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辉
为改革和探索医学院校形态学实验教学,构建有效的教学新体系,在实验室硬件和人员管理改革的基础上,将原来的医学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组织胚胎学和病理解剖学实验教学内容整合在一起,构建了全新的形态学实验教学体系.通过整合,提高了实验室的利用率,减少了实验内容的重复率,加大了学科内容知识点的联系,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内容增加.由形态实验室独立于各学科教研室实施形态学实验教学,是改进形态学实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吴守伟;戴忠辉;卓煜娅;梁玉华;刘德纯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流动越来越频繁,人作为知识的载体,知识流动重要表现之一的人才流动也日益频繁.从知识流动过程说明人才流动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人力资本如何通过智力资本发挥知识流动的作用,进一步说明知识流动不当会导致人才流动向人才流失的转化.
作者:李永红;张培富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化学试剂管理是关系到实验教学质量水平的重要工作.懂得化学试剂的一般性质及分类规律;选择条件适宜的储藏室;按分类进行存放,便于使用;严格药品的采购入库验收,定期检查.做好以上环节工作,建立健全并遵循严格的规章制度,才能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更好地服务实验教学.
作者:申慧亭;王跃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实验教学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和科学思维、科学作风及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作者:卢晓翠;罗海吉;邓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必要在生理学教学中采取活动教学模式.从活动教学模式的原则、要素、程序、实施等方面进行浅析并通过实践,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质量.
作者:宋仕卿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通过介入放射学多媒体见习阅片厅的设计与应用,以及应用后的效果评价,探讨了介入放射学见习教学的新方法,保证了教学质量,培养了学员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其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梁国庆;牛秀珑;李玉明;陈振锋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课堂教学是高等学校整个人才培养活动中基本、重要的环节.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在解剖教学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通过讲述解剖学发展史上为科学献身的事例,联系临床精选案便教学,在实验教学中开展小科研,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时空条件等,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作者:申国明;颜贵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根据七年制学生的特点,在七年制医学遗传学教学中对教学方法和手段作了一些改革,这些教学法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作者:李莉艳;曾嵘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对系统解剖学双语教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双语教学能显著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成绩,而对学生的系统解剖成绩及普通英语成绩影响不大.双语教学对师资队伍建设及课程建设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讨论了双语教学上存在的问题.
作者:瞿佐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以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提高综合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为基本思路,对本科医学应用化学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实验内容等进行了改革.
作者:刘毅敏;覃军;王祥智;赵先英;邵方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教学始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手段,但大学教学不仅是一个师生双边认识的活动过程,也是师生之间在创造的活动过程中,培养人才的又一重要手段.将灌输式教学与启发引导教学相结合,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和辅导,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汲取知识的能力和思维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主要通过以下几点做法,加强对学生思维方法的培养.
作者:路萍;王映强;孙树秦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就物理学第二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提出了一些看法.
作者:邓玲;廖新华;陈仕国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从翻译实践出发,通过对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比较和分析,列举了一系列影响翻译的文化因素,以阐明文化差异在翻译中的影响不可忽视.旨在让人们能正确面对文化差异,并指出应该重视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以及运用语言的准确性,从而克服翻译中的文化障碍.
作者:宋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与发展,在病理学教学改革中将传统方式与现代多媒体手段有机结合,可以促进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李静;晏伟;赵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过去实验室中的教学设备都是通过手工管理,工作量大,效率低;为此,在实际的工作中结合实验室管理的经验,利用高级编程语言Delphi研制了实验室教学设备管理系统,并在实际的管理中应用此系统,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杨芳;刘利兵;刘芳娥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不仅是对理论课的验证,更重要的在于它是一门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将知识转变成能力(动手能力、科研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专门课程,可以把理论的、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加强学生记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病原微生物学与临床疾病关系密切,因此提高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刘丽英;詹曦菁;王丹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赋予了医学教育更广阔的施展空间.通过在七年制教学过程中网络医学信息资源的应用,阐述了其应用的重要性,并与传统教学手段对比,进一步说明网络医学信息资源在七年制教学中的优势和应用前景.
作者:李冬梅;刘慧雯;魏国兴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技术是其不可缺少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学生了解和掌握微生物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操作技术的一个学习过程,也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其他生命科学特别是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奠定基础.本课程在细菌学、病毒学及特微等方面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方法及技能,包括:显微镜的适当使用,怎样制片染色,无菌技术转移和接种细菌,选择各种各样培养基接种分离并鉴定细菌、细胞培养、病毒分离鉴定等.通过学习能加深学生对微生物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认识,提高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从七年制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入手,着重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加强学生能力及综合素质培养.
作者:栾怡;赵蔚明;周亚滨;齐眉;于修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为了加强对七年制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我们在分子病毒学的教学过程中,采取了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法[1],即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方法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展示教学新理念的机会,同时也对指导教师提出了挑战.现把我们对七年制学生的分子病毒学课程进行PBL教学的尝试与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凌虹;张凤民;钟照华;谷鸿喜;程志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为了让医学生掌握环氧化合物开环反应的特点和开环方向,从而达到运用已学知识学习未知知识,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已储备知识的能力.就如何有效地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实施环氧化合物开环反应教学,结合作者的实践,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革.
作者:卞伟;王浩江;曹晓峰 刊期: 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