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锐;张冰
目的 探讨肺心汤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HPH)模型大鼠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 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影响及其治疗HPH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肺心汤组和硝苯地平组,每组10只.采用常压间断缺氧法复制HPH大鼠模型.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置于自制的有机玻璃缺氧舱中饲养,每天缺氧8h,持续14天后,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以30 mL/kg蒸馏水灌胃;肺心汤组及硝苯地平组以相应药物灌胃(28g/kg、20 mg/kg),均每天1次,连续灌胃14天,且在给药同时继续间断缺氧14天.末次给药后次日行平均肺动脉压力(mean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mPAP)检测、肺小动脉形态学检测,测定肺动脉管壁面积/管总面积比值(WA%);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技术检测HIF-1α和VEGF的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mPAP、WA%、HIF-1α和VEGF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肺心汤组mPAP、WA%、HIF-1α和VEGF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减少(P<0.01,P<0.05).结论 肺心汤通过降低HIF-1α的表达而下调其靶基因VEGF的表达,部分逆转肺血管平滑肌重塑可能是其治疗HPH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贺洪军;戴爱国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丹酚酸B预处理的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混合后对心肌梗死大鼠进行心脏移植,观察移植细胞的增殖情况.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筛选法培养、纯化EPCs与BMSCs;免疫细胞化学法(CD34、CD133、CD44)分别鉴定2种细胞.采用左冠状动脉结扎法制作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丹酚酸B佳药物浓度(8μg/mL)预处理EPCs,并以不同比例与BMSCs混合(EPCs/BMSCs分别为1∶1、2∶1、4∶1和8∶1),手术移植至心肌梗死区.HE和N-BT染色法检测心肌梗死面积;免疫组化法检测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模型组(19.60%±3.23%)比较,各细胞移植组心肌梗死面积均明显下降(P<0.05),其中4∶1组(11.37%±2.18%)和8∶1组(9.23%±2.35%)效果明显(P<0.05).与模型组[(5.17±2.31)个/高倍视野]比较,各细胞移植组Ki-67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增多(P<0.05),其中8∶1组阳性细胞数[(15.00±3.16)个/高倍视野]明显高于其他细胞移植组(P<0.05).结论 丹酚酸B预处理的EPCs联合BMSCs进行心脏移植,能够减少大鼠心肌梗死面积,提高BMSCs在梗死用边和缺血局部的增殖.并且随着EPCs移植比例的增加,梗死面积逐渐减少,增殖表达逐渐增强.
作者:赵桂峰;范英昌;姜希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不同中医证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外周血中潜在生物标志物的含量变化.方法 将82例甲型H1N1流感轻症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风热犯卫(51例)、热毒袭肺(22例)和风寒束表(9例)3个证型.根据患者意愿结合临床实际病情选择治疗方案,包括中医药治疗、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3种方案.检测治疗前后不同证型患者血清中潜在生物标志物的含量变化.结果 治疗前,不同证型患者血清中与发热、炎症、咳嗽等疾病表征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如前列腺素G2、20-羧基花生四烯酸LTB4、高半胱氨酸等)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风寒束表组与风热犯卫组之间20-羟基花生四烯酸LTE4、花生四烯酸LTA4、亚麻酸等标志物,以及风寒束表组与热毒袭肺组之间前列腺素F1α、前列腺烷酸等标志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除各组的三磷酸尿苷,热毒袭肺组和风寒束表组的5,10-亚甲基四氢叶酸和前列腺素F1α以及风寒束表组的前列腺烷酸、高半胱氨酸、葡萄糖等标志物含量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标志物含量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不同证型之间各标志物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其中以6-酮基-前列腺素F1α的含量变化为明显.结论 不同证型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血清中部分潜在生物标志物的相对含量存在差异,从体内代谢物质的角度为中医辨证分型的科学性提供了数据支持.
作者:李莎莎;卢传坚;江芝婷;韩凌;黎莉;梁琼麟;王义明;罗国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索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住院患者中医证候要素与随访心血管事件的关系,以期为CHD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前瞻性调查研究方法,观察1005例CHD住院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点,并随访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通过主成分Logistic回归结合随访发生心血管事件情况分析CHD住院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点.结果 CHD住院患者常见的证候要素依次为血瘀、气虚、痰浊、阴虚.随访1年,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的患者有66例,主要由气虚、阴虚组成的主成分2在Logistic回归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6).结论 血瘀、气虚、痰浊、阴虚是CHD住院患者的主要证候要素;气虚、阴虚可能是CHD住院患者随访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相关的证候要素.
