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珍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人体感染嗜心性病毒,引起心肌非特异间质性炎症.该炎症可呈局限性或弥漫性,病程可以是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多发生于40岁以下,约占心脏内科患者总数的75%~80%,男性多于女性;可累及心脏传导系统,引起传导阻滞或各种心律失常.重症病毒性心肌炎表现为短期内心脏急剧增大、高热不退、急性心力衰竭、休克、房室传导阻滞并可发生猝死.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为左心室辅助装置[1],1967年Kantrowitz首次在临床应用并获得成功,IABP适用于心脏外科的围手术期及心脏内科危重患者的心泵衰竭的抢救,如今已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我院于2012年1月收治1例重症心肌炎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经过早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和护理,患者基本康复.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作者:周美丽 刊期: 2012年第09期
喉罩(laryngtal mask airway)是安置于咽喉腔、用气囊封闭食管和咽喉腔、经咽喉通气的人工气道;具有易于操作,可行自主或机械通气,诱发躯体、自主神经激惹反应低,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中、小手术和其他特殊检查,现报告我院77例成功将喉罩应用于小儿手术麻醉体会.
作者:郝在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手术切口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医院感染,国内报道占整个医院感染10%,仅次于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1].手术人员手上携带的细菌与手术切口感染密切相关,外科手消毒是预防切口感染的重要环节,是医院早采取的,也是获得公认的消毒措施,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刷手式外科手消毒的方法,由于刷手导致皮肤不适,严重影响了手术人员对外科手消毒程序的依从性,随着外科手消毒剂的研发及不断创建,使得外科手消毒方法发生一系列变化,免刷式外科手消毒方法基于对皮肤刺激小,并可降低成本,减少工作量等优点,有效地提高了洗手依从性,为此通过对我院2011年 2月至6月80名手术医师及手术护士分采用对免刷式、刷手式外科手消毒2种方法的消毒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红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静脉输液是将大量的无菌液体或药物直接输入静脉的方法.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基础操作技术常见的一项,也是治疗疾病和抢救患者用药的主要途径之一.由于静脉穿刺引起的疼痛常常使患者恐惧而不能配合治疗,尤其是对于病程长的住院患者更是难以接受,因此对无痛性静脉穿刺法的探讨是临床护理技术操作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研讨课题.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晓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腹部手术对呼吸功能影响较大,由于手术导致肺容积、膈肌功能、气体交换功能等产生变化和肺防御机制减弱等原因,可引起肺部并发症明显增加,尤其高龄患者肺不张较多见,成人呼吸窘迫症也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往往采用呼吸机辅助呼吸[1],现将腹部手术后呼吸机的使用及护理分析如下.
作者:张英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在治疗近视方面因其视力恢复快,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预测性和有效性,是目前治疗屈光不正的主流手术,为保证患者得到满意的视力恢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效的健康教育及护理是实现措施之一.对56例LASIK手术患者进行了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岚 刊期: 2012年第09期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指由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的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主要是对症、经验性治疗,遵循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的原则.我院应用曲美布汀治疗功能性胃肠病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颖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由于肝脏组织有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血供来源,超声造影能定义并观察到3个相互重叠的血管时相,根据个体循环状态,观察注射第2代超声造影剂SonoVue后肝脏肿瘤的动态增强过程,对提高占位病变的定性诊断有很大的临床价值[1].
作者:张艳梅;杨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1992年,为了支持和协调替代医学的研究,向大众传播有关替代医学的新研究成果,美国设立了补充与替代医学办公室,这在美国替代医学史上有着里程碑的作用.1998年,该办公室经国会授权成为国家补充与替代医学中心(NCCAM),成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27个研究中心之一.目前该中心已成为美国民众心目中的官方补充替代医学的权威机构,也是NIH各研究所中发展快的一个研究中心[1].
