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姜黄素抑制结肠癌SW620细胞侵袭的体外实验研究

范钰;张尤历;许则丰

关键词:结肠肿瘤, 姜黄素, 侵袭, 失巢凋亡
摘要:目的: 观察姜黄素对结肠癌SW620细胞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姜黄素处理人结肠癌细胞系SW620后,采用软琼脂集落培养试验检测锚着不依赖性增殖,采用Boyden小室模型试验检测癌细胞的侵袭性,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TUNEL检测癌细胞失巢凋亡.结果: 姜黄素可有效抑制结肠腺癌细胞集落生长和穿膜侵袭能力,且与浓度相关.琼脂糖凝胶电泳和TUNEL结果显示,姜黄素可诱导结肠癌细胞失巢凋亡,且与浓度和时间相关.结论: 姜黄素可抑制人结肠癌细胞侵袭,诱导失巢凋亡是其机制之一.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视网膜坏死的临床特征和治疗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cute retinal necrosis,ARN)是由人类疱疹病毒家族感染,以闭塞性视网膜血管炎(小动脉炎为主)、出血,坏死性视网膜炎,玻璃体炎,前房炎症,视神经炎等病变为特征的一类综合征.

    作者:刘卫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姜黄素抑制结肠癌SW620细胞侵袭的体外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姜黄素对结肠癌SW620细胞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姜黄素处理人结肠癌细胞系SW620后,采用软琼脂集落培养试验检测锚着不依赖性增殖,采用Boyden小室模型试验检测癌细胞的侵袭性,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TUNEL检测癌细胞失巢凋亡.结果: 姜黄素可有效抑制结肠腺癌细胞集落生长和穿膜侵袭能力,且与浓度相关.琼脂糖凝胶电泳和TUNEL结果显示,姜黄素可诱导结肠癌细胞失巢凋亡,且与浓度和时间相关.结论: 姜黄素可抑制人结肠癌细胞侵袭,诱导失巢凋亡是其机制之一.

    作者:范钰;张尤历;许则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瑞芬太尼和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的临床观察

    气管内植物神经丰富,气管插管和使用支撑喉镜时可以引起血浆中儿茶酚胺浓度急剧升高,引起严重的心血管反应,甚至导致严重的并发症.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手术时间短,因此麻醉既要有足够的深度,又要保证术后快速苏醒,喉部反射尽快恢复以免血液和口咽部分泌物误吸[1].本文旨在比较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用于此类手术对血流动力学和苏醒的影响.

    作者:周润源;李志庆;谢杏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三叉神经鞘瘤的诊断和显微外科治疗

    我科1994年2月~2006年3月通过病理证实的三叉神经鞘瘤(TN)经显微外科治疗13例.现就其临床特点和诊断、分型及手术入路结合文献讨论报告如下.

    作者:方景海;赵竹青;邓引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白介素家族和肿瘤坏死因子在颅脑损伤中的作用

    Baethmann等[1]强调影响严重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对继发性颅脑损伤的防治.多种细胞因子作为启动因素引起颅脑损伤后继发性炎症反应,参与炎症反应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引发二次脑损伤.本文就白细胞介素家族(interleukins)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在颅脑损伤后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作者:叶党华;卞晓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持续消除碘缺乏病病区妊娠、哺乳妇女碘摄入量观察

    目的: 观察持续消除碘缺乏病病区妊娠、哺乳妇女碘摄入量.方法: 对妊娠、哺乳妇女尿碘排泄量、食盐食用量和加碘食盐碘含量同时进行测定.结果: 碘摄入量、加碘食盐供给碘量和环境碘来源分别为399.2 μg/d,247.3 μg/d和151.9 μg/d.结论: 碘摄入量是说明妊娠、哺乳妇女碘营养状况的一个指标.

    作者:张联恒;蒋小兰;邱玉中;鲍务新;王琳;华荣珍;李龙根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IL-1B及IL-1ra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患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1(IL-1)B和IL-1受体拮抗剂(IL-1ra)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患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基因芯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65例胃癌患者和71例健康对照IL-1B-31和-511及IL-1ra基因多态性进行了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胃癌患者IL-1B-31T/T携带者、IL-1B-511C/C携带者显著增加(χ2=6.014,P<0.01;χ2=9.533 P<0.001).其他等位基因或基因型未见差异.结论: 胃癌的易患性与IL-1B-31TT和IL-1B-511CC基因型可能有关.