作者:李鸥;徐浩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哮喘是小儿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由于其反复发作,可使气道上皮损伤,造成不可逆的气道狭窄,长期困扰患儿,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及身心健康.哮喘的病理基础是慢性气道炎症,许多细胞、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参与了这种炎症反应,近几年研究表明,CD23的表达也可能与这种炎症有关[2,3].有报道部分药物(如糖皮质激素)能影响CD19和CD23的表达[4].笔者观察了冬令扶正膏对40例哮喘缓解期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CD19和CD23表达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永琴;陈华;罗荣泉;李岚;盛丽先;董勤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当今医学模式正在由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转化,由此提出了强调预测性(predictive)、预防性( preventive)、个体化(personalized)和参与性(participatory)的4P医学模式.中医体质学提出的3个关键科学问题是“体质可分”、“体病相关”和“体质可调”.“体质可分”是按照人类体质的个体差异性和群体趋同性将中国人群体质分为9种类型,在疾病防治中考虑体质的个体化因素;“体病相关”研究发现每种体质都有其易患的疾病,可以通过健康人群的体质辨识对相关疾病起到一定的预测作用;调体防病研究从偏颇体质这种“未病”状态进行调治,减少相关疾病发生的风险,体现了预防性.体质辨识应用于临床和公共卫生服务,在辨识过程中充分强调服务对象的参与性.因此,中医体质研究体现了4P医学模式的实践和运用,为其他学科在当今医学模式下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参考.
作者:王济;王琦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围绝经期综合征( perimenopausal syndrome,PS)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因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所致的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多发生在45~55岁.PS属于中医学“绝经前后诸证”,指妇女在绝经前后,出现烘热面赤,进而出汗、精神倦怠、烦躁易怒、头晕目眩、耳鸣心悸,失眠健忘,腰背热或伴月经紊乱等与绝经有关的症状[1].
作者:符书馨;李娜;王玲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儿童功能性便秘( 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曾被称为“慢性习惯性便秘”、“潴留性便秘”,甚至“特发性巨结肠”,是小儿排便障碍的常见原因.FC在儿童中发病虽多,但由于其一般并不影响小儿正常生长发育,因此未予重点研究.有资料报道FC占综合性儿科门诊总数的5% - 10%,占小儿胃肠病门诊的25%,占小儿便秘的90%以上[1].笔者采用中医推拿疗法联合金双歧口服治疗56例FC患儿,并观察结肠动力影像学的改变,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袁慎霞;赵玉忠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大蒜素是否通过TGFβ-Smads信号通路改善压力超负荷大鼠心肌纤维化.方法 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大蒜素组和川芎嗪组,每组10只.以腹主动脉缩窄方法制备压力超负荷心肌肥厚大鼠模型.造模后3天,大蒜素组和川芎嗪组分别给予大蒜素注射液5.0 mg/kg、盐酸川芎嗪注射液20 mg/kg腹腔注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给药4周后,天狼猩红染色观察心肌胶原变化,计算心肌胶原容积分数(myocardial collagen volume fraction,CVF)和血管周围胶原面积(perivascular collagen area,PVCA);ELISA法检测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水平;免疫组化法观察心肌组织TGF-β1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心肌Smad2和Smad7 mRNA表达量的变化;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进一步验证大蒜素对TGF-β信号传导系统的影响.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CVF、PVCA、血清TGF-β1水平及心肌组织TGF-β1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大蒜素组和川芎嗪组PVCA、血清TGF-β1水平及心肌组织TGF-β1蛋白表达均明显减少(P<0.05,P<0.01).模型组Smad2mRNA表达上调而Smad7 mRNA表达下调,大蒜素组和川芎嗪组Smad2 mRNA表达明显下调(P<0.05),川芎嗪组Smad7 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5).在2 ng/mLTGF-β1干预下,1-2μg/mL大蒜素可以明显抑制相应TGF-β1的荧光素酶活性(P<0.05).结论 大蒜素通过部分阻抑TGFβ1介导的Smad信号减轻压力超负荷大鼠的心肌反应性纤维化.
作者:张海啸;史载祥;贾海忠;李格;王硕仁;赵明镜;李春岩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大黄素联合吉西他滨对体内外胰腺癌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吉西他滨(20 μmol/L)、大黄素(40 μmol/L)单独及联合作用胰腺癌细胞株SW1990后,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Bax及Bcl-2蛋白表达.建立人胰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分别给予大黄素、吉西他滨单独及联合用药,监测移植瘤体积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Ki-67、Bax及Bcl-2表达.结果 与吉西他滨组及大黄素组比较,联合用药组显著降低SW1990细胞存活率,提高细胞凋亡率(P<0.05);与对照组比较,大黄素组及联合用药组明显上调SW1990细胞中Bax蛋白表达水平,抑制Bcl-2蛋白表达(P<0.05).与对照组比较,大黄素组及联合用药组可显著抑制裸鼠胰腺癌皮下移植瘤生长,提高Bax在肿瘤组织中阳性表达,明显降低Ki-67和Bcl-2的阳性表达(P<0.05),以联合用药组作用佳(P<0.05).结论 大黄素可能通过上调Bax表达和下调Bcl-2表达增强吉西他滨对体内外胰腺癌的抑制作用.
