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德前
2003年11月,在宜都市洋溪村03油库专用公路涵洞修复工程施工人员中,同时发现5~6人在短时间内先后出现发热、咳嗽、胸痛及X线胸片有肺炎改变.经现场调查,对参加该工程施工的人员和相关人员、密切接触者进行排查,以及对施工区周围人群进行调查,发现类似病例14人,都是参加公路修复施工人员.经临床诊断14例病例为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确定为一起修路工人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暴发[1].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潘会明;徐道荣;陈斌;胡太福;余枫华;严毅;王全平;向光鸿;苏贤用;周宜林;方旭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慢性乙型肝炎在我国属于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本病病程长,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有向肝硬化、肝癌发展的可能性,尤其是HBV-DNA(PCR)阳性病人.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所以造成病人心理负担重,甚至悲观失望,表现为情绪低落或性格暴躁.责任护士在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作者:舒桂芝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及时掌握湖北省AIDS的流行动态.方法对监测人群的血清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3年全省检测血清标本545 102份,共检出562例HIV感染者,检出率为1.03%.其中哨点监测3 893人,检出6例HIV感染者,VCT检测265人,检出9例HIV感染者.检出率分别为0.15%、3.40%.HIV感染者中,以湖北省籍为主,占94.66%,外省籍的占5.34%;男性多于女性,其比例为1.36:1.年龄在16~45岁的占75.98%;职业以农民、无业人员为主,占87.19%,70.82%通过血途径传播,其中有偿献血的占81.41%.结论湖北省的AIDS的流行速度明显加快,必须加大防治力度.
作者:张艺;詹发先;陈慧萍;蒋洪林 刊期: 2004年第03期
2004年2月20日~3月11日,湖北省利川市团堡镇某初级中学发生了流感暴发疫情.接到疫情报告后,省、州疾控中心专业人员迅速赶到现场,进行了详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公平;叶国军;肖秋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湖北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制订预防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个案调查表、密切接触者调查表和国家法定传染病监测系统资料,使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湖北省2003年报告7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其中死亡1例,发病率0.012/10万,病死率14.3%,以输入病例为主,其中2例为继发病例,呈点状散发.结论估计病例潜伏期为1~10天,一般潜伏期在1周内,未观察到病例发病前有传染性.
作者:陈红缨;张瑜;张险峰;袁方玉;叶建君;詹发先;左胜利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我国艾滋病流行的主要途径是经静脉注射毒品传播,在报告的HIV感染者中,静脉注射毒品途径占61.6%[1].泉州市是福建省卫IX项目吸毒人群的监测哨点,为及时掌握本地区吸毒人群HIV感染状况及流行动态,于2000年6月开始对辖区内强制戒毒所里接受戒毒的人员进行连续性监测,截止2003年共完成1 251人份,监测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吸毒行为调查及梅毒、HIV抗体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谢汉瑜;王家春;杨育红;龚苍涛;叶培英;杨季青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提供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144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结肠镜检及血管造影等改变进行分析.结果144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经结肠镜检、病理检查及血管造影证实病因分别为炎症性肠病48例(33.3%),憩室26例(18.0%),息肉24例(16.5%),结肠癌21例(14.6%),血管病变16例(11.1%),其它病变9例(6.2%).按出血病灶部位分,123例(86.1%)位于左半结肠,19例(12.5%)位于右半结肠,2例(1.4%)位于小肠.经用立止血肌注、去甲肾上腺灌肠、支持治疗后,117例(81.2%)3天内出血停止,4例行选择性动脉栓塞出血立即停止,其中1例因肠坏死死亡,其余23例出血时间超过3天.结论下消化道出血大部分病例通过结肠镜检、病理检查、选择性动脉造影可以明确原因;用立止血肌注、去甲肾上腺素灌肠取得较好疗效.选择性动脉栓塞止血效果确切,但有肠坏死危险.
作者:邓应忠;邵桂珍;郑兴萍;张昌钦;陈晚先;鲁新耀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随着群众体育运动的普及和发展,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已越来越多见.传统的X线、关节造影、CT、超声波等检查很难诊断半月板损伤,尽管MRI加关节造影可使其诊断率有所提高,但膝关节镜检查依然是诊断半月板损伤的有效方法,还可同时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创伤小、恢复快.自1999年以来,已为116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进行了关节镜手术,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柯雯昙;程燕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主要是通过近距离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暴发流行危害严重、威胁大、病死率高令人惊恐.人群普遍易感,目前没有特效药物和治疗方法.人群普遍易感,医护人员是本病的高危人群.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务人员在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同时,预防职业性感染,加强职业安全防护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红霞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自1997年卫生部将肺结核由丙类传染病调为乙类传染病报告后,肺结核在孝感市报告发病率逐年上升.对全市7年来报告的20 045例肺结核病例作了流行病学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任勇;普智敏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三氯乙烯(TCE)中毒既往报道多以中枢神经系统及肝、肾、心损害为主[1],自90年代后国内陆续有TCE致药疹样皮炎的报道.该病起病急骤,发病过程凶险,易出现严重并发症,病死率高[2,3].现将河南省职业病防治研究所医院收治的3例TCE致药疹样皮炎病例总结报道如下,供临床救治时参考.