    作者:高卫;崔霞;胡安拉;邢培祥;孙玉萍;汪运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他莫昔芬对人胶质瘤细胞的抑制作用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他莫昔芬对人胶质瘤细胞U251生长的作用.方法: U251细胞PKCα和雌激素受体(ER)的表达用免疫组化,细胞活性分析用台盼蓝实验和四唑盐(MTT)比色实验,细胞增殖和凋亡,通过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PKC抑制剂他莫昔芬(TAM)作用终浓度为5,2.5,1.25 μg/ml;治疗对照为卡莫司汀(BCNU),终浓度与TAM相同.结果: 细胞PKCα表达阳性,ER表达阴性.加入TAM后,U251细胞变老,脱落,细胞总数减少;活细胞比例为(82.553±12.187)%,MTT比色吸光值为0.607±0.079,空白对照组为(98.683±1.993)%和0.865±0.103,BCNU组(68.159±16.587)%和0.610±0.087,TAM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细胞活力明显下降(P<0.001),与BCNU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TAM组G2-M期细胞相对空白对照组增多,为(12.418±3.646)%, TAM组细胞凋亡为(6.435±3.347)%,空白对照组为(1.205±0.985)%,二者有显著差异( P<0.001),并且有随着剂量减小,凋亡细胞增多的趋势(P=0.033).提示增殖抑制,凋亡增加,卡莫司汀组表现为S期细胞增加,凋亡细胞比例比TAM明显减少(P=0.018).结论: 他莫昔芬对人U251胶质瘤细胞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以作为人胶质瘤治疗后选方法.

    作者:王存祖;欧阳琦;钱雷敏;郁辉;杨勇;赵竹青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钛网植骨修复四肢长骨干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钛网包裹游离骨移植治疗四肢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选用40只新西兰实验大白兔,分成二组,制成骨缺损模型.分别予以单纯游离植骨和钛网植骨移植,术后4,8,12,16周取材,通过X线检查、组织学检查等手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单纯骨移植,可在16周基本完成骨缺损修复,但有较高的骨不愈合率;钛网植骨移植,在12周即可基本完成骨缺损的修复,其成骨速度及成骨质量均优于单纯骨移植.结论: 钛网包裹游离骨移植利于骨的紧密接触,并且有一定的固定支持作用,且不影响周围血管经网孔的长入,利于骨缺损的修复,且其相溶性较好,可任意塑形.

    作者:张云坤;郁忠杰;贾晓钧;陶涛;鲍永仪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降脂冲剂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降脂冲剂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 135例高血脂症患者随机分为降脂冲剂治疗组(简称T组)95例,肠溶阿司匹林对照组(C组)40例,同时观察降脂冲剂开放组(O组)58例,治疗8周,T组观察颈动脉血管内膜-中膜厚度(IMT)者治疗6月.治疗前后按中、西医证候计分,并检查心电图、血脂、血糖、血尿素氮、肌酐、血尿酸、血尿常规,P选择素、NO、ET-1、ox-LDL和颈动脉IMT.结果: T组综合疗效显效率48.5%、总有效率81.2%,优于C组7.7%及21.5%(P<0.01). T组头晕耳鸣、腰酸口干、手足心热、舌质红、脉细速等证候积分治疗后均有下降,优于C组下降(P均<0.01).T组与C组TC、TG、LDL-c、ox-LDL、ET-1治疗后的下降均有显著性(P均<0.05).T组治疗后NO、HDL-c分别上升+13.6%、+43.1%,C组分别是-4.2%、+4.3%(P<0.01).T组P选择素治疗后降低25.1%,治疗前后P<0.01,与C组比较,P>0.05.T组颈动脉IMT检出率下降明显(P<0.05).结论: 降脂冲剂治疗高血脂症,安全、有效,且有调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作者:顾晓明;李冠群;孟志萍;吉亚;周林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不同年龄下颌骨应力分布与骨折发病率的关系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的下颌骨正中受力时,下颌骨三维有限元分布的差异.方法: 选用儿童、中年和老年的下颌骨,采用螺旋CT扫描,MIMICS软件建模,HYPERMESH软件划分单元,ANSYS进行三维有限元应力分布分析.结果: 三种年龄下颌骨应力的分布状况基本相同,其大的平均综合应力出现在下颌角;中年的下颌颈有应力的分布,但老年和儿童的下颌颈几乎没有应力的分布.结论: 下颌骨应力的分布与骨折的发病率相关,不同年龄下颌骨应力的分布与骨折的高发年龄相关.

    作者:徐金;熊桂荣;姜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高乌甲素复合曲马朵用于胸科手术病人术后镇痛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高乌甲素复合曲马朵用于胸科手术病人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ASAI~Ⅱ级择期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高乌甲素组(L组):高乌甲素0.6 mg·kg-1;曲马朵组(T组):曲马朵12~14 mg·kg-1;高乌甲素复合曲马朵组(L+T组):高乌甲素0.6 mg·kg-1+曲马朵6~7 mg·kg-1.均以生理盐水稀释到100 ml,按2.0 ml/h速度使用一次性镇痛泵经静脉持续镇痛48 h.比较三组镇痛、镇静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T组、L+T组患者术后48 h内镇痛效果优于L组,但L组、L+T组术后恶心、呕吐、嗜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T组(P<0.05).结论: 高乌甲素复合曲马朵术后静脉镇痛是安全有效的,并且可以减少曲马朵的用量及其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卞清明;顾连兵;黄凤伦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葡萄糖脱氢酶法测定血清葡萄糖的方法学评价

