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杨华凤;黄巍;何亮才;赵耀升
湖北省于1988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经过传人期(1988-1992年)、扩散期(1993-1997年)后,1998年以后进入了快速增长期.目前疫情报告数据显示,按照现住址统计,2005 -2009年底湖北省报告的HIV感染者和病人的感染途径构成分别是:经性途径传播(含异性、同性)占49.49%,经血传播(含注射吸毒、既往输血、既往卖血)占31.61%,母婴传播占1.36%:传播途径不详和其他占17.54%.1
作者:张芬;杨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新生儿破伤风是破伤风杆菌侵入新生几脐部引起的新生儿急性感染性疾病[1].近些年其发病率有回升趋势,应予以重视.为进一步了解其感染途径与临床特征,现将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2002-2010年收治的32例新生儿破伤风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作者:陈勇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传染病患者的管理是基层医疗机构的基本的职责,能够做到传染病患者的科学有效管理就能够阻断传播链,降低散发疫情处理不善而出现暴发疫情的风险,进而控制疾病的蔓延.本研究通过每月向传染病患者电话了解基层医疗机构防保人员传染病访视管理质量,并撰写简报向基层医疗机构反馈,同时将传染病管理情况纳入对基层医疗机构的绩效考核的管理方式,大幅提高了我区传染病管理质量,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松建;冀国强;王风双;冯冉;肖雷;唐莹;吴殚;石玮;史继新;张文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苄嘧磺隆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效应.方法 采用水浴染毒法,将受精后2h内的斑马鱼卵分别暴露于浓度为20、40、60、80、100及120 mg·L-1的苄嘧磺隆作为6个染毒组,同时设置0 mg·L-1为对照组.通过统计累积死亡率、孵化率、发育畸形及丙二醛(MDA)含量等评价指标研究苄嘧磺隆对斑马鱼的胚胎发育毒性.结果 苄嘧磺隆的浓度≥100 mg·L-1时对斑马鱼胚胎发育有明显抑制作用,且观察到了斑马鱼幼鱼脊柱弯曲、心包囊水肿、连体等畸形现象.苄嘧磺隆的浓度≥80 mg·L-1时,斑马鱼的胚胎孵化率显著降低.苄嘧磺隆的浓度≥60mg·L-1时,斑马鱼胚胎致死率明显升高.108 hpf时,斑马鱼幼鱼体内MDA含量随着染毒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且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苄嘧磺隆对斑马鱼早期生命发育阶段有一定的抑制效应.
作者:胡传禄;玉晓微;赵占克;袁均林;杨旭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产褥期是产妇分娩后身体各器官复原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新生儿健康成长及母乳喂养是否成功的关键时期.为了解宜昌市产褥期产妇康复情况,探讨如何促进产褥期产妇的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和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保健新模式,对3 528名产褥期产妇康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调查对象为2010年1~12月在宜昌市妇保院进行产后42 d检查的产妇.1.2方法1.2.1对每位产妇进行恶露性状、量、持续时间及喂养方式等进行调查.常规乳腺检查,常规妇科检查和白带常规检查,恶露未净者结合B超辅助检查.
作者:周英;陈卫兵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湖北省2008-2010年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报告发病情况.方法 对湖北省2008-2010年乙肝网络报告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0年乙肝报告发病率与前两年相比略有下降.15岁以下的儿童发病占乙肝发病总数的2.04%,20 ~59岁成人发病占乙肝报告发病总数的77.34%,20岁以下人群发病率从2008年的12.13%下降到2010年的6.64%.发病人群职业以农民为主,占总病例的48.69%.各年龄组中,乙肝发病率均是男性高于女性.结论 湖北省2008-2010年乙肝报告病例总体呈先升后降趋势;农村发病高于城市;乙肝无明显的季节高峰,多为散发病例;乙肝病例以青壮年为主;男性发病人数高于女性;20岁以下人群发病率下降明显.
作者:黄淑琼;徐静东;陈红缨;洪希成;张鹏 刊期: 2011年第06期
艾滋病正在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1],截至2010年10月31日,湖北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6 430例,其中,艾滋病人3 904例,死亡1993例.2006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湖北省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对全省15 ~49岁人口中的城市居民、农村居民、流动人口、校内青少年、被监管人员及女性性工作者6类人群的知晓率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为了解不同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情况,为下一步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于2010年11月对湖北省15 ~49岁人群艾滋病知识进行了调查分析.
