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介入再通术结合中药浓缩液保留灌肠治疗输卵管阻塞100例

孙立哲;许睿

关键词:介入再通术, 中药, 浓缩液, 灌肠治疗, 输卵管阻塞, 介入输卵管再通术, 再粘连率, 术治疗, 不孕症, 应用, 术后, 疗效, 患者, 报告
摘要:输卵管阻塞是导致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之一,介入输卵管再通术(简称再通术)疗效较好,但术后再粘连率较高.2003年3月-2005年9月,我们应用再通术结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输卵管阻塞患者100例,并与单用再通术治疗的100例作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针刺改善大鼠胚泡着床障碍机制初探

    目的 观察针刺对胚泡着床障碍大鼠胚泡着床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早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针刺组,观察各组大鼠着床率及平均着床胚泡数;放免法检测血清雌二醇(E2)、孕酮(P4)及泌乳素(PRL)的水平;免疫组化及RT-PCR法检测着床点孕激素受体(PR)及泌乳素受体(PRLR)表达的差异.结果 针刺组着床率及平均着床胚泡数较模型组显著提高(P<0.01),模型组血清P4、PRL水平、PR、PRLR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组和针刺组(P<0.05).结论 针刺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大鼠胚泡着床,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针刺调节大鼠体内性激素及其受体表达有关.

    作者:刘新玉;黄光英;张明敏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川芎嗪对帕金森病大鼠脑内灌流左旋多巴引起的脑氧化损伤的作用

    目的 探讨川芎嗪对左旋多巴(L-DOPA)脑内灌流引起的帕金森病(PD)大鼠脑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 用6-羟基多巴胺(6-OHDA)脑内注射造成PD大鼠模型;采用微透析技术脑内灌流L-DOPA和水杨酸捕获羟自由基,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动态观察大鼠纹状体细胞外液羟自由基被捕获所形成的2,3-二羟基苯甲酸(2,3-DHBA)、2,5-二羟基苯甲酸(2,5-DHBA)浓度的变化.结果 模型组大鼠2,3-DHBA和2,5-DHBA浓度较假手术组分别出现6和7个时间点的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川芎嗪大、小剂量组在多个时间点其水平明显降低(P<O.05或P<0.01).结论 川芎嗪可减轻L-DOPA引起的PD大鼠脑氧化损伤.

    作者:王丹巧;王巍;景富春;赵晋宁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白芍总苷治疗非系统受累干燥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白芍总苷(TGP)治疗非系统受累干燥综合征(NSI-SS)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回顾性总结口服TGP治疗2年以上的患者(TGP组,27例),选择阳性药硫酸羟基氯喹(HCQs)口服治疗2年以上的患者(对照组,2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1、3、6、12及24个月)唾液流量、Schirmer试验、血清γ-球蛋白及两药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唾液流量:两组从治疗6个月时开始明显增加(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Schirmer试验:对照组从治疗6个月开始后,TGP组从治疗12个月开始后均明显改善(P<0.01),6个月时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γ-球蛋白:对照组从治疗3个月开始后,TGP组从治疗6个月开始后均明显下降(P<0.01),3个月时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他时间点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GP组有1例因严重腹泻撤出治疗.对照组1例因谷丙转氨酶升高(治疗6个月时)、1例因视力下降(9个月时)撤出治疗.结论 TGP治疗NSI-SS疗效与HCQs相当,起效时间在治疗6~12个月,且安全性好于HCQs.

    作者:张洪峰;侯平;肖卫国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血管栓塞3例分析

    例1 王 某,男,56岁,主诉四肢关节肿痛2年,加重1个月,于2003年6月17日入院.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肘、双肩、双腕、左足关节肿痛,查血沉(ERS)61 mm/h,在当地县医院诊为类风湿关节炎(RA),予地塞米松1片(剂量不详),每日1次,共服100片左右,后因颜面部浮肿而停用,以后病情时有反复.

    作者:何夏秀;曹炜;姜泉;冯兴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研究的难点与对策

    现代医学在冠心病病理生理、诊疗技术等方面的突飞猛进,给中医及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病的阵地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尽管近年来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和难点,本文就此提出对策及展望.

