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尼古丁脱瘾损害注意力

关键词:尼古丁, 脱瘾, 认知损害, 试验, 戒烟, 吸烟者, 伤害, 逻辑, 字母, 行为, 小组, 识别功能, 记忆紊乱, 大脑功能, 常规方式, 注意力, 志愿者, 正常人, 状态, 证据
摘要:对吸烟者来说,认知损害常常是他们戒烟失败的一个原因。目前,由美国国家戒毒研究院的Heishman领导的小组正在研究戒除尼古丁对大脑功能的影响。  Heishman及其同事要求20名长期吸烟者做两项实验:一是寻找字母的试验,用以测定基本的注意力;另一是逻辑性的试验,检测复杂的识别功能。试验分别在吸烟前和吸两支烟后进行,一次发生于志愿者按常规方式吸烟时,另一次在戒烟18 h后进行。  该小组假设戒烟将影响到两个试验中的行为,而研究者只发现了戒烟对寻找字母试验的损害而对逻辑性试验并没有损害,戒断后再吸烟可使受损伤的应答改善到基本状态,并能促进逻辑性试验的行为。  Heishman等发现这种伤害在戒烟早期更易发生。为帮助吸烟者戒烟,需采取各种方式减轻这种伤害,如用尼古丁贴片或尼古丁胶。Heishman警告说并没有大量的证据表明尼古丁可提高和改善正常人的记忆和认知,这种提高只发生于在某种情况下受到伤害的人,比如在戒烟期间或记忆紊乱期间。(于新蕊 滑莉莎摘 纪会民校)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早脑性痴呆生活质量的评价

    现在有很多途径可用来评估早脑性痴呆或其他的痴呆。生活质量(QOL)评估是比较独特的方法。因为,QOL这个概念本身包含了基本测量主观的成分,而这些成分却是这种测量方法的基础。在评估疾病影响对痴呆病人的干预时,有一点是值得争论的,那就是测量生活质量与测量疾病严重程度、疾病的进展、症状反应、病人的认知力、识别力、行为障碍和日常活动等是同等重要的。生活质量的内在特性给保健专业人员以良机,他们可把病人和他们的护理者的价值系统综合进行评估。据有已发表的数据和一些未发表的数据,有人对测量痴呆病人的QOL的工具和手段做了一个系统的评价。这篇评价所用的文献包括了Medline, Embase, Psychlit和国际药学文摘1980~1997年完整的计算机检索资料。该评价不仅选用了QOL检测的概念、发展、可证实性、可靠性、重复性、可理解性、实践性和有用性,还选用了在这一领域内的临床药物试验的文章。文章中所用许多评估痴呆病人的生活质量的方法,是已被证实的检测手段,其分成两个主要类别,本文也相应地分成两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重在介绍疾病的评估方法和正处于发展或试验阶段的手段;第二部分内容讲述了在此治疗领域的一个药物损害研究中,所用的评价生活质量的手段。现在仍没有可以同时用来评价痴呆患者及其护理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这两类人的生活质量状况即使不是在根本上联系在一起的,也是密切相关的。但是,仍没有一种手段能满足成为痴呆性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的黄金标准所必备的全部尺度。理想的手段是要能可靠地、重现地,且综合地评价痴呆患者及看护者的生活质量。这种手段还应有效地测出生活质量,其操作技术也简单易行,而不会给护理者和患者带来不必要的负担。进一步深入的研究不但要求继续进行理论方面的研究,以开发此重要领域中生活质量评价的新方法,而且要求对可利用的手段进行精神测定法方面的测试。(王光明摘 程茂金校)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社会心理因素与单纯性肥胖

