅;卫小富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外科引流处置不当教训分析

    外科引流的概念形成于公元前15世纪,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其定义与范畴亦在不断更新和完善.无论何种形式的引流,其根本目的都是希望能够迅速而有效地排除积聚物,以达到治疗的目的.但由于各种引流物或引流方式都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和缺点,应用不当及管理不善时则可能事与愿违,甚至产生严重后果.我院近5年来曾出现2例引流处置不当而致腹部再手术的病例,现报告如下,希望与同道共鉴.

    作者:王保宽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急性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169例抢救体会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在基层医院多见,其临床特点是病情复杂、变化快、易反跳,医护措施稍有不当,即可导致病人死亡.我院自1994年4月~2004年4月共收治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169例,现将临床特征及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李万国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围手术期的护理

    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安全等特点,近年来,逐渐被前列腺患者接受、选择.由于此病患者多是老年人,他们的身体多合并其它疾病,心理顾虑较多,通过对病人及时正确的心理支持、护理及康复指导,使病人的身心处于疾病恢复的佳状态,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并发症,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作者:王新华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12例肺癌性淋巴管炎分析

    肺癌性淋巴管炎,又称肺淋巴管癌病,是各种恶性肿瘤在肺淋巴管内弥漫或局限生长为特征的肺内转移癌的一种特殊表现.文献报道较少,有资料统计其占肺内转移癌的6%~8%[1,4],预后差.本文总结我院2002年1月~2004年3月收治的临床资料完整的肺癌性淋巴管炎12例,分析如下.

    作者:白显利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消毒供应室优质服务规范化管理

    通过开展优质服务规范化管理活动,我院消毒供应工作发生质的飞跃,服务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工作人员的精神风貌焕然一新,科室整体职业素质为医院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作者:黄超霞;晁玉英;赵杰 刊期: 2005年第17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