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本草纲目拾遗》紫背稀奇的品种考证

高晓洁;张水利

关键词:品种, 紫背稀奇, 考证
摘要:目的:考证<本草纲目拾遗>卷三收载之紫背稀奇的基原.方法:通过古今文献考证和植物学比较研究,结合药物名称、功效主治等进行分析.结果:确定了紫背稀奇的植物来源.结论:<本草纲目拾遗>记载的紫背稀奇为今龙胆科植物双蝴蝶Tripterospermum chinense的幼嫩全草,并建议更正双蝴蝶的文献始载.
中国中药杂志相关文献
  • 罹病西洋参根内主要人参皂苷含量的变化

    目的:研究根部病害对西洋参根不同部位主要皂苷含量的影响.方法:采集田间同一栽培地发生不同程度根腐病的西洋参根,采用HPLC测定不同发病程度根韧皮部、木质部中人参皂苷Rg1,Re,Rb,的含量;结果:不同程度罹病西洋参根韧皮部及木质部中Rg1含量均无显著变化;发病严重的根韧皮部Re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木质部含量显著升高(P<0.05);Rb1在中度及重度发病西洋参根韧皮部及木质部中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不同严重程度的西洋参病根中Rg1,Re,Rb1呈现复杂的变化,导致Rg1,Re,Rb1在总皂苷中的比例发生变化.

    作者:高微微;焦晓林;毕武;何春年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基于亲缘关系的中药药性研究

    通过分析中药药性研究的现状及瓶颈问题,提出基于亲缘关系的中药药性研究思路,即按照文献整理和数据挖掘提供的线索,在一定亲缘关系范围内,确定同一药性的共性药理效应,分析与药性相关联的化学成分,进而揭示中药药性-药理效应-化学成分之间的关联规律.将中药药性、药理效应、化学成分有机结合,为突破制约中药药性研究的瓶颈,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作者:杨洪军;唐仕欢;黄璐琦;肖培根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连花清瘟胶囊醇提部分浸膏的带式真空干燥工艺优选

    连花清瘟胶囊由连翘、金银花、炙麻黄、大黄等13味中药组成,具有清瘟解毒,宣肺泄热的功效,临床用于热毒袭肺所致的流行性感冒.处方中连翘、炙麻黄、大黄等4味药为醇提工艺,该提取液黏度大不能用喷雾干燥设备干燥,用恒温干燥箱干燥对麻黄碱鉴别和连翘苷含量有影响,而且干燥时间长(约7 d),不适合连续大生产.为了保证药物的佳疗效并提高生产效率,作者通过连续真空干燥设备对醇提浸膏干燥工艺进行优选.

    作者:范文成;叶晓红;韩月芝;王健;史冬霞;苏平菊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秦皮药材HPLC指纹图谱研究

    目的:建立秦皮药材的指纹图谱,为科学评价秦皮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Agilent Extend C18柱(4.6 mm×250 mm,5 μm),甲醇0.4%醋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0~60 min,340 nm;60~74 min,254 mm;74~75 min,340 nm,柱温40℃,流速1.5 mL·min-1.4个品种药材各测定10批,分别建立指纹图谱.结果:指纹图谱研究的各项参数均符合有关规定,苦枥白蜡树10批药材有15个共有峰,尖叶白蜡树10批药材有11个共有峰,白蜡树10批药材有11个共有峰,宿柱白蜡树10批药材有19个共有峰,秦皮药材40批药材有5个共有峰,与对照图谱相比较,每个品种药材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在0.96以上.40批秦皮药材指纹图谱相似度大于0.90,40批药材中检测出4个有效成分(秦皮甲素,秦皮乙素,秦皮苷,秦皮素)及1个未知成分.结论:建立了苦枥白蜡树树皮,白蜡树树皮,尖叶白蜡树树皮,宿柱白蜡树树皮指纹图谱及秦皮药材的指纹图谱,方法学考察结果符合指纹图谱技术要求.

    作者:刘丽梅;陈琳;王瑞海;杨庆;翁小刚;王丽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化橘红害虫曲牙土天牛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目的:了解化橘红基地曲牙土天牛Dorysthenes hydropicus生物学特性,为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田间调查、室内饲养及灯诱了解曲牙土天牛生物学及发生与为害特性.结果:曲牙土天牛在化橘红基地1~2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土中越冬;5月下旬为成虫羽化出土盛期.成虫个体差异大,体长25~63 cm;趋光性强,1个诱集点每晚可以诱集成虫2 000多头;雌成虫抱卵量大,多达543粒,成虫产卵于1~3 cm深土中,卵孵化盛期为6月下旬~7月上旬,孵化率达85%以上,幼虫在15~60 cm土层内取食危害.结论:曲牙土天牛在广东危害化橘红、白木香等均为首次报道,对化橘红生产威胁极大,是化橘红基地重点防治对象.

