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心动图、TET评价正常人运动高血压的意义

李彦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 运动血压,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
摘要: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TET)探讨正常人运动试验中出现高血压反应的意义.方法:以活动平板试验中是否出现高血压反应,将100例正常人分为高血压反应组(35例)和血压反应正常组(65例),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房和左心室变化指标.结果:高血压反应组左心房内径与血压反应正常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高血压反应组有35%左心房内径高于正常值,左心房内径与大运动量时收缩压显著相关(r=0.622 P<0.001).结论:正常人运动中出现的高血压反应与左心房扩大有关,运动高血压反应可能是高血压病的早期表现.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左室肥厚心电图胸前导联R波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正常人及左室肥厚心电图胸前导联R波振幅及变化规律.方法:测量分析270例正常人及112例左室肥厚心电图胸前导联R波振幅及变化规律.结果:正常人V1-V3 R渡振幅逐导升高,大多至V4达高R波振幅后V5、V6递减.R波振幅高于国外(P<0.001).左室肥厚时胸前R波高振幅左移,V5 R波高振幅出现率明显大于正常人(P<0.005).V4、V5、V6 R波振幅增高,与正常人差异非常显著(P<0.001).结论:①RV4≥3.0mv;②RV5≥2.5mv;③RV6≥2.0mv;④RV6>RV4或RV6>RV5(同时具备电压增高之一者)为左室肥厚的诊断标准之一.

    作者:李琦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经三通静注时消除微量空气进入静脉的方法

    目的:为消除经三通静注时微量空气进入静脉,减少感染机会和不必要损伤.方法:我们采用三种不同的静注法,把150人次随机分为三组进行临床观察研究.结果:三种静注方法在进入空气上,有极显著性差异.结论:改良方法先旋转三通,使液体与大气相通,把三通针栓内空气排除,然后连接已准备好的注射器,再旋转三通,使连接好的注射器与中心静脉相通,进行静脉给药,有效防止了空气进入静脉内.

    作者:岳秋实;姬瑞英;蒋丽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妇科急腹症115例临床分析

    我院自1999~2002年共行妇科急腹症手术115例,分别为异位妊娠95例(未发生破裂或流产保守治疗成功除外),黄体破裂4例,卵巢巧克力囊肿破裂7例,卵巢囊肿蒂扭转6例,外阴血肿3例.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徐英芹;张续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55例鼻内镜手术后的临床处理体会

    鼻窦炎、鼻息肉鼻内窥镜手术的临床疗效取决于很多因素,除术前术中的很多因素以外,术后临床的正确处理也很重要.本文通过对我院2001年7月~2002年2月55例患者手术后在临床处理中发现的问题,探讨了鼻内镜手术后处理的一般规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洁;尹娜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脑卒中致吞咽障碍的训练与护理

    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的合并症之一,主要见于球麻痹和假性球麻痹的病人,单侧皮质脑干束受损者也可出现一过性的吞咽功能障碍,发生率高达16%~60%.吞咽功能障碍可通过饮水试验和咽唾沫试验观察有无呛咳进行简单筛选.另外,因有约30%~40%的吞咽障碍患者无呛咳,还应检查三叉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及舌下神经有无异常,或作视频荧光造影检查.

    作者:王湘;杨改萍;程垚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胸段食管穿孔28例临床分析

    根据我院1990年以来收治的28例胸段食管穿孔的病例资料,对其诊治体会分析如下:

    作者:王现兴;张浩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布氏杆菌病18例临床分析

    在近年的发热待查就诊病人中,布氏杆菌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若医生对该病有所认识,诊断较容易,治疗亦不困难,但若不疑及此病,诊治非常困难.该病多以发热待查就诊,尤其部分病人热程长,医生以慢性发热行实验室检查和不断升级的抗生素联合轮换应用,给病人带来较重的经济负担及身心痛苦.我院2000年7月~2003年7月收治18例布氏杆菌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李焕香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胎儿窘迫作为剖宫产指征的临床分析

    自90年代以来,我国剖腹产率呈直线上升趋势,由于剖宫产并非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及围生儿病死率的唯一手段,不必要的剖宫产不仅增加母儿的危险性,而且也侵犯了妇女身体的完整性,所以及时正确诊断与处理胎儿窘迫成为一个重要课题.现就我院近两年因胎儿窘迫收治的病例分析探讨如下:

    作者:司秀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论患者的心理需要与心理护理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现已扩大到预防、保健、康复,并把出院后的健康指导作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我们认为,要提高护理质量,不仅要具有现代护理技术,而且需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由于每个患者生活阅历、文化水平、职业等不同,患者的心理需要大体上可分为以下5个方面.

