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套管针穿刺置管治疗化脓性关节炎31例

皇甫岩斐

关键词:关节炎/化脓性, 穿刺引流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套管针穿刺置管治疗化脓性关节炎的新方法.方法:应用套管针关节腔穿刺置管连续冲洗治疗化脓性关节炎31例.结果:31例全部治愈,随访6个月~3年无复发,无关节粘连及运动障碍.结论:套管针穿刺置管治疗化脓性关节炎,冲洗引流彻底,创伤小,简便可靠,是治疗化脓性关节炎的一种新方法.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支气管哮喘患儿的用药安全

    支气管哮喘是气道常见的慢性非特异炎症性疾患,可在婴幼儿起病,并以儿童多发.治疗原则为长期、持续、规范、个体化.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和自身药物代谢特点,儿科医生还要注意支气管哮喘患儿的用药安全.

    作者:董懿珍;王惠丽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利多卡因在静脉穿刺中的应用

    静脉穿刺是临床上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在护理工作中占重要地位.如何减轻病人穿刺时疼痛是有待研究的护理问题.为此,对462例病人采取用2%利多卡因的棉球按压穿刺部位再行静脉穿刺与不用药两种方法进行自身对照,比较两种方法的疼痛.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荣华;孙花;杨红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42例肺心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肺心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状况.方法:选42例慢性肺心病符合支气管肺部真菌感染病人作深部支气管分泌物真菌培养.结果:42例肺心病患者在使用广谱抗生素2周以上,常规送痰或气管分泌物或大便作真菌检查,连续三次培养均见真菌生长,及时调整抗生素,进行抗真菌治疗,提高了诊断与治疗肺心病水平.

    作者:凡秀云;常冰玲;李慧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髋部下肢肌群的早期锻炼与藤椅辅助行走在重症偏瘫病人肢体康复中的作用(附46例病人临床调查分析)

    脑血管病人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就是肢体偏瘫,而严重的肢体偏瘫,往往导致病人对治疗失去信心,对生活失去勇气,严重者由于不能行走,终日卧床,生活质量下降,偏瘫肢体萎缩,合并肺部并发症,抵抗能力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寿命.我院1995年以来,对脑血管病治疗一月后,下肢肌力仍在工~Ⅱ级(0级除外),对不能行走的患者,进行了髋部及下肢肌肉的早期康复锻炼、藤椅辅助行走,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刘会轩;薛荣亮;张小顺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院前急救3368例分析

    急诊医学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门新兴的学科.院前急救是急诊医学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快速而有效的院前急救工作对保全病人生命、减少医院前期病人的伤残和死亡率至关重要.做好院前急救工作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措施.现将我院1997年4月至1999年2月院前急救336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如下:

    作者:王连伟;龚全友;高立功;张勇刚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结肠镜下行高频电切大肠息肉的体会

    目的:探讨高频电切大肠息肉的安全有效措施.方法:在结肠镜下对186例患者行高频电息肉摘除.结果:186例患者266枚大肠息肉全部摘除,未发生肠穿孔,并发肠出血15例,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在结肠镜下行高频电切息肉摘除,术前做好充分准备,术中掌握操作要领,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并发症是可以防治的.

    作者:杭荣立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前列腺素E1治疗重型肝炎32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对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设立了对照组,对重型肝炎32例应用前列腺素E1(PGE1)进行治疗观察.结果:治疗组的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在早期应用效果尤为理想,表明PGE1是治疗重型肝炎的有效药物之一.

    作者:冯振友;张玉;张立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扁桃体炎500例疗效观察

    急性扁桃体炎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咽部淋巴组织炎,如处理及时、正确,一般可完全恢复正常.反之易产生诸多严重并发症,或迁延或转慢性.西医通常用抗生素、激素等治疗,弊端较常见.我们自1996年10月起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急性扁桃体炎,与既往西医治疗120例对照,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更好的疗效.

    作者:王玉萍;魏茹;窦胜昔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部分切除术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髌骨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将髌骨粉碎性骨折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内固定组,用可吸收(微乔)线做内固定材料.髌骨部分切除组用可吸收线修复软组织,两组均采取髌下弧形切口,术后24小时拔负压引流,10天拆线,均不需二次手术.结果:术后两周,两组患侧膝关节肿胀、疼痛无明显差异.术后五周,内固定组较髌骨部分切除组关节活动差,肿胀疼痛较重;术后八周,内固定组仍需扶拐行走,而髌骨部分切除组患侧膝关节已基本恢复正常.结论:髌骨部分切除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系早期切除已经破损的关节软骨面,变不易精确复位、愈合的关节内骨折为修复后的软组织,保留了大块髌骨,其关节功能不受影响,但其愈合能力则有显著不同.随诊说明髌骨部分切除组优良率高.

    作者:刘贤修;顾建钦;符孔龙;李长海;李红普;张陆;高松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和人工晶体手术100例分析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建立一种良好的合作模式,促进基层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方法:采用院外合作+专家的模式开展手术.结果:100例白内障经手术治疗,脱盲率达92%.

