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武波;聂绍发
目的 分析武汉市硚口区水产品中霍乱弧菌的污染状况,为霍乱防治工作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依据第6版《霍乱防治手册》和霍乱诊断标准WS289-2008中的有关要求进行霍乱弧菌的分离培养、生化鉴定、血清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 2004-2013年共检测出15株霍乱弧菌,其中稻叶型霍乱弧菌毒力株5株、稻叶型霍乱弧菌无毒力株8株、检测出2株与O1、O139群血清有交叉凝集现象的O71群霍乱弧菌.结论 近年来检测出的稻叶型霍乱弧菌虽然大部分无毒力基因,但仍应加强对水产品的主动监测,以明确霍乱防控工作重点,制定防控策略.基层实验室在遇到霍乱弧菌血清凝集实验阳性的可疑菌时,应及时送上级疾控部门做进一步的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检测,以得到准确的结果.此外,水产品霍乱弧菌检出率与采样质量密切相关,标本采集人员应接受专门的采样培训.
作者:张卉;唐锋;颜小翔;谢润珍;李琛;彭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省部联动项目湖北江陵县血防联系点2009-2013年防治措施及效果,为优化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江陵县及该县国家级监测点祁渊村2009-2013年人畜查治病、钉螺调查与控制、传染源综合控制措施等血吸虫病防控措施实施情况,及人畜病情、钉螺及感染性钉螺面积等疫情变化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全县2009-2013年流行村人畜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从2009年的2.60%、1.91%,降至2013年底的0.63%、0,分别下降了75.79%、100.00%.感染性钉螺面积从2009年的128处136.68 hm2下降至2012年、2013年的连续2年0处.国家级疫情监测点祁渊村人畜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从2009年底的1.34%、2.33%,降至2013年的0.64%、0,分别下降了52.24%、100.00%.活螺密度与感染性钉螺密度分别从2009年底的0.70只/0.1 m2、0.000 5只/0.1 m2,至2013年底分别降为0.57只/0.1 m2、0,分别下降了19.05%、100.00%.结论 江陵县实施“省部联动防治血吸虫病”工作新机制防治成效显著,为推进江陵县下阶段血防工作,建议以传染源控制的巩固与监测、消灭垸内钉螺及加强流动人口监管等3个方面为重点.
作者:陈美;张华明;胡合华;刘雄;刘军;张瑕;李霞;曹淳力;黄希宝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某综合大学在校本科生饮食,运动,日常作息等生活方式,并对相应的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进行评价,为进一步在各高校推广健康生活方式的相关干预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北京市某综合大学《健康生活方式与健康传播》通选课本科生为对象,通过健康知识普及,个人生活日记及点滴改变计划,榜样示范及交流感悟等方式进行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实际跟踪人数165人.结果 学生对于健康知识掌握的合格率、坚持每天食用水果的人数、每天食用蔬菜水果的种类、每周运动次数均增加;吃饭时娱乐情况减少.结论 合理并有针对性的健康综合干预措施使学生饮食、运动和生活作息趋向健康,对于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任政;侯越;林乐涛;钮文异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γ-干扰素释放试验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γ-干扰素释放试验试剂盒(WT-IGRA)定量检测65例肺结核病患者、45例非肺结核患者和20例体检健康者外周血结核特异性γ-干扰素的含量,同时与结核菌素纯化蛋白质衍生物(PPD)试验及结核蛋白芯片(TB-IgG)检测进行平行比较分析.结果 WT-IGRA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为89.23%,Youden指数78.46%,ROC曲线下面积0.89,诊断价值优于PPD试验及TB-IgG检测.结论 WT-IGRA的应用将有助于提高肺结核感染的阳性检出率,可作为临床肺结核诊断重要的辅助手段之一.
