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冠心病心绞痛主要证型的辨证诊断标准

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

关键词:
摘要:我国冠心病患病率及病死率仍处于上升阶段,目前冠心病患者约1 100万,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2004年后,冠心病医疗费用增长显著高于我国GDP的增长[1].因此对冠心病防治非常迫切.冠脉介入治疗的出现是里程碑性的进展,但仍不能有效降低远期终点事件.病证结合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具有改善症状及预后等优势,已受到国际医学关注.然而目前冠心病证候诊断复杂,尚缺乏系统证治规范指导.制定规范化的冠心病证候诊断标准是提高冠心病中医药辨治水平前提与基础.目前大多标准存在如下问题:(1)以往冠心病辨证标准主要源于专家个人经验,缺少大型流行病学的资料.(2)标准的制定缺少临床验证的过程.(3)以往标准纳入缺少采用冠脉造影、介入治疗、冠脉搭桥等技术的病例.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癌症防控需“消灭+改造”的持久战——中西医结合值得期待

    现代医学的“抗癌战”已有近两百年历史,成绩显著,但未全胜.考其原因,与抗癌的战略不无联系.1863年Virchow提出癌的细胞起源以来,一切努力都指向癌细胞,把癌症看作局部病变,忽视了整体;把癌症看作外敌入侵,采取“消灭”方针,忽视了“改造”.笔者近年从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和近为今用的角度,写了《消灭与改造并举——院士抗癌新视点》、《中国式抗癌——孙子兵法中的智慧》和《控癌战而非抗癌战——“论持久战”与癌症防控方略》三本书,作为对癌症防控的管见,以供讨论.

    作者:汤钊猷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黄芪党参对心肌梗死后心衰小鼠心肌复极时间的干预研究

    目的 研究益气药黄芪、党参对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后心衰小鼠心肌细胞复极时间的干预作用.方法 通过冠脉结扎术复制MI后心衰小鼠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模型组(生理盐水)、益气组[黄芪1.2 g/(kg·d)+党参0.9 g/1(kg·d)配方颗粒溶液]、西药组[美托洛尔溶液8 mg/(kg·d)].术后灌胃干预4周.检测小鼠超声心动及心电图,分离心肌细胞,使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分析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结果 黄芪、党参可改善MI后心衰小鼠左室射血分数(P<0.05),缩短MI后心衰小鼠QT间期(P<0.01)及校正QT间期(P<0.05),减少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缩短MI后心衰小鼠心肌细胞复极时间(P<0.05),并且缩短心肌细胞复极时间效果优于美托洛尔(P<0.05).结论 益气药黄芪、党参可提高MI后心衰模型心肌复极速度,减少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改善心功能和远期预后.

    作者:李思耐;林谦;高群;武乾;崔海峰;刘静;石晓路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桂枝茯苓胶囊原料药及其组分对人源乳腺癌细胞株增殖的影响

    目的 利用高通量筛选技术,观察桂枝茯苓胶囊原料药及其组分对人源乳腺癌细胞株增殖的作用.方法 桂枝茯苓胶囊原料药经萃取、洗脱后获得的粗组分,再经分离得到929种标准组分.采用磺酰罗丹明B比色法评价以含1% DMSO的无血清DMEM培养液体系为对照时桂枝茯苓胶囊原料药(6.125、12.5、25、50、100、200、400 μg/mL)及其929种组分(50、5iμg/mL)对人源乳腺癌细胞株MCF-7和MDA-MB-231增殖的影响.结果 作用72 h后,高浓度的桂枝茯苓胶囊原料药对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能力强,且有良好量效关系(r =0.987 5),低浓度对MDA-MB-231细胞增殖抑制能力强;929个组分(5 μg/mL)中仍有部分样品对乳腺癌细胞细胞生长抑制率>50%,同时这些组分对正常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无生长抑制作用.结论 桂枝茯苓胶囊原料药在两种人源乳腺癌细胞株上均有显著的抑制细胞增殖作用,并具有明显的浓度和时间依赖性.