    作者:唐林卡;钟文慧;吴数良;毛勇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腹腔镜巨结肠根治术的护理

    先天性巨结肠是一种常见的小儿肠道发育畸形.过去我们多采用改良Duhamel术治疗.我院自2000年10月以来采用腹腔镜巨结肠根治手术,共收治患儿6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术前肠道准备及术后护理观察对手术成功与否起重要的作用.

    作者:冯百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复方丹参滴丸的临床应用

    复方丹参滴丸(以下简称FDD)是一种应用现代药学技术研制的新型中药制剂,有固体溶液之称,生物利用度高,且起效迅速.它由丹参、三七、冰片等活血化瘀药物组成,其中以丹参的水溶性成分一丹参素为主要成分.采用90年代先进的TLC和HPLC控制含量,能确保产品的高质量,高疗效.近年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吕晓霞;张文玉;王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与利凡诺终止中期妊娠疗效比较

    我们对我院1998年10月至2000年3月收治的中期妊娠引产62例,进行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与利凡诺终止中期妊娠的前瞻性对照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吴慧琳;吴礼兰;纪飞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微波在根管治疗术一次法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口腔微波治疗机在根管治疗术一次法中的应用.方法:对124例死髓牙、慢性根尖周炎病例分组对比治疗,并统计分析.结果:经微波根管消毒后根管治疗术一次法和未经微波根管消毒根管治疗术二次法,两组病例术后反应及远期疗效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微波消毒根管应用于根管治疗术一次法中,减少了病员就诊时间和次数,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国庆;马东红;王彦君;邓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诊治

    我院从1988年10月~1999年10月共收治经CT扫描或手术证实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DTICH)48例,占同期颅脑伤住院患者3%,颅内血肿的6.5%,现分析如下.

    作者:李福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原发性大肠恶性淋巴瘤的诊治(附1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大肠恶性淋巴瘤的与治疗.方法:对16例大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确诊2例易误诊,手术治疗16例,5年生存率50%.结论:临床表现、钡餐检查、纤维内镜、活检和剖腹探查等结果反复相互印证,可提高对本病的诊断率,对本病应采用比大肠癌更为积极的治疗.

    作者:陆巧;李慧成;翁清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应用精子上游技术试验检测精液190份报告

    为了解除不孕症病人的痛苦,我室从1995年初开展了人工受精(AIH),用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潘天明教授的方法对少精子、精子活力低下、畸形精子、精子液化不良、免疫性不育等患者的精子进行精子体外改善(也称精子上游技术).

    作者:曹建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电透下胸腔穿刺抽液引起大咯血1例教训

    电透具有可视性,图像清晰,定位精确,已广泛用于临床及各种检查.我院在电透下定位穿刺抽液引起大咯血1例.报告如下:

    作者:秦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36例复发性尖锐湿疣治疗与分析

    1998年10月~2000年8月,我科用物理疗法加局部注射干扰素治疗反复复发的尖锐湿疣36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总结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共36例,男性22例,女性14例.年龄16~60岁.职业:干部6例,工人8例,农民5例,无业人员7例,服务人员10例.文化程度:小学9例,初中12例,高中或中专11例,大专4例.病程:半年~1年,以往曾作过冷冻、外涂药物或激光治疗1~3次,均在局部复发,其中阴茎尖锐湿疣11例,肛周尖锐湿疣10例,尿道口尖锐湿疣5例,女性阴道口及大小阴唇尖锐湿疣8例,口腔尖锐湿疣2例.

    作者:梁凤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微量血糖计在糖尿病急症抢救和常规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本研究旨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和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DNHC)等急症抢救和糖尿病(DM)常规治疗中应用微量血糖计快速和全面监测毛细血管血糖(CBG),以指导急症抢救工作或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抢救成功率并有利于DM的严格控制.方法:在DKA、DNHC抢救和DM常规治疗中随机分为微量血糖计毛细血管血糖严密监测组(CBGM)和静脉血糖常规监测组(VBGM),比较两组病人的病情控制速度、抢救成功率和DM控制程度等.结果:本研究发现CBGM组的DKA和DNHC病人血糖(BG)降至13.89~16.67mmol·L-1所需时间及尿酮消失时间较VBGM组明显缩短(P均<0.05),BG、血钠(NA)及血渗透压(BO)下降速度明显增加(P均<0.05),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P<0.05).CBGM组DM病人的糖化血蛋白(GHB)、甘油三脂(TG)、平均住院天数(HDS)和费用(HCS)较VBGM组明显降低(P均<0.05),而无症状低血糖症(NSLBG)的发现率则明显升高(18.5%vs 2.7%).两组(CBGM+VBGM)DM病人265倒中,清晨高血糖84例,微量血糖计监测夜间血糖曲线发现94.05%(79/84)为黎明现象,经睡前皮下注射诺和灵N均得到克服;仅5.95%(5/84)为Somogy现象.结论:微量血糖计快速严密监测病人的CBG,可提高DKA、HNDC病人的抢救成功率,有利于DM病人BG的严格控制和清晨高血糖的鉴别诊断和治疗.

    作者:王新民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