作者:刘岸;罗江;张坚红;林胜璋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综合性医疗模式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36例脑卒中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性治疗组(试验组,121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115例),试验组采用规范化综合性治疗管理模式,并在康复治疗中结合中药或针刺治疗;对照组按照传统的单纯基础药物治疗方法,也可非系统化地开展针对患者和家属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短期临床疗效,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和牛津残障评分(OHS).结果 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BI及OH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1、90天时,两组患者NIHSS评分、BI及OH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第21、90天时,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0.99%vs61.74%和88.43%vs 72.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试验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0.58%vs69.56%,P<0.01).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医院应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性医疗模式治疗脑卒中患者,效果优于单纯基础药物的常规治疗方法,中医学治疗脑卒中具有优势.
作者:裴正斌;朱金生;何荣彬;杨岸森;彭芝莲;张雪锋;夏杰;蔡春天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与Delphi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能够克服单纯运用AHP主观性过强及权威性不足的缺陷,充分利用专家的经验学识,集思广益,摆脱既定思维束缚,将复杂的中医决策问题系统层次化,通过一套定量计算方法确定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或者相对权重的排序值,从而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笔者探索运用AHP与Delphi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中医病因学研究,并以冠心病为疾病载体,对冠心病中医病因学体系进行整体结构上的把握.
作者:毕颖斐;毛静远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在浩瀚如烟的中国古代文库中,《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作为一本医学典籍被归入“经史子集”的“经”书之列,足见其在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价值.如同《诗经》的成书境遇一样,《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在西汉末期由众多医家编纂而成,而古时的医家多数是抱有“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思想的来自“士”阶层的文人,因而其语言风格继承了先秦诸子百家的神韵,文字精练畅达,温婉含蓄,诗意盎然,俊雅悠长,其美学价值与博大精深的医理一道随着历史的长河绵延至今,成为中华民族文明中的一颗璀璨之星.正是由于《内经》的重要医学和美学价值,海内外学者多次将其译成英文,传播于世界,迄今为止的英译本已有十余种之多,但将这些译本与《内经》原本进行比照之后,人们发现,某些文本在翻译成译语之后损失了原本中美学层面的价值,作为典籍文本应有的“形意”和“神韵”在英译中流失.
作者:沈晓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脾气虚证大鼠回肠组织蛋白的差异性表达.方法 37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即正常对照组、脾气虚证模型组和利血平组.分别采用劳倦过度结合饮食不节和利血平注射液(1 mg/mL)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脾气虚证动物模型,通过模糊数学方法鉴定后分离回肠组织,后采用双向电泳法分离差异表达的蛋白,凝胶银染后经选点、酶切和质谱分析,用MASCOT软件在蛋白质数据库中搜索肽质量指纹谱数据并确定蛋白质.结果 脾气虚证模型组回肠组织蛋白质图谱中有3个蛋白点表达异常(P<0.05),利血平组回肠组织蛋白质图谱中有9个蛋白点表达异常(P<0.05).结论 脾气虚证的发生与白蛋白表达下调、胰蛋白酶和葡萄糖调节蛋白78表达上调有密切关系.
作者:吕凌;贾连群;马巍;宋雪娇;崔永霞;王彩霞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加味凉膈散对小鼠血小板To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 4,TLR4)表达及对血小板源细胞因子IL-8、β血小板球蛋白(β-TG)、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释放量的影响.方法 比较脂多糖(LPS)刺激TLR4单克隆抗体封闭和不封闭的血小板对细胞因子释放的影响.应用加味凉膈散低(0.94 g/mL)、中(1.89g/mL)、高(2.84 g/mL)剂量含药血清孵育LPS刺激的血小板,观察血小板TLR4表达及血小板源细胞因子释放量的变化.结果 LPS刺激后血小板TLR4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P<0.01),sCD40L和β-TG释放量显著升高(P<0.01);加入TLR4单克隆抗体后,sCD40L和3 -TG释放量明显下降(P <0.05,P<0.01).LPS刺激前后IL-8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LPS组比较,加味凉膈散中、高剂量含药血清组血小板TLR4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P<0.01);血小板sCD40L和β-TG的释放量明显下降(P<0.01,P<0.05),且随剂量增加抑制作用增强.结论 LPS通过血小板TLR4诱导血小板活化并释放细胞因子sCD40L、β-TG,而血小板IL-8的释放不依赖于血小板TLR4-LPS途径;加味凉膈散能抑制LPS刺激的血小板释放sCD40L、β-TG,并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LPS与血小板TLR4的结合,减少血小板细胞因子的释放.