    作者:于子茹;李莉;王金华;王振中;萧伟;杜冠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中医肿瘤诊疗中的诊断、辨病、辨证与辨症

    恶性肿瘤已成为全球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疾病之一,也是当前医学界的亟待解决的重大难题.中医药在现代肿瘤治疗中发挥替代和补充作用,已越来越受重视,但中医药治疗肿瘤仍存在很多争议的问题,如中医肿瘤病名及诊断规范化,辨病与辨证,辨证与辨症关系的理解欠一致.笔者就肿瘤中医诊断、辨病与辨证权重及辨证与辨症的关系进行阐述,以期抛砖引玉,引起更多学者进行讨论,形成相应的共识.

    作者:吴万垠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中国专家共识

    麝香保心丸是目前我国常使用的一种芳香温通类中成药,其功能主治为“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症见心前区疼痛、固定不移;心肌缺血所致的心绞痛、心肌梗死见上述证候者”[1].1981年在我国批准上市以后,初主要用于即刻缓解冠心病心绞痛发作,进一步用于预防心绞痛发作.为正确使用麝香保心丸,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对其药理作用和迄今为止的临床有效性、安全性证据进行了系统回顾和总结,供临床应用参考.

    作者: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银杏叶提取物股动脉灌注治疗组织坏死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临床观察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angiitis obliterans,TAO)是一类累及中小血管,节段性、炎症性的慢性闭塞性病变,好发于下肢动脉,可反复发作,严重时可以导致趾端溃疡、坏疽,甚至需要截肢.目前认为可能与吸烟、寒冷及免疫状态有关[1].TAO病理表现为血管壁全层无菌性炎症,管壁增厚阻塞管腔,并继发局部血栓.其治疗以改善下肢动脉缺血为主.临床上仍有不少患者经过改善动脉血供后疼痛症状仍无法缓解.笔者对21例组织坏死期下肢TAO(necrosis of thromboangiitis obliterans of lower extremities,LEN-TAO)患者进行银杏叶提取物股动脉灌注治疗,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忠隐;王立军;吴晔;郭伟;刘小平;熊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高悬低切术对混合痔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

    目的 观察高悬低切术改善患者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高悬低切组(观察组)和外剥内扎组(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术后均常规静脉滴注止痛药物3日;每日中药坐浴2次,每日伤口换药1次,连续1周.观察术后8h、24 h、48 h、72 h、首次排便后患者疼痛评分,术前及术中外痔处理数量,术后4周评价患者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8h、24 h、72 h、首次排便后的疼痛评分降低(P<0.05),术中处理外痔数量减少(P<0.05),患者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悬低切术式能减少对肛管部分的损伤,减少术中外痔处理数量,明显缓解术后疼痛,患者术后满意度高.

    作者:王栋;贾小强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中医肿瘤病机、治疗与疗效评定的探讨

    作为肿瘤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手段,中医药有其独特的优势.国内外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可以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与放化疗协同作用,增强疗效,同时可以减轻放化疗的不良反应;改善肿瘤微环境,预防复发与转移;阻断癌前病变等.笔者从中医学角度对肿瘤的病机、治法、慢性病管理和疗效评定标准进行归纳、总结和阐述.

    作者:游捷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苦参碱诱导人白血病耐药细胞K562/IM自噬和凋亡的研究

