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压碎逸蚴法检测感染性钉螺现场应用效果分析

曾巍;彭孝武;王加松;李华忠;荣先兵;何亮才;袁梅枝

关键词:压碎逸蚴法, 感染性钉螺
摘要:目的 分析压碎逸蚴法检测感染性螺点现场应用效果.方法 对压碎法和压碎逸蚴法检测感染性钉螺进行现场对比研究,压碎法按国家查螺技术规范进行查螺后按常规解剖钉螺.压碎逸蚴法按国家查螺技术规范进行查螺后:对村内每处有螺环境的钉螺分别进行集中压碎逸蚴检测感染性钉螺,比较感染钉螺村检出率与村平均感染螺处检出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荆州市2011年春季查螺发现1210个有螺村,感染性螺村327个,感染性螺村检出率为27.02%,其中2011年荆州市有螺三类村中发现感染螺村的比例为31.04%.压碎逸蚴法与压碎法检测感染性螺村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9291,P>0.05).压碎法查出感染螺处数为422处,村平均感染螺处数为2.1979处;压碎逸蚴法查出感染螺处数为190处,村平均感染螺处数为1.4074处,两种方法查出村平均感染螺处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90,P<0.01),压碎法检测感染性螺点检出率更高.结论 现场应用压碎逸蚴法检测感染性钉螺可提高检测效率,适宜疫区基层快速确定感染性螺点,但检出的村感染性螺处数明显少于压碎法,且不适宜现场定量研究.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宜昌市夷陵区农村居民主要慢性病危险因素及防治对策

    据2008年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1],我国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上升,其中高血压、糖尿病分别为9.39%、1.83%,位于慢性病的前两位.经由医生诊断的两种疾病例数与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比较,均增加了两倍.慢性病患病率的增加给国家、社会、家庭和患者个人带来了极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

    作者:吴泽慧;黄蓉;袁青;田祎;张蕃;聂绍发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桂林市2002-2010年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桂林市2002-2010年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及菌株的耐药性,提出预防措施,有效控制暴发疫情的发生.方法 对桂林市2002-2010年间发生的49起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收集到的246株甲型副伤寒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桂林地区甲型副伤寒疫情高发月份依次为6、11和10月,分别占总暴发疫情的22.45%、20.41%和16.33%.学校为疫情发生的重点单位,占总暴发疫情的79.59% (39/49).水源受污染是引起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的主要因素.甲型副伤寒暴发菌株对氟哌酸、氯霉素、呋喃西林、头孢氨苄、头孢唑啉敏感率达100%,对复方磺胺甲恶唑、磺胺甲基异噁唑耐药率分别为73.81%和69.05%.结论 桂林市副伤寒疫情逐年下降,学校是疫情发生重点地区,水源污染是主要危险因素,氟哌酸、氯霉素、呋喃西林、头孢氨苄、头孢唑啉5种抗菌素为桂林地区甲型副伤寒暴发时治疗用有效药物.

    作者:黄少新;邓玄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某监狱服刑人员肺结核发病及防治效果调查

    为有效控制肺结核病在监狱内的传播和流行,保障服刑人员的身体健康,促进监狱内的安全稳定,同时探索在监狱等特殊场所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新方法.1对象及方法1.1 对象 2009年8月某市监狱服刑人员323名,所有人员均为男性,其中年龄大62岁,小19岁.1.2 方法 根据《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2008年版)》(以下简称《指南》)要求,主要采取因症推荐[1 ]的方法.在普查前,由鄂州市结核病防治所工作人员对该监狱所有服刑人员及全体劳教人民警察开展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播放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片,由结防所医生开展现场宣教和咨询,并发放宣传资料,做到人手一份.对疑似病人进行摸底登记,主要对象是咳嗽、咳痰≥2周、咯血或血痰的服刑人员.该市结核病防治所工作人员再对所有疑似病人首先进行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72小时后进行免费拍片、痰涂片及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前一天晚上由狱医按要求留取合格的夜间痰和晨痰,带到该市结核病防治所进行涂片检查.

    作者:陈敬义;吴纪明;李祥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宝鸡市乡级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应用调查

    宝鸡市自2007年起用3年时间完成了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全面提高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科学化管理水平.为了解乡级信息化实施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为做好信息化建设工作提供依据,在4个县区开展了乡级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现状及软件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调查.