作者:王兵;曹书华;王勇强;胡才理;徐新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参草通脉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Ⅱ、Ⅲ级]气虚血瘀水停证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研究.280例气虚血瘀水停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以1:1比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利尿剂和地高辛等西药治疗基础上,分别服用参草通脉颗粒或安慰剂,疗程12周.比较两组NYHA心功能分级、中医证候积分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共有265例患者完成试验(试验组138例,对照组127例).治疗后试验组NYHA心功能分级总有效率和中医证候积分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4.20%vs55.90%,97.83%vs70.08%,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LVEF均明显增加(P<0.05),且试验组LVEF增加值明显大于对照组[(6.55±6.23)%vs(3.14±4.99)%,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0.71%(1/140).结论 参草通脉颗粒对NYHA分级属Ⅱ、Ⅲ级的气虚血瘀水停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作者:王辰;张艳;宫丽鸿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调查痛风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观察中西医结合分期综合防治方案对痛风患者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120例痛风急性发作72 h以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急性期予虎杖痛风颗粒、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口服和金黄膏外敷,间歇期予茵连痛风颗粒和苯溴马隆片口服;对照组急性期予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口服,间歇期予苯溴马隆片口服.两组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后进行生活质量问卷调查.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健康自我认识和总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4个方面单项评分及总评分均有显著提高(P<0.01),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不同性别、年龄阶段、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以及有无伴发疾病的痛风患者生活质量总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有关节僵硬、畸形的患者生活质量总评分明显低于无关节僵硬、畸形患者(P<0.01).痛风患者的生活质量总评分与病程长短显著相关(r=-0.324,P<0.01).结论 痛风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病程及有无关节僵硬、畸形相关,中西医结合分期综合防治方案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明显的作用.
作者:肖夏懿;王一飞;徐蓉;张明;李斌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电针联合复方丹参片对慢性脑缺血大鼠海马CA1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复方丹参组、电针组和针药结合组,每组10只.以永久性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术制备慢性脑缺血模型.造模后1周,复方丹参组和针药结合组大鼠给予复方丹参片0.75g/kg灌胃,每天1次,连续5周;电针组和针药结合组大鼠给予百会穴、大椎穴电针刺激,持续30 min,每天1次,连续5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结合图像分析检测大鼠海马CA1区BDNF及VEGF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BDNF、VEGF阳性神经元数目及表达强度均明显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复方丹参组、电针组和针药结合组海马CA1区BDNF、VEGF阳性神经元数目及表达强度均增加(P<0.01,P<0.05);针药结合组阳性神经元的数目和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复方丹参组和电针组(P<0.01).结论 电针与复方丹参片结合可显著增加慢性脑缺血大鼠海马CA1区BDNF、VEGF的表达,且作用优于单用复方丹参片或电针.
作者:张业贵;熊克仁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不同中医治法对裸小鼠胰腺原位移植瘤的影响,探讨胰腺原位移植瘤的中医治法特点.方法 构建裸小鼠胰腺原位移植瘤模型.60只裸小鼠随机分为活血化瘀组、清热化湿组、健脾理气组、化痰散结组、正常对照1组和正常对照2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0.2 mL对应中药汤剂或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共28天.观察各组体重、瘤重及抑瘤率.结果 清热化湿组、活血化瘀组、健脾理气组、化痰散结组抑瘤率分别为42.69%、31.24%、2.11%、- 12.95%.清热化湿组瘤重与正常对照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0.51±0.28vs0.90±0.25,P<0.05),两组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腺癌的中医病机有可能为湿热蕴结/湿热毒蕴,清热化湿法可能为胰腺癌治疗的基本大法.
作者:张娟;刘鲁明;陈联誉;王鹏;花永强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大肠癌中医证型与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1,ERCC1) C8092A和C19007T两个位点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99例大肠癌患者经中医辨证分为湿热蕴结、气滞血瘀、脾肾阳虚及肝肾阴虚4个证型.应用PCR扩增和直接测序法检测患者外周静脉血ERCC1 C8092A和C19007T两个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在大肠癌各证型的分布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ERCC1 C8092A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各证型间的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RCC1 C19007T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各证型间的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湿热蕴结型与气滞血瘀型、脾肾阳虚型与肝肾阴虚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蕴结型与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血瘀型与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CC1 C19007T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大肠癌中医证型有关,需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崔同建;陈义乾;戴永美;蒋云林;陈峥;张桂枫 刊期: 201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