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颅底软骨瘤的CT影像分析

沈家亮;李晚君;吴美仙;刘毅生;许剑涛

关键词:颅底, 软骨瘤, 良性骨肿瘤, 影像表现, 文献, 颅内肿瘤, 临床意义, 骨骼系统, 短管状骨, 病理证实, 发生率, 四肢, 手术, 躯干
摘要:软骨瘤是骨骼系统常见的良性骨肿瘤,好发于四肢短管状骨,有时见于躯干骨,发生于颅底的软骨瘤非常罕见.据文献[1]报道,颅底的软骨瘤发生率约占原发颅内肿瘤的0.06%~0.3%.本研究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底软骨瘤CT影像表现,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意义.
实用医技杂志相关文献
  • 多层螺旋CT与食管造影在食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食管异物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需要及时诊断及处理,如延误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其中食管异物穿孔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需要及时确诊并处理.检查食管异物传统的方法是胸部X线或食管吞服钡棉,不透X线异物能明确诊断;出现挂钡棉征,常提示此处有不透X线异物,但很难明确显示异物的大小、完整三维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1].而行多层螺旋CT(MSCT)平扫及多种成像能提供明确诊断,为患者及时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汤富强;唐少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手动触发技术在64排CT脑动脉成像中的探讨

    脑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一直被认为是诊断脑动脉病变的金标准,但进行DSA有创伤性,危险性高,风险较大,因而对病例选择具有一定的限制.多层螺旋CT出现以后,无创脑动脉CT血管造影(CTA)成为临床筛查及评价脑动脉病变的重要手段,为脑动脉畸形及脑动脉瘤等血管病变提供可靠的依据.影响脑动脉CTA图像质量的因素很多,其中对启动扫描时间的把握是影响脑动脉CTA图像质量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使用 64层螺旋 CT研究评价手动触发技术在脑动脉CTA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覃达贤;梁俊生;李刚;胡芳辉;陈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人类卵母细胞冷冻现状的研究进展

    20世纪后半段,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已经显著进步.卵母细胞冷冻是辅助生殖技术领域的一项重要成就.这项技术对于生育期妇女生育力的保存提供了更有效的解决办法.卵母细胞冷冻技术主要有慢速冷冻(slow cooling)和玻璃化冷冻(vitrification).卵母细胞冷冻前后的细胞质量是评价冷冻方法效果的基本指标.MⅡ期卵母细胞一般以细胞形态、极体的位置和大小,是否存在细胞质空泡和其他异常情况来评价其细胞的质量.卵母细胞冷冻复苏后的质量关系到胚胎或囊胚的发育,因此在冷冻卵母细胞之前选择合适的方法至关重要.

    作者:董丽玮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湖北省黄石市城区中老年人血脂异常情况调查分析

    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及时发现高血脂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对提高我市居民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就我院体检中心2012-2013年进行健康体检的1 980名黄石市城区中老年人血脂、血糖、血压及体质量进行检测,并对其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作者:胡芒;陶俊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胃癌的早期诊治要点与进展

    胃癌是世界上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约有64.7万人因胃癌死亡,位居癌症死因第2位[1].有学者证实,胃癌是由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非典型增生发展而来[2].但由于胃癌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大多数患者确诊时病情均已进入中晚期,因此如何能在早期就能对胃癌作出准确的诊断一直是临床医学工作者的研究热点与努力方向.近年来随着医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胃癌的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已获得了突破性进展.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与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薛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社区退休居民高血压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高血压是我国常见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据全国3次高血压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1].目前还不清楚高血压的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一般认为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例如嗜盐、吸烟等因素影响了血压水平.本次调查分析了南京市建邺区兴隆街道社区退休医保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有助于针对性地开展社区居民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和健康促进工作.

    作者:余琴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高心率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的图像质量影响因素及对策

    双源CT(dual 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DS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简单、快捷、无创的检查方法,一般情况下,就可获得清晰的冠状动脉各节段图像[1].但是 DSCT冠状动脉造影依然有困扰图像质量的问题存在.本研究选择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科进行 DSCT 冠状动脉造影的50例疑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高心率患者DSCT冠状动脉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高心率患者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和改善措施.

    作者:刘伟;朱小梅;徐海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视频监测下的睡眠中周期性肢体运动一例

    患儿男,7岁,主诉:睡眠不安6年余.睡觉时反复翻身、蹬踹、出汗,白天无异常,但经常犯困、学习成绩中等偏下,身高偏矮,体型偏胖、脾气大、多动.体检及影像学检查均正常,常规脑电图检查未见异常,因症状迁延故来我院就诊.

    作者:赵维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三维重建技术在肋软骨骨折中的实用价值

    车祸等外伤引起的胸部损伤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而肋软骨骨折也属常见.由于肋软骨在X线片上不显影,普通X线片不能确诊肋软骨骨折.16层螺旋CT具有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可明确诊断肋软骨骨折,为临床提供可靠资料.

    作者:罗长青;马荣希;牛立堂;张志玲;耿琳;贾兴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临床检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

    随着现代检验医学的发展,要求临床实验室建立全程的质量管理体系,分别对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3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按ISO15189文件规定,分析后质量管理的内涵包括:被授权者应系统地评审检验结果,评价其与可利用的患者有关临床信息的符合性,并授权发布结果;原始样品及其他实验室样品的保存应符合经批准的政策;不可用于检验样品的安全处置应符合当地有关废弃物处置的法规或有关废弃物管理的建议.在实际工作中为了提高检验诊断质量,避免或减少医疗纠纷,分析后的质量控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应加强实验室分析后阶段的质量保证.笔者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做以下归纳,与同行共同探讨.

