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加区域阻滞用于小儿斜疝的观察体会

张云霞;贾瑞云;李小宁

关键词:氯胺酮, 静脉复合麻醉, 区域, 斜疝手术, 临床效果, 报告
摘要:本研究旨在观察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加区域阻滞用于小儿斜疝手术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山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翼状胬肉不同治疗方案及并发症研究现状

    翼状胬肉患病率较高,据统计可达到2%~5%,其发病与紫外线照射、气候干燥、接触粉尘油烟等因素相关。日光中的紫外线推测是主要的环境因素。翼状胬肉术后高复发率是目前临床治疗中为棘手的问题[1]。为此,国内外眼科工作者不断进行研究实践。本文就该病治疗方式的选择、术后并发症等进行文献综述,希望对翼状胬肉的治疗提供帮助。

    作者:高琳;汤腊春;曾云;李鸿翎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多排螺旋CT 多期扫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呈现上升的趋势,并且有年轻化的倾向[1]。胰腺癌是指胰腺内的细胞发生癌变情况,胰腺癌的病变是由外分泌细胞构成的,由内分泌细胞病变的癌称之为神经内分泌癌[2]。本研究以超声检查做对比,重在探讨螺旋CT多期扫描对胰腺癌诊断的价值。

    作者:杨德胜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行保留灌肠时两种卧位的疗效观察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1]。给患者身心带来巨大的压力与痛苦[2]。药物保留灌肠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一种常用且有效的方法[3]。常规灌肠导致患者不适、液体外溢等,对此,有关护理人员进行了较多研究,如肠灌管道的替代与应用[4]及肠灌方法的改进[5]等,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得到护理同仁的认可,但是,灌肠中仍有少数患者便意感强烈,未能将药物保留于肠道时间延长,造成效果不佳。鉴此,笔者在循证护理相关基础上,采用患者体位改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熊玲;王芬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大株红景天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及血清hsCRP和MMP-9水平变化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病死率及致残率均很高,是导致中老年患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1,2],大株红景天为景天科红景天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抗缺氧、降低血液黏滞度、清除体内自由基等作用[3]。但目前在国内外,大株红景天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相关文献较少。本实验对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NHISS)并测定治疗前后血清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 )和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水平,旨在探讨大株红景天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 hs-CRP和 M M P-9水平的影响,为进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作者:卜丽霞;郭学英;王保爱;李志强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发热待查患者血清病原学检测的意义

    发热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其病因繁多,文献[1]报道超过200多种。大致可概括为四大类: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他。其中,感染性疾病又是引起发热的第一大病因,可高达30%~60%[2]。而因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发热,又以细菌和病毒为主,已经证实仅对人体有致病性的病毒就多达500余种[3]。因其病因复杂,表现迥异,存在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又缺乏典型的症状和体征,而仅以发热为主诉,只靠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资料很难确定发热病例的真正原因,因此发热患者的病因诊断一直是困扰临床的一个难题。为此,我们于2008年10月至2012年10月对我院送检的980例发热患者的血清进行病原学检测,主要为肠道与呼吸道常见11种病原体。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泽民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养血润肤汤联合刺血拔罐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55例疗效观察

    老年皮肤瘙痒症是老年人顽疾之一,发作时全身剧痒难眠,缠绵难愈,严重影响老年患者身心健康。自2009年4月以来,笔者应用养血润肤汤联合刺血拔罐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曹艳红;齐新妍;何贵祥;尹学永;许艳敏;赵飞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方式及切口选择的临床研究

    跟骨骨折一直是骨科治疗的难点,而手术入路的选择对此类骨折获得良好的复位和减少并发症来说至关重要。笔者自2006年4月至2012年5月,对48例(51足)跟骨骨折分别采用撬拨复位有限切开植骨空心钉或钢针固定及跟骨外侧延长的”L”型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曹永义;刘锁林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多抗注射液预防颈部外科手术感染的临床观察