    目的 观察苦参碱对人白血病耐药细胞K562/IM自噬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1)苦参碱及伊马替尼对细胞增殖及自噬情况检测:分别设空白对照组、不同浓度(0.25、0.50、1.00、2.00、5.00 mg/mL)苦参碱组和(0.05、0.25、0.50、5.00、20.00 μmol/L)伊马替尼组,MTF检测K562细胞和K562/IM细胞抑制率.分别设置空白对照组、0.4 mg/mL苦参碱组和0.5 μmol/L伊马替尼组,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检测K562细胞和K562/IM细胞自噬现象,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自噬标志蛋白Beclin-1、LC3-Ⅱ/Ⅰ、P62的表达.(2)苦参碱联合3-甲基腺嘌呤(3-MA)或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诱导K562/IM细胞自噬及凋亡情况变化的检测:实验分6组,空白对照组、苦参碱组(0.4 mg/mL苦参碱处理)、3-MA组(5 mmol/L3-MA处理)、Rapa组(0.5 μmol/L Rapa处理)、苦参碱+3-MA组(0.4 mg/mL苦参碱+5 mmol/L3-MA处理)、苦参碱+ Rapa组(0.4 mg/mL苦参碱+0.5 iμmol/L Rapa处理),采用MTT检测细胞的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自噬标志蛋白Beclin-1、LC3-Ⅱ/Ⅰ、P62及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表达.结果 (1)苦参碱和伊马替尼作用K562、K562/IM细胞,细胞增殖受抑制明显(P<0.05),LC3-Ⅱ/Ⅰ的聚集明显增加,Beclin-1及LC3-Ⅱ/Ⅰ蛋白表达升高,P62蛋白表达减少(P<0.05),以K562/IM细胞更明显(P<0.05).(2)苦参碱组K562/IM细胞增殖抑制率(36.32±2.21)%,凋亡率(15.35±0.39)%.苦参碱+3-MA组K562/IM细胞增殖抑制率升高[(65.25±2.06)%,P<0.01)],凋亡率升高[(21.70±0.48)%,P <0.05],同时Beclin-1及LC3-Ⅱ/Ⅰ蛋白表达下降,P62蛋白表达增强,Caspase-3表达增强(P<0.05);而苦参碱+Rapa组作用则相反.结论 苦参碱和伊马替尼均可抑制K562、K562/IM细胞增殖的同时可诱导自噬,以耐药K562/IM细胞株自噬明显.通过3-MA抑制自噬可增强苦参碱对细胞K562/IM作用的敏感性,而雷帕霉素减弱苦参碱作用.

    作者:胡美薇;傅丽娟;范翠华;成志;陈霞君;郑兵荣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中国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2017)

    1 前言 脑梗死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而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功能缺损.本病属于中医学“中风病”,以猝然昏仆,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为主症[1].如果临床以突发眩晕、或复视、或步履不稳、或肢体抖动等表现,可称为“类中风”,仍属于中风的范畴.缺血性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2].所以,脑梗死的防治意义重大,处理上应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康复和早期预防再发.但诊断上需排除非血管性脑梗死.

    作者: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晚期原发性肺癌血瘀证评分与临床指标相关性研究

    目的 观察晚期原发性肺癌血瘀证量化评分与临床指标相关性.方法 选择晚期原发性肺癌患者63例,分为中药组(31例)和化疗组(32例),中药组以中药注射液联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化疗组以常规方案化疗,21天为1个周期,连续治疗2周期;分别测定治疗前后46项常用临床指标及用拟定量化标准得出的血瘀证量化值,观察血瘀证量化值的改变与临床指标改变的相关性.结果 血瘀证量化值的改变与与营养不良相关因子(HGB、ALB、GLB、TP、HCT、MCV)、凝血指标(AT-Ⅲ、D-Dimer、FIB、APTT、FDP)、血脂指标(TC、LDL-C、HDL-C)、炎症因子(LYMPH#、PDW、CRP)、部分肿瘤标志物(SA)、Cr及部分免疫相关因子(CD3+、CD4+/CD25+、CD8+/CD28+、NK)的改变呈正相关(P <0.01,P<0.05),而与其他免疫相关因子(CD3+/CD4+、CD3-/CD19+)、SOD及肿瘤标志物(CEA、CA125)的改变呈负相关(P <0.01,P<0.05).结论 晚期原发性肺癌血瘀证量化评分与多个常用临床指标密切相关.

