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11 In-DTP A-avastin的制备与生物学评价

朱华;张锦明;刘菲;韩雪迪;杨志

关键词:贝伐单克隆抗体, 三胺五乙酸, 同位素标记, 铟放射性同位素, 放射性核素显像, 肝肿瘤, 小鼠, 裸
摘要:目的对人VEGF靶向的贝伐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avastin)进行111 In标记,对获得的111 In?DTPA?avastin进行分子显像研究。方法通过偶联双功能螯合剂制备DTPA?avastin,进行111 In标记获得111 In?DTPA?avastin,研究该探针体外稳定性、分子完整性等。建立人肝癌细胞( BEL7404)肿瘤裸鼠模型,对其行111 In?DTPA?avastinγ显像,并观察探针的体内分布情况。结果获得的111 In?DTPA?avastin探针纯化后放化纯大于98%,比活度为185 GBq/nmol;其在质量分数5%BSA溶液中稳定性良好,放置96 h放化纯大于90%。γ显像结果证实,该探针具有一定的肿瘤靶向性。体内生物分布表明,其符合抗体在体内正常的代谢途径,且具有较好的肿瘤靶向性;注射后96 h,肿瘤摄取达(3.8±0.8)%ID/g。结论111 In?DTPA?avastin探针具有较好的理化性质及体内代谢学性质,同时具有较好的肿瘤摄取,有望发展成新的SPECT显像分子探针。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相关文献
  •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对一稿两投问题处理的声明

    作者: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18 F-FDG PET/CT可用于多发性骨髓瘤临床分期及病灶代谢活性评价

    目的:探讨18 F?FDG PET/CT在多发性骨髓瘤( MM)临床分期及评价病灶葡萄糖代谢活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5年4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18 F?FDG检查的25例MM初诊患者(男13例,女12例;年龄39~67岁)资料。依据18 F?FDG PET/CT结果进行D?S plus分期,比较该分期与D?S分期结果的差异。比较D?S plusⅢ期和非Ⅲ期患者的病灶葡萄糖代谢活性及骨髓浆细胞比例。采用两样本t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数据。结果25例MM患者病灶的SUVmax范围为1.8~12.0,均值为5.15±2.74。25例MM患者按D?S分期,Ⅰ、Ⅱ、Ⅲ期患者分别为7、4、14例;而根据D?S plus分期,Ⅰ、Ⅱ、Ⅲ期患者分别为3、1、21例,改变了D?S分期中7例患者(28%,7/25)的临床分期。 D?S plus分期Ⅲ期和非Ⅲ期患者的SUV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75±2.54和3.00±0.70;t=2.12,P<0.05),而骨髓浆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50%(4.25%~41.75%)和11?15%(10.25%~36.57%);z=0.05,P>0.05]。结论18F?FDG PET/CT可用于MM的临床分期和评价病灶的葡萄糖代谢活性。

    作者:邸丽娟;张建华;王荣福;付占立;范岩;张旭初;赵光宇;崔永刚;刘萌;康磊;廖栩鹤;王彦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正电子发射乳腺断层显像筛查乳腺癌的初步报告

    目的:18 F?脱氧葡萄糖( FDG) PET和PET/CT已广泛用于各种恶性肿瘤的探查。 PET和PET/CT一次检查可提供全身图像。因此,FDG PET用于肿瘤筛查在日本已广泛应用。然而, FDG PET筛查对于乳腺癌的检出率较低,因此,不建议使用FDG PET筛查乳腺癌。正电子发射乳腺断层显像( PEM)是一种高分辨率的乳腺分子成像技术,其可检测到那些由于空间分辨率限制而无法在PET或PET/CT显像中检测到的微小乳腺癌。该研究自2011年开始使用PEM进行随机乳腺癌筛查。方法该研究共招募265名女性。 PEM图像由2名资深核医学医师进行分析。分析者可以从医学采访表中获得信息。对超声表现进行详细解释。计算参与者人数、患者召回率、进一步检查率和癌症发现率等。结果整体召回率为8.3%,受检率为77.3%,癌症检出率为2.3%。 PEM的阳性预测值为27.3%。 PEM筛查发现了6例癌症患者。5例为浸润癌,1例为导管内原位癌。其中3例的组织学肿瘤大小分别为0.7、1.2和2cm。结论 PEM筛查有助于乳腺癌的筛查。