作者:王长征;张平安;梅冰;曲仕林;李滔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全面了解杭州市卫生监督体系现状,包括全市卫生监督机构设置及人力资源状况.方法 使用调查表对杭州市卫生监督机构及卫生监督员进行现况调查.结果 杭州市共有卫生监督机构16个,全市共设置分所33个.全市编制共495人,实际在编363人.持有监督执法证件的卫生监督员311人.结论 杭州市卫生监督员结构总体较为合理,区、县、市各级之间人员结构存在差异.全市监督员配置低于卫生部有关配置标准.
作者:梁瑞静;毛建龙;施荣华;张新光;陈宏繁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简称:兵团第五师)人群包虫病流行情况,评价犬驱虫管理对包虫病的防控效果.方法 采用B超检查筛查包虫病病例,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小学6~12岁儿童血清包虫病特异性IgG抗体检测和家犬粪棘球绦虫抗原检测.结果 2011-2013年,犬驱虫率平均达到80.62%,逐年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犬粪虫抗原阳性率随之逐年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为3.78%;3年间人群包虫病患病率平均为0.34%,患者病变部位以肝脏为主占82.69%,其次腹腔为5.77%,儿童包虫感染率平均为3.19%,男性包虫病患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着年龄增加而升高.结论 家犬驱虫管理对包虫病防控效果明显,建议继续推广实施.
作者:石明才;王桂菊;张云玲;王瑞;马智敏;赵海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城市区级肺结核病防治工作模式.方法 应用描述性分析对城市某区肺结核病防治工作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卫生资源不足,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需要有效整合,健康教育工作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科研工作缺位.结论 建议工作人员实行区级卫生行政部门核定标准、工作经费实行项目管理、工作设备实行标准化建设、业务工作实行“三位一体”、健康教育工作实行短期强化全面普及、科研工作实行结防机构与高校合作的工作模式.
作者:鲍武波;聂绍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单增李斯特氏菌核酸层析检测试剂盒的准确性和特异性.方法 从市场采集自然样品70份,经过2步增菌后,用核酸层析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同时用传统方法进行验证.结果 70份样品试剂盒检测阳性3份,阴性67份,而传统方法检测阳性4份,其中1份阳性样品试剂盒检测为阴性.试剂盒检测的准确率达到98.60%.特异性试验表明该剂盒检测标准菌株特异性好,与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均无交叉反应.结论 单增李斯特氏菌核酸层析检测层析试剂盒特异性好,检测准确率高,能够满足食品中单增李斯特氏菌检测的需要.
作者:马弋;邵翠翠;杨乐天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海淀区18~79岁常住居民超重/肥胖流行现状及其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超重/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海淀区20个街道18~79岁常住居民6 598人,对超重/肥胖及危险因素等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38.53%和18.84%,标化率分别为34.82%和16.5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年龄组、在婚、饮酒、口味偏咸是超重和肥胖的危险因素,女性、文化程度高中以上是超重和肥胖的保护因素.结论 北京海淀区居民超重、肥胖患病形式严峻,需采取综合措施,有针对性的开展干预工作.
作者:王江敏;王洪波;贾静源;刘晓文;王利清;何玲钧;张雪茹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H型高血压人群中同型半胱氨酸与尿酸的关联性,H型高血压患者服用叶酸片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同时,观察对尿酸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通过对深圳市南山区常住人口中H型高血压患者进行同型半胱氨酸及尿酸等生化指标检测筛查及基线资料收集,运用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同型半胱氨酸及尿酸相关性分析.抽取其中501例进行降同型半胱氨酸叶酸药物干预,监测同型半胱氨酸、尿酸等生化指标,从纵向干预的角度分析同型半胱氨酸与尿酸的关联性.结果 统计显示尿酸对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酸每增加1 μmol/L,log (Hcy)增加0.000 5 μmol/L.而血脂、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对同型半胱氨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叶酸干预后同型半胱氨酸呈下降趋势,尿酸无变化.结论 一定范围内,同型半胱氨酸与尿酸呈正相关,与血脂、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未发现明显相关.但无法通过叶酸药物干预降低同型半胱氨酸的同时来降低尿酸水平.
