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闰红;张新民;张素琴;顾一峰;蔡外娇;陈伟华;应健
1996年5月-2006年5月,我们用干扰素α-a联合利巴韦林和苦参素治疗丙型肝炎36例,并与干扰素α-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36例作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成林;刘黎;周汉超;都建华;刘俊锋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中药消白汤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褥期蛋白尿的影响.方法 85例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用硫酸镁解痉降压),治疗组同时以消白汤为主方,并随症加减治疗;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治疗;两组均治疗14天,治疗期间每3天查尿常规(中段尿),每周作24h尿蛋白量测定.结果 治疗组43例,显效11例(25.6%),有效26例(60.5%),无效6例(14.0%),总有效率为86.0%.对照组42例,分别为5例(11.9%)、21例(50.0%)、16例(38.1%)和61.9%.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消白汤能减少尿蛋白,缩短蛋白尿持续时间,是一种简单、有效和安全的方药.
作者:贾金平;吴耀祥;谢国洪;潘燕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诊断条件.方法 对2004年1-12月住院的319例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胸痹心痛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运用描述性分析、样品聚类及频数归一法,结合临床得出不同证型的诊断条件.结果 气虚证(178例)诊断:主症:胸痛、胸闷;次症:疲倦乏力、气促、纳少;舌脉象:舌淡,脉沉、脉细.气虚痰瘀证(114例)诊断:主症:胸闷、胸痛;次症:疲倦乏力、失眠、心悸、形体肥胖;舌脉象:舌暗、舌红,脉弦、脉滑.痰浊阻络证(27例)诊断:主症:胸闷;次症:咳嗽、咯痰、痰多、痰白、疲倦乏力、气促、纳少;舌脉象:舌淡、苔白、苔腻,脉滑.结论 中医诊断标准的研究可建立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及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同时结合专家意见,初步建立中医证候诊断参考条件.
作者:吴焕林;阮新民;罗文杰;欧爱华;杨小波;陈可冀;邓铁涛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乌灵胶囊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 108例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36例,3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联合组用乌灵胶囊和百优解,百优解组和乌灵组分别单用百优解和乌灵胶囊;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12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SSS,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评分)和Barthd指数(BI)进行评定患者的认知和神经功能状况.结果 3组HAMD和SSS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而MMSE和BI指数3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联合组HAMD评分下降和BI指数比另两组增高更为明显(P<0.05).结论 乌灵胶囊对卒中后抑郁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与百优解合用有协同效应.
作者:徐彬;周未莹;章水晶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系统性炎性疾病,主要是侵犯动关节的滑膜,炎症常出现于具有遗传倾向的个体.中医虽然无此病名,但在历代医家的论著中常有相关的描述及命名.
作者:阎小萍 刊期: 2007年第07期
输卵管阻塞是导致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之一,介入输卵管再通术(简称再通术)疗效较好,但术后再粘连率较高.2003年3月-2005年9月,我们应用再通术结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输卵管阻塞患者100例,并与单用再通术治疗的100例作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孙立哲;许睿 刊期: 2007年第07期
2002年3月-2006年3月,我们采用柴芍承气汤结合常规西药、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35例,并与常规西药加丹参注射液治疗的32例作对照,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景文;吴富 刊期: 2007年第07期
中成药名的英译是中医英译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在实践中总结了8种中成药名常见的英译结构,现简述如下.
作者:周珏;曲凡;南睿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小站台水环境和电刺激诱发的情绪应激不同时间TFAR-19凋亡相关蛋白和Annexin-Ⅴ凋亡蛋白的变化与胸腺细胞凋亡的相关性及加味逍遥丸(中药)对其影响.方法 分别给小鼠用小站台水环境装置和电刺激条件反射装置诱发心理应激造模;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糖皮质激素(GC)含量,流式细胞法检测TFAR-19凋亡相关蛋白表达,荧光计数法检测Annexin-Ⅴ凋亡蛋白的百分率.结果 小鼠在小站台水环境中,随应激时间的延长,GC含量、TFAR-19蛋白表达率和Annexin-Ⅴ凋亡蛋白率逐渐升高(P<0.05或P<0.01),72h中药组比其对应组TFAR-19蛋白表达率显著升高(P<0.05),Annexin-Ⅴ凋亡率显著下降(P<0.01).电刺激各组小鼠GC含量、TFAR-19蛋白表达率和Annexin-Ⅴ凋亡蛋白率逐渐升高(P<0.05或P<0.01),5天和7天中药组比其对应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 小站台水环境是一种慢性持续性应激,电刺激是一种急性、较平缓性应激,这两种应激都可以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损伤胸腺功能:加味逍遥丸对两种应激造成的胸腺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
作者:吴振宇;张云;吴广均;国燕霞;肖健;耿小峰;杨均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2002年6月-2005年2月我们用华蟾素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3例,并与单纯化疗44例作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 病例选择按1997年国际抗癌联盟(UICC)TNM分期标准,并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选择Ⅲ~Ⅳ期,初治或放化疗结束2个月以上.
作者:苗朝良;于秋凤;梁海峰 刊期: 2007年第07期
2003年8月-2005年5月,我们用加味麦门冬汤治疗阴虚火旺型口腔溃疡60例,并与西药左旋咪唑联合复合维生素B、C片治疗的60例作对照,总结如下.
