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普成;肖军涛;叶恒平
目的 分析湖北省2003~2005年间日疟病人复发情况,评估休止期治疗措施在目前疟疾流行水平下的防治作用.方法 收集网络直报疟疾病人疫情资料,分析比较传播期和传播休止期病人发病率、复发率及人群分布.结果 3年共报告9 538例间日疟病人,有复发病人15例,各年复发率分别为0.164%、0.146%、0.152%.3年休止期共发病1 534例间日疟病人,占整个发病数的16%,休止期主要发病对象是农民和学生,占了整个休止期发病数的69.3%.结论 湖北省现症疟疾病人根治措施落实是好的,在间日疟低度流行阶段,实施1年内有疟史者休止期根治措施的作用不大.
作者:袁方玉;陈国英;左胜利;黄光全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煤工尘肺(coal worker's pneumoconiosis,CWP)是指煤矿工人因吸入矽尘或煤尘所致的以肺部弥漫性纤维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1-2].晚发型煤工尘肺是煤矿工人脱离煤尘作业后发生的尘肺病.黄石市脱尘煤矿工人较多,诊断尘肺病人中晚发型煤工尘肺所占比例较大,为全面摸清黄石市晚发型煤工尘肺病的流行规律,该文对黄石市脱尘煤矿工人的的发病情况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俐娜;张红娣;万松泉;赵焕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找出影响新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的影响因素,提高病人发现率.方法 根据湖北省2004年和2005年新涂阳病人发现情况,将全省82个县分成2组.Ⅰ组2005年新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数多于2004年,Ⅱ组低于2004年.比较2组综合性医院转诊,结防机构疫情追踪,以及乡镇卫生院查痰点工作情况;统计分析采用SAS软件.结果 2组综合性医院转诊到位率分别为30.5%和31.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χ2=3.59,P>0.05);转诊未到位肺结核病人的追踪率Ⅰ组高于Ⅱ组,有显著性差异(79.0%,75.4%;χ2=39.2,P<0.01),但追踪到位率无显著性差异(37.1%,37.6%,χ2=0.4,P>0.05);乡镇卫生院查痰率和查痰阳性率Ⅰ组均高于Ⅱ组,有极显著性差异(68.7%,60.7%;χ2=106.0,P<0.01;10.7%,3.2%;χ2=84.1,P<0.01).结论 加大综合性医院病人转诊工作力度,加强结防机构疫情追踪,完善乡镇卫生院查痰点,可以有效提高新涂阳肺结核病人的发现.
作者:刘勋;赵丁源;杨成凤;熊昌富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家庭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儿童的活动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各种教养方式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风格.心理学研究发现,儿童的性格和特定的行为取决于父母和儿童双方的行为和两方面的相互影响,亲子关系并非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或相互影响的,形式多样的[1].
作者:李承秋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测定地面水中氰化物目前常用比色法.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比色法灵敏度不高,故采用示波极谱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检测线低,重线性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武运动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河南省信阳市乙肝发病自1997年起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报告发病率由1997年的39.98/10万,上升为2004年的97.11/10万,明显高于全国水平(2004年全国乙肝报告发病率为67.96/10万).息县1997年乙肝报告发病率不足40/10万,2004年达到143.84/10万,报告发病率居甲、乙类传染病之首,与国内一些报道相似[1,2].为准确掌握乙肝实际发病水平,探讨乙肝报告发病率影响因素,提高乙肝报告病例质量,于2005年10月~12月,对信阳市息县范围内乙型肝炎报告病例进行了诊断、报告情况的调查.