作者:马丽娜;宋涛;余思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肥胖已被世界卫生组织正式确定为疾病范畴[1,2],在健康体检中对于肥胖者的检查及其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慢性疾病的相关性统计,对于临床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总结分析了宜昌市疾控中心2010年健康体检者中不同年龄、性别、体质指数人群、常见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对比情况,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芳;向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长期以来,鄂州市始终坚持全民食用合格碘盐达到预防和控制碘缺乏病这一主导措施.为了掌握鄂州市碘盐市场的供应和碘含量的情况,按照《湖北省碘缺乏病监测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连续3年在全市3个区采盐样进行监测,现将2009-2011鄂州市碘盐监测结果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抽样方法居民用户食用盐采用LQAS方法进行抽样监测[1].鄂城区、华容区、梁子湖区各抽5个乡镇,按东、西、南、北、中随机抽取15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4个行政村;每个村抽15户居民盐样,共采样2700份.
作者:周丛刚;陈秋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1基本情况3月23日13时至24日17时,五峰县公安局接到报案,有4人疑似酒精中毒死亡.公安、质监、卫生等部门赶到现场调查取证,初步检验结果表明酒中甲醇超标[1].据公安部门初步调查,4名死者所饮用的白酒均来自五峰镇万马池11号宏斌酒水批发部,该店业主王某已被警方控制,据其交代,2009年3月15日,他从宜都市聚能日用品商店购进工业甲醇3.74t,共勾兑假酒6 500 kg,已售出500余kg,主要销往五峰镇、采花乡宋家河、长乐坪镇白鹿庄.至3月24日上午,相关部门追回嫌疑人所交代的问题酒4 288 kg.截止目前,全县已查封散装白酒76 832 kg,封存甲醇2 970 kg.
作者:田耕百;杨慧;陈义锋;赵吉亮;杨子丹;熊斌;冯胜高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为更好加强乙肝防治工作,掌握乙肝流行病学特征,现对潜江市2005-2010年乙肝疫情进行分析.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 资料来自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人口资料来源于潜江市统计局.1.2方法使用 Excl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2结果2.1流行概况2005-2010年潜江市累计报告乙肝11 334例,死亡3例,报告发病率波动在88.46/10万~311.91/10万之间,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97.46/10万.乙肝发病率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图1),而2007年以后发病率大幅上升,2007-2010年平均发病率是2005-2006年的2~3倍.2005 -2006年乙肝报告发病率居该市各类传染病第二位,2007年以后乙肝报告发病率则排在该市各类传染病的首位.
作者:郭向阳;尚小三;何沧海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慢性心衰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也是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有证据表明,肾功能不全已经成为慢性心衰患者死亡的狄立预测因子[1],全文分析了肾功能不全对慢性心衰患者预后的影响,提示临床医生要高度重视这类患者.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慢性心衰住院患者,选择确诊为心功能NYHAⅢ、Ⅳ级的成年患者共1 069例,年龄38~92岁,其中男性587例,女性482例.排除标准有急性心梗发生6个月以内、严重主动脉瓣狭窄、肥厚梗阻性心肌病、就诊时发生血流动力学改变、恶性肿瘤终末期、有明显原发的肝肾损害、其他有明确原因的肾功能不全等.
作者:胡量子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吸毒者中暗娼与嫖客KAP现状,为该类人群的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某戒毒所吸毒人员中暗娼与嫖客基本情况、KAP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80.49%的暗娼认为使用安全套可以预防艾滋病;31.71%的暗娼和28.57%的嫖客认为艾滋病离我们很远;暗娼和嫖客对传播途径的知晓率比较,除HIV阳性母亲喂养婴儿一项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暗娼抵制性自由的比例明显高于嫖客(P<0.05);性行为中暗娼经常使用安全套的比例高于嫖客(P<0.05).结论 在安全套预防艾滋病的宣传和推广中,更应对男性高危人群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吸毒中暗娼和嫖客艾滋病高危人群的心理、性道德教育和艾滋病相关知识宣传和高危性行为干预的力度.
作者:周翔;郑武;刘旺民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不同活动场所MSM人群一般特征、艾滋病知识及相关高危性行为状况.方法 采用现况调查对酒吧/会所、浴池/公园、网络招募、其它来源型四类不同活动场所MSM人群,进行一对一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活动场所MSM人群在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网络招募型MSM多为“单一固定性伴”(65.4%),“多数为不固定性伴”比例高的为浴池/公园型(26.8%),场所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3.4%的MSM在调查前6个月有同性性行为,这一行为在不同场所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3%的MSM有异性性行为,且不同场所间的MS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浴池/公园型高,为47.1%;不同场所MSM人群同性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异性性行为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活动场所MSM具有不同的特征,其知识知晓率及艾滋病高危行为亦有差异.