    作者:钟景芳;崔久条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头孢哌酮钠致过敏性休克1例

    头孢哌酮钠为广谱抗生素,临床上常以本品毒性低微,易为病人所耐受而被广泛应用.我病区曾发生过应用头孢哌酮钠致过敏性休克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翠芳;魏丽芹;刘圣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糖尿病发生低血糖的急救护理与预防措施

    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经常出现低血糖反应,轻者可以自行救助,重者可导致昏迷,如不及时抢救则会危及生命.通过在临床工作的观察,就低血糖反应的临床症状及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制定了必要的急救护理措施及有效的预防方法,以提高护理人员识别和预防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应的能力,减少低血糖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李冰梅;杨素霞;马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B超指导下射频治疗月经过多100例临床体会

    月经量过多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近两年来我们在B超引导下射频治疗月经量过多的患者100例,年龄45~50岁之间,随访1年,经血量减少,满意率95%,5%的患者有少量月经,无1例并发症.实践证实:在B超引导下,可观察手术全过程,减少盲目生.此方法安全可靠、有效、易掌握,省时、痛苦小、费用低,病人易接受.

    作者:郜友礼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貌似急性脑血管病的低血糖脑病的观察与护理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发病率呈逐渐上升,再加上有的病人降糖心切,在家随意乱用降糖药物,这样,低血糖脑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多,尤其在合并感染,发热,进食不足等情况下更易发生.

    作者:师彩颖;关红艳;赵龙现;顾凤莲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下肢截肢病人的术后护理

    截肢是指通过手术切除失去生存能力、没有生理功能、危害人体生命的部分或全部肢体,以挽救病人生命,并通过安装假肢和康复训练来改进肢体功能[1].常用于严重创伤、肢体感染(如气性坏疽)、肿瘤、神经损伤、周围血管病变、肢体先天畸形等疾病.我科从2002年1月~2003年1月共进行截肢手术11例,我们通过对截肢术后病人在做好临床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精神支持护理及功能锻炼等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许瑾;李茵;方珂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1580例孕妇B超检查胎儿畸形的诊断分析

    畸形儿的出生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痛苦,给社会造成极大的负担.为做好优生服务工作,尽早准确检查出畸形儿,避免无意义的继续妊娠,减少畸形儿的发生,本站自2001年始开展了孕期保健系列化服务,对1580例孕妇进行了B超常规检查.现将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曹美;李新节;郝冬梅;王亚丽;管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乙肝病毒携带产妇及新生儿处理体会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通过注射、输血或生物制品、密切的生活接触、母婴垂直传播等感染.母婴垂直传播主要是指乙肝病毒通过胎盘感染或胎儿吸入羊水、血液、粘液以及吸吮含大量病毒的乳汗而被感染,对围产儿的危害极大,因此,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处理极为重要.

    作者:王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锡类散加云南白药灌肠液治疗溃疡性直肠炎的护理

    2002年~2003年我院共收治溃疡性直肠炎11例,应用锡类散加云南白药灌肠液行保留灌肠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丁建平;冯焕然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子宫腺肌病临床误诊原因分析

    子宫腺肌病是指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的一种良性病变,病变未超出子宫体范围.此病变多发生于30~50多岁的经产妇,约有50%患者同时合并子宫肌瘤[1].子宫腺肌病的发生率逐年在增加,Bird(1972年)报告在子宫切除标本中的发生率为38.5%,Green(1977年)报告尸检中子宫腺肌病的发生率高达50%~60%[1].子宫腺肌病的术前确诊率并不高,常由于无典型症状而误诊或漏诊.本文对我院42例术后病理诊断为子宫腺肌病的患者进行误诊分析.

    作者:张富青;孙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浅谈双陪伴在分娩中的应用

    分娩,标志着一个新生命的开始.为了新生命顺利降生人间,减轻产妇在分娩中的痛苦,我院在2001年开始实行双陪伴制,即一名助产士+产妇的丈夫一对一的陪伴制,实践证明:①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加强了工作责任感,护理质量上升;②丈夫陪伴存身边,产妇有一种安慰,增强了夫妻感情,减轻了医患关系紧张,降低了医疗纠纷的发生,病人对医院满意度上升.现报告如下:

    作者:吕琰玲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建立护理巡视卡杜绝护患纠纷

    按护理级别巡视病人,给病人有的放矢的施以治疗和护理,是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以往的巡视方式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为了切实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增加护理工作的透明度,同时也加大监督机制.我院自2002年元月公开了护理巡视制度,建立了护理巡视卡,旨在让病人及家属参与护理质量的管理与监督,提高护理质量,让病人满意,让病人放心,实行一年,效果满意,现将其内容介绍如下:

    作者:赵群风;郭景波;卫娟丽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