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静滴清开灵注射液致药热反应2例

王桂蓉;黄涛

关键词:静滴, 清开灵注射液, 诊治, 头痛, 患者, 鼻塞
摘要:例1:患者男,20岁.2001年7月15日下午因头痛、鼻塞、流涕2 d来院诊治.
中国中药杂志相关文献
  • 小白菊内酯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小白菊内酯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培养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Western印迹杂交法检测c-fos, c-myc, p15, p16, p18, p19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VSMC周期情况,[3H]TdR参入测定VSMC 的DNA合成.结果:小白菊内酯以时间依赖关系抑制c-fos, c-myc蛋白表达,但不影响p15, p16, p18, p19蛋白表达,以剂量依赖关系使VSMC周期中的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多,S期细胞比例显著减少,同时抑制VSMC的[3H]TdR参入.结论:小白菊内酯可能通过抑制c-fos, c-myc蛋白表达,而不是影响p15, p16, p18, p19蛋白表达来抑制VSMC增殖.

    作者:翁少翔;单江;林晓霞;傅国胜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白芥子提取物抑制前列腺增生的实验研究[Ⅱ]

    目的:研究白芥子提取物抑制前列腺增生的活性成分和作用机理.方法:采用丙酸睾酮诱导的去势小鼠前列腺增生;组胺诱导的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滤纸片埋藏诱发的大鼠皮下肉芽肿为动物模型.从白芥子提取物中分离得到的白芥子苷和白芥子β-谷甾醇为药效研究对象.结果:白芥子苷(16.0,8.0 mg*kg-1*d-1)和β-谷甾醇(16.0,8.0 mg*kg-1*d-1)均能明显降低由丙酸睾酮诱发的去势小鼠前列腺增生,降低小鼠血清酸性磷酸酶活力(P<0.01或P<0.05);白芥子苷(16.0 mg*kg-1*d-1)能明显降低滤纸片埋藏引起的大鼠肉芽肿增殖(P<0.05);β-谷甾醇(8.0,16.0 mg*kg-1*d-1)能明显降低组胺诱发的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P<0.05).结论:白芥子苷、β-谷甾醇具有抗雄激素和抗炎活性.

    作者:吴国欣;林跃鑫;欧敏锐;檀东飞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HPLC测定乌灵菌粉中腺苷含量

    乌灵菌粉系真菌乌灵参Xylaria sp经深层发酵而得的菌丝体干燥粉末.据四川中药志[1]记载,乌灵参具有利尿,补心神,治失眠吐血及产后失血等药用价值,腺苷是乌灵菌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本文参考文献报道[2,3],采用HPLC法,测定乌灵菌粉中的腺苷含量,方法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该药的含量测定.

    作者:钟荣华;徐水法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顶空气相色谱法检测茵栀黄提取物中苯系列残留物

    茵栀黄提取物是由茵陈、栀子和大黄提取精制而成,是治疗黄疸性肝炎有效药物的原料药.其使用了D-101型大孔树脂进行分离纯化,由于D-101型大孔树脂中可能带来苯、甲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苯乙烯等残留物,因此,有必要对茵栀黄提取物中的苯系列残留物进行检测,对其残留量加以控制.本文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1],配以顶空进样[2,3],同时对5种苯系列残留物进行测定,操作简便,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可靠.

    作者:李仙义;张雷;袁海龙;刘玉波;车慧;胡琳;刘海英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生物芯片、生物信息学与高通量中药活性筛选

    药物筛选是一个采用适当方法与分析手段对候选物质药理活性评价的主动寻找药物的过程.高通量筛选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形成的寻找新药的高新技术,其有3大技术支持,即组合化学、遗传学和高通量筛选,分别为新药开发提供新化合物源,新的作用靶标和大规模的筛选方法.后两者相辅相成,构成较为完整的筛选体系,即基于疾病机理,选择特定生物分子作为靶标的高通量筛选.目前机理筛选一般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直接检测化合物对生物大分子如受体、酶、离子通道、抗体等的结合及作用;另一种是检测化合物作用于细胞后基因表达(尤其是mRNA)的变化.不论何种筛选模式,其关键问题是药物靶标的确定和筛选效率的提高,生物芯片及相关技术的出现将在药物筛选的关键问题上发挥巨大的作用,不仅可促进药物基因组学的发展,尤其是对中药活性物质的筛选和方剂作用原理的研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作者:王忠;刘建勋;张伯礼;王永炎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介绍如何利用电脑管理提高中药饮片质量