    就社会心理因素对单纯性肥胖的影响,肥胖形成后的社会心理学影响,以及社会心理因素与肥胖治疗的某些关系进行了介绍。

    作者:李红政;雷美英;姚树桥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饮多少酒可使死亡率降至低

    按照对美国男医生的一项较大的研究结果,每天饮用1~7杯酒精性饮料与总死亡率的显著降低有关。  先前的研究还表明,少量适度饮酒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危险;但是,过度饮酒增加肝癌、口咽癌和食管癌及非冠心病所致的死亡危险。鉴于这些复杂影响,美国的Gazian及其同事为确立饮用多少含醇饮料其益处大于害处进行了研究。  在1983年,研究者从男医生处收集了89 299名40~84岁男性的上一年饮酒的资料,这些人无心梗、中风、癌症或肝病史。  在平均追踪的5.46年间,有3 216人死亡。Gazian及其同事发现与从不饮酒的男人相比,这些每周饮用1,2~4或5~6杯或每天1杯的人,可显著降低所有病因引起的死亡危险(相对危险分别为0.74,0.77,0.78和0.82)。每天喝2杯以上的男人,总的死亡危险与从不饮酒者类似(相对危险0.95,95% CI 0.79~1.14)。(宇文萍摘 于新蕊校)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人口密度与儿童急性成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危险性

    儿童白血病在治疗和在生物学的描述上尽管有了明显的改善,但它的病因在很大程度上并不为人们所知晓。调查产生的或者与环境或遗传危险因素相关的假设试验,其收获并不具有很高的价值。儿童早期急性成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病机理,与可能的传染作用相关的两个有趣的假说已经提出。两个假说均以观察数据为基础,尽管有区别,但都认为人口混杂的效果、密度或两者,对传染和早期儿童急性成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病可能产生影响。  Gerry提议:当未成熟的B细胞迅速分开的时候,就在子宫内发生一个初始突变事件。后来的突变发生于出生后,并且婴儿期是否有暴露于传染因素中的机会,对其有强烈地影响。通过对比,Kenny提出假设:无论在子宫内还是出生后暴露于病毒中,儿童白血病都可能是一种罕见的反应。然而他提议:与增加的人口混杂相关的这种情形,尤其是先前隔离的人口中,会增加白血病群的可能性。在空间和时间上,明显的白血病分类生态学研究结果存在很大的明确性。  Alexander和同事们在EUROCLUS研究报告中,专门设计了试验人口密度与儿童白血病增加危险这种联系的可能性。在1980~1989年间的17个国家中,13 551例被诊断为儿童白血病,全部白血病病例都附有地理代码,以便与预计病例数作比较。人口密度按照先验的想法被分为三阶层(0~149,150~499和>500人/km2),并且在制定的年龄组内对急性成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例都进行了独立分析。初步的结果显示并不显著,但是统计结果在人口密度150~499人/km2的区域内其群生性十分显著。近的研究报告中,在更广范围对人口密度的分组进行了探索。大体说来,按国家给以控制后,研究显示,与人口密度的几个阶层和诊断性的几个年龄组有关的相对危险性稍有增加。在被观察的指定年龄中,中等的人口密度区域(500~749人/km2),儿童急性成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生率是高的,虽然不具有很高的价值,但在统计上,有意义的年龄相关危险为1.1~1.2。就Kenny和Gerry的假设,在2~4岁年龄组内,这个结果为相应。对这一组而言,除低的密度阶层(0~49人/km2),所有组的相关危险都有轻微的增加(范围1.02~1.20),但是并不显示随着密度增加而有明显增加的倾向。  EUROCLUS研究由于人口多而且变化大的特点给人深刻印象。然而,设计上,它实际是一个生态学研究,因此,结果的解释就必须慎重,因为在令人感兴趣的暴露(如传染)或在已知的与怀疑的混杂因素方面没有具体信息。所关心之点是缺乏过去的居住史数据,诊断使用地理住处是必需的。鉴于人口的可动性,尤其那些带着小孩子的人们,在诊断前有些病例可能已经移动了住处,这就可能遮盖人口密度效应。  与生态学研究相关的常规限制,使得难于下结论证实EUROCLUS研究的发现是否支持易传染的假设。尽管如此,附加描述或生态学的数据作用相关的假说发病机理将被严格的测试。不幸的是,这些任务与各种潜在的难以克服的困难有关。(郜成吉摘 陈世蓉校)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东南亚地区的脊柱关节病