    作者:黄青清(译);兰晓莉(审校);Yukiko Kuwada;Yukihiko Ozawa;Tomio Inoue;Yuai Clinic;Yokohama;Japan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同机CT引导125 I粒子植入治疗左额复发淋巴瘤后SP ECT/CT显像一例

    患者男,73岁,2004年因左上眼睑肿物就诊于河北省某医院,行左上眼睑处肿物切除活组织检查术,术后病理结果为NHL,术后行CHOP[环磷酰胺1000 mg,静脉注射(第1天);阿霉素70 mg,静脉注射(第1天);长春新碱2 mg,静脉注射(第1天);泼尼松100 mg/d,(第1~5天)]方案化疗4周期,患者好转出院。2007年肿瘤局部复发,再次以CHOP方案化疗6周期,好转出院。2009年肿瘤于左颧骨处复发,再次给予CHOP方案化疗6周期及放射治疗(总剂量46 Gy),放疗后肿瘤完全缓解,但左眼因放疗失明。2013年7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左额颞部肿物,逐渐增大,2014年7月就诊于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诊断:(1)左上眼睑NHL Ⅰ期术后化疗后,左颧部转移放化疗后,左额颞部转移;(2)慢性支气管炎伴肺气肿;(3)左下肢深静脉血栓漏网植入术后;(4)脑出血后遗症恢复期。体格检查见左眼睑下垂,左额颞部巨大肿瘤,大小8.0 cm×7.0 cm×4.0 cm,质地硬,无压痛,边界不清,固定。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示NHL。此患者不能耐受进一步化疗,拒绝再次放疗,遂行125 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结合淋巴瘤外放疗剂量,设定处方剂量40 Gy,应用美国Prowess 3D Version 3.02 TPS行术前计划,粒子(6711?99型)活度1.11×107 Bq,粒子周边分布,计算所需粒子数目为70颗。在超声及SPECT同机CT引导下用18 G粒子植入针穿刺肿瘤,针间距1.0~1.5 cm;超声及CT示粒子植入针位置无误后植入粒子,粒子间距0.5~1.0 cm。术后即刻行SPECT/CT显像,可见粒子分布于肿瘤内部,肿瘤区有明显的放射性浓聚(图1)。应用TPS行计划验证,剂量体积直方图示90%靶体积的小吸收剂量( D90)为40.61 Gy,90%处方剂量覆盖的体积占靶体积的百分比( V90)为92.1%。术后1周肿瘤明显缩小;术后3周肿瘤消失,局部皮肤色素沉着;术后3个月患者无皮肤溃疡,无神经系统症状;术后6个月患者CT检查结果见图2,患者因肺部感染肺炎克雷伯菌,抗生素医治无效,终呼吸衰竭死亡,生存期间肿瘤无复发。

    作者:张宏涛;陈宝明;贾喜花;宋会民;郑淑君;席永昌;王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肿瘤阳离子显像剂111 In-TP P类似物的制备与生物学评价

    目的:制备并比较4种111 In标记的TPP类似物的生物体内、体外性质,探讨其作为肿瘤阳离子显像剂的可行性。方法制备111 In标记的DO3A?二甲苯( xy)?TPP、DO3A?xy?mTPP、DO3A?xy?dmTPP和DO3A?xy?tmTPP放射性标记物,观察其体内外稳定性;通过肿瘤细胞摄取和外化实验检测4种标记物与U87MG肿瘤细胞的亲和力及细胞滞留能力;进行U87MG荷瘤鼠4种标记物γ显像和体内分布特性观察。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处理数据。结果4种标记物标记率均大于85%,纯化后的放化纯均大于99%。4种标记物对U87MG肿瘤细胞均显示出较好的亲和力及细胞内滞留能力,其中111In?DO3A?xy?mTPP效果好,结合率为1?49%(F=177?8,P<0?05)。除111In?DO3A?xy?TPP外,其他3种标记物均可对U87MG肿瘤进行清晰显像,且肝脏摄取较111 In?DO3A?xy?TPP明显降低;注射后2 h,111In?DO3A?xy?mTPP的肿瘤/肝脏比值高(0?13±0?05;F=9?4,P<0?05)。结论111 In?DO3A?xy?mTPP较其他3种标记物具有更好的生物学性质,有望成为潜在的肿瘤阳离子SPECT显像药物。

    作者:李立强;董诚岩;杨志;贾兵;王凡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基于循证医学的定量SP ECT显像的潜在临床应用

