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自我意识

官旭华;石淑华

关键词:儿童, 自我意识, 自我概念
摘要:自我意识在调节儿童心理健康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自我意识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儿童的健康个性的形成,同时也标志儿童个性的发展水平。随着社会性研究的兴起,儿童自我意识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从定义、发生发展、实践性研究和促进措施等4个方面,阐述了儿童自我意识的研究状况和进展。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尼古丁脱瘾损害注意力

    对吸烟者来说,认知损害常常是他们戒烟失败的一个原因。目前,由美国国家戒毒研究院的Heishman领导的小组正在研究戒除尼古丁对大脑功能的影响。  Heishman及其同事要求20名长期吸烟者做两项实验:一是寻找字母的试验,用以测定基本的注意力;另一是逻辑性的试验,检测复杂的识别功能。试验分别在吸烟前和吸两支烟后进行,一次发生于志愿者按常规方式吸烟时,另一次在戒烟18 h后进行。  该小组假设戒烟将影响到两个试验中的行为,而研究者只发现了戒烟对寻找字母试验的损害而对逻辑性试验并没有损害,戒断后再吸烟可使受损伤的应答改善到基本状态,并能促进逻辑性试验的行为。  Heishman等发现这种伤害在戒烟早期更易发生。为帮助吸烟者戒烟,需采取各种方式减轻这种伤害,如用尼古丁贴片或尼古丁胶。Heishman警告说并没有大量的证据表明尼古丁可提高和改善正常人的记忆和认知,这种提高只发生于在某种情况下受到伤害的人,比如在戒烟期间或记忆紊乱期间。(于新蕊 滑莉莎摘 纪会民校)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不安全注射与血传性病原体传播

    工业化国家于20世纪初即已弄清,不安全注射可导致经血传播的传染病的传染。在了解这一危害性达几十年以后,这些国家的医务界终于广泛采取了“每个病人用一支消毒注射器和针头”的政策。后来采用的一次性注射器极大地减少了工业化国家医护人员针刺损伤及注射吸毒者共用针头的问题。相反,发展中国家不安全注射仍然是血传性传染病暴发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  为了确定不安全注射的发生率,评价不安全注射操作带来的血传性传染病的疾病负担,作者对全球1966~1998年间发表的有关文献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结果发现,发展中国家每人平均每年接受1.5次注射,而收容机构儿童,以及患病或住院的儿童和成人的注射次数往往还多10~100倍。在所有注射中,平均95%为治疗用,其中多数被认为是不必要的。代表5个发展中国家地区的19个国家中,有14个国家的注射至少有一半不安全;有18项研究报告了不安全注射与乙肝、丙肝、HIV、埃波拉和拉沙病毒感染及疟疾之间确有联系;5项研究将20%~80%的全部新乙肝感染归因于不安全注射,3项研究则认为注射是丙肝传播的主要方式。  不安全注射的问题是复杂的,解决起来并非易事。例如,可以作为努力改善医护人员的教育和监督,目的是减少不必要的注射和促进注射安全。但即使这样,在贫穷的国家中,有价值的物品是不会扔掉的,因此,深深地刺激人们一直反复使用注射器。制订和实施有关规划可以就关于不安全注射的危害性问题对病人进行教育,并设法减少病人对注射的要求,但单单教育可能不足于破除这种注射习惯,因为人们认为注射具有神奇效果。虽然国家乙肝免疫接种规划可有效地预防由不安全注射引起的乙肝传播,但却不能消除通过这一途径所致之其他感染。技术上的解决办法可以采用只能使用一次的如“自动报废”(AD)注射器,但它们价格昂贵,且不能消除环境中锐利废弃物的危害。  因此,任何安全注射的实施都必须解决全球、国家及社区,以及基层医生和病人中的问题。出发点是要认识到这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同时深信尽管问题复杂,但却是可以预防的。在收集更多资料并更准确地确定问题程度的同时,发展中国家应当立即改变安全注射的做法。“首先应当无害”的公害卫生原则,应同样适用于发展中国家和工业化国家。(黄治平摘)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青年人因失业焦虑导致医疗咨询的前期症状

