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泪液葡萄糖浓度

汤佳莹;栾洁

关键词:葡萄糖, 泪液,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摘要: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法测定人泪液中葡萄糖浓度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Waters Xbridge Amind柱(2.1 mm×100 mm,3.5 μm),以0.1%甲酸水-乙腈(15 ∶85)为流动相,6,6-脱氧D-葡萄糖为内标,流速0.2 ml·min-1,柱温20 ℃.电喷雾离子化(ESI)方式进行选择性正离子检测,D-葡萄糖m/z 203.1,6,6-脱氧D-葡萄糖(内标)m/z 205.1.泪液样本经液-液萃取后,HPLC进样20 μl.结果:泪糖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为5~200 mg·ml-1,定量下限为5 mg·ml-1,回收率为95.30%~99.97%.结论:该测定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定性定量准确,可用于实际泪液样品葡萄糖浓度测定.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ERCC1、XRCC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铂类药物化疗预后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基因1(ERCC1)、人类X射线交错互补修复基因1(XRCC1)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铂类药物化疗后的预后关系.方法:经病理学确诊的晚期NSCLC患者120例,采用铂类为主的两药联合化疗方案,化疗前采集患者的外周血.采用基因芯片法检测ERCC1(118)、XRCC1(399)的SNP,并随机抽取10%的样本进行基因测序来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比较不同基因型与铂类药物化疗后生存期的关系.结果:成功进行基因分型,野生型、杂合型和突变型的叠加荧光分别显示为绿色、黄色和红色,与基因测序结果完全吻合.中位随访时间11个月(6~49个月).携带ERCC1(118)C/C、C/T+T/T基因型患者铂类化疗后中位生存时间(MST)、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10.9个月、35.9%、6.3%、1.6%和13.5个月、59.5%、19.0%、14.3%,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XRCC1(399)G/G基因型、G/A+A/A基因型MST、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分别为15.2个月、59.1%、15.9%、6.8%和11.1个月、35.5%、8.1%、6.5%,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C1、XRCC1基因多态性与NSCLC患者铂类药物化疗后的生存期有显著相关性,有可能成为铂类药物化疗后生存期的预测指标.

    作者:成红艳;陈宝安;孙新臣;邓雨霞;孙宁;曹远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近红外光谱技术实时监测创伤性脑水肿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探讨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用于创伤性脑水肿活体实时监测的可行性.方法:采用Feeneys自由落体撞击法建立急性局灶性脑挫裂伤模型,以NIRS实时监测静脉注入脱水剂后脑组织优化散射系数(μs)的变化情况.结果:脑组织受到创伤后水肿即开始发生,μs值呈抛物线形上升,但伤侧水肿的程度和速度明显大于健侧,1 h后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入脱水剂后μs值呈U形变化,先迅速降低,达到并维持一个平台期2.5~3.0 h,然后逐渐回升,于注射后4.5~5.5 h回复到注射前水平;相同渗透浓度的高渗盐水与甘露醇相比,起效更快,发挥大效用所需要的时间更短,维持时间更长.结论:μs是监测创伤性脑水肿的良好指标,能够较好地反映脑组织水肿程度以及脱水剂的作用效果.NIRS可以用于创伤性脑水肿的实时监测.

    作者:何亮;杨天明;钱志余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肿瘤热疗用磁性纳米颗粒制备及其聚集态对升温效果的影响

    目的:获得高磁性的铁氧体纳米颗粒,使其升温效果达到优,从而更有利于肿瘤磁热疗.方法:通过高温裂解法一步合成均匀稳定的Fe3O4纳米颗粒,将原料从FeCl2替换为MnCl2、ZnCl2可以进一步得到Mn-Zn铁氧体纳米颗粒.通过DMSA修饰替换掉原来颗粒表面的油酸,使之可以溶于水相.结果与讨论:Mn-Zn铁氧体纳米颗粒相对于Fe3O4纳米颗粒具有更高的磁性.修饰后的水溶性纳米颗粒在交变磁场中升温,具有良好的升温效果.通过调节pH的方法对纳米颗粒的聚集状态进行调控,可以改变颗粒的升温效果,进而确认纳米颗粒在交变磁场中的升温效果与其聚集状态有一定关系,从而可以通过调节纳米颗粒的聚集状态来提高升温效果.