    SPECT常被认为无法进行定量测量,但随着多模态γ相机( SPECT/CT)、图像重建算法及复杂补偿技术用于光子衰减和散射等技术的出现,目前SPECT已经可以开展类似于PET的定量(如kBq·cm-3,标准摄取值)。该综述阐述了 SPECT 定量证据及其临床应用,通过体内评估SPECT数据重建,提高定量准确性。 SPECT重建时基于CT补偿校正,对99 Tcm 显像的定量测量可精确到其已知体内放射性浓度的±10%以内,文章也介绍了对其他放射性核素的定量测量。与PET相比,尽管SPECT的光子检测效率(灵敏度)及空间分辨率较低,但在某些方面SPECT却有一定的优势,如其所使用的放射性核素具有较长的半衰期,同时可以通过脉冲高度频谱区分不同的放射性标记物,从而开展多种示踪剂的研究。

    作者:杨卫东(译);张永学(审校)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颅底肿瘤性骨软化症一例

    一、病史患者男,38岁,主诉全身骨骼疼痛1年,加重1个月。查血钙2.36(括号内为正常参考值范围,下同;2.13~2.70) mmol/L,血磷0.35 mmol/L(0.90~1.34) mmol/L,ALP 420(45~125) U/L, PTH 59.03(6~80) ng/L,降钙素6.03(0~18) ng/L,25羟维生素D369.99(50~250) nmol/L。临床诊断低磷骨软化症。全身骨显像见图1。

    作者:潘青青;罗亚平;李方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111 In-DTP A-avastin的制备与生物学评价

    目的对人VEGF靶向的贝伐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avastin)进行111 In标记,对获得的111 In?DTPA?avastin进行分子显像研究。方法通过偶联双功能螯合剂制备DTPA?avastin,进行111 In标记获得111 In?DTPA?avastin,研究该探针体外稳定性、分子完整性等。建立人肝癌细胞( BEL7404)肿瘤裸鼠模型,对其行111 In?DTPA?avastinγ显像,并观察探针的体内分布情况。结果获得的111 In?DTPA?avastin探针纯化后放化纯大于98%,比活度为185 GBq/nmol;其在质量分数5%BSA溶液中稳定性良好,放置96 h放化纯大于90%。γ显像结果证实,该探针具有一定的肿瘤靶向性。体内生物分布表明,其符合抗体在体内正常的代谢途径,且具有较好的肿瘤靶向性;注射后96 h,肿瘤摄取达(3.8±0.8)%ID/g。结论111 In?DTPA?avastin探针具有较好的理化性质及体内代谢学性质,同时具有较好的肿瘤摄取,有望发展成新的SPECT显像分子探针。

    作者:朱华;张锦明;刘菲;韩雪迪;杨志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本刊有关论文中法定计量单位的书写要求

    本刊法定计量单位实行国务院1984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以单位符号表示。具体使用参照1991年中华医学会编辑出版部编辑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一书。正文中时间的表达,凡前面带有具体数据者应采用d、h、min、s,而不用天、小时、分钟、秒。注意单位名称与单位符号不可混合使用,如ng·kg-1·天-1应改为ng·kg-1·d-1;组合单位符号中表示相除的斜线多于1条时应采用负数幂的形式表示,如ng/kg/min应采用ng·kg-1·min-1的形式;组合单位中斜线和负数幂亦不可混用,如前例不宜采用ng/kg·min-1的形式。在叙述中,应先列出法定计量单位数值,括号内写旧制单位数值;但如同一计量单位反复出现,可在首次出现时注出法定计量单位与旧制单位的换算系数,然后只列法定计量单位数值。凡是涉及人体及动物体内的压力测定,可使用mm Hg或cm H2 O为计量单位,但首次使用时注明与kPa的换算系数。原子量改为相对原子质量(Ar)。分子量改为相对分子质量(Mr)。关于浓度,只有“B的物质的量浓度”(B代表物质的基本单元)可以称为“B的浓度( cB )”,定义为“B的物质的量除以混合物的体积”,单位为“mol/m3”或“mol/L”。正确使用以下量的名称:(1)以B的体积分数(φB)取代习用的B的体积百分浓度(V/V);(2)以B的质量分数(ωB)取代习用的B的质量百分浓度(W/W或m/m);(3)以B的质量浓度(ρB)取代习用的以“W/V”或“m/V”表示的浓度,单位为“kg/L”或“kg/m3”。量的符号一律用斜体字,如吸光度(旧称光密度)的符号为A,“A”为斜体字。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精准医学时代的SP ECT显像探针:挑战与机遇

