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1统计研究设计:应交代统计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还是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交代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交代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应围绕4个基本原则(重复、随机、对照、均衡)概要说明,尤其要交代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对外科手术环境设备等有了更高的要求,我科洁净手术间共十间,其中百级4间,千级复合手术间:万级3间,十万级2间。脑外科、心脏外科、血管外科及胸外科专科手术因手术级别较高,合理的布局流程及科学的管理体系,规范管理,保持手术室的洁净环境能有效预防手术的交叉感染,促进手术成功率的提升,这是层流手术间管理面临的重要课题。
作者:卞雷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糖尿病并发症是决定糖尿病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是导致糖尿病致死率和致残率增高的主要原因。该病如果治疗不及时,可导致多种组织、器官,特别是眼睛、神经、心、脑、肾脏、血管慢性并发症[1]。因此,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因为糖尿病并发症的存在,糖尿病患者需要承担的医药费用将大大增加。
作者:吴婷婷;陈坚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比较吡柔比星(THP)、卡介苗(BCG)以及THP与BCG交替膀胱灌注对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术后预防肿瘤复发的效果。方法163例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经尿道膀胱癌电切术(TUR‐BT )后,随机分为3组:THP组,BCG组以及THP+BCG组,分别用THP ,BCG以及THP与BCG交替3种方法行膀胱灌注,比较3组肿瘤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T H P组的肿瘤复发率为1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BCG组的肿瘤复发率为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4%,THP+BCG组的肿瘤复发率为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结论 THP+BCG组的效果优于THP组和BCG组,有推广价值。
作者:裴亮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周期性精神病是指按月经多次反复发作的精神障碍,即与月经周期基本一致有明显间歇期,以内分泌激素分泌失调与自主神经症状,以及思维、情感、行为紊乱为主的周期性急性精神障碍[1,2]。主要有经前忧郁、焦虑、急躁并伴有冲动或攻击行为等。周期性精神病初诊时误诊率高,给实际临床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现结合我院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门诊确诊的53例女性周期性精神病分析如下。
作者:于楠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下肢静脉曲张是血管外科常见的静脉疾病,目前有多种治疗方法。我科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间共收治16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针对每位患者下肢静脉曲张的不同程度,采用微创个体化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手术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国栋;王红超;张立青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痛风属中医“痹病”范畴,又名历节,白虎历节风。中医“痛风”一词首见于元代朱丹溪《格致余论》,书中记载“痛风者,四肢百节走通,方书谓之白虎历节风证是也”。现代医学认为痛风是嘌呤代谢障碍所致的一组异质性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反复发作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间质性肾炎和痛风石形成;严重者伴有关节畸形或尿酸性尿路结石。综合近年来我国痛风的流行病学调查,提示沿海地区及经济发达城市痛风患病率高,例如2009年山东沿海居民痛风患病率为1.36%[1],2006—2008年广东佛山20岁以上痛风患病率为1.04%[2],而2008年新疆吐鲁番地区维吾尔族人群痛风患病率为0.025%[3],且我国痛风发病率正逐年上升,以山东沿海地区为例,2009年山东沿海居民痛风患病率为1.36%,比2004年增加0.26%[1]。近年来祖国医学蓬勃发展,痛风的中医治疗也愈受重视,现就近5年来中医对痛风的治疗概况综述如下。
作者:吴蕊;王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是儿童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新生儿期的重要疾病之一。HIE主要是由围产期窒息导致脑缺氧缺血引起的,其中病情较重的一部分患儿还可留有后遗症,如:脑瘫、智力低下、癫痫、行为异常等,给家庭社会造成沉重负担[1]。其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对降低我国新生儿围生期病死率及致残率,提高人口质量有很大意义。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脑部损伤的关系日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本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检测新生儿HIE血清中MMP‐9、尿酸(U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报告如下。
作者:牛丽辉;布兰娜;郑彦强;吴素静;邵晓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全球高患病率、高病死率的疾病之—,位居死因的第4位[1]。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临床诊断COPD主要依据肺功能检查(PFT )及临床症状,但二者有不足之处,本文利用CT 技术对COPD患者进行定量分析,为临床医师对COPD患者的诊断、分级提供一条新思路。