    背景 有证据支持在失业与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之间存在着一种联系,对失业是否导致心理发病或是否这种联系归因于失业,使那些人较易患精神病进行了辩论。评价了青年人近及累积失业引发精神压抑及焦虑导致医疗咨询的危险性。并对压抑、精神适应不良、社会阶层、居住地区及条件的预期存在趋势的测量方法进行了调整。  方法 从英国儿童成长调查(1958年英国出生队列)资料中挑选3 241名从出生到33岁的资料记录,分别在出生、7岁、11岁、16岁、23岁及33岁对他们进行分析。结果是压抑及焦虑的开始年龄在24~33岁之间(压抑及焦虑导致病人找普通医生或专家咨询)。这些被用于Cox比例危险模型中,在那里,两种失业的测量方法随协变量变化时间而做模型。通过23岁以前失业体验的不适情况,测量精神压抑的预期存在趋势。两种失业测量方法都被调查:失业开始时的年龄(近失业)及失业开始前的累积失业(分4类:0,1~12,13~36,37个月以上)。  结果 在对包括压抑预期趋势的潜在混杂因子调整后,疾病发生前失业者与疾病发生前未失业者比较,显露症状需要医疗咨询的相对危险度(RR)是2.0(95% CI=1.21~3.63)。在对潜在混杂因子进行调整后,累积失业在所有人群当中与症状的出现相比,在统计学上无显著相关;累积失业37个月以上者与未失业者比较RR为1.63(95% CI=0.95~2.79)。然而,通过身体不适记录分值显示的压抑预期趋势都除外,与未失业者比较,近失业者的RR上升为2.30(95% CI=1.44~3.65),累积失业37个月以上者RR上升为2.04(95% CI=1.17~3.54)。  结论 失业即使在那些没有明显心理易损性人群中,也是压抑心理症状的危险因子。(艾宗波摘 陈世蓉校)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妊娠期癫痫发作与假性发作的观察

    据Smyth和他的同事们报告,过去很少有人怀疑癫痫病假性发作。在妊娠中毒病历早期脑电图(EEG)显示,活跃着非特异性尖波。抗癫痫药物的血清浓度易变,不可测量,不稳定发作导致频繁发作。尽管出现持续性肢体颤动,但血氧饱和度及血压正常。这些非典型特征通过脑电图记录,告诫患病妇女在早期确定癫痫发作,可避免胎儿死亡。  癫痫假性发作、歇斯底里发作或精神性非癫痫病发作,占难治疗癫痫病人的10%~45%。此外,癫痫假性发作病人中约20%也可能确有癫痫病发作,应将脑电图与临床表现综合分析。  有助于从癫痫发作中辩别精神性发作的特征是:症状发生在癫痫持续期之后,在未入睡期,异常的运动肌收缩,对骨盆有强大的推进力,眼睛紧闭,被动睁眼时有阻力;无嗜睡或精神紊乱;在发作期间,脑电图和血清泌乳激素水平正常。  作者赞同Smyth及癫痫研究中心的同事们的意见,可能在辩别癫痫发作与假性发作期有一定困难。难控制或难处理的癫痫,通常导致治疗时机丧失。然而,记录整个震颤或凝视症状,对无预兆性癫痫是重要的。提示通过注意眼睛、耳、手和嗅觉可测量患者机体的异常情况。(刘 军 周立颖摘 安 民校)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Finasteridre:控制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一种新药