    在东南亚地区与HLA-B27抗原相关的脊柱关节病,尤其是强直性脊柱炎被认为很少见,然而对这一地区的研究表明,与脊柱关节病相关联的HLA-B2704主要存在于中国人中,而与之不相关的HLA-B2706却多见于马来西亚人群。意识到B27亚型在中国人和马来人中的差异对于风湿科医务人员来说至关重要。他们应当掌握如何处理HLA-B27和其亚型阳性的患者,并知道如何解释其结果。

    作者:姚华;龚修林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非肠道途径吸毒成瘾者HIV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

    背景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预防策略的评估,需要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感染的频率进行追访。该项研究的目的在于调查1987~1996年间注射毒品成隐者(IDU)中HIV-1感染的流行和发病趋势。  方法 采用横断面和队列研究方法,样本来源于西班牙巴伦西亚地区3个AIDS预防信息中心,以及要求测试HIV抗体的志愿者,累积IDU 7 132名。根据每年对首次到预防信息中心的病人HIV-1血清学检测结果进行流行率评估,以血清反应阴性中新确定的HIV-1病人计算年发病率。为了控制可能对被调查人员的年龄、性别及吸毒成瘾持续时间等评估效果的影响因素,用泊松分布和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调整。  结果 10年观察期间,HIV-1感染的流行率和发病率趋势曲线相平行。总流行率为43.6%(95%CI:42.4~44.7)。在4 023名血清反应阴性者中,全程跟踪观察1 746人。所观察到的发病人数为每年685人(95% CI:6.04~7.66)。流行率曲线呈下降趋势,但1990年与以后几年稳定下降的趋势相比,流行率位居于明显的高水平。1991年发病人数略有升高,达到980人。  结论 HIV-1感染的流行趋势与发病频率下限趋势曲线相平等。尽管10年间所观察到的HIV-1感染频率有所下降,但流行率和发病率曲线在绝对项上仍持续处于高水平。因此,必须强调,应对存在感染危险和通过异性性传播的每类分组人群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保证在IDU中所观察到的HIV-1感染的高流行率和发病率不再重现。(周敦金摘 符成功校)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与高龄老人社区居住人群功能降低和改进有关的因素

    研究旨在分析高龄老人社区中与功能减退和改善有关的因素。Sherbrooke市内的老年人代表性样本接受了每年1次共3次的评估。与功能衰退相关的因素中重要的是:不能进行常规活动的天数、每天食用热饭的次数和认知状态;显著的保护因素是体重降低和独居。以往功能自主性、认知状态或情绪的减退不是独立的危险因素。与功能改善有关的重要因素是残疾指数、以往功能减退情况,以及残疾指数的降低。感觉到健康状况比前一年差是一个显著的阻碍功能改善的因素。

    作者:董忠;高京晓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苏丹南部的饥荒调查

    苏丹长期受内战和严重饥荒的影响,造成人群中普遍存在严重营养不良和很高的死亡率。  长期战争和混乱的社会经济使苏丹南部正面临着严重的食品短缺。尤其1998年1月在加扎勒河省的瓦乌、乌韦勒和戈格里亚勒的战斗,造成大量贫民流亡,牧畜存栏数大量下降,掠夺和干旱使情况更加恶劣。结果使加扎勒河省的人口面临大面积饥荒。  作者在1998年7月20日~8月25日期间,对加扎勒河省展开营养和死亡率调查。根据WHO推荐的样本分组方法,把指定地区内儿童随机分为30组,每组15个。通过询问户主来收集研究前1个多月或2个月的成人和儿童死亡人数的资料。测量所有身高在65.0~114.9 cm,年龄在6~59个月间儿童的体重、身高和后臂的周径。以体重与身高的比值(W/H)为指标计算。  在三个地区调查了981户,共5 658人,5岁以下儿童1 685(29.8%)人。这三个地方,死亡率是国际标准值(每天0.10‰)的10~20倍。自然死亡率是每天0.92‰~2.61‰,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是每天1.76‰~4.57‰。对1 352名年龄在6~59个月的儿童做营养调查,结果显示极重度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和重度营养不良的人占极高比率。尽管被测儿童年龄不是很准确(通过身高估计年龄),但营养不良的严重程度明显超过1994年卢旺达难民和1996年利比亚的观察结果,与1992年索马里的情况很相似。  对上述形势严峻地区的调查,得到了大量真实的普遍人群死亡率和营养不良的数据。这些数据进一步证实了苏丹南部饥荒影响的严重程度和广度。作者希望这个调查结果唤起每个人加入到那儿的救济行动中去。(刘体全 杨光辉摘 郝 勇校)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尼古丁脱瘾损害注意力

