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荧光定量PCR检测膀胱癌患者尿沉淀细胞TWIST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临床价值

陆明;钱麟;潘彬;陈建刚;赵枰

关键词:膀胱癌, 甲基化, 实时荧光定量PCR
摘要:目的:评估尿沉淀细胞TWIST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对50例临床确诊的膀胱癌患者、13例非肿瘤性尿路疾病患者、7例健康志愿者检测了尿沉淀细胞TWIST1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同时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50例膀胱癌患者中尿脱落细胞TWIST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为64.0%(32/50),对照组均未发现甲基化改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WIST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有随组织分期升高的趋势,但在不同分级、分期膀胱癌中的差异无显著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尿液中TWIST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4.0%、100.0%.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阳性率为48.0%( 24/50),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48.0%和100.0%.结论:尿脱落细胞TWIST1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检测诊断膀胱癌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且无创、无痛苦,可作为早期诊断膀胱癌的敏感指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S100A16转基因小鼠的构建与鉴定

    目的:构建系统表达S100A16基因型小鼠,为研究S100A16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提供模型动物.方法:将S100A16cDNA插入CMV启动子下游,构建转基因表达载体,通过显微注射方法建立转基因小鼠.PCR鉴定转基因小鼠的基因型,采用定量PCR(QPCR)方法筛选高表达品系.结果:成功构建S100A16转基因载体,建立了S100A16转基因小鼠,通过PCR及QPCR方法筛选出两个高表达品系(line A,line B).结论:建立了系统表达S100A16的转基因小鼠,转入的S100A16基因在脂肪、肝脏、肌肉、肺等组织高表达,为研究S100A16的生物学功能特别是在肥胖中的作用及机制提供了动物模型.

    作者:杜新丽;薛一;张媛媛;张日华;刘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慢病毒介导的miR-27a下调对U87胶质瘤细胞的影响

    目的:探讨下调miR-27a对U87胶质瘤细胞的影响.方法:分别用慢病毒干扰质粒miRZip-27a anti-miR-27a microRNA construct或慢病毒空质粒pGreenPuro Scramble Hairpin Control-Construct与慢病毒包装质粒混合物共转染293T细胞,获得慢病毒颗粒命名为Lt-I和Lt-NC.然后分别用慢病毒Lt-I和Lt-NC感染U87胶质瘤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筛选出稳定感染的U87胶质瘤细胞.通过定量PCR法分别检测稳定感染的U87细胞和未感染的空白U87细胞miR-27a,CCK-8法检测胶质瘤细胞增殖情况,Transwell侵袭试验检测胶质瘤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相对于未感染慢病毒的空白U87胶质瘤细胞,稳定感染Lt-I的U87胶质瘤细胞miR-27a表达明显下调、细胞增殖减缓、侵袭能力降低,而感染Lt-NC组(阴性对照组)则未见此改变.结论:miR-27a的下调能有效抑制U87胶质瘤细胞的增殖,降低U87胶质瘤细胞的侵袭能力.

    作者:包庆泉;冯素银;邵君飞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D-松醇对慢性哮喘小鼠模型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D-松醇对慢性哮喘小鼠模型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影响.方法:18只BALB/c小鼠按随机原则分成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D-松醇干预组,每组6只,末次抗原激发24h后,检测各组小鼠的肺功能,HE染色观察气道炎症变化;Masson三色染色观察气道纤维化的改变;real-time PCR观察肺组织TGF-β1 mRNA的表达;采用ELISA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TGF-β1的表达.结果:哮喘模型组小鼠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重塑明显加重,而D-松醇能显著抑制慢性哮喘模型小鼠的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且D-松醇干预后哮喘模型小鼠肺组织TGF-β1 mRNA和肺泡灌洗液中TGF-β1表达也显著降低.结论:D-松醇能抑制慢性哮喘模型小鼠的气道重塑,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肺组织TGF-β1的表达而实现.