    Finasteridre抑制25-α-还原酶的活动,显著地降低二氢睾酮水平,在4年的试验中与使用安慰剂相比,以及对照组6年的观察结果表明,前列腺体积的减小可提高尿流频率和改善症状。4年的安慰剂作对照的PLESS研究表明:Finasteridre显著地降低初发前列腺增生相关的急性尿潴留和进行外科手术的危险性,相对前列腺增生较小而言,Finasteridre对增生较大的病人有更明显的疗效。但是,对前列腺大小的估计却存在着困难。早期的一个1年的试验表明,用单一的Terazosin或Terazosin加上Finasteridre的治疗,比只用Finasteridre和安慰剂在减轻症状和提高尿流频率方面有更显著的疗效。Finasteridre单一用药和联合用药对前列腺体积的减小有显著意义。一次6个月的试验表明:对于轻度到中度症状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病人,Finasteridre的全面作用要比Serenoa repens(混合)要大。一项美国的成本分析模型显示:在头两年,用Finasteridre和Terazosin比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的费用要低。一项加拿大的成本-效益和成本-效用分析使用决定分析模型显示:相比那些有中度症状,服药3年以上,14年以下,焦急等待或经尿道前列腺切除的病人,在一个较低的费用下,Finasteridre初步的干预提供了更多的调整质量生存年。但是,对于那些有严重症状,需治疗4年以上的病人,却要花费更多,但获得的调整质量生存年却要少。因此,必须进行预期的经济研究分析。Finasteridre与Serenoa repens在提高生命的全面质量方面趋于相似,用Finasteridre和TURP对病人具有相似的满意度。对Finasteridre大部分病人能很好地接受,大量相关的报道指出,不利的影响与性别有关(12.1%)。  结论 尽管能适当地提高大尿流量和症状评分,但用Finasteridre的首选是中度症状、不复杂的良性前列腺增生,尤其是前列腺肥大(>40 ml),还有那些严重症状,不能忍受或不愿做手术的病人。重要的是,Finasteridre的出现减慢了疾病的进程,明显地减少急性尿潴留的发生率和外科手术干预。到目前为止,尚无药理学机构表明这个结果的降低。(王光明摘 程茂金校)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法国的公共卫生教学进展

    与我国公共卫生专业本科大学生教育制度相比较,法国没有这种培养途径和方式。它的公共卫生专业人员来源于学完6年医学专业课程,且通过专科医学教育竞争性考试而进入公共卫生专业学习4年的学生。介绍了法国医学院医学专业公共卫生普通教学近年来的进展情况,以及通过改革所带来的变化。

    作者:蒯强;陶志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美、德、法等国无偿献血条件和献血程序比较

    介绍了美国、德国、法国、新加坡等国的无偿献血条件和献血程序,目的在于向广大卫生工作者宣传发达国家或地区无偿献血的有关知识和实践,以期对我国的无偿献血事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作者:张新平;徐海峰;霍金荣;Till Baernighausen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患者对综合医疗模式的态度

    近年来,综合医疗模式已逐渐被接受,旨在评价患者对此的态度及对两种模式的优先选择。  从1995年11月~1996年4月,在接受综合医疗模式的医院,由1名调查者随机会见237名患者,排除32名Abbreviated精神测验积分小于8分者,共205名。平均年龄68岁(15~92岁),女性115名(56%),男性90名(44%),分为年轻组≤64岁(n=63),老年组≥65岁(n=142)。调查询问以下问题:①是否认为老年和年轻患者应该在同一病房;②是否认为你(被调查者)所在病房的某人应该在老年病房或年轻病房;③如果有选择权你会选择按年龄分病房或综合病房;④入综合病房前住过院者比较医疗质量的变化。同时询问患者选择的理由。结果做χ2分析。  调查显示:①多数患者选择综合病房(86%比14%),老年组更显著(χ2=6.69 P<0.01)。老年人认为与年轻人可以互相帮助、学习,并有利于反对歧视老人。②70%的被调查者未遇见认为应该按年龄分病房的患者;另30%是认为老年人意识模糊(56%)、虚弱(36%)、年老(8%)。③如果有选择权,仅47名(23%)患者选择按年龄分病房,其中年轻组41%,老年组15%。选择同年龄组原因是自觉虚弱或不愿老年人打扰。④69名曾入院者,36%认为综合病房医疗质量更好,12%认为更差,52%认为不变,两组间无差异。  作者认为综合医疗是优选的医疗模式,特别对老年人,但还应认识到一些患者有特殊要求。因此,理想的模式是一个包括完整的综合医疗系统的按需体制。(涂朝晖摘 陈世蓉校)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父母行为、个性与儿童行为的关系