作者:陶桃;曹越;殷维;李十月;燕虹;刘家发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湖北省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和健康教育状况,为有效地开展流动人口结核病健康促进活动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湖北省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流动人口防治工作开展情况,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15周岁以上的流动人口进行调查.结果 湖北省流动人口结核病核心信息总知晓率为51.9%,不同年龄和文化程度的流动人口结核病核心信息总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仅有35.7%的流动人口知道肺结核可疑症状;肺结核免费检查和免费治疗的知晓率分别为43.6%、45.2%;有48.0%的流动人口知道“怀疑得了肺结核之后,要到结核病专业诊疗机构”,只有24.4%的人选择首次就诊到结核病专业诊疗机构;流动人口获取结核病防治知识信息渠道主要为听别人告之的占71.0%、传单折页宣传画占54.8%、电视占50.1%.结论 湖北省流动人口结防知识知晓率较低,应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健康促进工作,提高流动人口健康水平.
作者:张玉;侯双翼;杨成凤;王小靖;皮琦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围绝经期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包括绝经前2~5年,绝经和绝经后1年,1994年WHO建议用围绝经期取代更年期.这个时段因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生理和心理变化,90%以上妇女会出现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及代谢障碍为主的一组征侯群,称之为围绝经期综合征.从围绝经期开始,月经紊乱、血管舒缩症状和神经精神症状,泌尿生殖道萎缩症状、骨质疏松、心脑血管疾病逐渐发生,这些不适症状均与雌激素的缺乏有关[1],常常困扰着围绝经期妇女,影响其生活质量.为了解宜昌市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状况和保健需求,于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对宜昌市城区围绝经期妇女进行了抽样调查,以探讨适宜宜昌市围绝经期妇女的卫生服务和健康促进模式.
作者:谭芳女;周林峰;周英;王琳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几种抽样方法在社区暗娼人群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开展暗娼人群艾滋病监测提供抽样方法的依据.方法 在广东省采用滚雪球法、同伴推动抽样法和时间空间抽样法分别对暗娼人群进行抽样,比较其招募效率和所得样本的社会人口学特征.结果 3种抽样方法在招募效率上差异不大.同伴推动抽样法和时间空间抽样法对中低档暗娼人群的招募较滚雪球法有效,滚雪球法偏倚较大.同伴推动抽样法更易招募到站街暗娼等隐蔽人群.结论 社区暗娼人群的监测应采用同伴推动抽样法或时间空间抽样法等概率性抽样方法..
作者:李艳;林鹏;付笑冰;RogerDetels;梁自勉;邓仲明;黄金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为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糖尿病的科学防治和社区糖尿病的三级预防,开展患者管理,促进早诊早治,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按照《2010年湖北省糖尿病防治项目继续教育实施方案》要求,荆州市疾控中心慢病所举办了荆州市城区医务人员糖尿病防治项目继续教育培训班.按照全省统一要求,对学员在培训前、后进行了问卷测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培训对象参加培训班的110名学员来自荆州市城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二级以下医疗机构、疾控及其它机构的防保人员、内科医生及全科医生.
作者:袁梅枝;王加松;胡于泽;何亮才;彭孝武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流行性出血热(EHF)属于病毒性出血热中的肾综合征 出血热.为自然疫源性疾病,广泛流行于亚欧等许多国家, 我国为重疫区[1].2008-2010年疫情统计数据表明流行性出 血热是天门市法定报告传染病中病死率居于前10位的病 种,对患者生命威胁较大.为了能更好掌握其流行态势,指导疾病防控工作,对本市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1资料与方法资料来自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天门市现住居民2008年1月-2010年12月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染病个案卡,病例包括实验室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人口资料来源于2009年天门市统计年鉴[2].
作者:罗志平;吴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流行性腮腺炎(以下简称流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以腮腺肿大为特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部分病例可发生脑炎、脑膜炎、睾丸炎等并发症,对儿童、青少年健康影响较大.为了解蔡甸区流腮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病学特征,摸清发病规律,以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对蔡甸区2004 -2010年流腮发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疫情数据来源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人口数据来源于《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系统》.
作者:刘戟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