    作者:徐浩;陈可冀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中药消白汤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褥期蛋白尿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中药消白汤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褥期蛋白尿的影响.方法 85例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用硫酸镁解痉降压),治疗组同时以消白汤为主方,并随症加减治疗;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治疗;两组均治疗14天,治疗期间每3天查尿常规(中段尿),每周作24h尿蛋白量测定.结果 治疗组43例,显效11例(25.6%),有效26例(60.5%),无效6例(14.0%),总有效率为86.0%.对照组42例,分别为5例(11.9%)、21例(50.0%)、16例(38.1%)和61.9%.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消白汤能减少尿蛋白,缩短蛋白尿持续时间,是一种简单、有效和安全的方药.

    作者:贾金平;吴耀祥;谢国洪;潘燕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加味麦门冬汤治疗阴虚火旺型复发性口腔溃疡60例

    2003年8月-2005年5月,我们用加味麦门冬汤治疗阴虚火旺型口腔溃疡60例,并与西药左旋咪唑联合复合维生素B、C片治疗的60例作对照,总结如下.

    作者:韩燕;贺瀛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溃疡Ⅲ号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20例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其特征性症状为早饱、餐后饱胀、腹胀以及恶心甚或呕吐等,同时患者无器质性、代谢性及功能性疾病.本研究根据中医辨证,运用疏肝健脾、行气活血法结合西药治疗本病,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崔莉红;王洪志;张洁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中成药名的常见英译结构

    中成药名的英译是中医英译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在实践中总结了8种中成药名常见的英译结构,现简述如下.

    作者:周珏;曲凡;南睿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260例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肝组织病理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中医证型和肝组织病理改变的关系,为中医辨证提供依据.方法 对260例慢性乙肝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且所有病例均行肝穿刺检查,从而确定肝组织病理分级、分期,探讨中医证型与肝脏病理改变的相关性.结果 (1)肝组织炎症:肝郁脾虚型主要为G1、G2;湿热中阻型主要为G2;肝肾阴虚型和脾肾阳虚型主要为G3;瘀血阻络型主要为G4.(2)肝组织纤维化分期:肝郁脾虚型和湿热中阻型主要为S1和S2;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主要为S3;瘀血阻络型主要为S3和S4.(3)肝组织病理程度:瘀血证以G3~G4、S3~S4为主,非瘀血证以G1~G2、S1~S2为主.结论 慢性乙肝的肝组织病理改变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相关性,其中瘀血证、非瘀血证与肝组织病理关系为密切.随着肝组织病理损害的加重,中医证型由实至虚,由气及血,瘀血阻络是其终的病理转归.治疗中要注重活血化瘀,并结合三期分治.

    作者:张国良;吴其恺;林巧;邓欣;乐晓华;聂广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乌灵胶囊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乌灵胶囊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 108例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36例,3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联合组用乌灵胶囊和百优解,百优解组和乌灵组分别单用百优解和乌灵胶囊;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12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SSS,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评分)和Barthd指数(BI)进行评定患者的认知和神经功能状况.结果 3组HAMD和SSS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而MMSE和BI指数3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联合组HAMD评分下降和BI指数比另两组增高更为明显(P<0.05).结论 乌灵胶囊对卒中后抑郁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与百优解合用有协同效应.

    作者:徐彬;周未莹;章水晶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三七总皂苷调整类风湿关节炎免疫相关内环境失衡状态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三七总皂苷(PNS)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及可能的作用机理,并观察其对RA免疫内环境的影响和安全性.方法 8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予双氯芬酸钠、来氟米特及糖皮质激素的常规治疗;治疗组(4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PNS,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临床症状疗效及血小板(PLT)计数、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3、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铜蓝蛋白(CER)、结合珠蛋白(HPT)、α1-酸性糖蛋白(AAG)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关节疼痛指数、晨僵时间、患者疼痛评估(VAS)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PLT、CER、AAG、HPT、CRP、IgG、IgA、IgM、C3、RF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且治疗组PLT、CER、AAG、CRP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PNS可调节免疫相关内环境失衡状态,增强抗炎镇痛改善病情,提高疗效.

