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劲松;刘延芳;梁艳琪
2012年5月30日12时30分许,某街办事处一行8人在洪山某酒店进餐,进餐后7h后,陆续有7名出现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症状.经流行病学调查(调查时因客观环境所限,部分发病者拒绝调查,故仅调查了同桌同单位进餐的8个人)、临床资料分析及实验室检测,证实系食用被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海鲜所致.1材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食物中毒个案调查登记表、病例医院就诊病历和现场卫生学调查资料.厨房用具涂抹物、剩余食物、患者呕吐物及粪便等实验室检验结果.
作者:刘亦新;王华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对糖调节受损(IGR)和新诊断2型糖尿病(NDD)患者氧化应激水平的检测探讨氧化应激与2型糖尿病(T2D)的关系.方法 纳入78名IGR患者,113名NDD患者和92名血糖正常(NGT)对照,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测和基本的生化、抗氧化指标检测.结果 与NGT对照相比,IGR患者红细胞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NDD患者血浆丙二醛(MDA)水平较NGT对照升高,但血浆总抗氧化能力(TAC)和红细胞SOD活性降低.关联性分析显示胰岛素抵抗与血浆MDA浓度有较强的正相关性,但与血浆TAC水平和红细胞SOD活性负相关.对于β细胞功能,与血浆TAC水平显著正相关,而与红细胞谷胱甘肽(GSH)浓度负相关.结论 IGR状态的高血糖导致的氧化应激可能促进β细胞功能受损,胰岛素抵抗和更明显的高血糖.
作者:姜少琼;荣莹 刊期: 2013年第01期
青年大学生正处于性行为活跃期,容易受到性病艾滋病的侵害,是性病艾滋病防治的重点人群[1].2005年7月,卫生部正式将高校大学生列入艾滋病高危人群[2].据调查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15~29岁的青少年为主,约占60%,年轻人正成为艾滋病大的牺牲品[3].为了解当今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态度和行为现状,于2012年4月对某综合性高校开展了调查.
作者:熊焱强;李志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麻疹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健康、传染性极强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麻疹病毒只有1个血清型,抗原性稳定,人感染后可产生持久的免疫力,而人是唯一宿主,且有安全有效的疫苗加以预防[1,2].基于麻疹的以上特点,要完成消除麻疹这个目标在相当大程度上就要依靠疫苗,而对冷链系统的监测和管理是保证疫苗、菌苗质量,做好免疫预防工作的重要环节[3].为了解武汉市麻疹疫苗冷链各环节的情况,评价冷链运转质量,对武汉市麻疹疫苗冷链系统运转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作者:李保站;蔡黎;文丽;朱泽荣;赵德峰;陈剑;胡权;俞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腹泻是婴幼儿中的一种常见多发病,发病率高,流行广泛,在非细菌性感染腹泻中以A群轮状病毒(Rotaviridae)感染性为常见[1],RV具有高度传染性,好发于秋冬季,婴幼儿感染后一般出现以急性胃肠炎为主的临床症状,即水样腹泻,伴有发烧、呕吐,严重腹泻等.被很多家长误认为是宝宝饮食不干净,是由细菌引起的腹泻,不具有传染性,给宝宝服用抗生素或者止泻药等,不仅耽误了治疗,甚至可能导致患儿引发严重的并发症或死于脱水.为了探讨襄阳地区A群轮状病毒流行病学特点,统计了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来襄阳第一人民医院就诊并以腹泻收入院的患儿1 127例,按照年龄、季节、喂养方式、居住区域4方面进行分组,进行粪便A群轮状病毒检测.
作者:杨进波;武军驻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氏菌属的细菌侵入机体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临床上以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疼痛、肝脾及淋巴结大为特点,直接接触病畜或其排泄物、生殖系统分泌物,或在饲养过程中间接触病畜污染的环境及物品而感染.我国通过多年的布病防治工作,已取得了显著成效,许多省(区)已控制本病流行[1,2].2012年7月,武汉市东西湖区发现该市首例布鲁氏菌本地感染病例.对武汉市布鲁氏菌病首发病例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处理分析.
作者:杨小兵;孔德广;周小琦;余滨;陶志阳;王高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一种日常快速准确检测职业接触者血铅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通过对WS/T174-1999方法的改进,使用去铅处理的肝素钠抗凝管采集血样,以进口硝酸钯作基体改进剂、铅高低浓度加标回收、冻干牛血铅、镉标准物质等进行质量控制.结果 血铅检测校准曲线线性范围为0 μg/L~ 60 μg/L,相关系数在0.999 1 ~0.999 8之间,加标回收率在99.32%~101.48%之间,样品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45% ~6.80%,方法检出限为2.0 μg/L.结论 血铅检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准确反映铅职业接触者血铅水平的关键,为做好铅中毒防治建立准确的血铅水平数据.