作者:黄德;高波;李文卿;邹浩;徐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信阳市献血浆人群HIV、HCV、HBV感染率及其流行因素.方法 对信阳市某县9个乡有偿献血浆人群聚集地村民进行HIV、HCV、HBV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调查村民987人,发现HIV、HCV、HBV感染率分别为5.57%、26.14%、13.07%.其中有偿献血员604人,HIV、HCV感染率分别为8.94%、40.89%,显著高于非献血员的HIV、HCV感染率.结论 豫南局部地区有偿献血浆人群中HIV、HCV感染率较高,在HIV阳性有偿献血浆人群中,HCV感染率很高,而HBV感染率则无此种现象.
作者:魏卫;刘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食管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恶性肿瘤,居我国恶性肿瘤的第四位,严重危胁着居民的生命安全.我国食管癌平均死亡年龄为63.49岁,各年龄段所占比例不同,以55~74岁高.食管癌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1].
作者:杨春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可供人类预防控制疾病所使用的疫苗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公众对预防接种的认知日益提高,预防接种副反应(Adven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也越来越受到关注[1-3].为保证预防接种的实施安全,改善预防接种的服务质量,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发生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更好地贯彻实施国务院《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做好免疫规划工作.2005年,湖北省作为全国10个试点省、直辖市之一,按照卫生部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统一要求,率先开展了AEFI的监测工作.现将湖北省AEFI监测试点工作报告如下.
作者:李书华;郑景山;张发香;王运超;周红俊;严毅;邓万霞;顾琼;黄璟;潘洁;刘爱东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流行于山东省境内HIV-1毒株的亚型,尤其是流行重组型毒株的种类及变异情况,分析其来源并推测其流行趋势.方法 采集93份HIV-1感染者的外周静脉防凝血,提取前病毒DNA进行体外扩增,获得包膜蛋白(env)、核心蛋白(gag)、tat区基因的核酸片段,并对各基因区核苷酸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 发现在所有目标人群中共存在B、B'、C 3种亚型以及CRF07-BC、CRF08-BC、CRF01-AG和CRF01-AE 4种重组毒株,其中B'亚型数量大71株(占77.2%),CRF01-AE 9株(占9.8%),CRF07-BC、CRF0B-BC各3株(均占3.3%),B、C和CRF02-AG各2株(占2.2%).3个基因区env区变异大,gag和tat相对保守.3种优势亚型中,A/E变异大,B'次之,B'/C保守.结论 山东省HIV-1流行毒株亚型众多,各优势毒株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在山东省有流行加快的趋势,应加强防控.
作者:张静;傅继华;王同展;刘学真;苏生利;黄涛;邢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流动人口数目庞大且难于管理,在艾滋病的传播和流行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促进因素[1].由于农民工自发频繁的流动性和自身所处的社会弱势地位,容易与艾滋病流行的危险因素相联系,有可能成为艾滋病传播中的脆弱人群[2].有研究表明,文化程度低、男性和经济收入低的农民工应成为城市流动人口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3].在男性农民工较为聚集的建筑工人群体中,进行了预防艾滋病知识、行为情况调查及健康教育干预研究.
作者:许辉;王育斌;宋世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掌握传染病的发病趋势及其变迁,对制定防制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湖北省嘉鱼县1981~2005年传染病疫情资料整理分析如下.
作者:张耀辉;王刚;曾凡魁 刊期: 2006年第05期
《2005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与防治工作进展》报告中指出我国2005年新发生艾滋病病毒感染约7万人,因艾滋病死亡约2.5万人.吸毒人群中艾滋病感染率由1996年的1.95%上升到2004年的6.48%;暗娼人群艾滋病感染率则由0.02%上升到0.93%,以上数据充分表明我国艾滋病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进一步蔓延,艾滋病防治形势异常严峻.目前,全世界还没有有效的治疗艾滋病的药物和方法,预防艾滋病重要的途径是通过健康教育引导人们对艾滋病知识、态度、信念和行为的改变,减少高危行为,提高保护意识和能力[1].
