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套扎术后的观察及护理

邵佩霞

关键词: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术后,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 患者, 套扎术, 资料与方法, 中华医学会, 手术成功率, 止血效果, 诊断符合, 食管下段, 食管胃底, 临床资料, 护理措施, 观察要点, 反复出血, 内镜下, 寄生虫, 大出血, 传染病
摘要: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门静脉高压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2010年10月至2011年5月,共对24例患者进行了食管下段静脉曲张套扎术,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对大出血可达到很好的止血效果.现将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后的观察要点及护理措施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诊断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标准.其中男性20例,女性4例,年龄20~55岁,中位年龄41.2岁,首次出血10例,反复出血14例.
实用医技杂志相关文献
  • 消化道肿瘤梗阻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

    消化道肿瘤梗阻患者合理的营养支持,是维持正常肠道功能及机体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环节[1].我科自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对68例消化道肿瘤梗阻患者施行肠内营养,并与传统治疗患者45例对照,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113例,按随机抽样方法分组.观察组68例,其中胃癌19例,食管癌25例,胃底贲门癌24例,年龄33~74岁,中位年龄53.5岁,采用早期施行肠内营养法;对照组45例,年龄34~71岁,中位年龄52.5岁,对照组梗阻患者在禁食期间,通过静脉补充营养.2组患者年龄分布、疾病构成及手术切除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宋爱华;薛红莲;许慧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甲状腺腺瘤的磁共振成像诊断17例分析

    甲状腺腺瘤是常见的甲状腺良性肿瘤,按形态学可分为滤泡状和乳头状囊性腺瘤2种,以滤泡状腺瘤多见,周围有完整的包膜,临床诊断有时较为困难.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腺瘤患者17例,现将其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总结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09-2010年来我院就诊的17例甲状腺腺瘤患者,男性3例,女性14例,年龄18~60岁,中位年龄39.5岁,全部患者均行MRI检查,并经手术切除及病理证实.

    作者:周礼金;纪婷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本研究通过对43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进行保肝、胰岛素治疗的同时给予临床护理与系统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选择2007年1月至2009年7月我院收治的43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男性29例,女性14例, 年龄32~75岁, 其中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30例,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13例.43例患者空腹血糖7.6~16.2 mmol/L,餐后2 h血糖18.9~29.9 mmol/L.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T) 83~453 U/L, 总胆红素(TBIL) 26.9~139.5 mmol/L, 白蛋白(ALB) 18.2~30.5 g/L.本组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乏力、纳差,恶心厌油腻,腹胀、肝区不适、消瘦、营养不良等.其中10例患者空腹时出现心悸、头晕、出汗,10例患者有肝硬化、腹腔积液,19例患者脾肿大.

    作者:赵静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74例的临床护理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主要是由于颅内血管的先天性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性动脉瘤等因素引起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患者常因大量出血、再出血和并发血管痉挛而死亡,做好急性期护理对制止出血或减少复发、缓解血管痉挛、改善预后十分重要.对74例患者采取有效护理措施,患者未发生再次破裂出血,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74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41例,中位年龄47岁.全部病例均经CT证实,临床症状有剧烈头痛、呕吐、昏迷、精神症状、尿失禁以及脑膜刺激症、瞳孔不等大等体征.给予甘露醇,呋塞米等脱水降颅压治疗,并给予具有抗纤溶作用的止血药物6-氨基己酸降低再出血率,静脉尼莫地平[1]防治SAH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等治疗,63例治愈出院,7例转外科手术治疗,4例死亡.