    对吸烟者来说,认知损害常常是他们戒烟失败的一个原因。目前,由美国国家戒毒研究院的Heishman领导的小组正在研究戒除尼古丁对大脑功能的影响。  Heishman及其同事要求20名长期吸烟者做两项实验:一是寻找字母的试验,用以测定基本的注意力;另一是逻辑性的试验,检测复杂的识别功能。试验分别在吸烟前和吸两支烟后进行,一次发生于志愿者按常规方式吸烟时,另一次在戒烟18 h后进行。  该小组假设戒烟将影响到两个试验中的行为,而研究者只发现了戒烟对寻找字母试验的损害而对逻辑性试验并没有损害,戒断后再吸烟可使受损伤的应答改善到基本状态,并能促进逻辑性试验的行为。  Heishman等发现这种伤害在戒烟早期更易发生。为帮助吸烟者戒烟,需采取各种方式减轻这种伤害,如用尼古丁贴片或尼古丁胶。Heishman警告说并没有大量的证据表明尼古丁可提高和改善正常人的记忆和认知,这种提高只发生于在某种情况下受到伤害的人,比如在戒烟期间或记忆紊乱期间。(于新蕊 滑莉莎摘 纪会民校)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不安全注射与血传性病原体传播

    工业化国家于20世纪初即已弄清,不安全注射可导致经血传播的传染病的传染。在了解这一危害性达几十年以后,这些国家的医务界终于广泛采取了“每个病人用一支消毒注射器和针头”的政策。后来采用的一次性注射器极大地减少了工业化国家医护人员针刺损伤及注射吸毒者共用针头的问题。相反,发展中国家不安全注射仍然是血传性传染病暴发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  为了确定不安全注射的发生率,评价不安全注射操作带来的血传性传染病的疾病负担,作者对全球1966~1998年间发表的有关文献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结果发现,发展中国家每人平均每年接受1.5次注射,而收容机构儿童,以及患病或住院的儿童和成人的注射次数往往还多10~100倍。在所有注射中,平均95%为治疗用,其中多数被认为是不必要的。代表5个发展中国家地区的19个国家中,有14个国家的注射至少有一半不安全;有18项研究报告了不安全注射与乙肝、丙肝、HIV、埃波拉和拉沙病毒感染及疟疾之间确有联系;5项研究将20%~80%的全部新乙肝感染归因于不安全注射,3项研究则认为注射是丙肝传播的主要方式。  不安全注射的问题是复杂的,解决起来并非易事。例如,可以作为努力改善医护人员的教育和监督,目的是减少不必要的注射和促进注射安全。但即使这样,在贫穷的国家中,有价值的物品是不会扔掉的,因此,深深地刺激人们一直反复使用注射器。制订和实施有关规划可以就关于不安全注射的危害性问题对病人进行教育,并设法减少病人对注射的要求,但单单教育可能不足于破除这种注射习惯,因为人们认为注射具有神奇效果。虽然国家乙肝免疫接种规划可有效地预防由不安全注射引起的乙肝传播,但却不能消除通过这一途径所致之其他感染。技术上的解决办法可以采用只能使用一次的如“自动报废”(AD)注射器,但它们价格昂贵,且不能消除环境中锐利废弃物的危害。  因此,任何安全注射的实施都必须解决全球、国家及社区,以及基层医生和病人中的问题。出发点是要认识到这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同时深信尽管问题复杂,但却是可以预防的。在收集更多资料并更准确地确定问题程度的同时,发展中国家应当立即改变安全注射的做法。“首先应当无害”的公害卫生原则,应同样适用于发展中国家和工业化国家。(黄治平摘)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患者对综合医疗模式的态度