    新的<药品管理法已施行>,其中对中药饮片质量要求比以前更加严格.同时,由于医保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使电脑管理在中药房得到了很大普及.中药房管理系统软件一般功能相似,均有划价、发药、药品用量金额统计、库存数量统计、低储报警、药品养护等功能.合理利用低储报警和药品养护功能可有效提高中药饮片质量,如大家使用的软件没有这两个功能,可添加上去试用.

    作者:屠国昌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安宫牛黄丸及其简化方的药效学比较研究

    目的:根据安宫牛黄丸的治疗学作用,比较研究安宫牛黄丸及其简化方(安宫牛黄丸全方仅缺朱砂和雄黄)的药效学作用,以探讨安宫牛黄丸中朱砂和雄黄对其药效作用的影响.方法:实验以伤寒菌苗致家兔发热、戊巴比妥钠诱导小鼠睡眠、NaNO2诱导小鼠缺氧死亡、硝酸士的宁及戊四唑诱发小鼠惊厥为模型,观察比较安宫牛黄丸及其简化方的药效学作用.结果:安宫牛黄丸及其简化方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安宫牛黄丸及其简化方与戊巴比妥钠有明显的协同镇静作用;对NaNO2诱导的小鼠缺氧死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安宫牛黄丸及其简化方对硝酸士的宁及戊四唑诱发小鼠惊厥无明显的保护作用.结论:安宫牛黄丸及其简化方在上述药效学研究中,两者在药效学上无明显差异.

    作者:叶祖光;王金华;梁爱华;薛宝云;王跃生;王智民;王岚;李春英;张静;黄宁;金蔼英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芪中毛蕊异黄酮-7-O-β-D-葡萄吡喃糖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黄芪中毛蕊异黄酮-7-O-β-D-葡萄吡喃糖苷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并测定10批不同来源黄芪商品药材中该成分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Polaris C18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30∶70),流速为1.0 mL*min-1, 柱温为25 ℃,检测波长为254 nm.结果:毛蕊异黄酮-7-O-β-D-葡萄吡喃糖苷在0.010 6~2.12 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3 035.97X-14.85(r = 0.999 9),加样回收率平均为95.8 %(n=5,RSD=1.3%).结论:本法简便、快速、灵敏,重现性好.所测10批不同来源黄芪商品药材中毛蕊异黄酮-7-O-β-D-葡萄吡喃糖苷含量差异较大.

    作者:罗春霞;林平川;谷丽华;吴弢;吴大正;王峥涛;胡之璧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隐孔菌对大鼠多形核粒细胞释放白三烯的影响

    目的:探讨隐孔菌发酵物(CVFS)对大鼠多形核粒细胞释放白三烯的影响.方法:采用生物检定法和HPLC法测定大鼠多形核粒细胞(PMNs)中慢反应物质(SRS)和白三烯B4(LTB4)的含量.结果:CVFS 0.9, 2.7 g*kg-1 ig能明显抑制大鼠PMNs释放LTB4和SRS. 结论:结果证明CVFS可抑制PMNs 释放SRS和LTB4.

    作者:金赛红;谢强敏;林晓霞;邓杨梅;陈季强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黄帚橐吾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目的:通过研究分析黄帚橐吾挥发油的成分,为黄帚橐吾的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黄帚橐吾挥发油,用GC毛细管柱进行分析,归一化法测其相对含量,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共鉴定出41个化合物,鉴定出的化合物占总挥发油的72.73%.结论:黄帚橐吾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4-甲基-1-(1-甲基乙基)-3-环己烯-1-醇(相对百分含量14.369%),丁烯酸, 2,2-二甲基丁酸, 1-甲基-3-(1-甲基乙基)-苯, (1s-内)-1,7,7-三甲基双环[2,2,1]庚烷-2-乙酯, trans-1-甲基-4-(1-甲基乙基)-2-环己烯-1-醇,α-杜松醇,α,α,4-三甲基-3-环己烯-1-醇.