    在当今“精准医学”和“个体化医疗”时代,分子影像在疾病尤其是肿瘤的早期精确诊断和分期、指导治疗方案制定、疗效预测和评价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核医学分子影像依赖于先进的影像学设备,更重要的是依赖于新型放射性分子探针的研制和应用[2]。生物医学基础研究取得的成果为核医学分子影像探针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亟需将基础研究中新发现的疾病关键分子、特异性靶点和选择性靶向分子的理论应用到新型放射性分子探针的研制上,通过分子影像学这一桥梁,加快临床转化,并终服务于患者。

    作者:刘昭飞;杨志;王凡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代谢组学在甲状腺疾病中的应用

    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之后新近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主要对生物或细胞在某一时期内产生的小分子质量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在疾病诊断、机制探寻、预后评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传统的临床单指标诊断方法相比,代谢组学方法能更全面地分析甲状腺疾病所导致的机体代谢物变化,比单一靶标具有更好的一致性和预见性,能全面系统反映人体各项病理生理信息。笔者就代谢组学及其在甲状腺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赵祯;马宇;沈国华;蔡华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99 Tcm-高锝酸盐残留灶显像、血清甲状腺球蛋白和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水平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评估的作用

    目的术后显像有助于对分化型甲状腺癌( DTC)患者进一步治疗方案制定提供依据;然而低剂量131 I会导致顿抑并对清除残余甲状腺组织(简称清甲)治疗反应欠佳。该回顾性研究目的在于比较DTC患者手术后131I显像、99Tcm?高锝酸盐显像、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和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的水平。方法回顾性评估接受甲状腺切除手术的DTC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术后行99Tcm?高锝酸盐和清甲治疗后131 I显像,并测定血清Tg和TgAb水平。盲法评估清甲治疗前的高锝酸盐显像,与清甲后131 I显像、血清Tg及TgAb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该研究共纳入接受甲状腺切除术的DTC患者174例(女146例,男28例),平均年龄为(48.7±13.1)(12~84)岁。174例患者中,6例(3%)131I和99Tcm?高锝酸盐显像阴性。168例131I显像阳性患者中,131例(75%)高锝酸盐显像中至少有1个部位阳性病灶,19例(11%)有可疑摄取,18例(11%)呈阴性。对每个病灶进行分析,如果高锝酸盐显像阳性灶与清甲后131 I显像中的阳性灶一致,则认为诊断正确。在131 I显像中356个阳性灶中,273个病灶(77%)高锝酸盐显像明显阳性,41个病灶(11%)为可疑阳性,42个病灶(12%)不能被检测到。高锝酸盐显像的阴性和阳性病灶在Tg水平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对大多数患者而言,高锝酸盐显像阳性足以指导131 I清甲治疗,尤其在避免甲状腺切除术后应用131 I显像进行残余甲状腺的评估中颇有益处。 Tg水平是检测DTC患者残留甲状腺组织的重要参数。

    作者:黄青清(译);兰晓莉(审校);Evrim Surer Budak;Ali Ozan Oner;Serkan Demirelli;Metin Erkilic;Firat Gungor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稿约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成人Still病18 F-FDG PET/CT影像学表现

    成人Still病( adult?onset Still disease,AOSD)是一种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的全身性炎性病变,目前国内外均采用排除性诊断[1]。18F?FDG PET/CT可同时提供组织结构和功能代谢信息,有望为其诊断提供帮助。笔者回顾性分析了10例在本院行18 F?FDG PET/CT显像,并终确诊为AOSD的患者资料,现报道如下。

    作者:尤阳;轩昂;张杰;高永举;付畅;孙萌萌;徐俊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18 F-FDG PET/CT早期动态显像的应用研究

    18 F?FDG PET/CT早期动态显像可反映18 F?FDG进入体内后随血流运行的初时间段内被脏器(或病变组织)摄取及排泄的情况,其可作为18 F?FDG PET/CT常规显像的有益补充,用于评估脏器(或病灶组织)的血流灌注。笔者对18 F?FDG PET/CT早期动态显像的基本原理、显像方法及其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王绍波;王全师;季云海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2017年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99 Tcm O标记的不同链长MAG3-2-硝基咪唑乏氧显像剂在肉瘤鼠体内的生物分布