作者:金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由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 ,Cx )构成的缝隙连接(gap junction ,GJ )是相邻细胞质膜间的一种特殊跨膜蛋白通道结构,其重要功能是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 gap junction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 ,GJIC ),沟通相邻细胞的胞质,允许细胞质中相对分子质量<1000的小分子物质,包括细胞代谢产物及细胞第二信使等通过,从而同步细胞活动、协调各细胞间活性和功能、控制细胞的生长和发育等生命过程[1]。其对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分化等生理过程起着重要调控作用[2],与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肿瘤、视力和听力障碍的发生密切相关[3]。目前在妇产科领域CX43的作用逐渐得到重视。本文就CX43在妇产科领域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李巍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急性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 ,AD)是较为常见的急性主动脉综合征之一,患者病死率高[1‐3],需要及时诊断及治疗。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 血管成像(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MSCTA)的广泛应用,其更快的扫描速度、更窄的准直器宽度大大提高了图像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尤其是z 轴方向的空间分辨率,使无创性活体血管观察成为可能,在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早期诊断及评估中应用越来越多。本文回顾性分析72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MSCTA表现及临床资料,探讨MSCTA对急性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
作者:聂征京;马跃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根据山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要求,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5年2月初,组织相关专家,依据传染病监测数据资料,对我省几个重点传染病进行了分析研判。研判所用2014年传染病监测数据是按照审核日期统计的结果,当时正在进行传染病报告卡的排重工作,排重工作结束之后,有些传染病报告病例数可能发生微弱变动,但不会对分析研判结果产生影响。
作者:柴志凯;陈利民;李国华;常少英;帖萍;左素俊;薛子东;李长裕;聂晓勇;张庆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患者低甲状腺素血症而引起全身性代谢综合征。甲状腺激素是维持机体正常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激素,对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体内的能量代谢以及骨组织和脑的发育均有重要作用。如母体缺少甲状腺激素,在妊娠期间又得不到有效治疗,可能对妊娠结局以及胎儿造成严重不良影响[1],如低体质量胎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异常、进而造成新生儿智力减退症。本研究对过去7年间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69例,妊娠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123例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王敏;关小宏;杨彩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本研究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经腹部超声(TAS)和阴道超声(TVS)诊断的子宫腺肌症68例的超声图像特点,旨在探讨T V S诊断子宫腺肌病的临床价值。
作者:薛瑞秀;张远芬 刊期: 2015年第06期
200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应用复方酒精肝汤治疗酒精肝358例,经临床观察疗效甚佳,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美珍;汪宗发;李立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科收治86例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并发短阵室速或并发性心房过速、心房颤动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同时表现有心悸、胸闷、失眠、乏力。在应用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不能较好控制心律失常发作,同时对患者自觉症状改善不明显,我们用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爱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宫颈癌是影响女性健康的第2大恶性肿瘤。近年调查显示,我国罹患宫颈癌的人数正逐年增加,并且患病人群有年轻化趋势,表明宫颈癌已严重影响女性的健康和安全。因此,在全球范围内人们对宫颈癌的预防都越来越关注。宫颈癌病因学研究发现,导致宫颈癌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人乳头瘤病毒(H PV ),99%的宫颈癌患者中均可检测出生殖道 HPV 感染[1]。因此,探索预防生殖道H PV感染的方法,为H PV疫苗的研制开发提供重要依据,是宫颈癌防治工作的当务之急。本研究主要探讨血清干扰素 Epsilon 水平在预防生殖道H PV感染中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作者:蔡喆;许伟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重症监护病房(ICU )危重患者应激性高血糖,同时伴有与应激相关的胰岛素抵抗,在过去的研究中曾认为中度的血糖升高是可以接受的现象[1]。Van den Berghe等[2]先后临床研究得出结论:对危重患者进行强化胰岛素治疗(通过适应胰岛素静脉持续泵入方式控制血糖于4.4~6.1 mmol/L可以明显降低危重患者临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临床病死率。由于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加大了胰岛素的使用量,同时也带来了低血糖的发生率。如何在二者中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血糖监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作者:贺彩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