    目的: 通过方法学试验对葡萄糖脱氢酶法测定血清葡萄糖方法进行评价.方法: 用已建立的方法进行重复性试验、回收试验、干扰试验、线性范围试验,并和HK法进行比较.结果: 重复性试验批内CV值为1.33%,批间CV值为1.42%,总CV值为2.01%;回收试验中回收样品Ⅰ、Ⅱ、Ⅲ的回收率分别为105%,93.5%和91.4%,平均为96.6%;干扰试验表明一般浓度的抗凝剂、防腐剂、尿酸、胆红素对葡萄糖的测定不产生干扰;比较试验,与HK法比较其相关性为Y=1.038X-1.172,r=0.994;线性范围试验表明葡萄糖浓度在20 mmol/L以下呈现良好的线性.结论: 葡萄糖脱氢酶法是临床测定血清葡萄糖的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周丽萍;姜旭淦;徐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DNA与对氨基苯酚相互作用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DNA与对氨基苯酚的相互作用.方法: 在0.05 mol/L Na2HPO4-0.05 mol/L NaH2PO4-0.10 mol/L NaCl缓冲体系(pH=7.30)中研究对氨基苯酚在核苷三磷酸修饰电极及DNA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 双链DNA(dsDNA)和单链DNA(ssDNA)均可减小对氨基苯酚的氧化峰峰电流,在三磷酸腺苷(dATP)、三磷酸鸟苷(dGTP)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与之相似.结论: 三磷酸腺苷(dATP)、三磷酸鸟苷(dGTP)和DNA与对亚氨基苯醌以较强的氢键结合,与对氨基苯酚作用力较小.

    作者:吴云龙;宋远志;谢吉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经直肠腔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前列腺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经直肠腔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前列腺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80例54~91岁男性经直肠指检(DRE)检出前列腺增大患者应用经腹壁及经直肠腔内超声(TRUS)检查,同时进行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检测分析,并全部经尿道电气化切除(TUVP)或经腹手术病理证实. 结果: 前列腺癌19例,单纯前列腺增生以及伴有炎症、钙化、囊肿等共61例.经直肠超声检查前列腺癌的准确度为84%,而经腹超声检查与PSA检测前列腺癌的准确度分别为71%与68%,经直肠超声比经腹超声敏感性更高(P<0.01),比PSA特异性更高(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经直肠检查前列腺,图像清晰,测量准确,分辨力佳,是诊断前列腺疾患的佳途径和方法之一,结合血流特征和PSA检测可提高对前列腺癌的诊断率.

    作者:赵峰;邢虎;薛玉;刘敏;王伟华;张歆;陈宝定;吴新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18例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较常见的骨折之一,目前主流的治疗方法有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Gamma钉等.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 PFN)由Gamma钉改进而来,较传统的Gamma钉能更有效地控制股骨头、颈部的旋转[1].我院从2003年3月~2006年3月,用AO公司的PFN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18例,疗效满意.

    作者:何劲;李继春;赵银必;周忠华;朱爱平;汤立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多层螺旋CT在非创伤性急腹症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非创伤性急腹症病因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3例临床拟诊为急腹症患者的术前MSCT、B超、腹部平片等影像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MSCT在非创伤性急腹症的病因诊断中有较高的准确率.术前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MSCT 90.5%、超声42.6%、腹部平片26.8%.经χ2检验,χ2=231.04,P<0.01,具有统计学上的差异.结论: MSCT对急腹症的早期病因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它能使急腹症患者得到及时、准确、有效的治疗,可作为急腹症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顾晓方;邢伟;史新平;邱建国;王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检测外周血Lunx mRNA表达用于诊断肺癌微转移的临床价值

    目的: 研究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Lunx mRNA表达对于诊断肿瘤微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对42例NSCLC患者及18例良性肺部疾病患者外周血Lunx mRNA进行检测.结果: NSCLC患者外周血Lunx mRNA表达的阳性率为40.5%(17/42), I~Ⅱ期NSCLC患者的阳性率为18.8%(3/16),Ⅲ期患者的阳性率为47.1%(8/17),Ⅳ期患者阳性率为66.7%(6/9),而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外周血无1例阳性表达.结论: 检测外周血Lunx mRNA表达可作为诊断早期NSCLC患者微转移的一个参考指标.

    作者:宋萍;李坚;殷凯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血清尿酸、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168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分为冠心病组(92例)和对照组(76例),冠心病组分为单支、双支、三支病变亚组.分别测定其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尿酸水平.结果: 冠心病组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低于对照组(P <0.01);冠心病组血清尿酸高于对照组(P <0.001);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血清尿酸明显增加(P <0.05或P <0.001);双支、三支病变组血清总胆红素均低于单支病变组(P <0.05),而双支与三支病变组血清总胆红素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血清尿酸水平升高和胆红素浓度降低与冠心病相关,早期干预有可能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作者:邢玉龙;蒋廷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产前用地塞米松预防早产儿肺透明膜病110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是新生儿呼吸衰竭常见的原因,是早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预防早产儿HMD对降低该病的发生率及围产儿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季春燕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江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