    作者:顾晓燕;王毓薇;蒋德升;杜强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82例主动脉窦瘤破裂的外科治疗研究

    目的:总结主动脉窦瘤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方法:82例主动脉窦瘤破裂患者均于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窦瘤修补术.其中右冠窦破入右室48例,右冠窦破入右房16例,无冠窦破入右房18例.本组包括室间隔缺损39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3例.除修补窦瘤外,同时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39例,主动脉瓣置换术5例,主动脉瓣成形术16例,右心室流出道疏通术5例,二尖瓣置换术1例,三尖瓣成形术8例,肺动脉瓣穿孔修补1例,主动脉瓣下狭窄切除1例.结果:本组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术后1例因残余分流行二次手术矫治,术后主动脉瓣中度反流再次成型术1例,轻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4例,微量残余分流2例.随访患者无死亡,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心功能改善明显.结论:主动脉窦瘤破裂明确诊断即为手术指征.应尽早手术,采取适当、有效的手术方法,疗效满意.

    作者:李倩;刘林力;陈立华;于丁;马千里;刘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耐吉西他滨胰腺癌细胞株SW1990/GZ上皮间质转化现象的研究

    目的:观察耐吉西他滨胰腺癌细胞株(SW1990/GZ)上皮间质转化的现象.方法: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亲代SW1990细胞与SW1990/GZ细胞的形态差别;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表达;Transwell小室测定细胞侵袭迁移能力;通过表面特异抗原(CD44+、CD24+和CD133+)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干细胞比例.结果:在形态学上,SW1990/GZ表现出明显的间质细胞特征,与亲代SW1990相比处于G1期的细胞无明显差异;SW 1990/GZ细胞低表达上皮细胞标志物E-cadherin,而高表达间质细胞的标记物Vimentin; SW1990/GZ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明显增强(P<0.01);与亲代细胞SW1990相比,SW1990/GZ细胞中CD44+CD24+细胞比例以及CD133+细胞比例分别提高了2倍和4倍以上(P<0.01).结论:SW1990耐吉西他滨细胞株(SW1990/GZ)发生了明显的上皮间质转化过程,肿瘤干细胞比例明显增多.

    作者:王辉;张烨;吴峻立;徐泽宽;苗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高糖经内质网应激途径诱导胰岛内皮细胞凋亡

    目的:探讨高糖诱导胰岛微血管内皮细胞株MS-1凋亡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MS-1细胞,用含有不同浓度葡萄糖(5.6、25.0和33.6 mmol/L)的培养液分组培养12、24h.流式细胞术分析各组细胞凋亡率变化;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率变化;RT-PCR分析GRP78、CHOP、caspase-3、caspase- 12 mRNA表达变化情况;Western blot分析GRP78、CHOP蛋白表达变化情况.结果:与5.6 mmol/L组相比,培养12 h及24h后,25.0和33.6 mmol/L组MS-1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而细胞增殖率显著下降(P<0.05),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进一步研究表明,在高糖刺激12 h及24h后,caspase-3、caspase-12 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5),CHOP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P<0.05);而GRP78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在刺激12 h后显著上调,24h后却显著下降(P<0.05).结论:高糖可以促进胰岛内皮细胞凋亡增加,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升高,其机制可能与启动胰岛内皮细胞内质网应激有关.

    作者:刘璇;徐宽枫;陈恒;许馨予;杨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甲状腺良恶性病变CT征象的诊断与鉴别

    目的:探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CT征象的鉴别与诊断.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甲状腺病变患者,观察CT图像中甲状腺病变的密度、钙化、包膜、边缘、强化方式等表现,对比分析良恶性病变之间的不同点,并分析与病理结果的相符率.结果:本组120例甲状腺病变患者中,术前CT诊断为良性病变89例、恶性病变31例,该诊断和术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甲状腺良恶性病变CT征象对比:两者微小钙化、无包膜、边缘不清及病灶是否单发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密度是否均匀、有无壁结节及强化方式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病变患者采用CT检查进行术前诊断,可以较准确地区分其良恶性;病灶边缘不规则、境界不清,细小钙化、无包膜是甲状腺恶性病变的特征性表现,包膜完整、结节呈囊性多为良性病变,仔细观察CT征象有助于鉴别与诊断.

