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云南省昭通市1990~2004年艾滋病监测结果分析

金碧荣;王兴金;曹继东;张金元;熊绍云;谢玲

关键词:云南省, 昭通市, 艾滋病, 东北部, 少数民族, 监测结果, 监测工作, 监测方案, 高危人群, 毒品交易, 通道, 人口, 内地, 面积, 交界, 定居, 报告
摘要:昭通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滇、川、黔三省交界处;全市面积2.3万km2,辖1区10县,2004年末总人口524万人,有彝、苗、回等23个少数民族定居.同时也是云南东北部进入内地的主要通道,近年来沿线毒品交易猖獗.按照云南省艾滋病哨点监测方案,昭通市从1990年开始对高危人群进行艾滋病哨点监测工作.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公共卫生事业的现状及改革设想

    公共卫生是通过研究影响公众生命和健康安全的各类因素来制定政策措施,改善生物和社会环境,实施卫生监测和预警及应急处理对策,控制和消灭危害生命的因素,保护公众健康的一门科学.可见,公共卫生事业具有广泛的社会性,涉及到人类生活、社会和经济的各个领域,既要全面提高当代人的生存质量,又要努力维护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和生存质量,确保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张国良;闫冬良;毛宗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兴山县集中式供水单位饮用水水质检测结果分析

    加强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是预防介水传染病的发生、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有效措施.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及<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为了解兴山县城镇居民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状况,兴山县卫生监督局于2005年对各乡镇自来水集中式供水单位及县自来水公司供应的生活饮用水进行了采样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李华;刘四清;蔡兆义;向培文;张琼娥;喻木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应用TTC琼脂培养基对食品样品中菌落生长情况的初步观察

    用普通营养琼脂作培养基进行食品样品的菌落计数时,往往因某些菌落太小或细菌菌落的形态与样品颗粒相似,导致菌落与样品颗粒不易区分,使计数结果出现误差,影响计数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余育胜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干滤纸血片用于日本血吸虫病患者抗体检测的现场应用研究

    目的评价干滤纸血片用于现场检测日本血吸虫病患者抗体的应用价值.方法现场选取湖北省2个血吸虫病流行区,对6~60岁居民同时采集静脉血分离血清和微量末梢血滤纸血片,均进行IHA与ELISA检测;对两种采样方法成本费用进行比较和居民依从性进行调查.结果在现场同等条件下,两种样本IHA与ELISA阳性检出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采集滤纸血片样本比静脉血清成本低1.2元/人份;受检者对滤纸血片采样法的依从性(52.1%)显著高于静脉抽血(21.3%).结论干滤纸血片法操作简便、快速、费用低,受检者依从性高,适合于现场大规模血吸虫病普查和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郑莉;杨光斌;李秋萍;唐丽;魏凤华;徐兴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工作现状及建议

    继续医学教育是卫生技术人员走上工作岗位后,以学习现代医学科技发展的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为重点的一种终生教育,其目的是不断提高卫生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以适应医学科学技术和卫生事业的发展.根据国家和湖北省关于继续医学教育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湖北省妇幼保健院结合单位实际,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使全院继续医学教育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作者:李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838名中专新生HBV感染情况调查

    乙型肝炎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容易在学生中传播,为了更好地搞好乙肝的预防保健工作,对2001~2004年入校新生HBV感染情况进行了血清学调查,调查显示该校学生HBV感染率低于报道的学生人群[2],对未感染者应接种乙肝疫苗保护,对感染者加强防治措施,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友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十堰地区870例早孕妇女弓形虫感染筛查分析

    弓形虫病是由弓形虫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疾病,孕妇感染弓形虫后,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引起胎儿感染,可导致流产、早产、死胎及先天性畸形,且孕早期感染较孕晚期感染后果更严重.弓形虫感染已是人类宫内感染导致胎儿畸形的四大病原体之一.为了解十堰地区早孕妇女弓形虫感染情况,对2003年1月至2004年11月到太和医院门诊就诊的870例早孕妇女进行弓形虫感染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双郧;张春莲;明平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r-GT与TBA测定在婴儿肝炎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

    婴儿肝炎综合征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其临床特点为:婴儿在出生数天至3~4个月发生持续性黄胆不退,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伴肝脾肿大及肝功能异常.该文对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15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进行肝功能测定并分析结果及其在病程中的临床意义报道如下.

    作者:黄洋;周晓勤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细胞内外钾分布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一直以来,血清钾是临床上评价人体钾水平的唯一指标.然而,血清钾只是人体钾的一小部分,大部分钾储存在细胞内,血清钾浓度的变化不能反映细胞内钾浓度的变化,人体在负氮平衡情况下,细胞内钾大量减少,而血清钾浓度仍不发生太大变化[1],血清钾正常值范围早就受到质疑[2].尸体解剖、活组织检查或同位素稀释法可以测得人体的钾总量,但这些方法不适合广泛用于临床上对病人的诊断[3].

    作者:姚友平;冯汉斌;赵丽萍;王友良;徐顺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仙桃市建国以来重大传染病疫情回顾与分析

    回顾与分析建国以来仙桃市重大传染病疫情,对于在当前传染病呈总体下降趋势的情况下,常备不懈地做好各项工作,从容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王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建立医院健康教育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

    通过总结在开展医院健康教育工作实践中建立的医院健康教育工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从理论和实践上对医院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健康、规范开展给予指导.