作者:韩燕;贺瀛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观察加味逍遥丸联合阿米替林与盐酸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不良反应及依从性.方法 将符合CCMD-3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加味逍遥丸联合阿米替林(中西药组,32例)和百优解(西药组,32例)治疗,于用药前及用药后2、4、12周时用汉密尔顿(HAMD)评定疗效,记录不良反应.从12周起定时随访至24周,比较两组疗效及依从性.结果 两组患者于治疗第2周时HAMD评分下降,西药组优于中西药组(P<0.05),第4周起两组临床疗效和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12周至24周随访发现,中西药组复发3例,西药组因过早停药而复发14例.结论 加味逍遥丸联合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疗效与盐酸氟西汀相当,不良反应少,价格低廉.
作者:杨占宇;张文宝;刘建林;陈兴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中成药所致药疹的特征及发生原因,为药疹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162例中成药所致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中成药所致药疹主要为轻型药疹[共161例,占99.4%];中药注射剂是诱发药疹的主要剂型[共87例,占53.7%];联合用药者见多[共106例,占65.4%];首次发生药疹确诊者少[共14例,占8.6%].结论 提高中成药所致药疹的认识,慎用中药注射剂,减少联合用药,详细询问用药史,可以有效的预防药疹发生.
作者:梁建梅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现代医学在冠心病病理生理、诊疗技术等方面的突飞猛进,给中医及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病的阵地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尽管近年来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和难点,本文就此提出对策及展望.
作者:徐浩;陈可冀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健脾活血法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门诊类风湿关节炎患者70例,中药组(30例)用健脾活血法结合辨证加味治疗;西药组(20例)用消炎痛结合甲氨喋呤治疗;中西医组(20例)综合两种方法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前后各采取空腹血清测定ACTH与VEGF水平.结果 总有效率中药组为80.0%,西药组为85.0%,中西医组为95.0%,以中西医组疗效为优(P<0.05).血清ACTH水平:3组治疗后均比治疗前升高(P<0.05或P<0.01),中西医组优于中药组与西药组(P<0.01);VEGF含量:3组治疗后均比治疗前降低(P<0.01),中西医组优于中药组与西药组(P<0.01).结论 健脾活血中药能显著升高RA患者血清ACTH水平,降低血清VEGF含量,具有类似西药的改善病情作用.
作者:喻建平;张艳珍;李学勇;熊箭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三七总皂苷(PNS)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及可能的作用机理,并观察其对RA免疫内环境的影响和安全性.方法 8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予双氯芬酸钠、来氟米特及糖皮质激素的常规治疗;治疗组(4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PNS,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临床症状疗效及血小板(PLT)计数、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3、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铜蓝蛋白(CER)、结合珠蛋白(HPT)、α1-酸性糖蛋白(AAG)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关节疼痛指数、晨僵时间、患者疼痛评估(VAS)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PLT、CER、AAG、HPT、CRP、IgG、IgA、IgM、C3、RF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且治疗组PLT、CER、AAG、CRP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PNS可调节免疫相关内环境失衡状态,增强抗炎镇痛改善病情,提高疗效.
作者:张佳红;王晋平;王慧娟 刊期: 2007年第07期
例1 王 某,男,56岁,主诉四肢关节肿痛2年,加重1个月,于2003年6月17日入院.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肘、双肩、双腕、左足关节肿痛,查血沉(ERS)61 mm/h,在当地县医院诊为类风湿关节炎(RA),予地塞米松1片(剂量不详),每日1次,共服100片左右,后因颜面部浮肿而停用,以后病情时有反复.
作者:何夏秀;曹炜;姜泉;冯兴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针刺对胚泡着床障碍大鼠胚泡着床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早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针刺组,观察各组大鼠着床率及平均着床胚泡数;放免法检测血清雌二醇(E2)、孕酮(P4)及泌乳素(PRL)的水平;免疫组化及RT-PCR法检测着床点孕激素受体(PR)及泌乳素受体(PRLR)表达的差异.结果 针刺组着床率及平均着床胚泡数较模型组显著提高(P<0.01),模型组血清P4、PRL水平、PR、PRLR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组和针刺组(P<0.05).结论 针刺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大鼠胚泡着床,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针刺调节大鼠体内性激素及其受体表达有关.
作者:刘新玉;黄光英;张明敏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索中药复方别敏对变应性鼻炎干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卵清蛋白(OVA)腹腔注射造成变应性鼻炎小鼠模型,观察小鼠行为学变化、脾脏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及血清总IgE和OVA特异性IgE含量的变化.结果 中药复方别敏能明显减少变应性鼻炎模型小鼠的抓鼻和喷嚏数;抑制植物血凝素A和OVA刺激引起的脾脏淋巴细胞增殖;降低血清总IgE和OVA特异性IgE含量.结论 中药复方别敏具有抑制脾脏淋巴细胞增殖,降低血清IgE等作用.
作者:刘闰红;张新民;张素琴;顾一峰;蔡外娇;陈伟华;应健 刊期: 2007年第07期
分类学是医学的根本,现代医学的诊断和中医学的证候分类都是对人体健康状态的分类,分类结果决定治疗方法的选择.基于中、西医诊断分类的治疗都对维护人类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
作者:吕爱平 刊期: 200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