    作者:陆艳艳;邹新农;李威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血尿酸水平与代谢综合征及其各组分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血尿酸(serum uric acid,SUA)水平变化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及其各组分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江苏高邮农村地区人口(18~74岁)进行横断面调查,共4 493名(男2 101名,女2 392名)调查对象纳入本研究,体检并收集血样检测血糖、血脂谱及SUA,分析SUA与MS各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①女性SUA水平(255.01±75.08) μmol/L显著低于男性(338.41±87.99) μmol/L(P< 0.001).随SUA四分位水平的增加,男女MS患病率均显著增加(P< 0.001).②随着合并MS组分数目的增加,SUA水平亦随之显著增加,男女趋势一致;与男性相比,女性较低SUA水平发生MS组分异常比率高于男性.③校正年龄、吸烟、饮酒、估计的肾小球率滤过率(eGFR)后,SUA与腰围、血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呈负相关,腰围及TG与SUA相关性较其他组分大.④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UA是MS及其各组分异常的独立风险预测因子,相同四分位SUA水平,女性发生空腹血糖异常的风险即OR值(95%CI)均高于男性.结论:SUA与MS及其各个组分异常患病率均显著相关,高SUA水平时,女性空腹血糖升高的危险高于男性.

    作者:丁扬;马向华;田婷;倪娟;谢媛;杨涛;龚磊;沈捷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水通道蛋白4对结肠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4 (aquaporin-4,AQP4)对人结肠腺癌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方法: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AQP4-siRNA分别上调或下调人结肠癌细胞株LoVo细胞AQP4表达,Western blot检测AQP4表达变化;以细胞划痕试验及CCK-8增殖试验分别检测细胞迁移及增殖能力.结果:VEGF可上调LoVo细胞中AQP4的表达,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VEGF促进LoVo细胞迁移.AQP4-siRNA干扰下调AQP4后细胞迁移能力明显下降;与VEGF处理组比较,AQP4-siRNA与VEGF联合处理后LoVo细胞迁移能力下降.单独应用VEGF或AQP4-siRNA对细胞增殖能力无明显影响.结论:AQP4对人结肠腺癌细胞迁移能力具有促进作用,提示AQP4可能是结肠癌侵润、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桂治府;邓龙颖;王建平;沈历宗;吴文溪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的精母细胞同源染色体联会分析

    目的:探讨Y微缺失与同源染色体联会异常在精子发生障碍中的意义.方法:选择无Y微缺失的单纯精子发生障碍患者3例、合并有Y微缺失和AZFc缺失的精子发生障碍患者3例、无Y微缺失的精子发生正常者(3例)为对照组;利用免疫荧光技术比较3组睾丸组织中精母细胞的同源染色体联会情况,包括联会复合体(synaptonemal complexes,SC)上gap和split出现的数目.结果:SC中出现gap的频率在对照组为10%、单纯精子发生障碍组为22%、合并有Y微缺失的精子发生障碍组为25%.两个精子发生障碍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个精子发生障碍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SC中出现split的频率对照组为1%、单纯精子发生障碍组为13%、合并有Y微缺失的精子发生障碍组为15%.两个精子发生障碍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个精子发生障碍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精母细胞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异常是影响精子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Y微缺失的睾丸组织精母细胞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异常有加重的趋势.

    作者:张秋芳;黄翔;闫丽盈;乔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尼可地尔对大鼠低氧性肺高压的影响

    目的:探讨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mitoKATPCO)尼可地尔(nicorandil)对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C组)、低氧组(H组)、低氧+尼可地尔组(N组)与低氧+尼可地尔+5-羟基葵酸盐组(HD组),后3组置于常压低氧仓内,每周6d,每天8h,持续4周后测定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肥厚指数RV/(V+S),HE染色观察肺小动脉血管壁的病理变化并检测增殖相关抗原(PCNA).结果:慢性缺氧可诱导大鼠mPAP及RV/(LV+S)升高,大鼠肺小血管增厚重构,PCNA表达增加,尼可地尔可显著抑制上述变化,且该效应可被线粒体KATP(mitoKATP)通道特异性阻断剂5-羟基葵酸盐阻断.结论:尼可地尔通过开放mitoKATP通道降低肺动脉压,拮抗右心肥厚,并抑制肺血管增殖重构,治疗低氧性肺高压.

