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与传统包皮环切术的临床疗效比较

王国栋;王保起

关键词:包皮环切术, 男性, 包茎, 治疗结果
摘要:目的:比较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与传统环切术治疗成人包皮过长及包茎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对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于我院行包皮手术的成人患者共118例进行观察,其中69例采用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49例采用传统包皮环切术,对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愈合时间、水肿时间、外观满意度、术后并发症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和水肿时间明显低于传统包皮环切术组( P <0.05),术后并发症也明显减低( P <0.05)。结论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较传统环切术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术中出血少、痛苦小、外观满意度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山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甲状腺恶性肿瘤46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体会

    甲状腺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具有多变性,肿瘤生长缓慢、隐匿,具有特征性的诊断方法较有限,易造成漏误诊,随着高分辨率的高频探头的广泛应用,使甲状腺的检出率也在日益提高。本文总结我院2007年6月至2013年12月经超声提示46例甲状腺恶性肿瘤中,经手术病理证实38例,误诊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超声诊断甲状腺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晓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186例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症

    高龄同时伴有2种以上尿路或全身多系统病变及功能损害的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称为高危前列腺增生症(BPH)[1]。高龄高危 BPH 的治疗一直是临床泌尿外科难点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 BPH 虽然已被公认为“金标准”,但对高龄高危 BPH 仍有一定危险性。我科自1999年11月至2010年12月共行TURP 1158例,其中81~89岁患者186例,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王善堂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10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脑梗死急性期卒中相关性肺炎(ASP)的风险。结果在1084例患者中并发肺炎270例(24.9%),经过单因素分析,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变量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慢性支气管炎、低白蛋白血症、大面积脑梗死、鼻饲、意识障碍、呛咳、空腹高血糖、应激性溃疡、出血转化等是脑梗死患者急性期 SAP 危险因素。结论年龄≥70岁、慢性支气管炎、低白蛋白血症、大面积脑梗死、鼻饲、意识障碍、呛咳、空腹高血糖、应激性溃疡、出血转化是脑梗死后 SAP 发生的重要预测因素。因此通过临床指标的观测,及早识别及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可以降低 SAP 的发生率、减少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改善卒中预后。

    作者:张幼林;曾一君;郑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无肝素血液透析中凝血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无肝素血液透析发生凝血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用0.9%氯化钠注射液预冲透析器和血路管,并在透析时定时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管路和透析器,血流量250~300 mL /min 。结果35例患者共透析175次,有3次患者发生Ⅲ级凝血提前结束透析,2次发生Ⅲ级凝血更换透析器。结论医护人员有高度的责任心,保证有效的血流量,控制超滤量,定时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透析器及管路,避免空气进入循环管路,避免在透析装置系统输注血制品等护理措施是无肝素透析顺利进行的保障。

    作者:徐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辛伐他汀对骨质疏松大鼠种植后骨碱性磷酸酶及白细胞介素-6表达的影响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特点是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及骨脆性增加,多见于老年人及绝经后妇女。牙槽骨是易受累的组织之一,一旦发生,不仅加重牙周炎患者的骨吸收,增加牙缺失率,还严重影响种植体早期骨结合,已成为目前影响牙种植体成功的危险因素。寻找一种能够改善全身及颌骨局部骨质疏松的药物,从而提高牙种植成功率,成为口腔临床医生关注的热点。近年研究者发现,他汀类药物具有促进骨合成和代谢的作用。骨碱性磷酸酶(B‐ALP)是常见的评价骨形成和骨转换的指标,可用于反映成骨细胞活性。白细胞介素‐6(IL‐6)是破骨细胞中的主要调节因子之一,可刺激破骨细胞的增殖和功能表达,同时还具有抑制成骨细胞的功能。本实验中,我们通过切除卵巢建立骨质疏松大鼠模型,之后在其胫骨近骺端进行种植并应用辛伐他汀药物,检测其血清中 B‐ALP 、IL‐6及骨密度(BMD)的变化,为骨质疏松患者种植后的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孟小睿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关于中英文摘要的书写要求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儿童末梢血五种微量元素含量检测结果分析

    微量元素虽然在人体内的含量不多,但人体内的微量元素有的是人体所必需[如铜离子(Cu)、锌离子(Zn)、钙离子(Ca)、镁离子(Mg )、铁离子(Fe)等]的。人体健康与体内微量元素的含量密切相关,如果微量元素缺乏、过量或比例失调,就会引起人体一系列的生理和病理反应,影响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严重时会引起疾病发生。检测血液微量元素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标准,因血液中微量元素的含量衡定、外界污染少、干扰因素少等优点。本文对我院2013年7月至8月健康体检的0~14岁儿童1586名,末梢血5种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作者:孙玉荣;张景丹;贾利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丙泊酚复合依托咪酯对诱导期肌颤的影响

    依托咪酯是一种短效的非巴比妥类镇静催眠药,具有起效迅速、作用时间短、对循环和呼吸影响轻微等特点,目前在临床广泛应用于全身麻醉诱导和短小手术。但是依托咪酯在全身麻醉诱导期间肌颤的发生率为50%~80%[1],给饱胃患者和开放性眼外伤患者带来危险。本研究复合使用丙泊酚和依托咪酯,寻求减轻肌颤、使患者安全度过诱导期的方法。

    作者:林琳;于洋;汪海滨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肝脏异常灌注在肝脓肿磁共振成像中的价值

