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萍;陈海峰
目的研究蒙山虫草、蛹虫草、冬虫夏草等3种虫草水提液的抗氧化活性,并考察实验条件对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3种虫草的抗氧化活性.结果 3种虫草的抗氧化活性都较强,且比较接近.结论 3种虫草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具有延缓衰老的功效.
作者:陈畅;罗珊珊;孙迎节;张长铠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建立测定醋酸奥曲肽中醋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强酸型阳离子交换色谱柱,磷酸溶液(0.5→1 000)为流动相,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醋酸奥曲肽中醋酸的含量.结果醋酸浓度在5.0~30.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方法平均回收率为99.8%,RSD为0.43%.结论分析方法可行,准确度高,可用于醋酸奥曲肽中醋酸含量的测定.
作者:高春;高恒莹;姚瑛;丁锐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胞磷胆碱是内源性合成磷脂酰胆碱的中间体,是构建生物膜的重要成分.中枢神经损伤后,胞磷胆碱参与修复和再生,起神经保护作用;在神经介质的转移和生物电的传导中也起重要作用.对急性中风、外科手术后引起的神经损伤、意识障碍,对帕金森综合征、痴呆症、青光眼等有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近年对胞磷胆碱作用机理已提出合理解释.
作者:周昌奎;吴晓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从大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体内鉴定出一种 (1→3)-β-D-葡聚糖识别蛋白(Tm-GRP)并对其进行分子克隆.方法通过制备一种β-1, 3-葡聚糖固定化柱,从大黄粉虫的体液中筛选出能与(1→3)-β-D-葡聚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蛋白质.利用DNA探针法和随机引物法从大黄粉虫的cDNA文库中筛选Tm-GRP的全部DNA序列.结果 Tm-GRP是一个由1 443个核苷酸编码产生的具有481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结论 Tm-GRP是大黄粉虫体内的一种葡聚糖识别蛋白.
作者:张嵘;李福律;吴春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尤其是广谱抗菌药物的滥用,细菌耐药菌株不断增加,导致很多抗菌药物疗效下降,使得单一抗菌药物已难以控制感染.此文对近年来一些抗菌药物的有效联用进行分析性总结.
作者:李国忠;赵云燕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比较水飞蓟宾-磷脂酰胆碱复合物(SPC)与水飞蓟宾对四氯化碳所致的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50只小鼠随机分成5组,通过对对照组、给药组小鼠血清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肝组织学观察,比较SPC与水飞蓟宾对四氯化碳所致小鼠肝损伤之预防作用的效果.结果水飞蓟宾和SPC均能降低小鼠血清ALT、AST活性,能减轻肝脏病理学变化,但以SPC作用为明显.结论 SPC对四氯化碳造成的急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SPC的作用强于水飞蓟宾.
作者:陈正跃;吴子钊;许建文;张光军;程钢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大黄总蒽醌对SD大鼠所发生的各种毒性反应,以评价大黄总蒽醌的安全性.方法大黄总蒽醌以0、140、794、4 500 mg/kg,ig,1次/d,每周6次,连续给药26周.结果 ig高剂量后,大鼠精神不佳,排稀便、软便,体重增长缓慢.在给药11周时,高剂量组1只大鼠濒临死亡.高剂量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和Na+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尿素氮、总胆固醇、尿酸、K+和Ca2+升高,尿β-微球蛋白、总蛋白质等也显著升高.高剂量组肾脏均可见近曲小管上皮细胞不同程度肿胀变性.结论在该试验条件下,大黄总蒽醌对SD大鼠的毒性反应靶器官可能主要是肾脏(特别是肾近曲小管),这种毒性反应是可逆的,对SD大鼠的安全剂量为794 mg/kg.
作者:张陆勇;江振洲;濮存海;严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根据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的生产工艺,建立宿主蛋白质(HCP)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用不含rhG-CSF基因的空质粒转染E.coli 宿主(BL21),按rhG-CSF的生产工艺进行发酵、纯化、制备HCP.常规法免疫家兔,制备抗HCP多抗血清,经纯化后,过碘酸钠法标记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建立双抗夹心酶标记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HCP在rhG-CSF原液中的含量.结果所建HCP测定方法能够测定7.8~250 ng/ml范围内的HCP.结论重组蛋白质药物宿主蛋白质含量测定应依据不同的工艺,制定不同的方法.
作者:贾茜;王彦芳;张丽芳;焦艳晴;郝爱鱼;董爱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临床常用抗生素安必仙(氨苄西林)、泛捷复(头孢拉定)、悉复欢(环丙沙星)的抗菌效果.方法选择病人炎性分泌物中的6种常见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阴沟肠杆菌和粪肠球菌,用微生物法测定3种药物对上述细菌的抗菌作用.结果安必仙、悉复欢和泛捷复对大多数上述细菌有较好抗菌效果.结论从经济角度来考虑,安必仙较泛捷复、悉复欢价格低,因此安必仙比较实用.