作者:吕纯芳;张涛;李丽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寻找提高晚期血吸虫病救治效果的干预措施.方法 干预研究与常规晚血救治同步进行,将在册晚血患者随机分2组,即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只接受药物治疗;干预组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同时纠正不健康行为方式、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不规范的用药方式、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以及普及与晚血疾病相关的卫生常识.结果 对照组与干预组的临床治愈率、死亡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复发率分别为14.74%、7.69%、6.41%、5.80%和23.41%、2.44%、1.95%、1.46%(P值均<0.05);干预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在干预前为7.32%,干预后为1.95%(P<0.01);对照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7.05%和6.41%(P>0.05).结论 对晚期血吸虫病采取药物治疗加健康指导和健康促进的措施,是提高临床治愈率、预防并发症、降低复发、延长寿命的有效救治策略.
作者:王静;岑丽萍;肖光丽;王文振;周晓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重庆市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趋势,为开展肿瘤防治提供建议.方法 收集整理重庆市2009-2013年肿瘤登记点肿瘤报告病例与全死因监测肿瘤死亡病例,统计分析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构成比、潜在减寿年数、减寿率及趋势变化等指标.结果 重庆市报告恶性肿瘤发病率由2009年的203.29/10万上升至2013年的241.65/10万,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由2009年的151.79/10万上升至2013年的203.18/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恶性肿瘤死亡率由2009年的144.43/10万上升至2013年的169.84/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报告发病率居前6位的肿瘤是肺癌、肝癌、胃癌、乳腺癌、食道癌、结直肠肛门癌.2009-2013年肿瘤是导致潜在减寿年数多的疾病(8.41~ 16.23年).结论 重庆市恶性肿瘤发病率与死亡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是第1位的减寿年数的疾病,肿瘤防治工作应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
作者:丁贤彬;毛德强;吕晓燕;焦艳;冯连贵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由于煤工尘肺合并胸腔积液导致一侧肺组织未见X射线检查影像,是否统计该部位的尘肺病小阴影肺区计数成为二难问题,经过讨论,建议将未见X射线影像一侧肺的尘肺病小阴影肺区计数按另一侧的小阴影计数为基数纳入统计范畴.
作者:蔡秋帆;黄英;万年红;张培;张艳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空气细颗粒物(PM2.5)对人群死亡影响的研究进展.方法 从PM2.5的理化性质、组成和来源;PM2.5对人群死亡的急、慢性影响;PM2.5空气质量标准与控制效果评估展开综述.结果 PM2.5主要由无机盐内核、吸附的有机物、微生物组成,人为产生原因主要是矿石燃料的燃烧、交通运输工具尾气的排放和烟草烟雾的释放.PM2.5粒径小,可以随呼吸进入细支气管、肺泡,甚至穿透肺泡进入血液系统.PM2.5其比表面积大,极易吸附空气中的重金属和有毒物质,对健康特别是人群死亡造成极大的影响.PM2.5的急性效应主要是对人群总死亡、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影响,慢性效应包含对心脑血管疾病、肺癌死亡的影响.PM2.5污染治理是可以见到成效的,可以降低人群死亡的风险.结论 PM2.5对人群死亡造成急性和慢性危害,必须开展PM2.5污染物治理降低人群死亡风险.
作者:王德征;徐忠良;顾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风险评估体系探讨其在大型活动公共卫生保障的应用.方法 通过描述传染病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历史数据回顾、专家咨询、风险矩阵等方法,将举办大型活动期间北京市通州区发生重大传染病的风险水平进行分析判断,确定采取应急措施的重点.结果 在国庆活动排练基地保障中,共排查出24种重大传染病事件,132个风险隐患点,逐一分析风险源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控制和应对事件的能力.结论 北京市通州区首次将风险管理引入奥运城市层面公共卫生保障和国庆60周年活动排练基地保障,建立风险评估框架和体系,在大型活动卫生保障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苏彦萍;刘晓峰;王宝兰;刘秀军;宁召起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怀柔区学校肺结核病疫情现状,为学校肺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对2012-2013年怀柔辖区内学校出现的所有活动性肺结核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对确定的所有密切接触者进行结核菌素(PPD)试验、胸部X线检查,对X线检查异常者及有咳嗽咳痰症状者均行抗酸杆菌痰涂片检查.结果 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对辖区7名活动性肺结核师生患者所在的5所学校、12个班级的密切接触者524人进行了结核病筛查,共做PPD检查524人,强阳性41例,强阳性率7.82%.共检查X线胸片524人,胸片异常2例.痰涂片检查17人次,全部阴性.共发现活动性肺结核2例.结论 在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容易发生结核病的感染和发病,一旦发生结核病疫情,应及时有效的对密切接触者进行筛查,早期发现潜伏结核感染及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并做好预防性服药、密切接触者随访观察及健康教育工作,有效避免学校结核病的暴发流行.