作者:许雪春;王小丽;赵风玲;文春河;郭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吊白块又称雕白块,化学名称为甲醛合次硫酸氢钠,有强烈的还原作用,由于甲醛对肾脏有损害,它是我国禁用于食品的工业漂白剂.一些不法分子为了牟取暴利,不顾消费者的健康,把吊白块加入食品中.2000年6月桂林市卫生监督所在桂林市郊农村查处了三家在腐竹中加入吊白块的作坊,并及时将案件移交司法部门,使犯罪人受到了法律制裁.此事经媒体等反复宣传,极大地震慑了此类违法犯罪分子,净化了全市的食品市场.在查处此案中,发现有些问题值得认真思考.
作者:韦宁;李建新;阳东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为了解公安县性病流行情况,探讨性病流行规律,为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对境内居民1991~2002年性病发病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洪杰;张永杰;周亚男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湖北省近年的流感流行状况和人群的流感抗体水平,及时发现新的流感病毒变异株.方法通过流行病学、病原学和血清学监测,对湖北省近年的流感流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2年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和武汉市儿童医院流感样病例占门诊病例百分比高的均为1月,分别为43.5%和24.1%.2002年从981份咽拭样本中共分离流感病毒57株,总阳性率为5.8%,病毒分离阳性率较高的为1月和12月,阳性率分别为21.4%和17.7%.2003年从881份咽拭样本中共分离流感病毒56株,总阳性率为6.3%,病毒分离阳性率较高的为7月和6月,阳性率分别为29.6%和15.2%.结论湖北省每年冬季都有一个流感流行高峰,夏季流行时间无规律性,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人群对地方流感毒株和国内代表毒株的抗体水平有着较大差异.
作者:叶国军;潘南胜;朱洪浩;林新明;刘传楠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近几年来,市民喂养宠物越来越多,虽给休闲带来一些乐趣,但却忽视了公共卫生,每年被宠物致伤的人群并不少.为了解动物伤人的种类、方式及分布特征,有的放矢地预防和控制狂犬病的发生,现将宜昌市2003年城区人群被动物致伤及免疫情况进行分析.
作者:望宏玉;李淑英;邓亚玲;吴婵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山区县放射防护存在的问题较多,特别是乡镇卫生院、分院,放射防护存在的问题更为突出,对放射工作人员和受检者有着较大危害.
作者:饶盛煊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婴儿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小儿内科2003年1~12月共收治住院患儿1541例,其中急性呼吸道感染(ARI)1271例(占82.47%),毛细支气管炎161例(占ARI12.66%),由于起病急,变化快,处理不及时或护理不当,贻误治疗时机常危及患儿生命,为总结经验,现将本组病例有关资料分析讨论如下.
作者:鲁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为了全面了解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对湖沼型地区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提出加速控制以致阻断血吸虫病传播更为有效的防治对策措施和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湖沼渠网型血吸虫病重流行区的两个村作对比研究,幸福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改造钉螺孳生环境加病人、病牛化疗及灭螺.铁市村按<血防手册>规定进行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作五年回顾性调查.分析血吸虫病与社会经济因素的关系,进行χ2、线性相关和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处理和回归方程t检验.结果对血吸虫病有显著危险因素是年龄、职业、家庭经济收入、文化程度等;钉螺自然感染与居民感染率呈正相关(r=0.907,P<0.01);两村人接触疫水按距离远近作横向平行分析,两村回归方程有非常显著差异(t=29.151,P<0.01);试验村比对照村螺情、病情下降幅度大.结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湖沼地区防治血吸虫病重要措施,应在有关部门配合下大力推广.
作者:王文梁;张汉忠;张玉其;秦琴;刘凤春;马则东;章伟;孙维山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引起胃肠型食物中毒的细菌,常见有沙门氏菌属、副溶血性弧菌、大肠杆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霉素),其次为腊样芽胞杆菌等.近年来国内外对肠道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血清学分型、大肠杆菌毒力的特性及发病机理研究进展较快,但迄今因侵袭型大肠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国内报道较少.2003年9月,广州市某餐馆在一次生日聚会中暴发食物中毒,发病14人,其主要症状为呕吐、腹泻和发热,粪便为稀便或粘液血样便.经病原学鉴定,证实为侵袭型大肠杆菌(EIECO28ac:H-),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振熙;陈然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化学恐怖作为一个概念受到广泛重视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日本奥姆真理教所制造的沙林毒气事件开始的.1994年7月日本长野县松本市发生了一起580人中毒,7人死亡的沙林中毒事件.
作者:刘家发;朱建如 刊期: 200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