    作者:李蒙;吴玖斌;郭秀伟;张培彤;徐鹏翔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脑出血各证型患者细胞自噬及Cathepsin D表达差异研究

    目的 观察脑出血(ICH)闭脱证患者血肿周围组织细胞自噬和自噬相关蛋白Cathepsin D的表达差异.方法 将27例ICH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为阳闭证(12例)、阴闭证(9例)、脱证(6例)3组,评估出血量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另选6例颅内深部动静脉畸形(AVM)需开颅手术,但未发生脑出血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透射电镜(TEM)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细胞内自噬泡及Cathepsin D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ICH患者血肿周围脑组织中自噬泡数量及Cathepsin D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各证型按自噬泡数量、Cathepsin D表达水平、出血量、NIHSS评分排列由高至低均为:脱证、阴闭证、阳闭证(P <0.01,P<0.05);按GCS评分排列由高至低为阳闭证、阴闭证、脱证(P<0.01).自噬泡数量、Cathepsin D表达与出血量、NIHSS评分呈正相关(P<0.01);与GCS评分呈负相关(P<0.01).结论 细胞自噬参与了ICH后继发性神经细胞损伤,闭脱证患者血肿周围组织细胞自噬和自噬相关蛋白Cathepsin D的表达存在差异.

    作者:廖远生;杨瑞玲;吴成翰;王开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盛灿若教授针刺治疗三叉神经痛临证经验撷英

    盛灿若教授是全国名中医、著名针灸临床家、江苏国医名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康复科主任中医师,系属针灸大师承淡安所创“澄江针灸学派”(或称承门针灸学派).从医近70年,目前仍工作在临床一线.他曾先后担任全国中医高校针灸教材编委,中国针灸学会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评审委员,江苏省针灸学会副会长,江苏省中医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委员等[1].盛教授长年整理古籍文献,博识群书,精益求精,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别具匠心,取穴少而精,对神经系统疾病和疑难杂证尤其足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有独到之处.

    作者:盛艳;张旭;孙建华;吴晓亮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冠心病心绞痛主要证型的辨证诊断标准

    我国冠心病患病率及病死率仍处于上升阶段,目前冠心病患者约1 100万,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2004年后,冠心病医疗费用增长显著高于我国GDP的增长[1].因此对冠心病防治非常迫切.冠脉介入治疗的出现是里程碑性的进展,但仍不能有效降低远期终点事件.病证结合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具有改善症状及预后等优势,已受到国际医学关注.然而目前冠心病证候诊断复杂,尚缺乏系统证治规范指导.制定规范化的冠心病证候诊断标准是提高冠心病中医药辨治水平前提与基础.目前大多标准存在如下问题:(1)以往冠心病辨证标准主要源于专家个人经验,缺少大型流行病学的资料.(2)标准的制定缺少临床验证的过程.(3)以往标准纳入缺少采用冠脉造影、介入治疗、冠脉搭桥等技术的病例.

    作者: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补阳还五汤上调miRNA-210表达促进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血管生成

    目的 体外研究miRNA-210在补阳还五汤(Buyang Huanwu Decoction,BYHWD)促进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s)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制备BYHWD含药血清,脂质体2000将miRNA-210 inhibitor转染至HBMECs,HBMECs分为空白血清组(10%正常对照血清)、BYHWD含药血清组(10% BYHWD含药血清)、miRNA-210 inhibitor阴性对照组(NC 10%BYHWD含药血清+miRNA-210 inhibitor NC)和miRNA-210 inhibitor组(10% BYHWD含药血清+miRNA-210 inhibi-tor);采用Ml-r、Transwell和管腔形成实验分别检测HBMECs增殖、迁移和管腔形成;qRT-PCR检测m iRNA-210、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mRNA表达,WesternBlot检测VEGF和VEGFR2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血清组比较,BYHWD含药血清组HBMECs增殖、迁移和管腔形成增加(P<0.01),miRNA-210、VEGF和VEGFR2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P<0.01).与BYHWD含药血清组比较,miRNA-210 inhibitor组HBMECs增殖、迁移和管腔形成减少(P<0.01),VEGF、VEGFR2mRNA和蛋白表达减少(P<0.01).结论 BYHWD可促进HBMECs血管生成,其机制可能与其上调miRNA-210表达激活VEGF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胡辉;储利胜;孙斯琪;李琳;方燕;顾晶晶;张建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第五次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纪要

    近五年来,中西医结合医学取得了众多令人瞩目的新成果.中西医结合医学经历了一个甲子的发展与壮大,以“源于中医、西医,高于中医、西医”为宗旨,通过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碰撞融合,集百家之长,荟萃精英,在争鸣中探索,在困境中突破,在实践中创新,成长为中国创造、影响世界的新兴医学,获得了世界关注.

