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吕昀;张英

关键词:冠心病, 心律失常, 稳心颗粒, 倍他乐克
摘要:目的观察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选择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稳心颗粒每次9克,每天3次.对照组给予:倍他乐克片每次25mg,每天2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期间每天记录心率、心律、血压、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治疗前及治疗第4周末作常规心电图检查和Holter检查,记录平均心率,统计心律失常事件发生次数,比较差异.结果两组间平均心率和心律失常事件的减少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稳心颗粒具有良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治疗效果显著,副作用小,治疗效果与小剂量倍他乐克无显著差异.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PGE1治疗糖尿病患者Ⅱ度烧伤体会

    糖尿病患者是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糖尿病患者不断增多,糖尿病烧伤患者也相应增多.糖尿病患者因代谢的改变,皮肤血循环差,愈合再生能力低下,而且对感染的易感性增加,如诊治不力,可导致烧伤病情加重,甚至导致截肢或者死亡.我科自2003年10月至今使用PGE1辅助治疗中小面积Ⅱ度烧伤患者3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新蕾;张新合;陈舒;刘敏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的影像及临床诊断

    目的提高对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的影像及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分析3例经病理证实的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结合文献分析其影像及临床表现.结果CT特征性表现:腺泡样结节影、病灶呈较弥漫或范围较大之磨玻璃样改变、病理性支气管像、病灶内假腔.临床特征性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咳白色粘痰、面色苍白、消瘦、低热.本组2例误诊为肺结核,1例误诊为弥漫性肺间质性病变.结论认识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的病理基础、影像和临床特征有助于提高诊断水平.

    作者:郝天然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简易细管胸腔闭式引流结合胸膜固定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

    近年来恶性肿瘤发病呈上升趋势,恶性胸腔积液的发生已明显增加,对于恶性胸水的治疗近年多采用微创胸腔闭式引流结合胸腔内化疗、胸膜内固定术治疗,疗效显著.我科从2000~2004年,对18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采取简易细管胸腔闭式引流结合胸膜固定术(亦称胸膜粘连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天雄;张辰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围手术期的护理

    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安全等特点,近年来,逐渐被前列腺患者接受、选择.由于此病患者多是老年人,他们的身体多合并其它疾病,心理顾虑较多,通过对病人及时正确的心理支持、护理及康复指导,使病人的身心处于疾病恢复的佳状态,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并发症,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作者:王新华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超声显像对输尿管囊肿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对输尿管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30例输尿管囊肿超声显像与静脉尿路造影(IVP)、膀胱镜检查及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26例输尿管囊肿经手术病理证实,4例经膀胱镜检查及随访观察证实,阳性诊断符合率100%.结论超声显像在诊断输尿管囊肿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作为本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赵景林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预防腹部Ⅱ、Ⅲ类切口感染的处理体会(附336例报告)

    腹部外科涉及到消化系统的肿瘤、空腔脏器破裂、穿孔、梗阻、炎症或脓肿等的手术处理.在临床上仍为常见病及多发病,腹部Ⅱ、Ⅲ类切口的感染仍为常见的并发症.作者回顾了经验处理的腹部Ⅱ、Ⅲ类切口共336例,取得一定的经验和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董玉海;杨扬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选择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稳心颗粒每次9克,每天3次.对照组给予:倍他乐克片每次25mg,每天2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期间每天记录心率、心律、血压、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治疗前及治疗第4周末作常规心电图检查和Holter检查,记录平均心率,统计心律失常事件发生次数,比较差异.结果两组间平均心率和心律失常事件的减少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稳心颗粒具有良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治疗效果显著,副作用小,治疗效果与小剂量倍他乐克无显著差异.