    作者:俞砚喆;解卫平;左祥荣;王嫱;王虹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肠系膜上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肠系膜上动脉(SMA)夹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64层螺旋CT证实SMA夹层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合横断位图像及后处理重建图像,分析总结SMA夹层的影像学特征.结果:64层螺旋CTA的典型表现为:动脉期SMA弧形充缺损影,与主动脉夹层的真假腔类似,真腔变细,呈线样改变,假腔扩大,挤压真腔;9例可清晰显示内膜片,12例患者假腔在动脉期呈低密度影,3例患者假腔呈瘤样扩张,动脉期呈高密度影,1例假腔不规则强化,考虑假腔内伴血栓形成;后处理图像亦可清楚显示夹层累及范围及侧枝情况.结论:64层螺旋CTA及后处理技术能够无创、快速、准确的显示SMA夹层,为SMA夹层的病情评估提供可靠信息,对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降低肠缺血、坏死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林林;江泓;谈旭东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S)-2,4,6-三甲基苯丙氨酸的立体选择性合成

    目的:立体选择性地合成(s)-2,4,6-三甲基苯丙氨酸.方法:2.4,6-三甲基苯甲酸还原生成2,4,6-三甲基苯甲醇(1),再溴化生成2,4,6-三甲基溴苄(2),所得溴苄和(S)-BPB-Ni-Gly络合物(3)缩合,经分离立体选择性地得到(S)-Tmp-BPB-Ni络合物(4),(4)经酸解得到(S)-2,4,6-三甲基苯丙氨酸(5).结果:以52.8%的总收率立体选择性地合成得到(S)-2,4,6-三甲基苯丙氨酸.结论:本合成方法原料廉价易得、操作简单、反应收率高.

    作者:李晓闻;郁蕾蕾;刘金春;陈佳佳;常磊;厉廷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颅脑外伤术后并发大面积脑梗死16例分析

    颅脑外伤术后并发大面积脑梗死病例并不少见,是一种严重并发症,有极高的病死率及致残率.三峡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葛洲坝中心医院于2004年5月~2009年12月共收治颅脑外伤术后并发大面积脑梗死患者1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从国;张光辉;程浩;徐昌林;孙拯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5-Fu减轻急性MODS模型全身性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单次剂量5-氟尿嘧啶(5-Fu)对多器官功能障碍大鼠多脏器功能及其存活时间的影响.方法:应用多发性骨折+烫伤+绿脓杆菌感染方法制造SD大鼠急性多器官功能障碍模型.动物被随机分成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模型组(MODS模型组,n=36)和模型+5-Fu(50 mg/kg)处理组(5-Fu组,n=26),每组分4个亚组.分别于模型复制成功后24、48、72、96 h处死大鼠,取血进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检测白细胞功能、肝肾功能、心肌酶谱,同时观察动物的死亡率.结果:与MODS模型组动物比较,实验早中期5 -Fu抑制了动物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加.5-Fu对白细胞的呼吸爆发无影响;但能下调白细胞CD11b表达.实验期间,5-Fu处理组大鼠死亡率明显降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磷酸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活性、尿素氮等指标改善不显著,但实验组血糖值波动平缓,而对照组血糖进行性上升.结论:单次给予5-Fu能够对多器官功能障碍模型大鼠产生器官保护作用.

    作者:卞建民;江强;章世海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2-[(1H-苯并[d][1,2,3]三氮唑-5-胺基)甲基]-4,6-二氯苯酚的合成

    目的:合成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成酶-谷氨酸能突触后致密度蛋白-95 (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with postsynaptic density protein-95,nNOS-PSD-95)解偶联剂2-[(1H-苯并[d][1,2,3]三氮唑-5-胺基)甲基]-4,6-二氯苯酚.方法:以4-硝基-1,2-苯二胺为原料,经重氮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后得到5-氨基-1H-苯并[d][1,2,3]三氮唑.5-氨基-1H-苯并[d][1,2,3]三氮唑和3,5-二氯水杨醛缩合形成亚胺,经还原制得目标化合物.结果:目标物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核磁共振碳谱(13C-NMR)确证,收率20.3%.结论:该合成方案能简便快速地合成2-[(1H-苯并[d][1,2,3]三氮唑-5-胺基)甲基]-4,6-二氯苯酚.

