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赞杰;李琴山;钱民章
腹腔感染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严重疾患,控制不及时甚至危及生命,近年来随着手术技巧的改进和抗生素应用,病死率已明显下降.但金中强等报道上海中山医院术后腹腔感染死亡率仍高达20%[1].腹腔感染通常是由各种革兰阴性和革兰阳性需氧菌和厌氧菌所引起的多种细菌混合感染,术前预防性用药及术后腹腔感染正确的抗菌药物治疗对疾病预后及控制耐药菌株的流行具有重要作用.国内关于腹腔感染的致病菌谱及耐药性分析的报道较少,为了给临床用药提供有效的参考资料,我们研究了2002年2月~2003年9月瑞金医院外科患者腹腔感染部位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的致病菌谱及其耐药性,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洪珍;孙景勇;倪语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兔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在体外培养的生长特点,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选择奠定基础.方法: 取三月龄新西兰大白兔经转子窝抽取骨髓,制成细胞悬液进行培养,通过倒置显微镜、透射电镜(TEM)、HE染色等观察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计算细胞的生长曲线、贴壁率和分裂指数.结果: BMSCs在体外生长良好,传代后性状稳定,增值期为2~4 d,12 h贴壁率为90%,第4天时分裂指数高为92‰.结论: 兔BMSCs体外培养时生长性状稳定,增殖速度快,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作者:蒋建农;郝思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 测定孤立性房颤患者血浆中心钠素、C反应蛋白的浓度,探讨这两种物质与房颤发生的关系.方法: 使用放射免疫学方法及双抗体夹心hsCRP ELISA法测定21例孤立性阵发性房颤患者于房颤发作时及终止后一周以及23例孤立性持续性房颤患者的周围静脉血浆心钠素、C反应蛋白浓度,并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孤立性阵发性房颤患者房颤发作时周围静脉血浆心钠素、C反应蛋白的浓度较健康对照组增高, 房颤发作时及终止后一周的周围静脉血浆C反应蛋白浓度无明显差异.孤立性持续性房颤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浓度高于孤立性阵发性房颤患者,而血浆心钠素水平则低于阵发性房颤发作时.结论: 血浆C反应蛋白浓度增高,血浆心钠素的水平与心房颤动的发生和持续可能相关.
作者:王卫明;孙建辉;许国锋;单其俊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丙泊酚、咪达唑仑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c-jun基因表达的影响,从基因表达水平探讨它们对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健康SD大鼠36只,每组12只.在心肌缺血15 min后分别给生理盐水(A组)、丙泊酚(B组)、咪达唑仑(C组)再灌注,时相为Ⅰ0 min、Ⅱ15 min、Ⅲ30 min、Ⅳ60 min、Ⅴ120 min、Ⅵ 240 min,各时相取2只大鼠,多聚甲醛灌注固定后取缺血心肌标本作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jun基因表达,显微镜下计数阳性细胞,拍片.结果: 各组Ⅲ、Ⅳ、Ⅴ、Ⅵ时相与Ⅰ时相相比c-jun基因表达明显增强(P<0.05);A组Ⅲ、Ⅳ、Ⅴ时相c-jun基因表达均比B、C组增强(P<0.05), 统计学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丙泊酚、咪达唑仑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安全可用的麻醉药,其作用与缺血再灌注时间有关,即在30~120 min内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有明显保护作用,这对临床选择合理时间窗用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尹宁;李敏;丁炯;韩群颖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乙型肝炎病毒(HBV)在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既往其测定主要依赖于血清特异性抗原抗体,而外周血中HBV-DNA载量是病毒复制直接和可靠的标志,其含量能直接代表患者病毒血症的水平.近年来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定量检测乙肝病毒基因水平已得到长足的发展[1,2],广泛开展此项检查,我们对感染乙肝病毒后常见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病毒水平与临床的关系作了总结,以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忠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肱骨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并评价其与钢板螺钉内固定相比较.方法: 选取2003年采用肱骨交锁髓内钉治疗的肱骨干骨折56例,与1999年38例采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功能恢复效果相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特征和人口统计学特征无明显差异.结果: 交锁钉内固定治疗组患者住院时间(9.91+3.4)d,骨折愈合时间(74.4+7.2)d,均少于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组(12.1+2.7)d,(108.2+8.7)d.采用Rodriquez-Merchan标准评价疗效,两组患者有明显差异.结论: 与钢板螺钉内固定相比,肱骨交锁髓内钉对组织破坏小,术后功能恢复好;稍高的器械费用可以通过缩短骨折愈合时间等从经济上来弥补.肱骨交锁髓内钉更适合治疗肱骨干骨折.