    影响儿童行为的因素包括生物学因素和社会学因素,这两大类因素是相互作用的,片面强调任何一方面都不能正确地说明问题,而父母行为和个性与儿童行为的关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双向作用的关系。父母的行为和个性通过生物学因素(如遗传因素)和社会学因素(如教养态度、亲子关系)影响儿童的行为。社会学是研究人与人、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的科学。社会对儿童的影响常通过家庭和学校产生。在儿童期首先是儿童与父母、儿童与家庭的关系,到了学龄期又加上与老师和同学的关系。

    作者:黄静宁;陈寿康;刘筱娴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苏丹南部的饥荒调查

    苏丹长期受内战和严重饥荒的影响,造成人群中普遍存在严重营养不良和很高的死亡率。  长期战争和混乱的社会经济使苏丹南部正面临着严重的食品短缺。尤其1998年1月在加扎勒河省的瓦乌、乌韦勒和戈格里亚勒的战斗,造成大量贫民流亡,牧畜存栏数大量下降,掠夺和干旱使情况更加恶劣。结果使加扎勒河省的人口面临大面积饥荒。  作者在1998年7月20日~8月25日期间,对加扎勒河省展开营养和死亡率调查。根据WHO推荐的样本分组方法,把指定地区内儿童随机分为30组,每组15个。通过询问户主来收集研究前1个多月或2个月的成人和儿童死亡人数的资料。测量所有身高在65.0~114.9 cm,年龄在6~59个月间儿童的体重、身高和后臂的周径。以体重与身高的比值(W/H)为指标计算。  在三个地区调查了981户,共5 658人,5岁以下儿童1 685(29.8%)人。这三个地方,死亡率是国际标准值(每天0.10‰)的10~20倍。自然死亡率是每天0.92‰~2.61‰,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是每天1.76‰~4.57‰。对1 352名年龄在6~59个月的儿童做营养调查,结果显示极重度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和重度营养不良的人占极高比率。尽管被测儿童年龄不是很准确(通过身高估计年龄),但营养不良的严重程度明显超过1994年卢旺达难民和1996年利比亚的观察结果,与1992年索马里的情况很相似。  对上述形势严峻地区的调查,得到了大量真实的普遍人群死亡率和营养不良的数据。这些数据进一步证实了苏丹南部饥荒影响的严重程度和广度。作者希望这个调查结果唤起每个人加入到那儿的救济行动中去。(刘体全 杨光辉摘 郝 勇校)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早脑性痴呆生活质量的评价

    现在有很多途径可用来评估早脑性痴呆或其他的痴呆。生活质量(QOL)评估是比较独特的方法。因为,QOL这个概念本身包含了基本测量主观的成分,而这些成分却是这种测量方法的基础。在评估疾病影响对痴呆病人的干预时,有一点是值得争论的,那就是测量生活质量与测量疾病严重程度、疾病的进展、症状反应、病人的认知力、识别力、行为障碍和日常活动等是同等重要的。生活质量的内在特性给保健专业人员以良机,他们可把病人和他们的护理者的价值系统综合进行评估。据有已发表的数据和一些未发表的数据,有人对测量痴呆病人的QOL的工具和手段做了一个系统的评价。这篇评价所用的文献包括了Medline, Embase, Psychlit和国际药学文摘1980~1997年完整的计算机检索资料。该评价不仅选用了QOL检测的概念、发展、可证实性、可靠性、重复性、可理解性、实践性和有用性,还选用了在这一领域内的临床药物试验的文章。文章中所用许多评估痴呆病人的生活质量的方法,是已被证实的检测手段,其分成两个主要类别,本文也相应地分成两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重在介绍疾病的评估方法和正处于发展或试验阶段的手段;第二部分内容讲述了在此治疗领域的一个药物损害研究中,所用的评价生活质量的手段。现在仍没有可以同时用来评价痴呆患者及其护理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这两类人的生活质量状况即使不是在根本上联系在一起的,也是密切相关的。但是,仍没有一种手段能满足成为痴呆性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的黄金标准所必备的全部尺度。理想的手段是要能可靠地、重现地,且综合地评价痴呆患者及看护者的生活质量。这种手段还应有效地测出生活质量,其操作技术也简单易行,而不会给护理者和患者带来不必要的负担。进一步深入的研究不但要求继续进行理论方面的研究,以开发此重要领域中生活质量评价的新方法,而且要求对可利用的手段进行精神测定法方面的测试。(王光明摘 程茂金校)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与高龄老人社区居住人群功能降低和改进有关的因素