    作者:蔡宁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神经外科护生沟通能力的临床带教效果

    心理沟通是一门特殊的艺术,是护士综合素质的体现.护士不仅要精通业务知识和技术,还要尽可能多地掌握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与患者心理沟通,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沟通技巧的应用影响着护生的专业态度、行为技能、理论水平和服务质量,护理教育应着眼于提高护生的全面素质,不但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能力.神经外科患者基本上都是手术患者,患者由于心理恐惧及术后疼痛十分需要心理护理.2010年6月至2012 年12 月,我科积极转变临床带教观念,注重护生心理沟通技巧的培养,以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及社交能力,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临床带教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肖晶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中等职业卫生学校农村医学专业教材建设的探讨

    2010年教育部修订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新增了农村医学专业,而目前从全国来看,开设农村医学专业的医学院校尚属少数,对该专业的教学研究与教材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我校自2010年已开始对农村医学专业招生和学科建设,本研究就农村医学专业教学过程中教材的实际需求的教学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旭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直肠排粪造影的X线表现及临床价值

    直肠排粪造影是将一种特制糊状造影剂经肛门逆行注入被检查者直肠内,在符合生理排便状态下对直肠部位进行静态和动态观察,主要用于诊断直肠功能性出口梗阻性疾病[1].我院从2008年7月开展此项工作至2011年5月共检查患者123例,现将其X线表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早期护理教育对糖尿病足预防的效果评价

    糖尿病足部病变(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严重的慢性并发症,指糖尿病患者足部由于神经病变使下肢保护功能减退,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使动脉灌注不足致微循环障碍而发生溃疡和坏疽的疾病状态.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甚至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不但给患者造成痛苦,而且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我院内分泌科对糖尿病患者实施早期糖尿病足健康教育, 观察干预效果,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预防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现报告如下.

    作者:石舫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血清分离胶对临床生化工作的负面影响

    血清分离胶采血管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检验的各个领域,尤其在临床生化分析的标准化、自动化方面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分离胶是具有疏水性、触变性的惰性黏液胶体,其密度为1.045~1.050 g/cm3,血清密度为1.026~1.031 g/cm3,血液有形成分密度为1.090~1.095 g/cm3,分离胶密度位于血液液体成分及有形成分之间[1],因此,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分离胶将凝固后的血液分成血清-分离胶-血凝块的三层结构,血清位于上层,位于中间层的分离胶可有效地阻碍细胞层与血清层间的物质交质,短期内保障了血清成分的稳定性,提高了标本采集与标本处理阶段的质量控制水平.可以说,分离胶技术的临床应用对于推动临床检验技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分离胶技术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给生化检验与维护保养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现叙述如下,并作简要的讨论.

    作者:王成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螺旋CT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胃底贲门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长期以来,胃肠造影和胃镜检查及镜下活检为主要诊断手段,但CT检查既可以观察胃肠道腔内的改变,又可以观察胃肠道腔外周围结构的改变,对胃癌的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螺旋CT的出现,以其优越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大限度地克服了呼吸和胃肠蠕动对图像质量的影响,进一步为胃肠道病变的检查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证.2008年1月以来我院开展了产气法螺旋CT诊断胃肠道疾病的工作,现就该检查方法及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底贲门癌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胃底贲门癌CT征象及CT检查在胃底贲门癌临床诊断中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英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 磁共振成像检查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 ,DAI)是外伤引起的脑白质广泛性损伤,病情重、病死率及伤残率高,预后差.本病大多见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是头部伤致死和致残的重要原因,近年来由于螺旋CT、磁共振成像(MRI)广泛应用临床,使临床诊断及早期诊断有了很大进步.

    作者:王全贵;卫淑琴;马伟泓;王小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使用血液分析仪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自动血液分析仪已在各级医院临床检验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提高了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及精密度,缓解了检验人员的工作强度[1].血液分析仪种类很多,测定原理不尽相同,维护及保养各异,影响结果的因素很多.为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及保障仪器正常运行,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魏权利;严亚锋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循证医学在临床输血学的应用

    循证医学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明确、明智地利用已有好证据来解决每个患者的治疗问题.它认为任何医疗决策都应基于客观的临床科学依据[1].循证医学使得各种应用医学面临巨大的挑战.经验医学转向循证医学,成为本世纪应用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临床输血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临床输血学的研究与发展也受到了循证医学的影响.

    作者:卫志燕;许大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生活质量调查研究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评价医学结局时,更侧重于生活质量的评价.以往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治疗效果的评价取决于手术后纯音测听检查机术后临床医生的客观检查.为了更简单、客观、真实地评价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医学结局,生活质量评价显现出它的优势.生活质量的定义缺乏理论上的统一.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生活质量是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个体对它们的目标,期望标准以及相连的事情有关的生存状况的体验.研究认为生活质量评价具有多维、主观的特征,多维是指其研究内涵至少包括五方面:躯体功能、心理健康、社会功能、职责角色、全身状态.主观是指量表与症状评分一样,不通过客观指标反应,或者由患者医师、护士、家属描述,而是对调查者自身感受的报告后量化获得.结合我国国情及地方特点,对来我院就诊的患者,通过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问卷和视觉模拟量表(VAS),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调查研究,探讨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

    作者:任俊宏;常新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实用医技杂志

实用医技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