作者:李凤贞;崔勇;黄志广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已成为当前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1].气候变化及引起的生态环境改变对人类健康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包括3种:与气候天气直接相关的影响;气候变化所产生环境改变的影响以及由于气候导致的经济失稳、环境恶化及矛盾冲突的影响[2].直接影响热浪、暴雨等极端天气事件及其发生频率的改变对健康所造成的危害[3];间接影响主要包括气候改变下(虫媒、水源、呼吸道等)传染病的流行强度、流行范围和传播种类的变化,以及与空气污染和花粉类植物相关的疾病流行程度的改变所导致的人类患病风险增加或疾病负担加重,甚至也包括皮肤病、肾病、精神疾病等风险的增加[4].
作者:姚聪;宇传华;李旭东 刊期: 2013年第01期
肺炎嗜衣原体(Chlamydophila pneumonia,CPN)是于1989年确定的一种严格真核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引起社区获得性肺炎、咽炎、鼻窦炎、支气管炎以及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CHB)急性发作的一个常见病原体[1],而且CPN还与动脉硬化、冠心病、心肌梗死甚至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有关.由于多数CPN感染患者的临床症状不明显或无临床症状,CPN可在患者体内持续存在并会引起感染的反复迁延,造成感染体多器官、多系统的慢性病理性损害[2].因此,快速准确诊断CPN感染,成为当前临床诊断、治疗的新要求.
作者:马红梅;代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2012年9月,湖北省赴美国卫生应急与食品安全管理培训团,通过现场察看、听取介绍、讨论交流等方式,先后在美国纽约市、华盛顿、芝加哥、洛杉矶市、旧金山等地进行了卫生应急与食品安全工作考察.爱因斯坦医学院临床医学教授Carol Harris以纽约与布朗克斯两城为代表详细介绍了美国的艾滋病疫情概况和全球艾滋病疫情现状,以及美国在艾滋病防治方面的一些先进作法、经验与成就.这些作法、经验与成就,对我国的艾滋病防治策略的制定有启示意义.1 美国艾滋病疫情概况与特点据Harris教授介绍和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资料,美国艾滋病疫情概况与特点有以下几点:
作者:高群香;叶娣;明承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已成为全球死亡和伤残的主要原因[1,2],是继传染病后我国第二大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居民健康状况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人均期望寿命等主要健康指标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但伴随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病问题日益突出[3].探讨慢性病的危害及其流行现状,以便进一步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对慢性病的认识;根据慢性病的流行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基层防治对策,才能达到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目的.
作者:赵淑军;彭江荣;蔡恒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呼吸道感染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在感染性疾病的死亡原因里排首位[1].研究表明,急性呼吸道感染90%以上由病毒引起,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毒[3,4,8]主要有流感病毒A型和B型(FluA、FluB),腺病毒(ADV),博卡病毒(BOV),鼻病毒(hR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副流感病毒(PIV1、PIV2、PIV3),人偏肺病毒(MPV),冠状病毒(0C43、229E、HKU1、NL63)等[2,3].研究应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呼吸道感染疾病标本中可能存在的14种常见病毒性病原体,探讨该方法在呼吸道感染疾病检测中的可行性.
作者:吴衍恒;刘洪波;师舞阳;谢颖;周日东;梁洪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且病程长.其特点为进行性呼吸道阻力增加,后导致慢性呼吸衰竭.雾化吸入法是利用高速氧气气流使药液形成雾状,再由呼吸道吸人,作用迅速、直接,配合全身治疗可收到更好的治疗效果,目前已成为COPD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2010年9月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收治的COPD患者83例,其中男51例、女32例,年龄42 ~79(68.00±10.01)岁;病程8~25(16.50±8.62)年.COPDⅡ级6例,Ⅲ级77例,诊断与分级均符合ws318-2010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1].