    研究旨在分析高龄老人社区中与功能减退和改善有关的因素。Sherbrooke市内的老年人代表性样本接受了每年1次共3次的评估。与功能衰退相关的因素中重要的是:不能进行常规活动的天数、每天食用热饭的次数和认知状态;显著的保护因素是体重降低和独居。以往功能自主性、认知状态或情绪的减退不是独立的危险因素。与功能改善有关的重要因素是残疾指数、以往功能减退情况,以及残疾指数的降低。感觉到健康状况比前一年差是一个显著的阻碍功能改善的因素。

    作者:董忠;高京晓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SF-36健康调查量表的应用

    生命质量是医学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虽然生命质量测量的理论文献有了发展,但仍未有一个统一的测量方法。为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结果的比较,国际生命质量评价组织推荐使用SF-36健康调查表进行生命质量的测定,并在其方案中对SF-36的翻译、有效性、标准的建立、解释做了说明。综述概括了SF-36的发展和评价,包括信度和效度的研究,提供了应用的指导,也陈述了国际生活质量评价的简要历史。

    作者:王素华;李立明;李俊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男性AIDS患者无保护性行为的发生状况

    据估计,美国每年有约40 000人感染HIV。因此,针对一般人群的健康教育和已知或可能HIV阳性高危人群的强化干预措施,是当地HIV预防工作的重点。然而有关HIV感染者危险行为的资料,尤其是基于人群调查的资料并不多见,这类资料对于有效控制HIV传播,合理分配卫生资源和正确估计HIV的传播趋势都是十分有用的。为此,作者对加州洛杉矶地区人群AIDS/HIV登记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旨在描述男性AIDS患者人群性行为,特别是无保护性行为的存在状况。  研究对象为18岁以上的男性洛杉矶居民,他们均为当地卫生部门新近发现的AIDS患者,并在1995年1月~1997年6月期间参加过一次标准调查。分析内容包括性伴人数、类型,性行为类型,调查前一年避孕套的使用情况等。在过去的一年中不常使用避孕套而与同一个或多个性伴发生经阴道或经肛门性交即为无保护性行为。  在1 571名符合分析条件的男性人群中,有617人(39%)完成了调查,其中有179人(29%)在过去的一年中曾有过无保护性行为。无保护性行为的发生率在30岁以下人群中高,为43%;30~39岁人群次之,为31%;40岁及以上男性为22%(P≤0.01)。在受教育时间少于12年的男性中无保护性行为的发生率为35%,而受教育时间超过12年者为25%(P=0.03)。异性恋人群无保护性行为的发生率为35%,高于同性恋和双性恋者(26%,P=0.03)。在过去5年中曾有商业性行为者,无保护性行为的发生率较高,为37%。此外,在调查前一年知道自己感染HIV者,无保护性行为的发生率高于感染已久者,分别为44%和23%(P<0.02)。非白人人群无保护性行为的发生率为31%,略高于白人人群的23%(P=0.05)。  另外,323个研究对象曾有1个或多个男性伴,其中230人有主动肛交史,22%的人(72人)不常使用避孕套;228人有被动肛交史,27%的人(86人)不常使用避孕套。131个(21%)研究对象曾有1个或多个女性伴,53%的人(70人)不常使用避孕套;34人(26%)有肛交史,其中18%(24人)不常使用避孕套。  此次调查结果分析表明,在高危人群中早期进行HIV检测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青年男性人群中,医务工作者的任务不仅仅是医疗照顾,更重要的是在正确估价他们HIV高危行为的基础上,为他们提供减低危险的健康咨询和相应的卫生服务。(张娟妮 赵立群摘 王学良校)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社会关系和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目的 探讨几种健康行为和社会关系(团体关系和个体关系)的相关性。  方法 资料来源于1988~1994年美国在18岁以上人群中进行的第三次全美健康和营养检测调查。研究了以下5种行为与团体关系频率和个体关系频率之间的相关性。这5种行为是:吸烟、1年内未测血压、1年内未测胆固醇、1年内未进行身体锻炼和每天吃果蔬少于5次。  结果 通过对年龄、性别、种族、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和职业状况等进行校准修正后,得出以下结论:团体关系与所有5种行为因素呈负相关;其中,吸烟和身体锻炼两因素与之呈显著性负相关(P<0.001);个体关系与1年内未测血压、未测胆固醇、果蔬消费不足3因素呈显著性负相关(P<0.001);个体关系与不进行身体锻炼的相关性接近阈反应(P<0.001);个体关系与吸烟呈正相关(P<0.05)。  结论 以上结果与以前的研究相符。表明社会关系对几种行为均有影响,而这几种行为是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直接和间接相关的。(王远虹摘)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封闭环境空气污染与被动吸烟