    外科手术感染是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它不仅影响了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也增加了患者住院时间,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痛苦[1]。临床常用抗生素类药物以预防和降低术后并发感染的发生,但却导致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现象广泛存在,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本研究拟观察在未给予任何抗生素的情况下,单用多抗注射液预防颈部外科手术感染的临床疗效,评价颈部外科手术应用免疫增强剂预防感染的可行性。

    作者:田超;高华伟;许尔长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青少年胫骨结节骨软骨炎的X线诊断分析

    胫骨结节骨骺约11~13岁出现,约17~18岁与胫骨近端骨骺融合。骨骺在胫骨前上方,向下延伸呈舌状,覆盖胫骨近侧干骺端前方,是髌骨下股四头肌腱的附着处。胫骨结节骨软骨炎多见于11~15岁,男性多于女性,可单侧或双侧发病,多有剧烈运动。反复多次的轻外伤及髌下股四头肌腱的强力牵拉是本病的主要原因。也有根据病理学将这类病称为缺血性坏死、无菌坏死等。现将收治的38例X线表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建清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对肿瘤患者的血糖影响及相关处理措施

    恶性肿瘤作为一种高消耗性疾病,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放化疗,其中化疗是利用化学药物杀死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繁殖和促进肿瘤细胞分化的一种治疗方式,是一种全身性治疗手段,对原发灶、转移灶和亚临床转移灶均有治疗作用[1,2]。但是临床工作中发现部分恶性肿瘤患者在给予化疗后,出现糖代谢紊乱,血糖显著增高甚至引发糖尿病,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化疗的顺利进行,降低化疗的疗效[3]。亦有报道称糖尿病可使健康人患直肠癌概率增高3倍[4]。多西紫杉醇+顺铂(TP)方案作为临床常用的化疗方案,广泛应用于肺癌、卵巢癌、宫颈癌等肿瘤治疗中。为了分析TP方案化疗对肿瘤患者的血糖影响及相关处理措施,选取我院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肿瘤患者47例,对其应用T P方案化疗前后的血糖变化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尊敬;杜先玲;陈典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不同方案及疗程根除幽门螺杆菌效果的临床研究

    根除幽门螺杆菌( H .pylori ,Hp)在上消化道相关疾病的治疗中有重要意义,但目前 Hp的根除率正在普遍下降,世界各国为探讨更有效的根除 Hp的方案进行了大量研究。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根除 Hp治疗的病例,探讨影响Hp根除效果的相关因素,以指导临床医生的用药选择,提高Hp根除率。

    作者:王永昌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剖腹探查确诊十二指肠破裂5例体会

    闭合性十二指肠破裂是一种临床少见的严重损伤,发病率约占整个腹部创伤的3.7%~5%[1],十二指肠破裂伤的初期症状不多,体征不明显,诊断困难,同时,手术方式多样容易发生,术后吻合口裂开等并发症,所以,在临床中应高度重视。我院对5例怀疑十二指肠破裂患者早期行剖腹探查术,根据破裂口情况采用了不同的手术方式,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军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甘露聚糖肽对老年患者术后感染预后的临床价值评估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评价甘露聚糖肽对老年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并探索其可能机制。方法前瞻性开展此项针对>65岁老年人的随机对照试验,入选泌尿外科、胃肠、妇科、肿瘤外科手术患者144例,并随机分为甘露聚糖肽组及0.9%氯化钠注射液对照组,2组均为72例。甘露聚糖肽组给药剂量为20 m g/d ,于术前1周应用至术后1周。对照组给药时间一致。术后均不得采用抗生素静脉滴注。观察2组患者的呼吸道、切口、泌尿等感染发生情况,发热情况,肿瘤坏死因子(TNF)-α,内毒素水平,并评价患者的免疫功能及伤口愈合情况。结果甘露聚糖肽组与对照组总感染率分别为6.4%、22.4%,其中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2%、18.6%,切口感染发生率4.1%、19.7%。另外术后超过38.5℃的患者,甘露聚糖肽组4例,对照组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检测显示对照组的TNF-α、内毒素水平显著高于甘露聚糖肽组( P <0.01),白细胞介素(IL)-2水平显著低于甘露聚糖肽组( P <0.05)。另外术后甘露聚糖肽组的CD4+ T细胞,NK细胞水平则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甘露聚糖肽可明确降低老年患者的术后感染,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免疫紊乱,激活老年患者免疫抵抗力有关。