    作者:唐艳丽;邓雁如;汪汉卿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益气通淋冲剂对大鼠前列腺增生组织生长因子的调节作用

    目的:探讨益气通淋冲剂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作用机理.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对益气通淋冲剂干预组及其对照组的大鼠前列腺增生组织标本的β1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检测.结果:VEGF和bFGF的表达对照组与各干预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TGFβ1的表达无统计学意义,VEGF和bFGF在对照组与益气通淋冲剂大剂量组、小剂量组及保列治组间有差别(P<0.05), 对照组与益气通淋冲剂小剂量组,益气通淋冲剂大剂量组与保列治组间3种生长因子在增生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无差别.结论:益气通淋冲剂可以使前列腺增生组织的间质组织和腺上皮萎缩,使前列腺缩小,主要作用机制是益气通淋冲剂抑制了VEGF和bFGF在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米振国;刘素香;曹永勤;杨晓峰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消渴颗粒剂提取工艺的研究

    目的:确定消渴颗粒剂适宜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以分组提取的药物中有效成分的提出率为指标,确定提取用溶剂及加入量、提取次数与时间等工艺参数.结果:确定黄芪单独醇提的工艺条件为6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6倍量,每次2 h;葛根等3味药共同醇提的工艺条件为80%乙醇回流提取4次,每次6倍量,每次1 h;鬼箭羽等3味药共同水提的工艺条件为加水12倍量,提取3次,每次1.5 h.结论:确定的提取工艺能保证有效成分提取充分,同时减少了出膏量.

    作者:龚慕辛;季小梅;詹玉石;刘亮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黄药子的肝脏毒性研究

    目的:考察黄药子总甲醇提取物不同极性部位的肝脏毒性.方法:灌胃给药10 d后测定大鼠的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 DBil),谷-丙转氨酶(glutamic-pyruvic transaminase,GPT);称量肝重量并计算肝指数;观察大鼠外观、行为及饮食的变化;对肝脏组织进行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甲醇总提取物及其氯仿部位对大鼠的GPT、肝指数、外观、行为、饮食及肝脏的组织形态有显著的影响.结论:氯仿部位是黄药子甲醇总提取物的肝脏毒性部位.

    作者:谭兴起;阮金兰;陈海生;王菊英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酒黄芩与生黄芩不同提取工艺对黄芩苷煎出量的影响

    据文献记载[1]黄芩的根为清热解毒常用中药,从中分离出的黄酮类化合物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等20多种成分.其中黄芩苷是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抗菌、消炎作用.与黄芩中有效成分黄芩苷共存的有黄芩酶[2],其在适宜条件下可酶解黄芩中的苷,而导致黄芩苷含量下降.在制剂工艺[3]中由此而导致的含量不合格屡见不鲜.为验证酒炙黄芩在制剂提取工艺中的投料方法,我们制备了酒黄芩、生黄芩热水投料、冷水投料的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黄芩苷含量进行了研究,为制剂中的煎煮工艺提供依据.

    作者:许腊英;毛维伦;赵亚玲;余鹏;刘芬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甘草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查阅近年有关文献,对甘草中黄酮类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进行综述.甘草中黄酮类化合物分为黄酮类、黄酮醇类、异黄酮类、查尔酮类、双氢黄酮类、双氢查尔酮类等;药理研究证明其具有抑菌、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等广泛的药理作用,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邢国秀;李楠;王童;杨美燕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活血通络粉针中桃仁与赤芍共煎的正交实验研究

    活血通络粉针由桃仁、赤芍、川芎等组成,系采用现代分离、纯化工艺研制而成的中药冻干粉针[1,2].方中君药桃仁为蔷薇科植物桃Prunus persica (L.)的干燥成熟种子,主要有效成分苦杏仁苷;赤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主要有效成分芍药苷.故将芍药苷和苦杏仁苷定为正交工艺优选的指标成分.本文报道了赤芍与桃仁共煎工艺优选的实验方法与结果.