    肝脓肿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近年来随着大量抗生素的应用,肝脓肿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也日趋多样化,而关于肝脏异常灌注在肝脓肿的增强动脉早期的影像学表现逐渐引起大家的注意,螺旋CT 增强扫描关于肝脓肿的动脉早期的肝脏异常灌注的相关报道较多,而关于肝脏异常灌注(tran‐sient hepatic attenuation differences , T HAD )在肝脓肿的磁共振成像(MRI)诊断价值的相关研究较少。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7例经手术穿刺或临床随访证实的肝脓肿的平扫和动态增强 MRI 表现,其中发生肝异常灌注11例,分析其在 MRI 检查中影像特点和发生机制,以其提高肝脓肿在 MRI 检查诊断中的准确性。

    作者:袁雁雯;祁永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阑尾炎CT误诊漏诊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阑尾炎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多数通过临床表现及体征可以确诊。对不典型病例通过 CT 扫描,大部分能做出正确诊断,但由于对阑尾炎各期的 CT征象认识不足,扫描方法的缺陷等原因,实际工作中常会造成误诊及漏诊。本研究收集15例误诊及漏诊阑尾炎病例的 CT 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提高阑尾炎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姜永红;邓昉;勾国强;崔国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14例临床病理分析

    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为低度恶性肿瘤,界于良、恶性之间,主要通过在盆腔、腹膜内种植进行扩散。其术前诊断的准确性不高,只能依据术中冰冻及术后常规病理石蜡切片做出明确诊断。作为基层医院的病理医师,如果不能准确掌握本病的诊断标准,容易发生漏诊或误诊。因此,现将我院收治的经病理诊断为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报告如下。

    作者:岳彩霞;杜慧;张凤仙;王年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对来稿中统计学处理的有关要求

    1 统计研究设计:应交代统计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还是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交代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交代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应围绕4个基本原则(重复、随机、对照、均衡)概要说明,尤其要交代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本刊加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的声明

    为了实现期刊编辑、出版工作的网络化,我刊现已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所以,向本刊投稿并录用的稿件文章,将一律由编辑部统一纳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进入因特网提供信息服务。凡有不同意者,请另投它刊或特别声明需另作处理。本刊所付稿酬包含刊物内容上网服务报酬,不再另付。“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是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本刊全文内容按照统一格式制作,读者可上网查询浏览本刊内容,并征订本刊。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与传统包皮环切术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与传统环切术治疗成人包皮过长及包茎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对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于我院行包皮手术的成人患者共118例进行观察,其中69例采用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49例采用传统包皮环切术,对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愈合时间、水肿时间、外观满意度、术后并发症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和水肿时间明显低于传统包皮环切术组( P <0.05),术后并发症也明显减低( P <0.05)。结论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较传统环切术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术中出血少、痛苦小、外观满意度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国栋;王保起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自制式负压装置用于截瘫后Ⅳ度压疮的临床疗效

    压疮是截瘫患者临床常见并发症之一,文献[1]报道:一般医院压疮发生率2.5%~8.8%,高11.6%,脊髓损伤患者发生率高达25%~85%,且8%与死亡有关。主要是由于身体某部位失去神经支配及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压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患者住院时间长、费用高、身心痛苦,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作者:马琴;盛静;刘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社区口腔健康宣教开展的必要性和方法

    口腔健康是人体健康的一面镜子,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人体的重要功能器官。牙齿与咀嚼、发音、语言及面部美观有密切关系。牙齿洁白整齐,完好无缺,不仅有助于语言的表达,也是健美的表现,更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作者:赵淑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中药单体--氧化苦参碱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

    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 ,OM T ,化学结构式见图1)又名苦参素,属于喹诺里西啶类生物碱(lasu‐bine)下属七大类中的苦参碱类生物碱,该类生物碱的分子骨架是由两个喹诺里西丁环稠合而成,主要是从中药苦参、山豆根、苦豆子等豆科植物中提取的活性单体化合物。《本草纲目》中记载:苦参,苦,寒,无毒,具有清热解毒、祛风燥湿、补中明目、养肝胆气等功效。国外对苦参的化学成分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前苏联,国内则始于1972年,国内外对苦参的研究重点均放在生物碱上,自1958年首次分离和鉴定出苦参碱,至2003年已从苦参中分离出27种生物碱[1]。1998年,OM T 被国家药监局批准作为五类新药用于辅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作者:石磊;史丽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征订启事

    作者:《实用医学影像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92例不良反应分析

    左氧氟沙星为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的特点,对大多数肠杆菌科细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淋球菌等 G -细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部分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 G +菌和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也有良好的抗菌作用,随着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而与药物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ADR )也随之增加[1]。现对我院2010—2013年呈报的该药 ADR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戴萍;赵春坦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丹东市2008-2013年学生结核病发病情况分析

    目前,我国结核病疫情较严重,给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学校是师生高度集中的场所,师生间在学习、生活等活动中互相接触时间长,师生中一旦发生结核病,如果没有得到早期发现和控制,很容易在校园内传播流行,严重危害师生健康。近年来,全国屡有学校肺结核疫情暴发的报道[1,2]。因此,充分认识学校结核病疫情,分析学校结核病发生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加强结核病防治措施十分必要。为了掌握丹东市学校结核病疫情发病特点,对丹东市2008—2013年学生结核病疫情资料进行了分析,以便为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作者:张珍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山西医药杂志

山西医药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