    作者:陈香美;冯哲;李平;耿文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1996-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立项PICO模式分析

    检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和丁香通网站1996-2016年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学科立项项目,采用PICO模式进行分析.发现共立项60项(2 003万元),中医学类24项(40.0%)/856万元(42.7%),中药类1 9项(31.7%)/693万元(34.6%),中西医结合类1 7项(28.3%)/454万元(22.7%).地区基金项目21项(35.0%)/807万元(40.3%),青年基金19项(31.7%)/385万元(1 9.2%),面上项目1 7项(28.3%)/571万元(28.5%).北京、广东等科研实力较强省市和云南、广西、河南等疫情较重省区立项项目较多,中西医结合临床基础、中药抗病毒与感染药理和中医内科学是立项项目多的分支学科.

    作者:姜枫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夹脊电针对脊髓损伤小鼠运动功能及凋亡蛋白的影响

    目的 观察夹脊电针对脊髓损伤小鼠模型运动功能及凋亡蛋白的影响.方法 96只C57BL/6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和电针组[疏密波(2/100 Hz),0.2 mA,15 min],每组24只,采用腹腔注射麻醉剂制备T10SCI模型.选择T8和T12两对夹脊穴进行针刺治疗,每天1次,干预28 d.观察CatWalk步态分析,采用Western Blot测定脊髓P53、Bax、Bcl-2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同期比较,电针组14、28 d小鼠爪印面积、支撑时相比增加,P53表达降低,28 d下肢摆动速度加快(P<0.05);针刺组28 d小鼠下肢摆动速度、支撑时相比增加,7、14、28 d P53表达降低(P<0.05);电针组和针刺组3~28 d Bax表达降低,7~28 d Bcl-2表达升高(P <0.01,P<0.05).与针刺组同期比较,电针组28 d爪印面积变大、支撑时相比增加,P53表达降低,7、14 d Bax表达降低,7、28 d Bcl-2表达升高(P<0.05).结论 夹脊电针可促进脊髓损伤小鼠运动功能恢复,抑制P53、Bax和促进Bcl-2表达.

    作者:卫哲;周赞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对肿瘤病因、致病特点的再认识

    凡是能导致机体相对平衡状态失常而引发疾病的任何因素均称之病因.《内经》以阴阳为总纲,对病因进行分类;东汉张机将病因与发病途径相结合,指出疾病发生不越三条;宋·陈言在《金匮要略》的基础上提出了“三因学说”[1],即六淫邪气侵犯为外因,七情所伤为内因,饮食劳倦、跌仆金刃及虫兽所伤等为不内外因,“三因学说”进一步明确了不同的病因有不同的侵袭和传变途径,这种将致病因素与发病途径结合起来进行分类的方法,使中医学病因理论更趋完善,对后世影响很大.现代对病因的分类,基本沿用此法,分为外感病因、内伤病因、病理产物形成的病因,以及其他病因四大类.现代中医学对肿瘤的病因病机论述绝大多数也是如此,但临床上发现以上理论并不能解释肿瘤的病因病机,更不能解释同一种病因导致的肿瘤与内科常见病在病性、病机、预后中的根本不同,肿瘤发病有其独特的病因病机.

    作者:李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古代病因病机学说的现代化发展

    《黄帝内经》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明“治病必求于本”,所谓“求于本”就是首先弄清楚疾病发生和发展的病因和机制.在医学实践中,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理论,关系到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只有针对病因和病机的治疗才能根治疾病,就是所谓的治病求本,斩草除根.在东西方古代的传统医学中已经建立了完整的病因病机学理论体系,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应该对于这些理论进行“去伪存真”的科学研究.

    作者:王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