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俐;张雷;曾青青
目的 了解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辖区内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状况和变化趋势,为相关部门制定改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对2014—2016年红兴隆管理局生活饮用水4109份水样进行检测,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2014—2016年共抽取出厂水696份,总合格率为42.39%,各年合格率分别为21.89%、40.00%和57.35%(χ2=54.61,P<0.01),呈上升趋势;共抽取末梢水3413份,总合格率为59.39%,各年合格率为41.37%、59.28%和77.57%(χ2=313.83,P<0.01),呈上升趋势.在检测过程中,超标率高的几项指标分别是浑浊度、肉眼可见物、锰、菌落总数和总大肠菌群.结论 尽管目前红兴隆管理局地区水质较好且呈逐年提高的趋势,但仍存在一些卫生学问题,应加强监管,以保障人群饮用水的安全卫生.
作者:董超;那立欣;张志嵩;张剑;谭吉文;崔鑫;赫崇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采用TK基因突变试验研究卷烟烟气的遗传毒性.方法 以L5178Y tk+/-3.7.2C小鼠淋巴瘤细胞为研究对象,3R4F参比卷烟的烟气为受试物,卷烟烟气经DMSO萃取后,设置试验剂量组为20、40、80、100、150μg/mL,另设二甲基亚砜溶剂对照组和环磷酰胺阳性对照组,对L5178Y tk+/-3.7.2C小鼠淋巴瘤细胞染毒处理及表达.结果 在加S9的情况下,80μg/mL的突变频率是溶剂对照组3倍以上,实验结果呈阳性.结论 在此次试验条件下,卷烟烟气具有TK基因致突变作用.
作者:尚平平;李翔;谢复炜;霍娇;华辰凤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对甲烷氯化物生产项目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其接触水平及危害程度,判定其防护措施的有效性,提出合理可行的防护措施.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现场检测、综合分析化验等方法对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 项目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均低于职业卫生接触限值,其中HCl=2.8mg/m3,NaOH=0.2mg/m3,H2 SO4<0.13mg/m3,Cl2<0.2mg/m3,CH3 OH=16.1mg/m3,CCl4<9.5mg/m3,CH3 Cl<2.7mg/m3,CH2 CI2<0.6mg/m3,CHCl3<0.4mg/m3;结论 CH3 Cl,CH2 Cl2,CHCl3,CCl4,HCl,NaOH,H2 SO4,Cl2是甲烷氯化物生产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重点分析因素,应从职业病危害发生的关键控制点加强防治工作.
作者:黄吉;黄翔;聂传丽;卢安栋;黄健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湖北省已婚育龄女职工生殖健康基本情况,为进一步加强女性生殖健康保护和生育服务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抽取全省20~49岁已婚女职工进行问卷调查,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调查对象平均年龄(36.45±6.91)岁,妇科疾病患病率50.29%(7064/14046),月经异常率36.72%(5084/13846),不孕率为26.35%(2617/9932),自然流产率6.15%(864/14046);月经异常率排在前3位的是石油化工、教育和服务业,妇科常见疾病患病率排在前3位的是石油化工、教育和电力行业;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同时接触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经常加班、轮班作业、视屏作业、经常搬运重物者月经异常率较高,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经常加班、视屏作业者妇科疾病患病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职业因素对女职工生殖健康的影响明显,应针对重点行业高危人群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并采取有针对性地干预手段和措施,保护女职工生殖健康.
作者:卫婷婷;俞文兰;梅良英;姚永祥;江中发;张海;黄健;刘家发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为克服现有的室内甲醛污染治理材料存在的不足,将光触媒光催化分解和活性炭物理吸附除甲醛机理相结合,发展可长期、重复使用,并且无需完全依赖光照的甲醛去除材料.方法 选取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PS为基质,以DMF+THF(3+1)为溶剂制备电纺纳米纤维膜(NF),采用电喷雾的技术逐层在纤维表面沉积光触媒(P)和活性炭(C),得到三元复合材料,进一步通过交替电纺和功能化,得到NF-P/C复合多层膜.对制备的复合膜NF-P/C膜与NF-P膜及NF-C膜在有无光照条件下甲醛去除性能进行考察,并与几种市售甲醛去除剂进行甲醛去除性能上的对比.结果 在500 W氙灯照射下12 h内光催化甲醛去除效率比纯TiO2光触媒的更为优异,而在无光照的条件下仍能保持良好的甲醛去除效率.结论 NF-P/C三元复合膜在有无光照的条件下均能表现出优秀的甲醛去除性能.