作者:张鑫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鄂州市主要消费食品中铅污染水平,为开展该市食品中铅污染状况的评价和预警提供依据.方法 2012年按照鄂州市食品监测计划进行采样,实验部分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食品中铅含量,根据国家相关标准进行评价.应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年共采集7类142份样品,铅污染检出96份,检出率为67.60%,合格139份,合格率为97.89%.结论 鄂州市食品中存在铅污染,但大部分食品符合我国卫生标准,有部分食品铅污染较严重,应加强检测和管理.
作者:杨爱莲;熊伟;孙强;黄卫东;余双;曾婧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动脉血一氧化碳血红蛋白测定基础上充分告知吸烟危害,对无戒烟意愿ACS患者烟草戒断效果的影响.方法 2013年10月至2014年2月,连续入选心脏中心住院的不愿意戒烟的吸烟ACS患者4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一氧化碳血红蛋白(COHb)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5R干预,COHb组除常规5R干预,还行动脉血COHb测定,并结合患者COHb化验回报,充分告知患者吸烟的危害.随访24周,判断两组第24周戒断率及吸烟指数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尼古丁依赖性评分分别为7.5±1.5与7.7±1.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33,P>0.05).COHb组患者动脉血COHb水平为(6.2±2.5)%,明显高于正常范围.随访24周时COHb组患者戒断率较对照组升高,为25%比15%,但尚未达到统计学差异(x2=0.625,P>0.05).COHb组患者吸烟指数较对照组显著下降.结论 动脉血COHb水平检测并结合COHb升高,充分告知吸烟危害可显著降低无戒烟意愿的ACS患者吸烟指数,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戒烟率.
作者:骆景光;韩凌;杨明;陈立伟;辛筱茗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现状及不同病区耐药性差异,为预防和治疗医院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2年5月至2014年7月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的1 282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Phoenix-100细菌鉴定药敏系统对其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米诺环素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其对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 1 282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离自重症监护室(28.78%),标本来源主要是痰标本(72.02%).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结果显示,呼吸监护室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强,其耐药率均>90.00%;重症监护室分离株耐药性次之,耐药率均在85.00%以上;主要科室中骨科分离株敏感性高,耐药率>50.00%.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主要分布于重症监护室,耐药情况严重,对常见抗生素(粘菌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米诺环素除外)的耐药率均>85.00%.
作者:李珍;李从荣;蔡璇;吴青;李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近期效果,探论ART工作经验.方法 对2011-01-01/2013-12-30初始抗病毒治疗艾滋病患者11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描述,对其CD4+T淋巴细胞、病毒载量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111例AIDS/HIV坚持治疗96例(86.48%),终止治疗15例(13.50%)、其中死亡8例(7.20%)、药物副反应7例(6.30%);111例AIDS/HIV在抗病毒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值上升与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抗病毒治疗6月时有效治疗率为80.95%,免疫、病毒失败率为19.05%;在抗病毒治疗12 h有效治疗率为75.41%,免疫、病毒失败率为24.59%;在抗病毒治疗24月时有效治疗率为73.81%,免疫、病毒失败率为26.19%.结论 规范性抗病毒治疗病人终止治疗率死亡率
作者:张涛;周沛林;石修业;姚秋菊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