    作者:覃蓉敏;陈君;徐常青;于晶;周杜花;陈荣敏;周峰;杨刚;张国斌;徐荣;李向明;程惠珍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仙鹤草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对仙鹤草Agrimordapilosa全草的70%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成分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3-0-(6-p-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苷(2),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3),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4),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5),山柰酚(6),芹菜素(7),木犀草素(8),槲皮素(9).结论:化合物1~3,5,6,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潘娅;刘红霞;庄玉磊;丁丽琴;陈丽霞;邱峰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HPLC测定杜羌通络酒中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

    杜羌通络酒是由熟地、冬虫夏草、何首乌等18味药经适宜的工艺加工而成的酒剂,具有滋补肝肾、散寒通阳、祛风胜湿、活血通络、止痛的功效.用于肝肾两虚兼寒湿阻络证的骨痹、关节红肿、疼痛、四肢伸曲不利等.作者对处方中主要药昧何首乌所含的有效成分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进行了含量测定.

    作者:尹宁宁;林林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枳术丸对2型糖尿病功能性便秘血清胃肠激素的影响

    目的:观察枳术丸治疗2型糖尿病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糖尿病患者血清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并设健康对照组.治疗组以枳术丸治疗;对照组以西沙必利治疗,疗程均为1月.观察枳术丸疗效及其对糖尿病患者血清胃动素(MTL),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影响.结果:治疗组在改善排便自觉症状以及大便的频率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2组糖尿病便秘患者,在降糖及促进肠动力药物综合治疗后,MTL治疗前后变化不大,但是均可升高血浆SP的水平,降低血浆VIP的水平.其中治疗组SP水平接近健康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枳术丸可能通过升高血浆SP水平和降低VIP的水平,从而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便秘症状.

    作者:刘昳;赵小睿;王锐;邱根全;章梅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烯效唑对川泽泻产量及主要药用成分的影响

    目的:以四川道地药材泽泻为材料,研究不同生育时期喷施不同浓度的烯效唑对其产量、主要药用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技术检测块茎中主要药用成分泽泻醇A-24-醋酸酯和泽泻醇B-23-醋酸酯的含量.结果:移栽后36 d(A1),56 d(A2)期施药各处理主要药用成分的含量均出现B1>B2>B3>B4>B0的规律,各浓度施药处理生产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A1期的要极显著高于A2期,A1期又以80 mg·kg-1处理效果佳,且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出限为0.316 8 mg·kg-1的条件下,各浓度处理均未测出残留污染.结论:在移栽后36 d叶面喷施80 mg·kg-1烯效唑佳.

    作者:廖强;杨文钰;陈兴福;姚雄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清脑滴丸对急性脑缺血海马MARCKS mRNA表达变化的调节作用

    目的:观察清脑滴丸对急性脑缺血海马MARCKs mRNA表达变化的影响,探讨其对急性脑缺血损害(PKC-MARCKS)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同种系体外微栓子注入法复制急性多发脑梗死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每组12只.正常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中药组和西药组分别给予清脑滴丸133.28 mg·kg-1,尼莫地平7.25 mg·kg-1.各组于造模前3 d开始灌胃给药,每日1次.应用光学显微镜(HE染色)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急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形态学改变,应用半定量PCR法检测各组患侧海马MARCKS mRNA表达水平.结果:正常组海马神经细胞紧密整齐,模型组、中药组和西药组神经细胞分别有不同程度受损,但中药组损伤程度相对较轻;模型组、中药组和西药组海马MARCKS mRNA均过高表达,但中药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清脑滴丸可以减轻急性脑缺血时海马组织损伤,下调MARCKS mRNA的过高表达,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PKC-MARCKS信号转导系统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张允岭;张綦慧;白文;韩振蕴;郑宏;张锦;黄启福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黄芪汤治疗老年性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

    老年性慢性功能性便秘(FC)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美国Sterwart等调查发现FC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65岁以上老年人FC患病率达40.2%.我国北京、天津和西安对60岁以上人群的调查显示,FC患者高达15%~20%.便秘已严重影响了现代人生活质量.

    作者:关瑞剑;赵江宁;赵杰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丹参素异丙酯对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的作用

    目的:研究丹参素异丙酯对离体血管平滑肌的作用.方法:制备大鼠肺动脉条,采用离体血管灌流方法,观察丹参素异丙酯对去甲肾上腺素(NE)预收缩动脉的舒张作用以及对多种血管收缩药量效曲线的影响.结果:丹参素异丙酯可浓度依赖性舒张NE预收缩的完整内皮血管,去内皮后该作用明显降低;对5-羟色胺(5-HT)、内皮素(ET-1),U46619和KCI量效曲线均表现浓度依赖性抑制.结论:丹参素异丙酯可内皮依赖性地舒张大鼠肺动脉,机制可能与调节钙通道活动有关.