    作者:杜红忠;寇光平;李萍;华蕾;李小东;巨洲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襄阳市近50年碘缺乏病防治措施及效果分析

    碘缺乏病(IDD)是指由于自然环境碘缺乏而造成胚胎发育到成人期由于摄入碘不足所引起的一组有关联疾病的总称,是涉及智力水平和健康质量的疾病,也是我国和世界上严重公共卫生问题之一[1][2].湖北省襄阳市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开展前,地甲病患病率达24.26%,克汀病患病率0.23%,推算当时全市有地甲病患者120多万人.1980年调查显示地甲病和地克病患病率分别降至3.95%和0.12%.1984年全市达到国家基本控制标准,2000年实现了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2007年通过消除碘缺乏病中期考核,2009年达到消除IDD的县级考评标准,全文对襄阳市近50年碘缺乏病防治措施及效果进行分析.

    作者:蔡冬青;辛志强;万应平;陶仙华;靳桂红;米晓燕;陈德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高频彩超对乳腺肿块诊断的探讨

    近年来,乳腺癌已成为西方妇女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第1位.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乳腺癌是全世界妇女常见的癌症,占所有妇女癌症的16%.我国2004-2005年前十位恶性肿瘤死亡率调查结果显示乳腺癌上升为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6位,全人群死亡率为2.88/10万,女性人群死亡率为5.86/10万[1].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防治乳腺肿瘤已成当务之急,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则是提高乳腺癌生存率的关键[2].对178例乳腺肿块患者的彩超诊断与病理诊断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乳腺肿块声像图特征与病理改变的关系,旨在提高彩超对乳腺癌的诊断断符合率.

    作者:叶华容;杨怡;罗喻苗;叶方立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卒中患者救治满意度调查分析

    卒中俗称中风,目前已成为我国位居第一的致病死因,卒中患者正在以每年近9%的速率上升[1].为了解卒中患者救治满意度现状,发现救治服务薄弱环节,提高救治质量,对2011年7月至2012年3月662例住院卒中患者进行了救治满意度调查.

    作者:范明宽;章娟;方毅;徐莎丽;汪志宏;卢祖洵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113例青年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的耐药性分析

    据统计,至2020年结核病仍将是全球的重大传染病之一[1].目前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多正成为结核病治疗过程中难克服的一个问题,而绝大多数正在接受治疗的结核患者,已经造成了结核分枝杆菌在社区中一定人群的传播[2].特别是青年人群,由于其活动产所广泛和比中老年患者的生存时间更久,一旦感染了耐药菌株则传染的风险更大.为了解本地区青年人群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情况,收集了113株结核分枝杆菌,并着重分析了菌株的药敏结果,以便为结核病的控制提供参考.

    作者:刘君;陈丽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群组干预模式在社区高血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城市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人群心血管病发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均呈上升趋势.高血压患者日益增多,导致高血压防治形势日趋严峻[1].如何利用社区平台进行高血压防治,探索有效的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使高血压管理规范化,有效控制慢性病是当前的重要课题之一[2].在借鉴国内外有关疾病群组干预经验的基础上,以参与式研究和社会营销理论为指导,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创建高血压群组干预模式.

    作者:余东远;冯献湘;徐久久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湖北省2003-2011年碘盐监测结果分析

    湖北省碘缺乏病流行历史悠久,1976年以前,全省50个县市抽样调查近120万人,地甲病和克汀病平均患病率分别为23.36%和6.64%,鄂西山区和大别山区的病情为严重.上世纪80年代初期全省调查2898.97万人,地甲病平均患病率为6.52%,克汀病患病率为1.42‰.1995年按新的碘盐标准实现全民食用盐加碘,2000年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现将湖北省2003-2011年碘盐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石青;熊培生;周素华;李明健;尹坚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武汉市伤寒、副伤寒发病率GM(1,1)灰色模型预测分析

    目的 预测武汉市2012-2014年伤寒、副伤寒发病趋势,为制订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武汉市2000-2009年的伤寒、副伤寒发病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构建GM(1,1)模型进行预测分析.结果 武汉市伤寒、副伤寒发病率(1/10万)的GM(1,1)灰色模型为:(y)(t+1)=- 11.784809e-0.118065+ 13.994809,拟合检验显示本模型精度好(C=0.358,P=1.000),能较好地进行趋势预测分析.结论 预测提示2012 -2014年武汉市伤寒、副伤寒年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应继续采取改善饮用水卫生,加强卫生监管,实施健康教育等综合措施控制伤寒、副伤寒的发病水平.