作者:邹俊;杨惠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β-环糊精(β-CDs)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新型药物包合材料,这主要是由于β-CDs具有特殊的分子结构,即呈闭合筒状结构,外部是亲水性的表面,内部则是一个具有一定尺寸的手性疏水管腔,能包合一定大小的药物分子,形成一种特殊的包合物,从而改变药物的特性[1,2].近年来,有关β-CD及其衍生物的研究已取得了显著的发展(见表1)[3].
作者:李红霞;辛淮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 为了给脂溶性的抗肿瘤药物筛选高溶解性、低细胞毒性的有机溶剂. 方法: 采用MTT法,研究了丙酮、甲醇、乙醇、DMSO(二甲基亚砜)、异丙醇及甘油等6种有机溶剂对U937(人白血病细胞株)、95D(猪肺癌细胞株)及AGS(人胃癌细胞株)三种细胞株的细胞毒性. 结果: 丙酮对三种细胞株的毒性较弱,在10%的体积分数时也没有明显的毒性,是一种良好的有机溶剂,甲醇在使用时体积分数应低于1%;对U937细胞,乙醇、甘油、异丙醇、二甲基亚砜(DMSO)的IC50分别为6.28%、5.98%、6.41%、14.18%,甲醇对U937细胞不成线性关系,在体积分数<1%时没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当浓度达到3%以上时表现出明显的细胞毒作用;对95D 细胞,甲醇、乙醇、甘油、异丙醇、DMSO的IC50分别为9.36%、3.23%、7.22%、1.13%、 2.15%,对人AGS细胞株,甲醇、乙醇、甘油、异丙醇、DMSO的IC50分别为9.27%、2.52%、7.22%、1.13%、2.15%; 结论:丙酮是脂溶性抗肿瘤药物的首选有机溶剂.
作者:王振斌;马海乐;许文荣;王胜军;王文兵;吴守一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去铁胺对急性脊髓损伤的治疗机制.方法: 将45只SD雄性大鼠分三组:空白组(S组),打开椎管未损伤脊髓;去铁胺治疗组(DFO组),损伤脊髓加去铁胺治疗;对照组(C组),损伤脊髓加生理盐水治疗.用改良Tarlov评分和斜板试验测定其神经功能以及测定脊髓匀浆丙二醛 (MDA)的含量和游离铁的浓度.结果: 神经功能恢复方面:去铁胺治疗组的角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去铁胺治疗组丙二醛 (MDA)的含量和游离铁的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去铁胺对急性脊髓损伤的治疗机制可能通过降低游离铁的浓度、减轻组织脂质过氧化而起作用.
作者:印文彩;刘锦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卡托普利对实验大鼠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60只SD大鼠经气管内灌注博来霉素诱导肺纤维化,随机分为博莱霉素(BLM)组、卡托普利(CAP1)和CAP2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卡托普利50 mg·kg-1·d-1和60 mg·kg-1·d-1灌胃,并于1,7,14,28 d各处死5只,取肺组织行嗜伊红染色组织学观察及羟脯氨酸测定,评价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程度、免疫组织化学及电镜检查评价肺上皮细胞凋亡程度.结果: 与BLM组比较CAP1组和CAP2组肺泡炎及肺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P<0.05),气道上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凋亡程度显著改善(P<0.01),CAP1和CAP2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卡托普利能有效抑制博来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其可能的抗纤维化机制之一是抑制肺上皮细胞凋亡.
