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林;张俊忠;白云飞
目的评价更昔洛韦治疗EB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疗效.方法使用更昔洛韦治疗19例此病患儿,并与既往未使用更昔洛韦治疗的27例此病患儿作对比研究.结果使用更昔洛韦组咽痛改善,脾脏明显缩小,淋巴细胞恢复正常以及异型淋巴细胞恢复至少于10%的时间均明显短于未使用更昔洛韦治疗组(P<0.05).且使用更昔洛韦组热程有缩短的趋势,但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昔洛韦对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路红凡;闫如霞;徐学聚 刊期: 2005年第17期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指新生儿在围产期缺氧窒息,导致脑的缺氧缺血性损害,并在临床上出现一系列脑病的表现.部分病例可留有不同程度神经系统后遗症.自2002年3月~2004年8月我科42例HIE应用小剂量甘露醇、脑活素加高压氧治疗,其中中重度HIE取得显著效果,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4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艳丽 刊期: 2005年第17期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选择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稳心颗粒每次9克,每天3次.对照组给予:倍他乐克片每次25mg,每天2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期间每天记录心率、心律、血压、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治疗前及治疗第4周末作常规心电图检查和Holter检查,记录平均心率,统计心律失常事件发生次数,比较差异.结果两组间平均心率和心律失常事件的减少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稳心颗粒具有良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治疗效果显著,副作用小,治疗效果与小剂量倍他乐克无显著差异.
作者:吕昀;张英 刊期: 2005年第17期
慢性肺心病为临床常见疾病之一,病情重,治疗效果不理想,死亡率高.从2000年以来,我们应用酚妥拉明联合硫酸镁治疗慢性肺心病,效果明显.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杨会平;张国政 刊期: 200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超声对输尿管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30例输尿管囊肿超声显像与静脉尿路造影(IVP)、膀胱镜检查及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26例输尿管囊肿经手术病理证实,4例经膀胱镜检查及随访观察证实,阳性诊断符合率100%.结论超声显像在诊断输尿管囊肿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作为本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赵景林 刊期: 2005年第17期
外科引流的概念形成于公元前15世纪,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其定义与范畴亦在不断更新和完善.无论何种形式的引流,其根本目的都是希望能够迅速而有效地排除积聚物,以达到治疗的目的.但由于各种引流物或引流方式都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和缺点,应用不当及管理不善时则可能事与愿违,甚至产生严重后果.我院近5年来曾出现2例引流处置不当而致腹部再手术的病例,现报告如下,希望与同道共鉴.
作者:王保宽 刊期: 2005年第17期
全口义齿修复往往因牙槽骨吸收,牙槽脊低平以及说话、咀嚼时舌的干扰而难取得理想的固位效果.随着牙髓治疗学和修复学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残根、残冠的保留和修复显得尤为重要.近几年来我们对134个残根、残冠经完善的根管治疗后进行核桩套筒冠修复完成固位和咀嚼效果满意的全口义齿,经过4年临床观察效果良好,但4个牙齿出现根折,核桩脱落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怡;丁虹 刊期: 2005年第17期
诺维本(去甲长春花碱,NVB)是一种新的长春碱类抗肿瘤药物,通过阻滞微管蛋白的形成和诱导微管解聚,使有丝分裂停留在中期而发挥抗肿瘤作用.我科自1998年6月~2001年6月,应用诺维本加顺铂(即NP方案)治疗3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艳莉;吕燕平 刊期: 2005年第17期
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常由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科细菌、不动杆菌及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引起感染,使重症患者的治疗十分困难.本文介绍以上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及ICU中抗菌药物的治疗,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
作者:张凤林;张俊忠;白云飞 刊期: 2005年第17期
围手术期护理的目的在于提高病人对手术的耐受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机体顺利康复.由于颈椎前路手术的解剖比较复杂,涉及重要的结构,患者多为颈椎外伤,术中术后常会出现各种并发症.为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围手术期的护理尤为重要.现将我院2004年4月~2005年6月开展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蝶形钢板固定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胡瑞燕;杭玉莲 刊期: 2005年第17期
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安全等特点,近年来,逐渐被前列腺患者接受、选择.由于此病患者多是老年人,他们的身体多合并其它疾病,心理顾虑较多,通过对病人及时正确的心理支持、护理及康复指导,使病人的身心处于疾病恢复的佳状态,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并发症,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作者:王新华 刊期: 2005年第17期
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行药物流产,终止49d以内的早孕成功率达90%以上[1].但是由于存在着用药者的个体差异及其他原因,尚存在药物流产不全及失败问题,为更好地掌握药物流产适应证、提高完全流产率,我们对1670例药物流产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影响药物流产效果的有关因素.