作者:黄文耀;邵丽晶;江远;郑孝杰;王华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工作管理现状,探索工作未来发展方向.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大兴区维护在《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所有传染病直报医疗机构进行调查.使用Epidata 3.1和SPSS 20.0完成数据录入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所调查医疗机构均设置负责传染病报告的专兼职人员(1~14人/家)和计算机网络设备(1~6台/家),专兼职人员中获得执业医师证书和全科医师证书的比例为38.79%和9.09%.院内信息系统建设方面,医疗机构门诊HIS系统、住院HIS系统、LIS系统和PACS系统的使用比例分别为100.00%、67.86%、60.71%和39.28%.传染病报告管理功能设置方面,医疗机构具有生成电子传染病报卡、报卡打印、提醒报卡、强制报卡的比例分别为32.14%、28.57%、10.71%和7.14%.多数医疗机构能开展传染病报告质量自查和传染病报告管理知识培训,并对传染病数据进行汇总分析,能利用传染病报告数据做深入研究的医疗机构占28.57%.结论 各医疗机构能基本满足传染病网络直报的需求,但在人力投入、传染病报告相关信息系统建设、传染病监测数据研究分析方面仍需要加强.
作者:李欣欣;米卓;刘晓萌;刘海博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淮安市尖锐湿疣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淮安市2007—2016年性病监测点上报的尖锐湿疣病例数据,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16年淮安市共报告尖锐湿疣病例1959例,由2007年的4.41/10万下降到2016年的2.21/10万,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女性尖锐湿疣报告发病率始终高于男性,男女性别比为0.57:1,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20~44岁性活跃人群.结论 淮安市尖锐湿疣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女性和20~44岁人群仍是重点防治人群,应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加强高危人群和一般人群的健康教育.
作者:王德明;何南江;姚海波;胡伟;赵鹏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山南市重性精神疾病患病特征,为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线索调查与专家确诊结合的方法,山南市12个县(区)共登记重性精神疾病疑似患者539例,确诊389例.结果 山南市重性精神疾病患病率为1.08‰,患者全部为藏族,均为无职业人员;男性190例,女性199例,文盲、未婚者占绝大多数,患者平均年龄37.19±16.14岁,平均病程18.47±13.40年;以自幼智力低下为主要发病诱因;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为主要患病类型,危险性主要为2级以下,占75.32%,精神分裂症患者危险性级别较高,不同重性精神疾病类型危险性比较,χ2=35.058,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山南市重性精神疾病患病率处于较低水平;提升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有助于减少山南市重性精神疾病发病率;精神分裂症患者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重点管理对象.
作者:日巴益西;李晓峰;尼玛卓玛;张莉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引起儿童喘息性疾病的相关影响因素,为该地区儿童喘息性疾病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6年1~12月,在2家三级医院就诊儿童中,纳入喘息组和对照组儿童共550例,对两组儿童的家族史、出生及喂养方式、居住环境、个人过敏体质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被动吸烟暴露(OR=1.731,95%CI:1.175-2.550)、居住地为街道或道路旁(OR=1.592,95%CI:1.079-2.349)、直系亲属哮喘史(OR=2.529,95%CI:1.170-5.467)为儿童喘息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4个月内纯母乳喂养(OR=0.537,95%CI:0.374-0.773)是儿童喘息性疾病的保护因素.结论 儿童喘息性疾病的发生与被动吸烟、居住环境、直系亲属哮喘史和母乳喂养相关,避免危险因素,加强保护因素,对疾病的防控有重要意义.
作者:符霞林;龚晓辉;谭菊香;何乐群;彭放;汤玲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监测惠州市部分农村环境土壤重金属铅(Pb)、镉(Cd)、铬(Cr)污染水平及动态变化,客观评价农村环境土壤卫生状况.方法 于2015—2017年随机抽取惠州市5个乡镇作为调查点,每个乡镇随机选取4个行政村作为采样点,共采集60份农村环境土壤进行监测Pb、Cd、Cr.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Pb、Cd含量;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Cr含量.以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值作为评价依据.采用单项指数法和内梅罗指数法评价Pb、Cd、Cr的污染程度.结果2015—2017年惠州市部分农村环境土壤中Pb、Cr含量均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而Cd含量的超标率依次为15.00%、15.00%、10.00%.Pb、Cd、Cr检测结果分别在7.83~160.0 mg/kg、0.02~0.85 mg/kg、0.30~208.0 mg/kg之间,Cd、Cr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01,P=0.001),而Pb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Pb、Cd、Cr单元素污染指数的大值分别是0.37、2.05、0.2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P=0.531,P=0.629,P=0.127).2015和2017年农村土壤综合污染指数为0.99和0.79,评价结果为尚清洁,而2016年农村土壤综合污染指数为1.46,评价结果为轻污染.结论 惠州市部分农村环境土壤质量整体尚可,但部分地区重金属Cd污染值得关注.