    作者:杨小兵;孔德广;余滨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湖北江陵县2008-2011年手足口病疫情分析

    手足口病(HFMD)是由EV71、coxA16等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皮疹或疱疹;少数患儿可引发严重的并发症,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1-2].2008年5月2日,卫生部将手足口病纳入丙类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传染病[3-6].为了解江陵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评价防治效果,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现对2008-2011年江陵县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高礼华;刘霞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消毒与病媒防制应急演练在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及社会公共安全,具有突发性、公共性和严重性[1].消毒与病媒防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荆州市和所辖县市疾控中心组队积极参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并取得优异成绩.

    作者:夏世国;郝海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汉川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建设与建议

    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一项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事关医改实施成效.汉川市于2010年6月全面启动此项工作以来,城乡公共卫生服务环境大为改善,服务水平明显提高,覆盖率和满意度分别达98%和95%以上.

    作者:邓振刚;段克文;郑同刚;宋伟;彭红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随州市2009-2010年流感监测结果分析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1],对人类健康尤其是儿童及老年人危害极大,可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和死亡.每年全球约有10%的人口即6亿人患流感[2],该病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迅速,是第一个实行全球性监测的传染性疾病[3].由于流感病毒容易变异,防治困难,加强监测,对流感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随州市流感流行特点,掌握流感病毒优势毒株的变异动态,为及早发现和控制疫情提供科学依据,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了哨点的流感样病例的流行病学监测和病原学监测.现对2009-2010年随州市流感监测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刘晓辉;郭芳;王永光;聂丹文;李月;杨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宜昌市三位一体结核病防治服务模式初探

    随着社会结核病控制工作的深入和细化,我国现行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和防治能力不能满足新形势下防治工作的需要,在当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下,创新工作模式和管理机制成为必然趋势.《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11-2015年)》中提出要构建定点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分工明确、协调配合的防治服务体系[1].全市根据此精神吸取其他地区的经验,在宜昌市城区开展了三位一体结核病防治模式的探索.

    作者:刘晓俊;徐勇;张培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卫生服务可及性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1 卫生服务可及性的概念卫生服务可及性是WHO提出的,表示居民去初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方便程度,即满足居民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在空间上的难易程度[1].为了便于测量这一概念,美国医学科学院( Institute of Medicine,IOM)定义可及性为:及时的个人卫生服务利用获得尽可能好的健康结果[2],进一步把卫生服务利用与健康结果相联系.卫生服务可及性研究是指通过个人实际发生的卫生服务利用,来研究潜在的促进和阻碍服务利用的各种因素,实现佳的健康结果.研究者倾向于把可及性等同于人群特征(如家庭收入,保险覆盖,对医疗服务的态度)、卫生系统的分配(如医疗机构的和医疗工作人员的分布)、一个地区财政的投入和卫生系统的资源.

    作者:黄继峥;李克;陈梅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武汉市小学生健康素养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武汉市小学生健康素养知识的知晓情况,为进一步做好小学生的健康素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抽取全市18所学校2339名小学生及对应的家长,利用自填式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其进行健康素养调查.结果 武汉市小学生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为39.08%,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家长健康素养、年级和城区,且随年级增长而增高,家长具备健康素养的小学生其具备的健康素养的比例比家长不具备健康素养的小学生高,中心城区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高于远城区,而不同性别和各地区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武汉市小学生健康素养水平有待提高,应针对其影响因素采取多渠道、多方位的方法提高小学生健康素养.

    作者:杨蕊;狄娟;倪紫菱;邹前健;张靖;金小毛;魏善波;谭晓东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乡村妇联干部与村医结核病防治知识培训效果评价

    早期发现和彻底治愈传染性肺结核是控制结核病有效、符合成本效益的干预措施[1].通过乡村干部和村级卫生组织共同开展广泛的宣传和动员,可有效提高基层群众参与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活动的意识,进而普及广大群众的结核病防治知识、改善其就医行为,达到提高病人发现率的目的.本文针对妇联干部和村医的结核病防治知识培训效果进行评价.

    作者:王全平;赵定涛;周旺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南京浦口区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效果分析

    南京市浦口区地处长江南京段北岸,属江苏省血吸虫病重流行区.辖区11个镇街,54万人.历史有螺面积5225.9万m2,历史累计血吸虫病患者19929人,多年来采取查灭螺、查治病等综合性防治措施,有效地控制了钉螺面积和血吸虫病病情.2007年南京市浦口区达到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标准,2010年10月由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组织对该区进行了达标考核验收.

    作者:尤俊;任萍;万立新;周强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北省预防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