    作者:萧伟;范庆林;凌娅;王振中;彭国平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安宫牛黄丸中汞、砷在正常和脑缺血模型大鼠体内的吸收与分布研究

    目的:在正常大鼠和脑缺血大鼠灌胃服用安宫牛黄丸后,比较研究该药的朱砂和雄黄中汞和砷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和分布特点.方法:安宫牛黄丸以灌胃正常大鼠和脑缺血模型大鼠,药后在不同时间采血样、断头处死动物,取出大鼠的肝脏、肾脏和脑组织并制备匀浆,经微波消解,以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总汞、总砷.结果:安宫牛黄丸灌胃正常大鼠后1 h血液中的总汞、总砷含量高;总汞在血液、肾脏中含量高;总砷在血液中含量高.安宫牛黄丸灌胃于脑缺血24 h模型大鼠后1 h在体内的汞和砷的分布特点同于正常大鼠.结论:安宫牛黄丸在血液中的达峰时间为1 h;汞主要分布于血液、肾脏,而砷在血液中的浓度高;汞和砷在正常大鼠和脑缺血模型大鼠的体内分布特点没有明显区别.

    作者:王金华;叶祖光;梁爱华;薛宝云;王跃生;王智民;王岚;李春英;张静;黄宁;金蔼英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黄连与吴茱萸配伍时黄连中主要化学组分溶出率变化规律研究

    目的:考察黄连与吴茱萸按不同比例配伍时,黄连中主要化学组分溶出率的变化规律.方法:黄连与吴茱萸分别按1∶0,6∶1,3∶1,2∶1,1∶1,1∶2,1∶3,1∶6,0∶1等9个比例配伍,水煎,制得各供试样品,在优化的RP-HPLC条件下进行分析,得到色谱分析数据,然后考察其中8种组分的溶出率与配伍比例之间的关系,建立回归方程.结果:8种组分中,1种组分的溶出率保持相对稳定;6种组分与黄连比例成线性关系;另外,检出1种新组分,它与黄连比例成非线性关系.结论:黄连与吴茱萸配伍后各种黄连生物碱的溶出率成相同比例下降,并检出1个二药单煎时未能检出的组分.

    作者:彭明兴;吴永江;程翼宇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种子成熟度及种皮对北柴胡和三岛柴胡种子萌发的影响

    目的:了解影响柴胡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方法:取不同成熟度柴胡种子浸泡、挑破或去除种皮后,在光照培养箱中做发芽试验.结果:柴胡不同级别花序发育时期差异较大,生产上收获的种子成熟度参差不齐,果Ⅰ~果Ⅲ期种子基本没有发芽力,果Ⅳ~Ⅶ期种子发芽率有显著差异;柴胡种皮对种子水分和气体吸收没有障碍,但去除种皮显著提高了种子发芽率,而去皮后浸泡48 h不能进一步提高发芽率.结论:种子成熟度及种皮内含有的发芽抑制物是影响柴胡种子萌发的重要因素.

    作者:魏建和;李昆同;程惠珍;徐昭玺;丁万隆;褚庆龙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毛蕊老鹳草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毛蕊老鹳草Geranium eristemon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剂萃取,聚酰胺、硅胶、Sephadex LH-20 和Toyopearl HW-40为填料的柱层析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技术等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毛蕊老鹳草脂溶性部位中分离得到21个化合物,本文报道其中的5个化合物:β-谷甾醇(1)、原儿茶酸(2)、杨梅素(3)、山柰酚-7-O-α-L-呋喃阿拉伯糖苷(4)、山柰酚-3-O-α-L-呋喃阿拉伯糖苷(5).结论:5个化合物均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并且化合物(4)和(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杜树山;张文生;吴晨;徐艳春;魏璐雪 刊期: 2003年第07期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杂志

主管:中药通报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