    作者:吕昀;张英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PCI术治疗冠心病患者围术期的护理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冠心病患者的围术期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对172例手术患者术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并加强拔管前后的护理.结果172例患者术后冠状动脉灌注均得到有效改善,其中5例拔管时出现迷走神经反射,4例出现皮下血肿,10例出现排尿困难,经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均痊愈.结论合理有效的围术期护理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冠心病患者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

    作者:于夕丽;林桂仁;孙雪娇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腰硬联合麻醉、单次硬外镇痛用于经阴道子宫全切术52例

    自2003年5月~2004年12月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共完成经阴道子宫全切52例,术毕行单次吗啡硬外镇痛,取得满意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彭云生;杨志杰;潘黎晓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酚妥拉明与硫酸镁合用治疗肺心病心衰的临床观察

    慢性肺心病为临床常见疾病之一,病情重,治疗效果不理想,死亡率高.从2000年以来,我们应用酚妥拉明联合硫酸镁治疗慢性肺心病,效果明显.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杨会平;张国政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外科引流处置不当教训分析

    外科引流的概念形成于公元前15世纪,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其定义与范畴亦在不断更新和完善.无论何种形式的引流,其根本目的都是希望能够迅速而有效地排除积聚物,以达到治疗的目的.但由于各种引流物或引流方式都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和缺点,应用不当及管理不善时则可能事与愿违,甚至产生严重后果.我院近5年来曾出现2例引流处置不当而致腹部再手术的病例,现报告如下,希望与同道共鉴.

    作者:王保宽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局麻下手牵足蹬复位法整复肩关节前脱位60例

    肩关节前脱位是骨科常见病之一,整复方法多种,各有特点.作者自1995~2004年采用局麻下手牵足蹬复位法整复肩关节前脱位60例,均获一次成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国旺;张国喜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32例无痛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是内科急症,临床上多数以典型症状而起病,但也有部分患者发病时症状不典型,特别是老年患者更为多见,自1998~2003年我院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142例,其中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32例,通过本组病例分析,以进一步引起临床医生重视.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自奎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胆道术后并发胆汁性腹膜炎6例分析

    胆道术后并发胆汁性腹膜炎并不多见,发生率一般不到0.5%,但由于部分病例症状不典型,常被手术后反应所掩盖.如缺乏警惕,不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可造成严重后果,其死亡率高达50%~70%[1].近8年来,我院用非手术及手术疗法治疗6例,均获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强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641株细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监测2004年我院临床标本分离出的致病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K-B纸片扩散法测定641株致病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分离出的致病菌主要是革兰阴性杆菌,占58.0%,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所占的比例偏高.检出的革兰阴性杆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革兰氏阳性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红霉素、氨苄+舒巴坦、头孢呋辛等耐药率较高.结论本院细菌耐药情况严重,应采取适当措施,控制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蔓延.

    作者:李伟建;吴玉海;谢军平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妊娠高血压并子痫的抢救及护理

    子痫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是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危重阶段.病人主要表现为抽搐及意识丧失,如不及时抢救或处理不当,母婴均可发生意外.我科自2000年1月~2004年12月共收治妊高征孕妇183例,并发子痫56例,现将抢救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玉琴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吗丁啉佐治新生儿窒息合并胃肠功能损害疗效观察

    新生儿窒息可引起全身重要脏器功能损害,出现胃肠功能损害者临床较为多见,若不及时有效治疗,部分患儿可发展到胃肠功能衰竭,常预示病情加重和预后不良.自2000年10月~2002年10月,我们应用吗丁啉佐治新生儿窒息并发胃肠功能损害患儿4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田素平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13例不典型甲亢的误诊分析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高T3、T4综合征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率高,临床表现复杂,症状多且无特异性,极易产生误诊、漏诊,我院近年来收治的甲亢患者入院时误诊的有1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开芹;任建民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318例剖宫产儿临床分析

    随着国内外剖宫产率的逐年上升,剖宫产儿随之增多,剖宫产术对新生儿的影响成为一个倍受关注而又有争议的问题.剖宫产的安危应引起产科及新生儿科医师们的高度重视,我们将2003年1月~2004年3月在我院出生的318例剖宫产儿进行观察,分析如下:

    作者:王玲珍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中心静脉导管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中的应用

    恶性胸腔积液是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约占各种原因所致胸腔积液的50%.对化疗敏感的恶性肿瘤经全身化疗可使部分患者的少量胸水得到控制,其余患者则需要局部治疗.其常见的处理方法为穿刺抽液和局部化疗,而目前胸穿并发症多且需反复穿刺,为避免常规胸穿的不足之处,我们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同时注入药物治疗恶性胸腔积液24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易明福 刊期: 2005年第17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