    作者:张佳红;王晋平;王慧娟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重视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中医证候分类研究

    分类学是医学的根本,现代医学的诊断和中医学的证候分类都是对人体健康状态的分类,分类结果决定治疗方法的选择.基于中、西医诊断分类的治疗都对维护人类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

    作者:吕爱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鱼腥草素钠灌洗治疗慢性上颌窦炎内镜术后的临床观察

    我科从2003年5月-2005年8月对40例经功能性内窥镜鼻窦外科(FESS)术后的慢性上颌窦炎患者分别采用鱼腥草钠注射液和生理盐水作上颌窦灌洗对照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翔;张建波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华蟾素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2002年6月-2005年2月我们用华蟾素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3例,并与单纯化疗44例作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 病例选择按1997年国际抗癌联盟(UICC)TNM分期标准,并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选择Ⅲ~Ⅳ期,初治或放化疗结束2个月以上.

    作者:苗朝良;于秋凤;梁海峰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介入再通术结合中药浓缩液保留灌肠治疗输卵管阻塞100例

    输卵管阻塞是导致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之一,介入输卵管再通术(简称再通术)疗效较好,但术后再粘连率较高.2003年3月-2005年9月,我们应用再通术结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输卵管阻塞患者100例,并与单用再通术治疗的100例作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孙立哲;许睿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中药辅助治疗耐多药肺结核近期疗效观察

    耐多药肺结核(MDR-PTB)单纯西药化疗不良反应明显,也难达到理想效果.2000年3月-2003年2月,我们试用自制中药抗痨扶正胶囊辅助化疗方案治疗MDR-PTB 22例,并与单用化疗方案治疗的21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金山;卢喜珍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中药复方别敏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索中药复方别敏对变应性鼻炎干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卵清蛋白(OVA)腹腔注射造成变应性鼻炎小鼠模型,观察小鼠行为学变化、脾脏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及血清总IgE和OVA特异性IgE含量的变化.结果 中药复方别敏能明显减少变应性鼻炎模型小鼠的抓鼻和喷嚏数;抑制植物血凝素A和OVA刺激引起的脾脏淋巴细胞增殖;降低血清总IgE和OVA特异性IgE含量.结论 中药复方别敏具有抑制脾脏淋巴细胞增殖,降低血清IgE等作用.

    作者:刘闰红;张新民;张素琴;顾一峰;蔡外娇;陈伟华;应健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疗效观察

    2002年3月-2006年3月,我们采用柴芍承气汤结合常规西药、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35例,并与常规西药加丹参注射液治疗的32例作对照,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景文;吴富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健胃愈疡颗粒治疗胃溃疡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健胃愈疡颗粒对胃溃疡患者临床疗效及胃黏膜白细胞介素-1β(IL-1β)、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胃溃疡的疗效机制.方法 将56例胃镜下确诊的胃溃疡(中医辨证为肝郁脾虚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HP阳性者均服用阿莫西林与甲硝唑,治疗组(26例)服用健胃愈疡颗粒,对照组(30例)服用法莫替丁片和硫糖铝片,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的药物依从性、症状积分、胃镜疗效及HP清除率;取胃黏膜活检,并检测IL-1β、bFGF mRNA表达水平.结果 (1)治疗组药物依从率(100.0%)明显优于对照组(86.7%,P<0.01);(2)治疗后治疗组症状积分优于对照组(P<0.01);(3)两组患者胃镜下溃疡治愈率、临床有效率、HP清除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4)RT-PCR显示:治疗后两组IL-1β mRNA表达明显降低,bFGF mRNA表达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5)治疗后胃黏膜形态学显示两组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少,黏膜上皮细胞再生,部分腺体重建,呈囊状扩张.结论 健胃愈疡颗粒有较好的药物依从性,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胃黏膜IL-1β mRNA水平,促进bFGF mRNA的表达,有促进溃疡修复作用.

    作者:林源;廖书胜;周勇杰;李家邦 刊期: 2007年第07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