    近年来,综合医疗模式已逐渐被接受,旨在评价患者对此的态度及对两种模式的优先选择。  从1995年11月~1996年4月,在接受综合医疗模式的医院,由1名调查者随机会见237名患者,排除32名Abbreviated精神测验积分小于8分者,共205名。平均年龄68岁(15~92岁),女性115名(56%),男性90名(44%),分为年轻组≤64岁(n=63),老年组≥65岁(n=142)。调查询问以下问题:①是否认为老年和年轻患者应该在同一病房;②是否认为你(被调查者)所在病房的某人应该在老年病房或年轻病房;③如果有选择权你会选择按年龄分病房或综合病房;④入综合病房前住过院者比较医疗质量的变化。同时询问患者选择的理由。结果做χ2分析。  调查显示:①多数患者选择综合病房(86%比14%),老年组更显著(χ2=6.69 P<0.01)。老年人认为与年轻人可以互相帮助、学习,并有利于反对歧视老人。②70%的被调查者未遇见认为应该按年龄分病房的患者;另30%是认为老年人意识模糊(56%)、虚弱(36%)、年老(8%)。③如果有选择权,仅47名(23%)患者选择按年龄分病房,其中年轻组41%,老年组15%。选择同年龄组原因是自觉虚弱或不愿老年人打扰。④69名曾入院者,36%认为综合病房医疗质量更好,12%认为更差,52%认为不变,两组间无差异。  作者认为综合医疗是优选的医疗模式,特别对老年人,但还应认识到一些患者有特殊要求。因此,理想的模式是一个包括完整的综合医疗系统的按需体制。(涂朝晖摘 陈世蓉校)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社会关系和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目的 探讨几种健康行为和社会关系(团体关系和个体关系)的相关性。  方法 资料来源于1988~1994年美国在18岁以上人群中进行的第三次全美健康和营养检测调查。研究了以下5种行为与团体关系频率和个体关系频率之间的相关性。这5种行为是:吸烟、1年内未测血压、1年内未测胆固醇、1年内未进行身体锻炼和每天吃果蔬少于5次。  结果 通过对年龄、性别、种族、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和职业状况等进行校准修正后,得出以下结论:团体关系与所有5种行为因素呈负相关;其中,吸烟和身体锻炼两因素与之呈显著性负相关(P<0.001);个体关系与1年内未测血压、未测胆固醇、果蔬消费不足3因素呈显著性负相关(P<0.001);个体关系与不进行身体锻炼的相关性接近阈反应(P<0.001);个体关系与吸烟呈正相关(P<0.05)。  结论 以上结果与以前的研究相符。表明社会关系对几种行为均有影响,而这几种行为是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直接和间接相关的。(王远虹摘)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Finasteridre:控制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一种新药

