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燕
目的:探讨手法整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中段双骨折疗效,为手法整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中段双骨折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56例儿童尺桡骨中段双骨折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56例儿童尺桡骨中段双骨折患儿进行手法整复与小夹板外固定进行治疗,然后,在患者的7d、15d进行X线DR影像进行检查,分析56例儿童尺桡骨中段双骨折患儿检查后的疗效情况.结果:56例儿童尺桡骨中段双骨折患儿术后7d检查良好56例、差0例,良好率为100%,术后15d检查良好56例,差0例,良好率为100%.结论:手法整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中段双骨折疗效显著,手法整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方法操作简单、易懂、易行.患者家属认可度高,在基层医院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吉龙龙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 CYP3A5基因多态性及相关因索与氯吡格雷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服用氯吡格雷治疗的脑梗塞患者的病例133例,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7d检测血小板聚集率,将病例分为CYP3A5 A等位基因携带组(AA型、GA型)和非A等位基因携带组(GG型),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动态观察记录随访期内主要临床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CYP3A5 A等位基因携带纽与非等位基因携带组血小板聚集率降低幅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A等位基因携带纽主要临床终点事件的发生率非携带者组的患者的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YP3A5多态性及相美因素与氯吡格雷抵抗及临床预后的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陶涛涛;郑珂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对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40例脑梗死伴发高血压的患者展开研究,采用电脑分组的方法将4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纽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循证护理.结果: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护理满意度三项指标比较,观察组均占据明显的优势(P<0.05).结论:对脑梗死伴发高血压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并提升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方法值得借鉴.
作者:努尔比亚·阿不来提;童玲;尚亚玲 刊期: 2017年第14期
为进一步规范我院结核病防治管理工作,有效遏制结核病传播和流行,促进我县创建四川省结核病防治综合示范区,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方便病人的管理、答疑、咨询、交流沟通;我院由结核门诊医生刘君创建了一个微信群,将所有在我院治疗的结核病人加入微信群,主治医师刘君不定期会在群里发布一些结核病防治的有关知识,并提醒病人按时复查2、5、6月痰及治疗相关注意事项,并就患者一些疑问就行详细的解答,沟通交流.工作具体开展情况如下:一、建立结核病防治工作微信群目的(一)发布结核病防治知识,提高病人对结核病的认识,减轻患者对结核病的恐惧;(二)按时提醒病人复查、取药,提高病人治疗的有效性、依从性;(三)对病人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解决了病人治疗过程中的一些疑问;(四)与病人进行沟通交流,拉近了医患之间距离,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作者:周华骏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痔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民间有俗语云“十人九痔”.据全国普查结果,实际痔的发病率为46.3%,任何年龄可见,20~40岁多见.痔的治疗方法有内治法、外治法、物理疗法和手术疗法.其中手术疗法见效快,是目前主要治疗方法之一[1],但术后伤口愈合时间较长,并发症较多,应从整体出发,因病施治,辩证施护.
作者:陈丽菊 刊期: 2017年第14期
前置胎盘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危害极大,严重影响产妇的生命安全.在临床诊断及护理中及早确认前置胎盘以及前置胎盘的类型对保障产妇的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研究了前置胎盘产妇结局的影响因素,以期对一线医疗工作者提供一些借鉴.
作者:冯爱云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分析生脉散联合西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均给予西药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用中药生脉散,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血清cTnI和心肌酶谱指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血清cTnI、AST、CK、LDH、CK-MB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血清cTnI、AST、CK、LDH、CK-MB表达水平更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远高于对照组的77.5%(P<0.05).