    作者:沈旭黎;宋孟杰;张宇;马明;顾宁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泪液葡萄糖浓度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法测定人泪液中葡萄糖浓度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Waters Xbridge Amind柱(2.1 mm×100 mm,3.5 μm),以0.1%甲酸水-乙腈(15 ∶85)为流动相,6,6-脱氧D-葡萄糖为内标,流速0.2 ml·min-1,柱温20 ℃.电喷雾离子化(ESI)方式进行选择性正离子检测,D-葡萄糖m/z 203.1,6,6-脱氧D-葡萄糖(内标)m/z 205.1.泪液样本经液-液萃取后,HPLC进样20 μl.结果:泪糖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为5~200 mg·ml-1,定量下限为5 mg·ml-1,回收率为95.30%~99.97%.结论:该测定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定性定量准确,可用于实际泪液样品葡萄糖浓度测定.

    作者:汤佳莹;栾洁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两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途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两种干细胞移植方式对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探求更为理想的干细胞移植途径.方法:结扎法建立小鼠心肌梗死模型,然后将造模成功的小鼠分为心肌移植组、静脉移植组和对照组.体外培养扩增、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干细胞分别经尾静脉和心肌内注射的方式移植入模型小鼠体内,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射等量PBS溶液.2周后超声心动图评价心功能及病理学检测梗死面积.结果:2周后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检测3组左室射血分数分别是(26.58±5.1)%、(16.90±3.4)%、(17.02±3.34)%;梗死面积分别为(52.15±4.22)%、(56.95±4.10)%、(57.12±3.89)%.结果显示,直接心肌内注射移植干细胞能够减少梗死面积,显著改善心脏功能;静脉移植方式未能改善心脏功能.结论:细胞移植方式是影响心脏干细胞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直接心肌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途径在保护心功能方面优于静脉移植.

    作者:黎叶飞;盛祖龙;姚玉宇;马根山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椎间盘退变机制的研究概况

    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VDD)被认为是包括下腰痛在内的很多脊柱退行性疾病的重要原因.由于IVDD的发病原因目前尚未阐明,故现有的治疗方式多数仅仅从治标出发,而不能从根本上对IVDD进行治疗和预防.为此,国内外学者对IVDD发病机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发现影响IVDD的因素纷繁复杂,包括生物力学、遗传学、细胞衰老、椎间盘营养、免疫等等,本文作者就近年来这几个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王小虎;吴小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Expression of lysophosphatidic acid and its receptor in human pancreatic cancer and its clinical evaluation of diagnosis and therapy

    Lysophosphatidic acid(LPA) is a naturally occurring phospholipid with diverse effects in various cells, ranging from immediate morphological alteration to long lasting cellular function changes, such as induction of stimulation of cell proliferation, survival, drug resistance and motility. Like many other biomediators, LPA interacts with cells through specific cell surface receptors(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LPA1/Edg-2,LPA2/Edg-4 and LPA3/Edg-7, named as Edg/LP subfamily, are the three most common lysophosphatidic acid receptors. LPA plays a critical role as a general growth, survival and pro-angiogenic factor in the regulation of pathophysiological processes in vivo and in vitro. Recent literatures suggest that abnormalities in LPA metabolism and function in pancreatic cancer patients may contribute to the initiation and progression of the disease. Thus, LPA might be a potential target for clinical pancreatic cancer diagnosis and therapy. Herein we review the expression of LPA and its receptors in the carcinogenesis of human malignancies, with focus on human pancreatic cancer, and also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has been evaluated.

    作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肿瘤标志物对胰腺癌诊断的研究进展

    胰腺癌主要指胰外分泌腺腺癌,是胰腺恶性肿瘤中常见的一种,占全身各种癌肿的1%~4%,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8%~10%.胰腺癌起病隐匿、病情进展快、恶性程度高,由于解剖部位的特殊性,胰腺癌的临床诊断主要依赖于有创或费用昂贵的影像学检查.使用无创手段筛查可疑患者可以提高检查效率、降低医疗费用,血清肿瘤标志物及相关肿瘤基因与蛋白表达的检测为此提供了可能.本文作者简要综述胰腺癌肿瘤标志物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作者:王凯;石欣;黄毅;黄聪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COPD大鼠模型海马组织代谢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慢性脑损害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脂多糖组、单纯吸烟组、COPD模型组.采用被动吸烟联合气管内注射脂多糖方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在活体状态下进行高磁场Micro-MRI成像及双侧海马波谱采集,分析大鼠双侧海马氮-乙酰天门冬氨酸复合物(NAA)/肌酸(Cr)、胆碱复合物(Cho)/Cr之值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OPD模型组双侧海马Cho/Cr值显著降低(P<0.05);单纯吸烟组、单纯脂多糖组左侧海马Cho/Cr值也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低(P<0.05),右侧海马Cho/Cr值无明显差异(P>0.05).单纯吸烟组、单纯脂多糖组、COPD模型3组间双侧海马Cho/Cr值无明显差异(P>0.05);各组间双侧海马NAA/Cr值无明显差异(P>0.05);各组内左右两侧NAA/Cr、Cho/Cr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OPD大鼠模型双侧海马Cho/Cr值明显降低,海马组织代谢异常可能是COPD并发慢性脑损害早期病理基础之一.