    目的:探讨99 Tcm O标记的不同链长的MAG3?2?硝基咪唑乏氧显像剂性能。方法制备4个带有不同长度侧链的 MAG3?2?硝基咪唑化合物 BzMAG3?2NIEA(1)、BzMAG3?2NIPA(2), BzMAG3?2NIHA(3)和BzMAG3?2NIUA(4),并对其进行99TcmO标记。将4个化合物分别注射于5只荷S180肉瘤鼠体内,观察其在生物体内的分布情况。采用两样本t检验处理数据。结果制备的4个99 Tcm O?MAG3标记物稳定性均较高,带负电荷,脂溶性随链长增加呈增加趋势。生物分布实验表明,注射后2 h中短碳链99TcmO?1和99TcmO?2肿瘤摄取较高,分别为(0?67±0?18)和(0?65±0?18)%ID/g;长碳链的99TcmO?3和99TcmO?4肿瘤摄取较低,分别为(0?19±0?03)和(0?39±0?05)%ID/g(t=2?78~5?88,均P<0.05)。结论标记物连接基团的链长结构对99 Tcm O标记MAG3?2?硝基咪唑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与乏氧靶向性有显著影响,以中短碳链的乏氧选择性好。

    作者:梅雷;杨志;褚泰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P ET/CT显像用于脊柱转移瘤Tomita评分

    目的:探讨18 F?FDG PET/CT显像对脊柱转移瘤进行Tomita评分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间77例(男38例,女39例;平均56.5岁)因可疑脊柱转移瘤而行全身18 F?FDG PET/CT显像的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脊柱转移瘤,据PET/CT显像原发病变的恶性程度及脏器与骨的转移情况,对患者进行Tomita评分。结果77例患者中,溶骨性转移72例,其中非手术患者49例,手术患者23例;成骨性转移2例,混合性转移3例,均为非手术患者。23例手术患者平均Tomita评分5.7分,其中2~3分2例,4~5分9例,6~7分9例,8~10分3例;54例非手术患者平均Tomita评分8.8分,其中2~3分1例,4~5分2例,6~7分18例,8~10分33例。结论依据全身大视野的PET/CT显像对脊柱转移瘤进行Tomita评分,较传统方法更全面、方便、准确。

    作者:李欣欣;张志山;张燕燕;张卫方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基于体模优化脑FDG和淀粉样蛋白P ET显像的图像重建条件

    目的:基于日本核医学会( JSNM)颁布的标准显像规程和体模测试程序及标准,应用Discovery?690 PET/CT仪对诊断和研究阿尔茨海默症( AD)所用的脑18 F?FDG、11 C?PiB、18 F?florbetapir和18F?flutemetamol PET显像的图像重建条件进行优化。方法根据JSNM程序对1个霍夫曼三维脑体模和1个圆柱池体模进行扫描,优化重建条件(迭代、子集、后置滤波器),以图像满足关于霍夫曼体模上的空间分辨率(半高宽≤8 mm)和灰质/白质对比度(%,对比度≥55%)及池体模上的均匀性(小ROIs SD≤0.0249)和图像噪声(变异系数≤15%)的JSNM标准。行18F?FDG(185 MBq,注射后30 min行15 min扫描)、11C?PiB (555 MBq,注射后50 min行20 min扫描)、18F?florbetapir(370 MBq,注射后50 min行10 min扫描)和18 F?flutemetamol(185 MBq,注射后90 min行30 min扫描)显像,人体图像采集使用单一示踪剂,研究对象1~2例,并通过由此确定的条件进行重建,视觉评估图像质量。在5例淀粉样蛋白阳性和5例淀粉样蛋白阴性者的PiB图像上评估重建参数对标准摄取值比率( SUVR)的影响。结果对于18 F?FDG,通过64次迭代修正(迭代和子集的产物)便可以获得足够的图像质量。对于11 C?PiB、18 F?florbetapir和18 F?flutemetamol,要达到体模程序的要求,佳方法是在相同重建参数的基础上附加1个半高宽为5 mm的高斯滤片。佳重建条件均经人体图像确认。无论是阳性还是阴性淀粉样蛋白图像的佳参数,其SUVR在很大范围的迭代修正次数内均稳定。结论基于JSNM模型标准,该研究确定了应用Discovery?690 PET/CT仪行脑18 F?FDG和淀粉样蛋白PET显像用于AD诊断和研究的佳图像重建条件。该研究为多中心利用体模标准研究脑18 F?FDG和淀粉样蛋白PET显像的标准化和一致化提供了基础。

    作者:黄青清(译);兰晓莉(审校);Tomoyuki Nishio;Hiroyuki Nishida;Akihito Ohnishi;Kazuki Aita;Masahiro Sasaki;Masayuki Sasaki;Michio Senda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第九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