    Finasteridre抑制25-α-还原酶的活动,显著地降低二氢睾酮水平,在4年的试验中与使用安慰剂相比,以及对照组6年的观察结果表明,前列腺体积的减小可提高尿流频率和改善症状。4年的安慰剂作对照的PLESS研究表明:Finasteridre显著地降低初发前列腺增生相关的急性尿潴留和进行外科手术的危险性,相对前列腺增生较小而言,Finasteridre对增生较大的病人有更明显的疗效。但是,对前列腺大小的估计却存在着困难。早期的一个1年的试验表明,用单一的Terazosin或Terazosin加上Finasteridre的治疗,比只用Finasteridre和安慰剂在减轻症状和提高尿流频率方面有更显著的疗效。Finasteridre单一用药和联合用药对前列腺体积的减小有显著意义。一次6个月的试验表明:对于轻度到中度症状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病人,Finasteridre的全面作用要比Serenoa repens(混合)要大。一项美国的成本分析模型显示:在头两年,用Finasteridre和Terazosin比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的费用要低。一项加拿大的成本-效益和成本-效用分析使用决定分析模型显示:相比那些有中度症状,服药3年以上,14年以下,焦急等待或经尿道前列腺切除的病人,在一个较低的费用下,Finasteridre初步的干预提供了更多的调整质量生存年。但是,对于那些有严重症状,需治疗4年以上的病人,却要花费更多,但获得的调整质量生存年却要少。因此,必须进行预期的经济研究分析。Finasteridre与Serenoa repens在提高生命的全面质量方面趋于相似,用Finasteridre和TURP对病人具有相似的满意度。对Finasteridre大部分病人能很好地接受,大量相关的报道指出,不利的影响与性别有关(12.1%)。  结论 尽管能适当地提高大尿流量和症状评分,但用Finasteridre的首选是中度症状、不复杂的良性前列腺增生,尤其是前列腺肥大(>40 ml),还有那些严重症状,不能忍受或不愿做手术的病人。重要的是,Finasteridre的出现减慢了疾病的进程,明显地减少急性尿潴留的发生率和外科手术干预。到目前为止,尚无药理学机构表明这个结果的降低。(王光明摘 程茂金校)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儿童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在调节儿童心理健康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自我意识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儿童的健康个性的形成,同时也标志儿童个性的发展水平。随着社会性研究的兴起,儿童自我意识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从定义、发生发展、实践性研究和促进措施等4个方面,阐述了儿童自我意识的研究状况和进展。

    作者:官旭华;石淑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SF-36健康调查量表的应用

    生命质量是医学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虽然生命质量测量的理论文献有了发展,但仍未有一个统一的测量方法。为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结果的比较,国际生命质量评价组织推荐使用SF-36健康调查表进行生命质量的测定,并在其方案中对SF-36的翻译、有效性、标准的建立、解释做了说明。综述概括了SF-36的发展和评价,包括信度和效度的研究,提供了应用的指导,也陈述了国际生活质量评价的简要历史。

    作者:王素华;李立明;李俊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巴西城市的重度钩端螺旋体病流行

    在传统观念上,钩端螺旋体病被认为是一种散发性农村疾病。然而,自80年代初以来,有人对选择的城市人口做了钩端螺旋体抗体筛查,发现阳性率高达30%,说明有相当大比例的市区居民曾暴露于本病。1996年雨季期间,巴西萨尔瓦多市更是发生了一次表现为黄疸和急性肾衰的一种急性病大流行,后来证实为钩体病。  1996年3~11月,巴西萨尔瓦多市传染病医院对钩体病进行了主动监视,所有疑似钩体病病例均收入该院治疗。结果在临床诊断的326例病例中,经血清学试验和钩体培养确诊的病例有193例(59%)。多数病例为成人,平均年龄35.9岁,男性占80%。入院时见有黄疸、肾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和出血,其他的并发症有呼吸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精神状态改变及贫血。尽管进行了积极治疗,但仍有50例死亡,病死率为15%。  萨尔瓦多市钩体病流行期间,重度钩体病发病率为12.5/10万。在76个人口调查区中,发病率>20/10万的有15个。这15个区均由贫民窟组成,47%的住宅为敞开式下水道系统,而其他61个区为29%。这15个区居民罹患重度钩体病的危险性比其他区高3倍。  钩体病原本是与家畜、森林中的贮主和耕作习惯有关的一种散发性农村疾病。但由于农村向城市移民以及城市人口剧增,使巴西城市发生了变化,产生了钩体传播的新环境。此次萨尔瓦多市钩体病暴发表明,本病的流行病学和影响正在改变。重度钩体病数只代表所有临床感染的5%~15%,实际病例数可能超过2 000例。发生重度钩体病高危险性的个人,均为居住于缺乏基本卫生设施的城市边缘贫民窟的城市贫民。从病人中分离出哥本哈根问号血清型钩体这一事实,支持了家鼠作为基本贮主的分析,因为黑鼠和沟鼠是这一血清型钩体的常携带者。将暴雨时流行以及男性病例比女性多结合在一起考虑,这些结果说明接触鼠尿污染的洪水是可能的传播方式。  流行钩体病的类似社会和气候条件在整个中、南美洲的城市都存在。巴西的所有主要城市中心均报告过季节性钩体病暴发;1997年厄瓜多尔的瓜亚基尔市,在与厄尔尼诺现象有关的暴雨期间也发生了一起钩体病流行。这些报告又一次证明钩体病是从其传统的农村地区传播到城市中心的一种新的传染病。(黄治平摘 陈世蓉校)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男性AIDS患者无保护性行为的发生状况