    作者:凌学锋;林勇;孙思庆;张蔷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认知情绪调节对医学生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的影响

    目的:研究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对医学生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的得分位于前3位因子的影响.方法:运用SCL-90与认知情绪调节策略问卷中文版对600名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医学生在SCL-90中的得分位于前3位的因子依次是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灾难化、沉思、责难自己可解释强迫症状12.1%的方差变异;灾难化、责难自己、责难他人、沉思能解释人际关系敏感15.9%的方差变异;灾难化与责难自己能解释抑郁12.9%的方差变异.结论:灾难化与责难自己是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的共同预测因子,沉思对强迫症状与人际关系敏感均有一定的预测作用,责难他人策略对人际关系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徐丽华;傅文青;唐柳;苑光宗;孔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瘦素对大鼠脂肪细胞SOCS-3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瘦素对脂肪细胞SOCS-3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分离并培养大鼠成熟脂肪细胞,采用50 nmol·L-1重组瘦素对脂肪细胞分别处理0.5、2、6 h,免疫共沉淀结合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SOCS-3、p-STAT1、p-STAT3蛋白表达.结果:瘦素未处理的脂肪细胞中有少量SOCS-3表达,在瘦素处理达6 h后,SOCS-3蛋白的表达量显著增加(P<0.01).瘦素处理2 h和6 h后,p-STAT1蛋白表达相比于未处理和处理0 5 h的显著增加(P<0.01);p-STAT3蛋白表达在瘦素处理6 h后显著增加(P<0.01).结论:瘦素可以通过激活Jak-STAT信号通路,诱导脂肪细胞SOCS-3的表达.

    作者:刘莉;顾海伦;赵越;任亚浩;于飞;杨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胃镜辅助在食管平滑肌瘤电视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胃镜辅助在食管平滑肌瘤电视胸腔镜手术中应用的实用性.方法:行胃镜辅助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食管平滑肌瘤患者22例.术中胃镜行肿瘤定位、检查食管黏膜有无破裂及破裂黏膜修补的状况.结果: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无中转开胸.平均手术时间90 min;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为6 d.结论:胃镜辅助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食管平滑肌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手术瘢痕小的特点.

    作者:曹彬;周勇;史敏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股前外侧皮瓣穿支血管探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是股前外侧皮瓣(ALT)常见的供血血管,对于穿支动脉的检测是术前设计皮瓣的关键.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通过运用各种先进检测技术,在术前对股前外侧区各级分支血管进行测定以及体表定位,为术中分离穿支血管提供了有效的参考.多普勒声波血流探测仪应用广泛,历史悠久,是定位ALT穿支血管在体表分布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技术;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可进行体表标记及血流动力学检测,评价血管质量,为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应用提供血供依据;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尤以CTA为代表,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先进血管探测技术,目前已有较多研究及应用报道,并得到临床的广泛认可.

    作者:周虹;谭谦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南京市企业退休人员健康状况与管理对策分析

    目的:介绍南京市2008年11月至2010年10月间参加免费健康体检企业退休人员健康的基本情况,以期为类似城市老年人口健康与保健事业的管理实施与政策制度供给提供基础研究资料.方法:资料来源于南京市纳入社会化管理服务企业退休人员免费健康体检项目,主要包括体格检查、心电图、胸片、彩超、血尿常规、粪便隐血试验、血生化体检组套、肿瘤标志物检测.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企业退休人员11类主要病种的检出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35.21万企业退休人员参加了免费健康体检.11类主要病种共检出193 739例,其中高血压占26.37%,高脂血症7.82%,高尿酸血症7.55%,泌尿系统感染4.29%,凝血系统疾病(血小板减少)2.15%,肝功能异常2.13%,糖尿病2.06%,肾功能异常1.28%,贫血0.70%,肿瘤类疾病0.40%,胆石症胆管肿瘤类疾病0.27%.结论:政府应从制度设计、结果应用层面做好企业退休人员免费健康体检管理服务工作,努力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健康水平.