作者:方鹏骞;李翠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截至2005年底,全国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65万人(54~76万人)[1].HIV感染者/AIDS病人在社会中是一个弱势群体,不仅在身体上承受着艾滋病病毒的折磨,在心理上也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其焦虑和抑郁程度远远超过普通人[2].作者在凉山州和大冶市两地共调查98例HIV感染者/AIDS病人,分析其抑郁和焦虑状态及其影响因素,为制订心理干预策略提供参考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钱足庶;余冬保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近年来,在我国通过异性性传播HIV的比例在逐年增加.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多数国家的经验,预计异性性接触传播HIV将成为我国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1].而性病患者是艾滋病的高危人群,其自身感染及传染给性伴的风险性均较高.为了解性病门诊求诊者性病、艾滋病感染情况以及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和相关行为,选择了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皮肤病性病防治院进行调查.
作者:胡锦流;范炜;葛恒康;张兆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天津地区夏季一起小学校流感样暴发疫情中分离出2株甲1亚型流感病毒株HA1基因变异情况.方法 MDCK细胞和鸡胚双腔法分离流感病毒,收获病毒液提取病毒的RNA,进行RT-PCR,扩增产物纯化后测序,用DNASTAR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新分离株HA1基因长度为325个氨基酸,与国际疫苗株A/NewCaledonia/20/99相比氨基酸同源性高于98%,氨基酸替换位点有5个,其中165位位于抗原决定簇Ca1区.结论 天津地区新分离甲1亚型流感病毒抗原性发生进一步漂移,但变异程度不大.
作者:孔梅;段卫平;李晓燕;李琳;高璐;陈锦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对一起流感局部暴发的病原体进行分离并鉴定,研究其变异情况,为流感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用MDCK细胞对病人的咽拭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并对分离到的流感病毒HAl基因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及抗原分析.还检测了患者的血清抗体水平.结果 在22份病人的咽拭标本中,分离到3株H3N2亚型流感病毒,患者恢复期血清抗体水平较急性期抗体水平升高4倍.将其中1株的HAl基因测序,与国际代表株进行比较,并与国际代表株进行交叉血抑试验,表明分离到的流感病毒发生抗原漂移.结论 这种变异具有流行病学意义,造成甲3亚型流感病毒在湛江地区的局部暴发.
作者:张欣;倪汉忠;郑夔;柯昌文;林锦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1 艾滋病流行现状《2005年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艾滋病流行状况新数据》显示,2005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总数超过了4 000万,由2003年的3 750万上升到了现在的4 030万.自从艾滋病病毒首次被发现(1981年)以来,已经有2 500万人死于艾滋病,从而使艾滋病成为有史以来具毁灭性的疾病之一.2005年300万人死于艾滋病,其中有50多万(57万)是儿童.
作者:张佳英;郑晓边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湖北省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逐步推广普及使用百白破混合制剂(DPT)疫苗.在疫苗使用初期,由于缺乏冷藏设备,只能利用冬春季节气温较低的气候条件安排预防接种工作.大量易感儿童因接种机会少而不能获得免疫保护,百日咳的发病未得到控制.1984~1987年湖北省分期分批建立冷链系统,DPT的接种由过去的一年一次改为按月接种或隔月接种,改变了使用DPT疫苗前自然流行状况.DPT的接种率不断提高,百日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下降.为了进一步探讨百日咳发病的流行规律,制定控制和消灭百日咳措施.现将湖北省百日咳发病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张发香;孙静;郑莉;李书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HIV/AIDS诊疗机构工作人员,不仅为HIV/AIDS提供治疗及咨询,还担负着健康教育的职责,是防治工作的中坚力量[1,2].他们的知识和对HIV/AIDS的内心感受将不同程度影响到其态度和行为,而后者不仅关系到国家有关政策的顺利实施,也将间接影响HIV/AIDS的生活质量.因此,该研究以HIV/AIDS诊疗机构工作人员为对象,了解其HIV/AIDS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HIV/AIDS的态度,结果如下.
作者:孙静;袁艇;谭晓东;Caroline Teter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