    作者:陈启超;陈清蓉;陆高刚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城市社区综合灭鼠措施效果评价

    目的了解某城市社区的鼠密度情况,比较药物灭鼠和综合灭鼠措施的灭鼠效果,提出控制鼠密度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某城市的两个社区分别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0.005%溴敌隆灭鼠,实验组采用综合灭鼠措施,在灭鼠前后通过粉迹法调查鼠密度.结果灭鼠前对照组和实验组的鼠密度分别为8.33%和13.56%,差异无显著性(P>0.05).灭鼠后对照组、实验组的鼠密度分别为5.03%、0.69%,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取综合灭鼠措施才能更有效的控制城市社区的鼠害.

    作者:王芬;朱长才;黄建友;郭孝鹏;陈佰锋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有关发现新型疾病思维模式的思考

    近30年来,将近有30多种新型传染病出现.如何尽早发现新型疾病是摆在医学界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医生诊断疾病的思维模式是经典的临床思维模式.临床思维是将一般规律运用到判断特定个体所患疾病的思维过程,故属演绎推理,其特点是:针对个体,即临床医生是根据每个病人的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特征同已知疾病的诊断标准相比较作出判断,尽量作出一个相似的诊断.如果发现异常现象,常考虑为个体差异或疾病的不典型或特殊表现.

    作者:郭毅;蒋明森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黄石市2004年餐具消毒卫生质量监测报告

    为了摸清黄石市餐具消毒质量情况,为今后卫生监督管理、监测、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2004年对黄石市205家集中供餐单位的餐具消毒质量进行了监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梅向春;张兴继;叶乐宁;杨静;张俐娜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兴山县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病学监测报告

    兴山县位于鄂西三峡库区淹没区,海拨为109.6~2 327m之间,境内崇山峻岭、沟壑纵横、峡谷相涧,高低山气温垂直差异悬殊,植被丰富,小气候十分明显.高山农作物以玉米为主,低山、半高山以玉米、水稻、林果等兼作.自1962年发现报告钩端螺旋体(以下简称钩体)病以来,1982~1983年曾在局部地区发生暴发流行,高发病率为56.00/10万.1985年曾在全县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鼠钩体带菌率为5.54%[1].为进一步监测钩体病在兴山县的流行规律和影响因素,做好库区防病工作,1997~2004年在库区淹没区峡口镇开展了钩体病流行病学监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大军;王成全;周相朝;温立新;邹学亮;潘会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米索前列醇治疗产后出血50例疗效观察

    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导致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产后出血的原因以宫缩乏力性出血为主,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0%~75%[1],其次是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及凝血障碍.常用的止血措施有:宫缩剂、止血药的使用,子宫按摩及手术止血方法.长期以来,催产素作为主要的子宫收缩剂,对治疗产后出血起了重要作用.虽然现代输血法、药物及手术治疗挽救了绝大多数患者的生命,但仍使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经济受到了严重的损害.丹江口市第一医院妇产科采用米索前列醇口服加直肠给药治疗50例产后出血,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钟邦琴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甲醛吸入致小鼠脑和肾组织的氧化损伤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小鼠吸入气态甲醛后,甲醛对小鼠的脑、肾组织蛋白造成氧化损伤和脂质的过氧化及其发生机制.方法用不同剂量的气态甲醛对小鼠进行连续动态染毒处理72 h,用2,4-二硝基苯肼比色法测定小鼠脑、肾组织蛋白质的羰基含量,以判断蛋白质的氧化损伤程度;用MDA(丙二醛)试剂盒测定组织中MDA含量,来判断脂质的过氧化程度.结果只有吸入3.0 mg/m3的气态甲醛时,才会对脑、肾组织中的蛋白质造成明显的氧化损伤;而在0.5 mg/m3时,脑组织中脂质的过氧化比肾组织中显著.结论0.5 mg/m3的气态甲醛不造成蛋白质氧化损伤,而对脑组织中脂质的过氧化作用却很显著,可见0.5 mg/m3甲醛对生物体存在着直接的神经毒性;3.0 mg/m3的气态甲醛对脑、肾组织中的蛋白质和脂质会造成明显的氧化损伤,且肾组织比脑组织敏感.

    作者:娄小华;徐钱;王黎明;吴凯;李艳;柯翔鸿;杨光涛;杨旭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HCV-Ab阳性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分析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一种感染性疾病,HCV感染人体后,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相关反应,为探讨患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总蛋白、白蛋白与疾病的关系,以及在诊断中的意义,武汉市中原医院对66例HCV-Ab阳性患者及正常对照58例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总蛋白、白蛋白水平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甲醛与苯对动物细胞的遗传学效应及联合毒性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甲醛与苯对小鼠外周血红细胞、骨髓细胞微核的诱发效应.方法甲醛、苯及两者联合作用分高、中、低三个剂量组,采用静吸式染毒方法,每天2 h,连续染毒15 d,考查微核率的变化.结果染毒后小鼠外周血红细胞、骨髓PCE细胞微核率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结论甲醛和苯均可不同程度的影响小鼠外周血红细胞和骨髓细胞的微核细胞率,并呈现剂量效应关系,联合作用时效应强.

    作者:姚雪梅;叶亚新;王琦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公安县1982~2004年钩端螺旋体病流行动态分析

    公安县自1982年7月原南平公社新田大队发生首例钩端螺旋体病(以下简称钩体病)以来,疫区范围不断扩大,发病率大幅度上升,近几年已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夏秋季主要传染病之一.为了探讨其流行特征和规律,以期制定防疫对策,指导防制实践,现将公安县1982~2004年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历年钩体病疫情资料进行流行动态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邹时超;薛维军;张祖国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北省预防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