作者:夏齐樽;殷凯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人平滑肌细胞核因子-κB激活的影响,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致动脉粥样硬化机制. 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为对象,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与核因子-κB亚单位p65核移位的时间效应与浓度效应关系. 结果: 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刺激下,平滑肌细胞中 0.5 h即出现核因子-κB核移位,2 h达高峰,4 h仍持续可见.不同浓度(12.5,25,50及100 mg/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均可诱导平滑肌细胞中核因子-κB核移位,在一定剂量范围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浓度越大,核因子-κB核移位越明显,尤以50 mg/L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作用明显. 结论: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可刺激平滑肌细胞中核因子-κB 的激活,进一步提示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核因子-κB 信号途径在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冯赞杰;李琴山;钱民章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半马蹄型肛瘘病程周期长,临床较难治愈.我科专题组自2000年1月至2002年4月采用隧道式对口拖线引流术治疗30例半马蹄型肛瘘,并设对照组30例用传统的切开引流术治疗.对照分析两组结果,隧道式对口拖线引流术组从手术时间、组织损伤、愈合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切开引流组.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镇;易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稳恒磁场和He-Ne激光对大鼠胚胎脊髓神经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胚胎脊髓神经细胞随机分为一个对照组,四个实验组.用磁感应强度为16 mT、60 mT的稳恒磁场及波长为632.8 nm,输出功率为2 mW的He-Ne激光分别直接作用于96孔培养板中的大鼠胚胎脊髓神经细胞,连续作用10 d后,计数集落形成率,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16 mT 实验组和He-Ne激光照射2 min组的集落形成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而60 mT实验组和He-Ne激光照射8 min组均显著减少(P<0.01).结论: 胚胎脊髓神经细胞受不同物理因子作用其影响不同,与稳恒磁场的强度的大小;及低功率He-Ne激光照射的时间有关:稳恒磁场的强度较低,激光照射的时间较短能促进增殖分化;稳恒磁场的强度高,激光照射的时间长反而有抑制其增殖分化的作用.
作者:吴全义;端礼荣;刘方平;丁翠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川崎病(KD)除累及皮肤粘膜、淋巴结外,还可致多器官损害,而KD引起的多器官损害目前报道较少,我院自1992年~2004年共收治KD并多器官损害2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叶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耐药现象在人脑胶质瘤化疗中是比较常见的,也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耐药的原因包括两个方面:血脑脊液屏障的存在以及肿瘤细胞本身出现耐药.耐药基因及其相关蛋白的异常表达与肿瘤耐药之间存在广泛联系,在人脑胶质瘤研究中也日益受到重视.
作者:王存祖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我院于2000年1月至2003年1月间,应用改良拉兹(Raz)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留正;陆洲;唐爱国;孙浩;汤亚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在人流术中不同给药方式的丙泊酚用量及所产生的血药浓度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寻求更为合理、安全的麻醉方式.方法: 选择门诊ASA I 级早孕自愿无痛人流者30例,随机分为三组:单独丙泊酚(P2.5)组和(P2.0)组;丙泊酚加表面麻醉(PS)组.静脉注射丙泊酚前和注射后1、3、5、7、10 min在对侧肘静脉抽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该时点的血药浓度,同时用niccomo连续无创血流动力监测仪记录该时点的血流动力学有关参数.结果: 心肌收缩间期指数(PEP/LVET)P2.5组3、5 min与基础值比较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P2.0组、PS组与基础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P2.5组的每搏指数(SI)、心脏指数(CI)、心输出量(CO)参数与基础值比较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CI、CO 在 5 min时的差异具极显著性意义(P<0.01).P2.0组、PS组中的CI、CO值在5 min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 快速大剂量注射时血浆药物浓度1 min即达峰值,随后逐渐下降.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与剂量、血浆药物浓度关系相关性良好,显著改变为5 min略滞后于血浆药物浓度.结论: 三组比较以P2.5组对血流动力学影响为显著.PS组用药量少,镇痛完善,应急反应及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均小.
作者:薛向宁;许莹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我们于2000年12月~2004年12月采用wolf尿道内切开镜治疗不能插入软质导尿管的尿道损伤12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姚震;崔飞伦;卜强;陆洪兵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环氧合酶-2 (COX-2) 和p27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细胞癌组织COX-2与p27蛋白的表达状况,并对阳性结果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OX-2阳性表达率、p27表达阳性率﹑COX-2阳性面积百分比﹑p27阳性面积百分比均有显著性差异性(P<0.05).COX-2阳性组和COX-2阴性组中p27阳性表达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性(P>0.05).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OX-2阳性表达面积百分比与p27阳性表达面积百分比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 肝细胞癌组织存在COX-2过度表达,且与p27表达水平无相关性.
作者:沈波;冷静;刘宁波;彭韬 刊期: 2005年第03期
1986年由Friedenstein等首先提出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rm cells, MSCs)的概念.MSC是一类存在于骨髓网状间质内的非造血干细胞,具有分化成各种间叶组织细胞的潜能.近年来研究表明,MSCs体外分离培养后,在一定的诱导条件下,具有向成骨细胞、软骨细胞、神经细胞、脂肪细胞、心肌细胞等多向分化的能力[1,2].
作者:吴荣强;许文荣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