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护理路径用于产褥感染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王艳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 产褥感染, 患者, 标准护理计划, 全身感染, 健康教育, 护理模式, 感染疾病, 生殖道, 发病率, 产褥期, 病原体, 住院, 诊断, 侵袭, 局部, 分娩, 编码, 报告
摘要:临床护理路径是指依据每日标准护理计划,为特殊的一类患者所设定的住院护理模式[1].产褥感染是指分娩及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侵袭,引起局部或全身感染,其发病率为6%[2].凡第一诊断为产褥感染,并符合(ICD-10:O85/O86)产褥感染疾病编码入院者[3].从2011年10月至2013年2月按临床护理路径对产褥感染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将其结果报告如下.
实用医技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护理路径用于产褥感染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临床护理路径是指依据每日标准护理计划,为特殊的一类患者所设定的住院护理模式[1].产褥感染是指分娩及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侵袭,引起局部或全身感染,其发病率为6%[2].凡第一诊断为产褥感染,并符合(ICD-10:O85/O86)产褥感染疾病编码入院者[3].从2011年10月至2013年2月按临床护理路径对产褥感染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将其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血浆D-二聚体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一种可引起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的严重产科并发症,多发生于妊娠20周以后,以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为特征的多脏器功能受损的综合征.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临床病理学研究显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生时有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形态学改变.本研究以血浆D-二聚体测定为观察对象,旨在了解这些指标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刘守珠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改良小培养法及制备真菌标本片的临床应用

    近20年来,随着免疫抑制剂、广谱抗生素、激素、化学治疗药物等药物的大量使用,器官移植、各种侵入性操作的增加,医院内真菌感染率不断上升[1,2].感染的真菌谱也有所改变,以往真菌感染常见的白色念珠菌有所下降,研究表明非白色念珠菌及曲霉菌感染呈上升趋势[3,4].快速、准确地给临床提供微生物学证据来帮助诊断,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蒋幸新;焦梅;徐新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肛泰栓中可水解鞣质的含量测定

    痔疮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经过多年的临床应用发现,肛泰栓不仅对痔疮类疾病疗效显著,而且对许多非痔疮类疾病如肛裂、肛窦炎、痔术后等也有非常满意的疗效.早期肛裂应采用保守疗法,一般有保持大便稀软、局部用药、扩肛及注射等,其中肛泰膏栓,特别是肛泰软膏用于早期肛裂的治疗,效果满意[1].

    作者:刘丽凤;李荣英;苏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多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在小肝癌中的临床应用

    原发性肝癌(PHC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致死率高,小肝癌的早期诊断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手段.CT动态增强是诊断小肝癌的有效检查手段,尤其是肝动脉期扫描,可以很好地反映肝癌的动脉血供特点.本研究主要探讨小肝癌在动态增强扫描的影像特点.

    作者:亢世栋;李志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银丁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20例疗效观察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而抑制病毒复制是控制病情进展的基础[1].我们应用国产拉米夫定(银丁)对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了抗病毒治疗的观察,并以同期保肝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锐;窦婷婷;郑帮林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山西省古交市妇幼保健院619名新生儿未接受听力筛查原因分析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指利用客观的生理学方法和主观测试方法,对所有的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是一项社会化、系统化优生工程.为了能给早期发现听力损失的婴幼儿进行预防工作,该项工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64号)<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规定的全国新生儿疾病筛查病种之一.听力筛查的一般流程:健康新生儿实行阶段筛查:出生后48 h至出院前完成初筛,未通过者及漏筛者于42 d内均应当进行双耳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应当在出生后3个月龄内转诊至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听力障碍诊治机构接受进一步诊断.

    作者:王俊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抗凝血酶Ⅲ测定的临床意义

    抗凝血酶Ⅲ(AT-Ⅲ)是体内主要的抗凝物质,其抗凝作用占生理抗凝作用的70%~80%.AT-Ⅲ是肝素依赖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分子中有肝素结合位点和凝血酶结合位点.

    作者:李灵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直肠癌40例临床分析

    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尽管肿瘤外科技术有长足进步,但直肠癌单纯手术的5年生存率仍在50%[1],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局部复发,单纯手术的局部复发率可高达20%~50%[2].直肠癌早期播散方式主要为直接浸润和淋巴道转移,较易侵及膀胱、前列腺、子宫及骶骨等周围邻近脏器和组织,造成肿瘤固定无法手术.直肠癌患者常出现肝、肺、骨及其他部位远处转移,或由于高龄、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等不宜手术.对直肠癌术后复发及不宜手术患者,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OUR-QGD型立体定向体部伽玛射线放射治疗系统(俗称伽玛刀)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40例,效果良好,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王永;冯守信;李忠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子宫肌瘤治疗的优缺点分析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多无症状,少数表现为阴道出血,腹部触诊可及肿物及压迫症状等.如发生蒂扭转或其他情况时,可引起疼痛,以多发性子宫肌瘤常见.虽然是一种良性肿瘤,但是也会给女性的健康带来很大的负担,影响正常生活.