作者:王丽萍;王菊珍;邵欢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B型钠利尿肽(BNP)快速测定与心衰分级的关系.方法对临床诊断为充血性衰竭的患者用荧光免疫干片法定量快速(15 min)检测血中的BNP含量,并与临床心衰作比较.结果 BNP值与心衰分级呈正相关,可反映治疗中病情变化情况.结论 BNP检测具有快速、方便、可重复性好等特点,对于心衰的诊断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卫红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液相色谱法在糖胺聚糖药物的质量分析、新药研究开发方面极具应用价值.此文介绍了液相色谱法在糖胺聚糖鉴别、定量、相对分子质量测定、特征位点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作者:肖英;贺艳丽;王旻;秦立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乌鳖口服液对脾虚小鼠的影响.方法分别给模型组小鼠灌胃生脉液、乌鳖口服液进行观察实验.结果乌鳖口服液27.5、55.0 ml/kg剂量组能明显延长脾虚小鼠的游泳时间和断头后张口喘气时间,张口喘气次数明显增多,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结论乌鳖口服液是一理想滋肾健脾的口服制剂.
作者:于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纳豆激酶的抗血栓作用,探讨其主要作用机理.方法通过药理实验方法观察纳豆激酶对体内急性血栓形成,以及对血液凝固系统全血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血液中纤维蛋白原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纳豆激酶提取物可对抗小鼠体内血栓形成,对内外源性凝血途径均有影响,同时有直接的溶栓作用.结论纳豆激酶具有较强的纤溶活性.
作者:郭婷;姚文兵;高向东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研制酒石酸托特罗定缓释片.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酒石酸托特罗定的含量,利用国内生产的缓控释辅料,以体外释放度为指标,优化处方工艺.结果所得缓释片体外释放实验表明8 h累积释放度>75%.结论研制的酒石酸托特罗定缓释片的缓释效果好,工艺简单,可适合工业化生产.
作者:刘正和;张钧寿;曹德善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玻璃酸钠具有特殊的理化性质、流变学特性及生理功能,近些年来在医药及化妆品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开发了一系列制剂.此文概述了玻璃酸钠制剂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作者:刘高峰;刘艳;原晓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硒化合物的存在形式多种多样,导致其生物学作用机制非常复杂.硒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癌作用,其抗癌作用是通过多种机制产生的.硒化合物在抗氧化与解毒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癌基因表达的调节因子,诱导癌细胞程序性死亡;并且可以影响细胞免疫作用.
作者:崔乔;尚德静;邹霞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检测质粒pUDKH终产品中去污剂曲拉通X-100(Triton X-100)的残留含量.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Triton X-100残留含量,色谱柱为C18柱,流动相为乙腈-水(70∶30),流速为1.0 ml/min, 进样量10 μl,检测波长223 nm.结果平均回收率为100.19%,日内精密度为4.36%,日间精密度为4.17%,Triton X-100在1.25~20 μg/ml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pUDKH产品中的Triton X-100含量在2.27~3.00 μg/ml之间.Triton X-100的低检测限可达1.0 μg/ml.结论此法有良好的准确度与精密度,供试品不需预处理,不受其它成分的干扰.
作者:刘佳;张庆林;毕建进;王正平;吴祖泽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对赤子爱胜蚯蚓体液纯化的几种抗菌组分进行比较研究.方法将蚯蚓体液分别经反相柱、分子筛和阴离子交换柱色谱后,得到相应活性组分,用分光光度法、甲基红四唑/吩嗪二甲基硫酸盐(MTS/PMS)比色分析法和双层琼脂抑菌圈法进行抗菌活力筛选.结果在被检测的3种色谱组分中,只有分子筛色谱组分对巨大芽孢杆菌有抗菌活力;阴离子交换柱色谱组分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活力大.其它色谱组分也有一定抗菌活力.结论 MTS/PMS比色分析法和双层琼脂抑菌圈法相结合,能为纯化和筛选新的抗菌成分提供一个良好的实验平台.
作者:潘卫东;刘向辉;戈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从柞蚕幼虫分离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并对其部分性质进行研究.方法用氯仿-乙醇除杂蛋白质、丙酮沉淀、热变性、DE-32柱色谱等方法,对柞蚕幼虫Cu,Zn-SOD进行分离纯化.结果得Cu,Zn-SOD干粉9.53 mg;比活10 116.58 u/mg pro;活力回收55.87%;纯化倍数为360.67.该酶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31 000;亚基Mr约为15 500;大吸收波长258 nm;pH在5~9范围内基本稳定;在40℃~60℃内保温30 min酶活基本不变; 2 mmol/L 十二烷基硫酸钠对此酶没有明显的抑制;该酶对KCN和H2O2敏感.结论柞蚕幼虫含有丰富的Cu,Zn-SOD.
作者:张兰杰;侯冬岩;辛广;袁勤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婴幼儿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仅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多数是1~6月的小婴儿.此病起病急,病情重,流行广,目前尚缺乏特殊治疗方法.我们在临床上应用干扰素治疗该病,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魏玮;魏瑜 刊期: 200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