作者:邬军军;刘毅;李中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生活饮用水中一氯硝基甲烷、二氯硝基甲烷和三氯硝基甲烷的吹脱捕集-气质联用分析方法.方法 2017年5月,采集了辖区内出厂水和管网水,采用吹脱捕集法富集水中的一氯硝基甲烷、二氯硝基甲烷和三氯硝基甲烷,热脱附后使用气质联用法分离测定,选择特征离子与内标物进行定量.结果 方法中一氯硝基甲烷和二氯硝基甲烷线性范围0.1~1.0μg/L,三氯硝基甲烷线性范围1~10μg/L,相关系数均>0.995.方法加标回收率为70.39% ~98.89%,相对标准偏差3.72% ~7.29%.结论 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单、线性范围宽、定性能力强等优点,适用于饮用水中一氯硝基甲烷、二氯硝基甲烷和三氯硝基甲烷的检测.
作者:奚晔;于娟;赵宜静;郝莉鹏;詹铭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中山市国家级流感哨点医院的流感样病例数和流感核酸检测结果,为防控流感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选取中山市国家级流感哨点医院2012—2016年门急诊上报的流感样病例监测数据以及流感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2016年上报流感样病例104414人,流感样病例就诊比例(ILI%)为4.53%;以0~4岁及5~14岁2个年龄组为主,分别占47.66%、23.23%;每年冬春季节为流感高发季节;共采集流感样病例标本5278例,核酸阳性879例,占16.65%,且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优势株为季H3(8.24%);整体上男性阳性率比例为53.81%显著高于女性4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流感防控,尤其关注男性以及儿童流感病毒监控,并在冬春季节加强重视程度,另根据流感病毒寿命周期性特点,以及时发现流感病毒变异,利于预测流感疫情,并做好预防控制措施.
作者:曾科文;吕春梅;曾华优;曹东晖;杜宜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儿童医院住院儿童年龄性别分布、各系统疾病构成及其儿童各时期变化趋势,为医疗资源配置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2017年安徽省儿童医院住院儿童患病资料,根据年龄大小分为6组,按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统计各系统疾病构成和排序情况.结果 2013—2017年该院住院儿童总数为268766例;其中男童178315人,占66.35%,男童多于女童;不同时期儿童所占比例不同,其中婴儿期和幼儿期儿童多,占57.03%.不同性别患儿疾病构成顺位有差异,但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传染病寄生虫和围产期疾病均位于前5顺位.儿童各系统疾病各时期变化较大,呼吸系统疾病婴儿期占比多,而后逐渐下降,其他系统疾病也存在相应规律.单病种前5顺位的疾病为:肺炎、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新生儿肺炎、腹股沟疝(男童)、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女童).结论 住院男童多于女童,应关注女童就诊问题;呼吸系统疾病仍是儿童住院主要疾病;儿童各系统疾病各时期变化较快,应根据年龄性别特点,采取不同的疾病防治措施,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作者:李姗姗;倪虹;崔伟;苏虹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监测管理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方法 根据《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对四川省某县2015—2017年农村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采集检测,并就水质影响因素与水质合格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分析.结果 2015—2017年该县514份农村饮用水水质总合格率为68.87%,总大肠菌群和耐热大肠菌群合格率较低,分别为74.71%和75.29%.单因素分析表明,水源类型、水期类型、完全处理和消毒设备等4个因素影响农村饮用水水质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影响该县农村饮用水水质的主要因素为水源类型(OR=1.536,P<0.05)、供水处理(OR=1.380,P<0.05)和消毒设备是否按要求使用(OR=1.343,P<0.05).结论 2015—2017年该县农村饮用水水质合格率较低,受微生物指标影响明显.该县农村饮用水卫生管理应强化水源保护、供水处理规范和消毒设备监督管理.
作者:毛俐;张雷;曾青青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医学院校解剖实验室中师生甲醛暴露水平与通风效果,为保护人员职业健康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在解剖实验室、手术实验室、实验准备室和办公区4类工作场所开展空气中甲醛采样、检测与评价,并调查分析单向流通风和均匀流通风2种通风方式效果.结果 4类工作场所空气中甲醛浓度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9.37,P<0.001),实验技术员在实验准备时甲醛接触危害大.大体解剖实验室检测结果中(n=40),有42%的检测点超标,82%大于行动水平,教学师生都存在职业健康危害.均匀流通风较单向流通风在控制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效果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0.85,P<0.001),但仍有改进的需求.结论 甲醛是医学解剖教学过程中重点职业病有害因素,实验室甲醛污染严重,应通过有效的通风系统优化、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以及职业健康监护切实保护人员健康.