    作者:曾庆荣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低场磁共振成像检查在膝关节外伤中的价值分析

    在骨与关节外伤性疾病中,膝关节外伤属常见多发性疾病,诊断时除症状和体征外,影像学检查是不可或缺的.近年来随着低场磁共振设备在基层医院的普及使用,膝关节外伤后X线、CT检查以及磁共振成像(MRI)扫描已作为常规辅助检查手段.因MRI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多方位、多参数、多序列成像的特点,尤其是脂肪抑制序列,能敏感地反映骨髓异常信号变化,有效地显示骨关节的解剖结构和病理变化,发现X线、CT 不能明确的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骨挫伤等,能为临床提供更全面的诊断信息,是膝关节外伤后较理想的无创检查方法之一.

    作者:张积春;石敏琴;马彬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甲氧明与阿托品用于剖宫产蛛网膜下腔阻滞与硬膜外联合麻醉低血压的防治

    近年来,随着行剖宫产手术产妇的增多,如何保证围手术麻醉期间母婴的安全是每一个麻醉医师必须面对的问题.剖宫产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是椎管内麻醉,而低血压又是椎管内麻醉常见的并发症,剖宫产术中发生低血压是威胁母婴安全常见的因素之一[1],多种因素均可引起不同程度低血压的发生,究其防治措施也是多种多样.本研究旨在比较甲氧明及甲氧明与阿托品联合静脉滴注治疗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低血压对产妇血流动力学及新生儿血液酸碱平衡影响的差异,为临床麻醉中对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低血压的治疗提供新的用药方法.

    作者:程连臣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腹膜原发淋巴瘤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CT显像一例

    患者男,19岁,40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脐周疼痛,呈钝痛感,与进食及体位无明显关系,无发热、盗汗、恶心、呕吐、反酸、嗳气、腹泻、便血,自行服用阿苯达唑片后症状仍时有发作.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5.1×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74.4%,红细胞计数4.2×1012/L.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示肝胆胰脾未见异常;右下腹腹膜炎征象及包裹性积液,右下腹肠系膜淋巴结增大.

    作者:陈钰;周克;吴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桥小脑角区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桥小脑角(cerebellopontine angle,CPA)脑膜瘤包括肿瘤起于岩骨后面,或侵及小脑幕者,但不含起源于斜坡的脑膜瘤,占CPA肿瘤的6%~8%,居颅后窝肿瘤第3位.因其位置深在,术野狭窄,邻近后组颅神经、脑干和重要的血管,故手术对肿瘤进行彻底切除难度及手术危险性较大,致残率高.我科自2004年1月至2007年10月间对CPA脑膜瘤的患者采用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行显微外科手术29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永平;黄建军;仝海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山西省古交市妇女病普查结果分析

    妇女病普查是防治妇女常见病、多发病的重要一环,是对妇女常见病、多发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有效途径,是有计划进行防治,降低发病率,有效控制妇女病发展,保护妇女身体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为进一步探讨妇女患妇科疾病的患病情况,为防治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现将我院2012年妇女病普查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张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经直肠超声前列腺癌声像图特征分析

    在我国,近几年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经直肠超声检查(TRUS)可清晰显示前列腺的内部结构,成为诊断前列腺癌的重要方法之一.本研究回顾性分析30例前列腺癌患者经直肠超声图像资料,分析总结声像图特征,探讨经直肠超声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姚浮成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三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结果分析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慢性、系统性性传播疾病,可引起全身性损害.准确、快速的实验室诊断是治疗和控制梅毒蔓延的关键.因此,选择合适的检测梅毒螺旋体的方法,既能避免漏检又适合大批量标本的筛查,可以协助临床诊断和治疗.血清学检测一直是梅毒实验室诊断的主要方法,常用的检测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及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这3种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适用范围都存在差异,现将3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张列转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移动式数字摄影系统的应用及质量控制

    随着数字摄影技术的飞速发展及临床工作的需要,移动式数字摄影系统日益广泛地应用到医院的临床工作中.在临床工作中,有许多危重患者及其他原因不能到放射科检查的患者需要放射科技术人员到病房进行床边摄片.床边摄片为临床医生提供了诊断依据,方便了患者,是临床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影像检查方法.然而,床旁摄片的图像质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照片质量有待提高.本文结合我院床边摄片的实际应用,重点分析影响床旁计算机X线摄影(CR)系统图像质量的因素及对策.

    作者:陈德华;赵家源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全自动化发光免疫分析与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促甲状腺激素的对比分析

    目前医学检验技术快速的发展与计算机的广泛渗透,已从过去原始手工操作逐步迈向标准化、自动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1].新的检验方法和手段不断涌现出来,如何选择适宜技术进行项目检测,已经成为检验工作者面临的实际问题.本研究采用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和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促甲状腺激素(TSH)含量,对2种方法学进行分析评价,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攀;李雪;喻荣华;吴雁;郑家深;杨昌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乳腺数字化摄影与磁共振成像在三阴性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发病率上升,发病年龄范围扩大.根据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均为阴性的乳腺癌定义为三阴性乳腺癌(triple-receptor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TNBC占全部乳腺癌的10%~20%.TNBC具有浸润性强,对常规内分泌治疗无反应、预后差等特点[1].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乳腺数字化摄影与磁共振成像形态学特点,早期诊断TNBC,有助于制定诊疗方案,评估预后.

    作者:李海歌;韩晖云;殷福花;杨亚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实用医技杂志

实用医技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