    据估计,美国每年有约40 000人感染HIV。因此,针对一般人群的健康教育和已知或可能HIV阳性高危人群的强化干预措施,是当地HIV预防工作的重点。然而有关HIV感染者危险行为的资料,尤其是基于人群调查的资料并不多见,这类资料对于有效控制HIV传播,合理分配卫生资源和正确估计HIV的传播趋势都是十分有用的。为此,作者对加州洛杉矶地区人群AIDS/HIV登记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旨在描述男性AIDS患者人群性行为,特别是无保护性行为的存在状况。  研究对象为18岁以上的男性洛杉矶居民,他们均为当地卫生部门新近发现的AIDS患者,并在1995年1月~1997年6月期间参加过一次标准调查。分析内容包括性伴人数、类型,性行为类型,调查前一年避孕套的使用情况等。在过去的一年中不常使用避孕套而与同一个或多个性伴发生经阴道或经肛门性交即为无保护性行为。  在1 571名符合分析条件的男性人群中,有617人(39%)完成了调查,其中有179人(29%)在过去的一年中曾有过无保护性行为。无保护性行为的发生率在30岁以下人群中高,为43%;30~39岁人群次之,为31%;40岁及以上男性为22%(P≤0.01)。在受教育时间少于12年的男性中无保护性行为的发生率为35%,而受教育时间超过12年者为25%(P=0.03)。异性恋人群无保护性行为的发生率为35%,高于同性恋和双性恋者(26%,P=0.03)。在过去5年中曾有商业性行为者,无保护性行为的发生率较高,为37%。此外,在调查前一年知道自己感染HIV者,无保护性行为的发生率高于感染已久者,分别为44%和23%(P<0.02)。非白人人群无保护性行为的发生率为31%,略高于白人人群的23%(P=0.05)。  另外,323个研究对象曾有1个或多个男性伴,其中230人有主动肛交史,22%的人(72人)不常使用避孕套;228人有被动肛交史,27%的人(86人)不常使用避孕套。131个(21%)研究对象曾有1个或多个女性伴,53%的人(70人)不常使用避孕套;34人(26%)有肛交史,其中18%(24人)不常使用避孕套。  此次调查结果分析表明,在高危人群中早期进行HIV检测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青年男性人群中,医务工作者的任务不仅仅是医疗照顾,更重要的是在正确估价他们HIV高危行为的基础上,为他们提供减低危险的健康咨询和相应的卫生服务。(张娟妮 赵立群摘 王学良校)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局部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与职业层的关系

    目的 在局部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方面,对12个国家进行职业层差异比较,以确定与较低或较高死亡率相关的因素。  方法 从20世纪80年代美国纵向或横断面调查中,获得30~64岁人群中职业层死亡率资料。一般的职业层计划应用于大多数国家。主要资料问题的潜在效果被定量评价。  结果 在英格兰威尔士、爱尔兰以及北欧国家,手工劳动层死亡率比非手工劳动层高。在法国、瑞典以及地中海国家,手工劳动层死亡率与非手工劳动层一样低或更低。与北欧比较,美国职业层死亡率差异在30~44岁人群中较小,在45~64岁人群中较大。  结论 结果强调了局部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社会经济不平等的易变性。在行为危险因子中,这些社会经济不平等性对社会梯度表现出极强的敏感性。这些危险因子的梯度通过文化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来测量。(艾宗波摘 符成功校)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父母在保护青少年免于犯罪和吸毒中所起的作用