作者:陈李莉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帮助血友病患者减轻影响健康乃至威胁生命的危险因素,介绍血友病家庭防护的重要性.方法:通过健康宣教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话语介绍给患者及家属.结果:患者及家属对疾病更加认识,理解了为何要做好家庭防护,结论:家庭防护等同于院内治疗及护理.患者及家属学会了自我护理的知识和技能,有效的防止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申丽娟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对手法复位结合小夹板外固定在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有效性观察.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3年11月-2016年10月实施治疗的60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依照患者临床治疗方式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患者实施手术切开复位和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实施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辅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显著优势,值得推广P< 0.05.结论:手法复位结合小夹板外国定在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王建辉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研究自身抗体检测用于自免疫性肝病临床诊断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11月收治的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有20例为(AIH)自身免疫性肝炎,20例为PBC(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选取同一时期20例HBV(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与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印迹法对GP-210(抗核糖核蛋白抗体)、PML(抗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蛋白)、SP100(抗核点型抗体)、M2-3E(抗三联融合蛋白抗体)进行检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ASMA(抗平滑肌抗体)、AMA(抗线粒体抗体)进行检测,研究其结果.结果:PBC组患者GP210、PML、SP100、M2、AMA-M2以及ANA等自身抗体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HBV组;AIH组患者的SMA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纽、HBV组与PBC组.结论:自身抗体检测用于自身免疫性肝病临床诊断的有效性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尹春琼;包艳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针对干预项目能够对流动人口的宫内节育器使用与认知情况产生的影响做以研究.方法:行以多段式群体抽样法择选本地18岁至49岁的流动人口共1580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研究组实施干预活动,其中包括管理、讲座、培训以及动员等,而参照组则实施一般计划生育服务干预.对两组参与者的宫内节育器使用与认知程度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实施干预项目使参与者对宫内节育器的使用方法和认知程度较比参照组高,数据对比差异显著.结论:采用干预项目,能够使流动人口对宫内节育器的使用方法更加了解,认知度得到提升,对有效避孕节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洪官宪 刊期: 2017年第14期
从中医基础理论出发,阐述腰椎管狭窄症的病因病机,并结合临床经验,对腰椎管狭窄症进行临床分期,辩证施护,旨在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姜金红;杭柏亚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观察对小切口负压引流加冲洗治疗肛周脓肿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院于2016年1月至12月行小切口负压引流加冲洗治疗的肛周脓肿患者中盲选90例,随机挑选其中4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治疗中行针对性护理,对照组45例,则按照常规方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间治疗差异性.结果:在本次治疗中,观察组治愈率为95.56% (43/45),由显效30例,有效13例组成,对照组治愈率则为80.00% (36/4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小切口负压引流加冲洗治疗的肛周脓肿患者中实施针对性护理,可起到提升疗效的作用,有助于患者恢复.
作者:柏燕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性白内障围手术期护理的应用与效果.方法:选择本科室120例老年性白内障围手术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临床护理路径,观察组采用术前、术后常规护理.结果:试验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术后视力与观察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提高科室护理质量,节省卫生资源,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丁静渊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居家护理手段对脑中风后遗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整理总结我院30例脑中风后遗症患者的居家生活护理,包括居室的特殊布置、卫生间的改造、安全教育、科学的饮食调护.选择同时期未进行居家护理的30例急性脑中风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活力、社会职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7个指标上,对照组及居家护理组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居家生活护理对脑中风患者康复具有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解春华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中医特色护理在骨科疼痛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骨科收治的患者中抽取10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法分组:对照组54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54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中医特色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纽患者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医特色护理在骨科疼痛干预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缓解疼痛症状,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曾秀连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评估早期针灸与康复治疗应用在急性缺血中风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2014年05月-2016年02月接收的71例急性缺血中风患者,以不同治疗方法为依据分组,治疗组(36例,实施早期针灸与康复治疗),对照纽(35例,实施单纯的康复治疗),比对两纽治疗有效率、NIHSS(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等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36例:治疗有效率97.22% (35/36),对照组35例:治疗有效率77.14% (27/35), (P<0.05);治疗前后两纽NIHSS评分做比对,结果差异明显, (P<0.05).结论:临床对急性缺血中风患者患者展开救治工作时,建议选择早期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可在提升临床治疗有效率的基础上,改善机体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作者:郑维波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探究在血常规检验中静脉血和末梢血检验结果的对比情况.方法: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本社区医院进行血常规检查的患者240例作为观察对象,对患者分别进行静脉血和末梢血样本采集,并对其进行检测结果的对比分析.结果:患者的血常规检查中静脉血白细胞和血小板水平稍低于末梢血,同时Hb、红细胞以及Hct的水平显著高于末梢血,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评估标准(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查中采血部位对相关指标有一定影响,因此,临床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样本的合理采集,从而全面提高临床检验的可靠性.
作者:周龙生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综合护理干预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0月符合入选标准脑卒中后继发癫痫发作的25例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并总结.结果:本组25例脑卒中后继发癫痫患者经综合护理干预后,无1例因癫痫发作导致死亡.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加强观察,及早发现癫痫早期先兆的给予全面、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可以降低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病死率、致残率,提高患者康复效果.
作者:张敏华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孕妇的围产期护理的应用效果,为前置胎盘孕妇的围产期护理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24例前置胎盘孕妇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孕妇62例,对照组孕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孕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系统化护理,观察两组孕妇各项症状与指标变化情况,分析比较两组孕妇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孕妇SDS、SAS、新生儿Apgar评分与对照纽进行相互比较,观察组孕妇SDS、SAS评分明显更低,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更高,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并发症发生率为3.23%,对照组孕妇并发症发生率为17.74%,两组孕妇并发症发生率相互比较,观察组明显更低,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置胎盘孕妇的围产期系统化护理的实施,有效改善了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预后,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丽丽 刊期: 2017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