    作者:许德专;许欣;王美龙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vasostatin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其抗血管生成的研究

    目的:用酵母表达系统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vasostatin,并检测其抗血管生成活性.方法:将vasostatin基因克隆入酵母诱导型表达载体pPIC9K中,经过Sac Ⅰ线性化、电转化毕赤酵母蛋白酶缺陷菌株Pichia pastoris KM17、筛选阳性克隆、PCR鉴定和DNA序列分析,获得了vasostatin基因重组到酵母染色体中的阳性重组子,阳性重组子经甲醇诱导和分离纯化,获得了重组vasostatin蛋白,CAM实验检测重组蛋白抑制血管新生活性.结果:酵母表达的重组vasostatin产量达12 mg·L-1,CAM实验表明重组vasostatin能够显著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结论:酵母表达系统能高效表达具有抑制新生血管生成活性的重组vasostatin蛋白.

    作者:林玉丽;华子春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树突状细胞在慢性肾脏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慢性肾脏病患者存在免疫功能异常,这种免疫异常主要体现在细胞免疫上.树突状细胞是机体内功能强大的抗原递呈细胞,在慢性肾炎发病时,树突状细胞在肾组织中聚集,主要集中在肾小管间质内,并可浸润到肾小球旁,与肾小管间质损伤关系密切.本文作者主要对慢性肾炎时树突状细胞在肾组织内的分布、浸润情况,及不同类型慢性肾脏病与树突状细胞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张丽萍;刘必成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南京地区某性病门诊患者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状况及药敏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性病门诊患者支原体感染现状及药物敏感状况,为临床医生科学诊断和治疗支原体感染型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简称NGU)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南京性病门诊1 178例疑似NGU的就诊患者,收集生殖道分泌物,进行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培养、鉴别、计数、药敏试验.结果:1 178例患者中检出解脲脲原体535例(检出率为45.4%),人型支原体27例(检出率为2.3%),Uu+Mh 185例(检出率为15.7%);解脲脲原体阳性率以20岁组和30岁组性活跃人群为主,约占总检出率的71.8%,男女比例约为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7,P<0.01).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同时阳性也以20岁组和30岁组为主,约占总检出率的70.3%,男女比例接近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6,P<0.01).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支原体敏感性较好的药物是美满霉素(MIN)、强力霉素(DOX)和交沙霉素(JOS),耐药率较高的是氧氟沙星(OFL)和罗红霉素(ROX).结论:NGU患者泌尿生殖道具有较高的Uu感染率;大多数支原体对美满霉素和强力霉素敏感,这两种药可作为治疗性病门诊支原体感染型患者的首选药物.

    作者:何君;文萍;蔡卫华;孙红芳;吕新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研究进展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对于该皮瓣轴心血管的起始和走行的报道并不一致,存在个体差异.本文作者就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血供来源、穿支血管的定位方法、穿支血管的类型、主要供血方式、术前影像学检查、临床应用类型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综述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闪;谭谦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唇腭裂是人类常见的出生后颅面缺陷和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归因于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本文作者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相关基因表达方面来回顾一下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树楷;万伟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内毒素休克大鼠血清中TNF-α、皮质醇、LPS的测定及肾上腺的病理改变

    目的:建立内毒素休克大鼠模型,探讨内毒素休克形成机制.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和内毒素休克组(n=30).内毒素休克组采用腹腔注射适量D-氨基半乳糖(D-GalN)致敏后,经尾静脉注射休克剂量内毒素脂多糖(LPS),观察大鼠平均动脉压(MAP)变化,以评定模型是否成功.ELISA法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清及肾上腺组织中LPS浓度,电化学放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中皮质醇浓度,光镜下观察肾上腺组织的形态学改变.结果:注射休克剂量的LPS后,大鼠MAP迅速下降,回升至正常后逐渐缓慢下降并维持较低水平,其中19只大鼠符合休克标准,其血清中TNF-α、皮质醇、LPS的质量浓度分别为842.41 ng·L-1、9.50 μg·L-1、231.44 μg·L-1,肾上腺组织中的LPS质量浓度为154.23 μg·L-1.光镜下可见肾上腺组织有明显充血和水肿.结论:LPS、TNF-α参与了内毒素休克的发生、发展过程.休克大鼠的血清皮质醇浓度明显升高,并伴有肾上腺组织的病理改变.

    作者:孙佳;夏海鸣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东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