作者:吴宗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对丧偶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丧偶老年人进行了调查.结果 与有偶老年人相比,丧偶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比较低,获得的社会支持较少,自我效能感较高;在主观幸福感维度中,生活满意度分别与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呈显著的正相关(r =0.509、0.622、0.40);积极情感分别与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自我效能感呈显著的正相关(r =0.318、0.246、0.315、0.227);消极情感分别与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自我效能感呈显著的负相关(r=0.289、0.217、0.312、0.285、0.272).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主观支持、自我效能感对积极情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对支持的利用度、主观支持、自我效能感对消极情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 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影响丧偶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
作者:程利娜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武汉市城市社区居民健康素养状况,评估居民健康素养综合干预与效果.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城市社区居民进行干预前与干预后健康素养状况进行调查,比较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 干预前居民健康素养总正确回答率为73.31%,干预后居民健康素养总正确回答率为76.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居民知识性健康素养回答正确率分别为77.86%、81.12%;干预前后居民行为性健康素养回答正确率分别为67.86%、70.52%;干预前后居民技能性健康素养回答正确率分别为68.65%、73.50%,3个维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干预后,城市社区居民知识性健康素养有较大提高,效果明显;技能性健康素养虽有提高,但效果不明显;行为性健康素养反而有所降低.在健康教育干预时应加强重点健康行为和技能的演示,同时要适时进行强化.
作者:李俊林;李毅琳;黄远霞;彭丽;张玲;王磊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上海嘉定区外来民工子弟小学学生的生存质量状况.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上海嘉定区5所外来民工子弟小学学生1 497名,采用《PedsQLTM儿科生活质量调查表4.0》进行评定.结果 学生的生理领域得分为84.920±13.902,心理社会领域得分为82.243±13.101,总分为83.174±12.174.心理社会领域中,情感功能得分为79.335±17.580,社交功能为86.530±14.502,学校表现为80.865±16.028.结论 嘉定区外来民工子弟小学学生的生存质量状况一般,心理社会领域得分较生理领域低.心理社会领域中,社交功能分数高,情感功能分数低.应多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马飞飞;钟培松;石国政;张琴;沈姚;董玉婷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中西医联合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科学评价中医药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防治中的作用和优势,为后续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 制定文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全面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博论文数据库、中国学术会议论文集数据库等5大中文文献数据库关于中西医联合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级,采用专用软件Rev Man 4.2对入选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终纳入系统评价有11篇RCT文献,共计929例患者,其中中西医联合治疗组549例,西药对照组380例,全部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级均为“c级”.分别有7篇及6篇文献报告了肝功能指标ALT、AST治疗前后的变化,由于异质性过高,均放弃meta分析.分别有6篇及9篇文献报告了肝功能指标TBIL变化及DNA阴转率,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联合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在改善肝功能及抗病毒疗效总体优于单用西药治疗,可为系统评价中医药疗效提供可参考的循证医学证据.
作者:马利;崔志伟;李瀚旻;高翔 刊期: 2013年第01期
随着城市工业化进程,空气、水质污染及环境卫生、居住条件、饮食习惯等发生改变,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1],但病因不明确,且病情易反复和迁延不愈,使预防及治疗存在困难.上世纪60年代以来,国内外先后开展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的体外实验诊断技术[2].大多数过敏性疾病首先要避免接触过敏原,故明确过敏原对疾病预防和治疗尤为重要;且不同地区过敏原成分有不同.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人民医院对该院198例过敏性疾病患儿开展了过敏原检查.
作者:迪力娜尔;黄成姣;许惠;周小琴;新华;安娜;刘凯;刘永红;桂雪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近年来,微生物污染成为全球各国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风险,从全国食物中毒报告情况显示,食源性致病菌成为餐饮服务环节的主要食品安全风险之一,具有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生长繁殖快、致病性强等显著特点.为了解十堰市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分布及构成状况,对其致病性进行深入研究,为区域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提供依据,现将2000-2010年11年间十堰市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
作者:郑向梅;吕均;高景枝;李玉芳;王滨;刘兰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乌海市2008-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探讨适宜防控措施.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乌海市2008-2011年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个案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乌海市2008-2011年手足口病报告分别是198、355、1 152和2 479例,报告发病率分别为45.6/10万、81.8/10万、265.5/10万、465.2/10万,2010年和2011年各报告死亡病例1例.除2009年1、2、3月外均有病例报告,但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5~7月,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年龄组,占总发病数的88.17%,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发病职业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分别占发病总数的54.30%(2 272/4 184)、39.17%(1 639/4 184);2010年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为主;2011年以肠道病毒71型(EV71)为主.结论 手足口病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年龄差异,应加强重点人群防控,加强疫情监测,减少发病和死亡.
作者:宋阳;许钢;苏存丽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