作者:贺曼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前国内外都把成分输血的临床实际用量视为衡量一个国家及一名临床医生掌握与应用现代医学技术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是医院等级评审的必备条件,也是当今世界输血事业的发展方向[1].为了进一步推广成分输血,使其能更好地为临床服务.笔者对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2006-2011年成分输血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成萨;易煜尧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新生儿期的一种严重威胁患儿生命的消化系统疾病,影响新生儿的生存率,成为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病死率为10%~50%,常见于早产儿或出生时体质量过轻的新生儿[1].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影响NEC预后的关键.NEC的诊断主要依靠X线片,因此提高腹部X线的认识,有利于患儿及时治疗,对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叶晓蔚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前临床肾移植已广泛在国内外开展,手术技术已趋于成熟,但术后发生排斥反应的机制,如何监测、预防和治疗等仍是目前研究的重点.而大鼠肾脏移植模型一直以来是研究人类器官移植和移植免疫学重要实验手段之一,故建立成功稳定的大鼠肾移植模型是器官移植基础研究的必要条件.本文对目前大鼠肾移植模型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刘明;王玉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婴幼儿肺炎是儿科常见病,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临床应用,在病程中常常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 associated diarrhea,AAD ),大大延长了肺炎的病程,严重影响患儿生活质量.AAD 是指小儿因感染性疾病,在接受抗生素治疗过程中或治愈后继发于原发病而发生的非感染性腹泻.其原因与抗生素的应用引起肠道菌群失调,肠道受刺激引起肠蠕动增快有关.
作者:栗守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mys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引起的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由于耐药株出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合并MTB感染以及大规模高危人群流动,因而造成全球流行,其发病率、病死率呈上升趋势,已形成全球范围的流行.疫情呈三高一低,即患病率高、病死率高、耐药率高、年递降率低.要控制结核病的发生与流行必须加强对结核病的诊断学研究,目前研究快速、准确、敏感、特异以及简便的诊断方法是有效地控制结核病蔓延的关键.
作者:秦庆;刘宇 刊期: 2012年第09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和改善,人们对增强体质,防病延年日趋重视.医药科学方面对预防保健、康复方面的研究也日趋重视,滋补药品、保健药品在市场上逐渐热卖起来.滋补保健药品合理应用确能去病强身、延年益寿、增强和提高身体素质.反之,不但达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出现诸多的不良反应,现将如何合理应用滋补药品探讨如下.
作者:梁桂芬;任学彬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数字化影像技术床旁摄影已成为放射科日常工作中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老年患者对床旁摄影又更加的依赖,它能为重症监护患者的诊断与急救赢得更加宝贵的时间.本院从2009-2012年共收集了7 500例老年患者数字化X线摄影(computed cadiography,CR)床旁片,对此进行技术分析、质量控制.CR在床旁摄片中得到广泛应用,使床旁摄影的质量有很大的改善,本研究就此进行探讨.
作者:尹伊君;欧阳林 刊期: 2012年第09期
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一种由116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约13 000的糖蛋白,是降钙素(calcitonin)的前肽物,无降钙素样的激素活性,其分子由降钙素、下钙素和一个含57个氨基酸的N-末端碎片组成[1].降钙素原的半衰期为25~30 h,在体内稳定性很好,由位于11号染色体上(11P15,4)的单拷贝基因编码.
作者:张国富;师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糖尿病是一种多病因的代谢疾病,是由胰岛素分泌缺陷及胰岛素作用缺陷所致的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综合征[1].糖尿病一经确诊只能控制不能根治.糖尿病患者需要终生按照治疗方案来控制病情,要想有效地控制糖尿病的发展,需要医生的正确治疗方案,更需要糖尿病患者的密切配合.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患者掌握卫生健康知识,树立健康观念,从而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康复的目地,通过健康教育坚定糖尿病患者的自制力和意志力,可有效的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并且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本研究健康教育使糖尿病患者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所患疾病,主动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并进行自我调控,以达到消除疾病或延缓并发症出现的目地,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金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随着人们寿命的不断延长以及医学检查技术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肝脏肿物被发现.虽然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肝脏肿物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都无法得出准确的病理诊断.在超声实时引导下对肝脏肿物穿刺活检可以较快地获得肿物的病理学诊断,对于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将本院2009-2011年肝脏肿物经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的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齐丽英;梁先兰;冯丽华;李庆林;秦怡;王存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直接数字化成像技术是以能直接感受X线信号的电荷耦合器件为基础,直接把X线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后进行数字化成像,传统X 线检查是以胶片为介质,在X 线曝光后,在暗室内将经显影、定影、水洗过程而显示的静止的模拟二维图像;照片的影像特性为一次性成形不能改变.两者相比,直接数字化根尖片具有辐射量小、快速成像和后处理功能等优点,免去暗室冲洗所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可以复制、存盘、远程会诊.临床应用中可用于邻面龋的早期诊断[1,2],但其对其他口腔常见疾病的诊断效果如何,尚存争议.本文就2种根尖片对患牙在龋坏、牙周炎、根尖周炎、根管的清晰度进行比较,并总结2种根尖片拍摄方法对图像效果的影响,便于在临床操作和读片时引起注意.
作者:刘朗;余艳崧;孔祥波 刊期: 201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