    作者:郑兴明;蓝建华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肋下横切超声检查对诊断脾脏疾病的意义

    超声对脾脏占位性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1]。常规脾脏检查采用右侧卧位或仰卧位,探头位于被检查者的左侧腋中线或腋前线,肋间或肋下,探头下部偏右侧并略向上斜切,脾脏结构清晰显示。一般忽略了左侧锁骨中线肋下横切检查脾脏。本研究对比了肋间斜切与肋下横切相结合的超声检查对观察脾脏及周围组织病变的意义。报告如下。

    作者:郭荣荣;薛改琴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本刊加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的声明

    为了实现期刊编辑、出版工作的网络化,我刊现已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所以,向本刊投稿并录用的稿件文章,将一律由编辑部统一纳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进入因特网提供信息服务。凡有不同意者,请另投它刊或特别声明需另作处理。本刊所付稿酬包含刊物内容上网服务报酬,不再另付。“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是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本刊全文内容按照统一格式制作,读者可上网查询浏览本刊内容,并征订本刊。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替莫唑胺临床应用进展

    传统的烷化剂到达肿瘤局部的浓度较小,并易出现严重的造血功能抑制和胃肠道反应。替莫唑胺系一种新型咪唑四嗪类口服抗肿瘤药,用于治疗脑胶质瘤,其优点是具有较宽的抗肿瘤谱,可口服,易于透过血脑屏障,安全,与其他药物没有叠加毒性,可用于对亚硝基脲耐药的患者,因而引起广泛关注[1,2]。

    作者:景俊杰;李小玲;南月清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临床经静脉抗生素给药存在的问题

    对于感染性疾病,常采用抗生素经静脉给药的方式以达到快速起效的效果。随着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和影响治疗效果的环节,现将观察结果综述如下。

    作者:吴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29例直视微创二尖瓣手术的配合体会

    直视微创二尖瓣手术(mini invasive mitral vavle sur-gery ,MIMVS)是指经体表微小切口采用闭式体外循环和特制手术器械在直视下施行的心脏二尖瓣外科手术,是近10年来心脏瓣膜外科领域的新的治疗手段。该手术方式在国内正处于起步阶段。心脏微创小切口手术由于其创伤小,切口小,术中、术后出血及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原因已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成为现代外科手术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1]。我院自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已经成功实施29例M IM VS。现将手术配合总结如下。

    作者:李赟;韩小红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锻炼对心电图检查结果影响的研究进展

    从1842年法国科学家Mattencci首次发现了心脏的电活动,1872年M uirhead记录到心脏波动的电信号,1924年Einthoven获诺贝尔医学生物学奖,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今日的心电图技术日臻完善,不仅记录清晰、抗干扰能力强、而且便携、并具有自动分析诊断功能[1]。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phy ,ECG)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的电活动变化图形的技术。心电图是心脏兴奋的发生、传播及恢复过程的客观指标[2]。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提倡和开展,健身运动对人的机体机能的促进作用不断地被证明和研究,心电图作为对心脏机能评定直接的测试方法,一直广泛地应用于心功能评定。本文对锻炼对于心功能的影响及心电图在其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何艳萍;胡晶华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中医药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体会

    口腔溃疡又称复发性口疮,发作时具有“红、黄、凹、痛”的特征,灼痛感明显,严重影响患者的进食、语言、心情,进而影响生活质量,且具有复发性的特点而且病因复杂,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西医治疗方法往往是对症治疗,并无特效药物。我院2011-2012年应用中药汤剂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陈琳;项叶萍;王健;柳刚 刊期: 2013年第22期

山西医药杂志

山西医药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