    作者:李静;马欣;臧伟进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活血药有效组分配伍对不稳型心绞痛血瘀证患者炎性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活血药有效组分配伍的不稳定性心绞痛血瘀证患者血清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咀)的影响.方法:12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组分配伍组、饮片组和血塞通组4组,每组30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血脂指标及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组分配伍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明显改善情,且WBC,CRP,IL-6及TNF-α,TC,TG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低于其他3组治疗后(P<0.05).而HDL-C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活血药有效组分配伍可有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血瘀证,并能明显抑制其的炎性水平.

    作者:刘(日见);李霁;杨戈;王阶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中医药补偿政策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影响的思考

    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中提高中医药的补偿比例、降低报销起付线等鼓励和引导参合农民选择简便验廉中医药服务,是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根据现阶段新农合筹资水平低、保障水平不高而制定的一项政策措施.

    作者:朱佳卿;李强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匙羹藤有效成分牛弥菜醇A降血糖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牛弥菜醇A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降糖作用及机制.方法:观察牛弥菜醇A对糖尿病大鼠的作用,给药14 d后,测定体重、空腹血糖(FBG)、血清胰岛素(INS)、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血清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取肝脏测定肝糖原含量;对胰腺做病理切片观察其形态学改变,并计算胸腺、胰腺、脾脏重指数.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牛弥菜醇A(高、中剂量组)血糖值明显下降(P<0.01);高、中剂量组大鼠的血清SOD活性和INS水平明显增加(P<0.05),血清MDA含量、TG和TC水平明显降低(P<0.05),肝糖原含量明显提高(P<0.05);胸腺、胰腺、脾脏的重量指数明显升高(P<0.01或P<0.05);病理学观察发现,牛弥菜醇A各剂量组胰岛β细胞形态、结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牛弥菜醇A降糖机制可能与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清除自由基、促进肝糖原合成、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和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有关.

    作者:韦建华;甄汉深;丘琴;陈君;周芳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本草纲目拾遗》紫背稀奇的品种考证

    目的:考证<本草纲目拾遗>卷三收载之紫背稀奇的基原.方法:通过古今文献考证和植物学比较研究,结合药物名称、功效主治等进行分析.结果:确定了紫背稀奇的植物来源.结论:<本草纲目拾遗>记载的紫背稀奇为今龙胆科植物双蝴蝶Tripterospermum chinense的幼嫩全草,并建议更正双蝴蝶的文献始载.

    作者:高晓洁;张水利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萜烯类经皮渗透促进剂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透皮给药系统可有效避免肝脏首过效应及胃肠道降解,调控释药速率和血药浓度,降低不良反应及用药频率,提高患者顺应性.但角质层的屏障作用和药物的低渗透量,使其应用受到限制.萜烯类经皮渗透促进剂具有毒性低,促透能力强,可改善皮肤通透性,对亲水、亲脂药物均有促渗作用,低浓度高促透性的特点,在透皮给药系统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对其来源、分类、促透机制、实际应用、选择评价及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作者:华南;刘卫;郭瑞臣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成分抗纤维化机制的研究进展

    对中药及其有效成分抗纤维化的药理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现代中医药实验表明,中药可以通过抑制细胞增殖,调节细胞因子、细胞外基质成分及干预信号转导等方面达到抗纤维化的目的.

    作者:孙淑君;向阳;黄世林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常用中藏药体外抗结核分枝杆菌的筛选实验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目前结核病在全球呈上升趋势.造成这种状况原因有多方面,但主要是由于结核分杆菌对常用抗结核药形成了抗药性.近几年,应用传统中药治疗结核病和体外抑制结核菌作用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为了找出抗结核活性较强的天然药,本研究对常用中草药、藏药以及部分有关化合物共277种(不同品种或不同提取部位)药物进行体外抗结核分枝杆菌ATCC 27294试验.

    作者:宗玉英;欧阳嘉慧;陈超扬;车镇涛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HPLC测定大枣中无刺枣苄苷Ⅱ的含量

    目的:建立大枣中无刺枣苄苷Ⅱ的HPLC分析方法.方法:采用Zorbax SB-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水(20:80)为流动相,流速为1 mL·min-1,检测波长为210 nm,柱温30℃.结果:无刺枣苄苷Ⅱ在0.046~0.582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12批不同产地的大枣中无刺枣苄苷Ⅱ质量分数在0.013%~0.041%.结论:该方法简单、重复性好,可用于大枣的质量控制.

    作者:牛继伟;张启伟;龚慕辛;闫利华;朱晶晶;王智民;李勤凡 刊期: 2008年第24期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杂志

主管:中药通报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