    作者:王凤亮;马腾;许贯虹;张宏娟;王秀珍;李飞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高血压脑出血后血浆脂联素浓度变化及其与炎症因子相关性研究

    目的:高血压脑出血后血浆脂联素浓度变化及其与炎症因子相关性研究.方法:选择43例脑出血患者及30例对照组患者,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其入院后第1、2、3、5、7天的血浆脂联素浓度及入院时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放射免疫法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CRP)浓度,分析高血压脑出血后血浆脂联素与炎症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患者脑出血后,血浆脂联素浓度在6h内明显升高,在24h达高峰,持续2d后逐渐下降.实验组血浆脂联素浓度、CRP、IL-6及TNF-α均不同程度高于对照组.相关分析显示血浆脂联素浓度与炎症因子之间呈正相关.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浆脂联素呈动态变化过程,且可能与CRP、IL-6及TNF-α共同参与了脑出血后的炎症反应,是脑出血后脑组织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王宏;王文宏;游洋;苏正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背根神经节微量注射7-硝基吲唑抑制炎症性疼痛

    目的:观察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诱导炎症性疼痛的现象,并探究背根神经节(DRG)部位注射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nNOS)抑制剂7-硝基吲唑(7-nitroindazole,7-NI)对于炎症性疼痛是否有镇痛作用并简要探讨其镇痛机制.方法:小鼠足底注射10 μl CFA诱导炎症性疼痛动物模型,使用von Frey纤维丝采用up-and-down的方法测定小鼠的50%足底回缩阈值(50% paw withdrawal threshold,50%PWT)作为痛觉行为学的评价指标.在小鼠的背根神经节部位微量注射10 μg 7-NI观察50%PWT的变化情况.用免疫印迹的方法观察炎症相关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在CFA诱导模型后、造模后给予7-NI和nNOS基因敲除小鼠造模后的表达情况.结果:与DMSO组相比,7-NI组造模后2~12 h 50%PWT显著升高.观察到CGRP的表达量在CFA诱导后增加,而在给予7-NI和nNOS基因敲除组内CGRP的表达增加可以被逆转.结论:小鼠DRG部位注射7-NI对炎症性疼痛具有镇痛作用,且炎症性疼痛中CGRP表达量的增加可能是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在DRG内起疼痛敏感性作用的下游机制.

    作者:孙伟翔;徐海兵;朱东亚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雷帕霉素诱导人黑素瘤细胞M14自噬及Bcl-2、Bax表达的变化

    目的:对雷帕霉素诱导黑素瘤细胞发生自噬的过程进行观察,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不同浓度雷帕霉素(10、50、100 nmol/L)处理黑素瘤细胞M14,采用MDC荧光染色检测自噬囊泡;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自噬蛋白LC3B的表达;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黑素瘤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采用罗丹明123染色(Rhodamine 123)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MTT比色法检测雷帕霉素对M14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经不同浓度的雷帕霉素处理后,MDC阳性细胞数增多,M14细胞发生自噬;自噬蛋白LC3B的表达增强;自噬水平随雷帕霉素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强.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可见M14细胞质内有大量独立双层膜结构、线粒体肿胀并出现自噬体、自噬溶酶体.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雷帕霉素可以下调M14细胞中的凋亡抑制蛋白Bcl-2的表达,同时上调凋亡诱导蛋白Bax的表达.雷帕霉素可引起M14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10~100 nmol/L的雷帕霉素明显抑制黑素瘤细胞M14的增殖,该作用呈剂量依赖性,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抑制率增加,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l).结论:10~100 nmol/I的雷帕霉素可诱导黑素瘤细胞发生自噬,抑制细胞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蛋白Bcl-2和Bax表达水平有关.

    作者:沈景刚;周梅华;李雪;吴迪;鲁严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荧光定量PCR检测膀胱癌患者尿沉淀细胞TWIST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临床价值

    目的:评估尿沉淀细胞TWIST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对50例临床确诊的膀胱癌患者、13例非肿瘤性尿路疾病患者、7例健康志愿者检测了尿沉淀细胞TWIST1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同时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50例膀胱癌患者中尿脱落细胞TWIST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为64.0%(32/50),对照组均未发现甲基化改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WIST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有随组织分期升高的趋势,但在不同分级、分期膀胱癌中的差异无显著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尿液中TWIST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4.0%、100.0%.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阳性率为48.0%( 24/50),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48.0%和100.0%.结论:尿脱落细胞TWIST1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检测诊断膀胱癌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且无创、无痛苦,可作为早期诊断膀胱癌的敏感指标.

    作者:陆明;钱麟;潘彬;陈建刚;赵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南京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