    研究表明,犯罪和吸毒在行为问题中互有关联。该文目的是从文化领域和生态学、同学、家庭和个性方面,发现与青少年犯罪和吸毒有关的相似的危害因素,和哪种危险因素与其中一种行为问题更相关,并研究父母-孩子之间的密切关系作为保护因素,在抵消文化和生态学危险因素方面,使犯罪和吸毒减少。  对象和方法 参加者为随机选择的2 837名哥伦比亚青少年,包括高危险人群(如单亲家庭、失业和文化程度较低者)和低危险人群,年龄12~17岁,平均16岁,其中男性占53.0%,女性占47.0%。双亲家庭占66%,将母亲文化程度分为5级(从小学到研究生)。独立变量包括4个方面:文化和生态学,包括暴力、药物是否易获得、工作及学校压力;同学情况,包括同学吸毒和犯罪情况、花费交友时间;家庭特征,包括父母-孩子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同胞有无吸毒;个性包括性格内向、心理创伤和学习成绩差。依赖变量是犯罪和吸毒。  结果 男孩较女孩更可能吸毒和犯罪(分别为r=0.19,P<0.001;r=0.24,P<0.001),吸毒和犯罪行为与种族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父母的婚姻状况(如单亲家庭)、父母受教育程度低、父母失业与青少年犯罪行为相关(分别为r=0.06,P<0.01;r=0.08,P<0.001;r=0.09,P<0.001);父母的婚姻状况与吸毒显著相关(r=0.09,P<0.001)。所有危险因素均与吸毒和犯罪相关,与吸毒和犯罪有相关性的因素为:个性方面包括放纵不正常行为和学习成绩低,同学方面有犯罪和吸毒行为,文化和生态学方面包括暴力、工作或学校压力及家庭各方面危险因素,46%的吸毒者和61%的犯罪者在这些方面可找到原因。与犯罪有关的危险因素远较与吸毒有关的危险因素多,5个变量中只有2个与吸毒有关,即同胞或同学中有吸毒者,药物易获得。个性变量中严重心理创伤和学习成绩差、单亲家庭、同学中有犯罪者、对受试者使用暴力与犯罪的相关性显著高于与吸毒的相关性。密切的父母-孩子关系如父母身份、母爱、和父母-孩子之间非冲突的关系,能抵消这些危险因素对吸毒和犯罪的负作用,降低青少年吸毒和犯罪的发生。  讨论 该研究首次显示了对吸毒和犯罪的一些相同的和不同的危险因素,表明国家对公共健康政策有关的干涉,如暴力和吸毒是可行的,结果指出,干涉程序旨在争对青少年易受影响的吸毒和犯罪方面的具体相关因素。例如,减少吸毒和犯罪的危险因素,增加保护因素,从而减少吸毒和犯罪。(郑爱青 于秀丽摘)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乳房植入术不会引发相关综合征

    据美国医学研究院(IOM)报道,硅凝胶乳房植入体不引起狼疮、癌症、神经疾患或其他慢性病,但乳房植入体常常导致局部和围手术期问题,以致不得不行外科手术矫治。至1997年,180万美国妇女接受了乳房植入术,其中70%与整形一道进行。18个月以前,委员会要求IOM评价现存乳房植入体的毒理学和流行病学资料,因为接受乳房植入体的妇女对近10年产品进行诉讼,提出硅凝胶泄露导致全身免疫系统受损。IOM报告指出,很多早期乳房植入体引起全身疾病的研究是不全面的,随访研究并未发现他们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报告还指出,接受乳房植入体的产妇不可能将硅凝胶传给她们的婴儿,因此,不应该停止哺乳。报告还强调了乳房植入体可能导致的严重问题,对妇女来说,术前充分了解这些危险性是必要的。报告要求采取新的措施获得书面同意,并要求整形外科医生应告诉她们术后可能发生的事情和并发症。然而,报告并未详细统计乳房植入术的并发症,如囊袋周围组织挛缩、感染、血肿、疼痛和硅凝胶乳房植入体破裂的发生率,仅报道并发症发生频繁。报告说:“乳房植入体寿命有限,破裂相当常见,其发生率随植入年龄和乳房植入体类型而有所不同”。(古庆恩 李 娜摘 王 沛校)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