作者:顾海;刘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影响新生儿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和碱性磷酸酶(ALP)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妇幼保健院出生的2246例新生儿,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检测25-(OH)D水平,全自动生化仪检测ALP水平.分析胎龄、季节、母亲因素对新生儿血清25-(OH)D和ALP水平的影响.结果 该院新生儿维生素D(VD)缺乏率为85.04%.早产儿的25-(OH)D水平低于足月儿,而ALP水平高于足月儿(P均<0.05);冬春季节出生的早产儿和足月儿血清25-(OH)D水平均低于夏秋季节,而ALP水平均高于夏秋季节(P均<0.05);母亲孕期补充VD时间较长(≥3个月)组、母亲平均每日日照暴露时间较长(≥2 h)组、母亲无钙缺乏症状组新生儿的25(OH)VD水平更高,而ALP水平更低(P均<0.05).结论 该院新生儿普遍缺乏VD,早产儿尤其明显,冬春季节是VD缺乏的高发季节;孕期保证母亲日照充足和摄入充足的VD是减少新生儿VD缺乏的有效措施.
作者:郭美凤;邓益斌;王惠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睡眠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抑郁自评量表(SDS)及自制睡眠影响因素量表为测评工具,调查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睡眠状况及用Logical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84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PSQI平均分为9.56±2.85.睡眠障碍者(PSQI≥8)50人(59.52%);59.52%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存在睡眠障碍,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SDS测评41.67% 存在抑郁(SDS≥50),SDS与PSQI的各成份评分有密切关系,抑郁组患者PSQI各成分评分显著高于正常组(P=0.00,P<0.05);在PSQI总分、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及日间功能障碍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0,P<0.05).生理病理疾病疼痛、睡眠习惯改变是影响其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结论 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睡眠状况欠佳,且抑郁、疼痛、睡眠习惯改变是影响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应及早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控制影响睡眠的影视,提高睡眠质量.
作者:张昕;郑剑南;廖秀萍 刊期: 2018年第05期
2018年9月10日全国核心期刊扩刊版影响因子在大连发布,《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扩刊版影响因子1 . 530 ,较2017年1 . 461 ,2016年1 . 399 ,稳步提升.出席会议的中宣部出版局原局长刘建生,新闻出版署报刊司处长王琰琰对我国科技期刊提出了更高的站位要求:严谨的科学理论,先进的意识形态,拓展的思维理念,在今年改革开放40年,中国学术期刊评价已形成了完善的规范化和体系化,希望科技期刊能更好地为科技强国作贡献.
作者:《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编辑部 刊期: 2018年第05期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空气颗粒物污染严重的国家之一,全球疾病负担报告显示空气颗粒物对我国人民健康危害巨大.我国政府曾在若干次重大活动期间,实施了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获得了短期的空气颗粒物污染改善状况,并在2013和2018年分别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以期明显改善我国空气质量.2017年在《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收尾阶段,全国74个主要城市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主要地区空气颗粒物浓度显著下降,但相关健康影响研究正在起步阶段.基于上述背景此文汇总了近期国内有关研究,就我国空气颗粒物污染短期和长期的改善背景下人群健康收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于浩;冯利红;侯常春;曾强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掌握陕西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区域特征和水质卫生现状,为精准的开展饮用水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 于2016年3~10月,在陕西省全部涉农区县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调查和水质分析.数据按照关中平原、秦巴山区和陕北高原分别统计、分析与评价.结果 全省水样达标率为51.04%.关中平原水样达标率(72.02%)高于秦巴山区(35.41%)与陕北高原(32.00%)(P<0.05);关中平原、秦巴山区和陕北高原水源类型分别以深井水、溪水和浅井水为主,供水方式分别以未处理、沉淀过滤和未处理为主.关中平原总大肠菌群达标率(87.76%)高于秦巴山区(36.87%)和陕北高原(64.64%)(P<0.05),关中平原达标率较低的指标包括氟化物(92.66%)和六价铬(96.94%);陕北高原达标率较低的指标依次为六价铬(86.43%)、氟化物(87.29%)、硫酸盐(88.29%)、硝酸盐氮(92.93%)、总硬度(95.00%)和氯化物(95.43%).结论 陕西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样达标率较低,区域间水质差异较大,微生物污染和消毒设备配备率低是主要原因.
作者:孟昭伟;张同军;雷佩玉;常锋 刊期: 201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