    潜艇为完全封闭的环境。为了解艇内吸烟和一氧化碳(CO)对乘员身体的危害,作者分别对换气和封闭状态下乘员血中血红蛋白一氧化碳(COHb)含量进行了测定研究。  于平时换气状态下(对照),测定乘员血中COHb含量,调查吸烟者每天吸烟支数。然后测定完全封闭后每小时艇内CO含量,经过12 h后,再测定吸烟者和不吸烟者血中COHb含量(第1次夜间),此间允许吸烟。在保持7 h换气后,再完全封闭12 h,同时采血,行血中COHb含量测定(第2次白天),并调查封闭中吸烟支数。测定艇内3个位置CO含量,取其平均值。  结果 吸烟者59名,不吸烟者15名,吸烟率为79.7%。对照换气状态下,艇内平均CO含量为3×10-6,血中COHb含量吸烟者平均为2.92±1.750%,不吸烟者为0.43±0.311%。封闭12 h后,艇内CO含量为17×10-6,血中COHb含量吸烟者平均为4.40±1.683%(38名),不吸烟者为2.11±0.321%。7 h换气后,CO含量维持在5×10-6,再次完全封闭12 h后,艇内CO含量为24.3×10-6,血中COHb含量吸烟者为4.23±1.633%(40名),不吸烟者为2.48±0.352%(11名)。  以上结果显示,艇内产生CO含量白天比夜间高,认为吸烟是其主要原因。换气状态下,血中COHb含量吸烟者高于不吸烟者,完全封闭状态下,两者含量均较换气状态时显著上升,考虑吸烟支数与COHb含量也有明显关系。(陈瑶琨摘 张来虎校)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儿童自行车事故伤的影响因素

    自行车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而儿童自行车事故伤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从宿主、媒介和环境三个方面综述了儿童自行车事故伤的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作者:林艳;刘筱娴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英国高血压协会对控制高血压的指导

    介绍了英国高血压协会对控制高血压的指导,内容包括对高血压的评估、非药物治疗指导、治疗药物的选择等,可对临床医生提供一些参考。

    作者:于新蕊;滑莉莎;计惠民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东南亚地区的脊柱关节病

    在东南亚地区与HLA-B27抗原相关的脊柱关节病,尤其是强直性脊柱炎被认为很少见,然而对这一地区的研究表明,与脊柱关节病相关联的HLA-B2704主要存在于中国人中,而与之不相关的HLA-B2706却多见于马来西亚人群。意识到B27亚型在中国人和马来人中的差异对于风湿科医务人员来说至关重要。他们应当掌握如何处理HLA-B27和其亚型阳性的患者,并知道如何解释其结果。

    作者:姚华;龚修林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儿童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在调节儿童心理健康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自我意识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儿童的健康个性的形成,同时也标志儿童个性的发展水平。随着社会性研究的兴起,儿童自我意识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从定义、发生发展、实践性研究和促进措施等4个方面,阐述了儿童自我意识的研究状况和进展。

    作者:官旭华;石淑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