作者:李葆敏 刊期: 2005年第17期
阴式子宫切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腹部无瘢痕、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低等优点.我院自2000年4月开展这项新技术,共施行手术14例,无1例发生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作者:卢国珍;姚爱云;王凤梅 刊期: 2005年第17期
氟桂利嗪(flunarizine,商品名:西比灵),是保护脑细胞的选择性钙离子内流阻滞剂,治疗偏头痛、眩晕及缺血性脑血管病等.在临床中广泛使用,现综合近几年有关其不良反应的报道,供临床参考.
作者:余绍玲;席秀芳;韦爱芳 刊期: 2005年第17期
米非司酮是一种强有力的抗孕激素药物,具有明显的终止早孕、中孕、抗着床、诱发月经等作用.米非司酮口服后85%可被吸收,生物利用度为60%,口服1h后达峰值,其后24~48h内稳定在2.5mmol/L水平,T1/2为(23.7±3)h,90%经肝脏代谢,有8种代谢产物,其中RU-42848是主要的代谢产物,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如每日服用米非司酮50、100、200mg,连用4d,其高血清浓度为2.9、4.5、5.4mmol/L,与所用剂量无直接关系,亦无累积作用,此可能由于对米非司酮血清结合蛋白的α-1酸性糖蛋白饱和有关.米非司酮对性轴和女性生殖器作用甚为复杂,现将近些年来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广慧;赵金华 刊期: 2005年第17期
肺癌性淋巴管炎,又称肺淋巴管癌病,是各种恶性肿瘤在肺淋巴管内弥漫或局限生长为特征的肺内转移癌的一种特殊表现.文献报道较少,有资料统计其占肺内转移癌的6%~8%[1,4],预后差.本文总结我院2002年1月~2004年3月收治的临床资料完整的肺癌性淋巴管炎12例,分析如下.
作者:白显利 刊期: 2005年第17期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高T3、T4综合征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率高,临床表现复杂,症状多且无特异性,极易产生误诊、漏诊,我院近年来收治的甲亢患者入院时误诊的有1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开芹;任建民 刊期: 2005年第17期
肝血管瘤是肝脏良性肿瘤中相对多见的一种疾病,随着医学影像科技的发展,尤其是彩色多普勒超声(以下简称彩超)应用于临床后,肝血管瘤的检出率随之提高.本文回顾分析83例经彩超发现,经CT增强扫描检查证实或定期随访观察病例进行分析,总结彩超诊断肝血管瘤的优越性和价值,旨在超声影像领域中提高对肝血管瘤的正确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作者:赵子通;陈学伟;焦志明 刊期: 2005年第17期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脑转移的发生率较高,约占25.7%~65%,其中部分病例可以脑转移为首发表现而误诊为原发性肿瘤或脑血管病.我院1998年7月~2003年12月以脑血管病收治,后经CT和胸部X线证实为肺癌颅内转移11例,误诊时间1天~2个月不等,现报告如下:
作者:许月丹;邹晓霞 刊期: 2005年第17期
我院1997年2月~2000年4月共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90例,并采取不同的护理程序进行抢救治疗和护理观察,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崔瑞芳 刊期: 2005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