    作者:魏丽芳;岳智玲;武文涛;张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肺结核检测中的作用

    肺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15~35岁的人群是肺结核病的高发人群.为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对肺结核患者的诊断价值,采用化学发光法对43例小细胞肺癌患者样本、56例肺结核病患者样本以及49例健康人血清样本中的NSE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武春梅;庞飞;杜叶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跟骨动脉瘤样骨囊肿一例误诊分析

    动脉瘤样骨囊肿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非肿瘤性良性骨病变,临床上不多见[1],而发生于跟骨的更为少见,本文报告1例影像学误诊,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跟骨动脉瘤样骨囊肿.1 临床资料患者,男,27岁.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足及右踝关节疼痛、肿胀伴活动受限,就诊于当地医院,X线片右踝及右足骨质未见明显异常,近2 d来患者感觉右足跟明显肿胀、疼痛,踩地负重时疼痛加重,伴行走障碍就诊于我院.

    作者:苏素联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骨折X线诊断误漏诊中投照技术因素的影响及预防

    骨折是指骨的连续性中断,包括骨小梁、骨皮质的断裂.在临床诊疗中,每位怀疑骨折的患者,均会常规行X线摄片检查,一张优质的X线片对诊断的准确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实践工作中,由于种种因素,会发生一些失误.本文针对实践工作中造成骨折病例出现误漏诊中投照技术方面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提出以下措施.

    作者:龚志刚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小儿手足口病的传染预防及治疗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柯萨奇A16型、埃可病毒或肠道病毒71等感染引起的以出疹、发热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往年各地均有散在发生.该病可在多年龄组人群引起感染,但常在5岁以下婴幼儿中造成暴发流行,传染源为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密切接触急性期患者的粪便、口腔分泌物、皮肤疱疹液中的病毒,经粪-口途径和呼吸道进入体内.临床主要表现为手、足、臀、口腔黏膜等部位斑疹、丘疹和发热,一般预后良好.部分患者可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迟缓性麻痹等,严重者可引起死亡.

    作者:李永梅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条形码技术在临床检验工作中的应用体会

    随着医学的发展,医院信息系统(HIS)和检验信息管理系统(LIS)的应用逐渐普及,彻底改变了临床实验室的传统工作方式.近年来,以前作为物流跟踪过程中的条形码技术已在临床实验室中得到应用.利用条形码技术来监控标本流程,并将其作为临床标本检查的唯一标识,对实验室的管理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1].我院检验科2003年使用网络版HIS和LIS,2010年引入条形码技术.现将检验条形码在临床检验工作中的应用和体会进行总结如下.

    作者:龙聪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一种简易去除苏木精氧化膜的方法

    苏木素-伊红(HE)染色是基本的也是重要的病理学染色技术,优质的HE切片是病理医生得以作出正确诊断的关键.一张优质的HE切片,首先应完整、平坦无皱、薄厚均匀、无刀痕;其次,应染色鲜艳、红蓝相应、层次分明、对比清晰、反差明显;第三,应无污染、无人为改变、附贴恰当、标签端正.而我们在日常的HE染色过程中常遇到一些影响切片背景的因素,其中较常见的就是在苏木精染液表面形成的一层氧化膜,该金属膜可黏附在玻片上严重影响切片的质量.近年来我们用铜筛滤过法去除Harris苏木精染液表面的氧化膜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作者:吴绍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某区托幼机构2010-2011年消毒卫生状况分析

    托幼机构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场所.托幼机构的卫生状况与幼儿的身心健康密切相关.为了解太原市杏花岭区托幼机构的消毒卫生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提供解决方法,促进托幼机构管理水平的提高,切实保障幼儿的身心健康[1],太原市杏花岭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于2010-2011年对辖区内部分托幼机构进行了消毒卫生的监测和评价,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增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髌下脂肪垫松解术治疗膝关节痛的临床护理

    膝痛的主要因素也是髌下脂肪垫损害所致.为此,本研究在治疗膝关节痛的同时,关注腰臀部软组织损害,对原发髌下脂肪垫损害患者14例,继发于腰臀部病变的髌下脂肪垫损害40例行脂肪垫松解术,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就护理和术后康复情况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54例,男性22例,女性32例;年龄16~76岁,中位年龄54.8岁.按西医诊断:骨关节炎25例,侧副韧带损伤4例,膝关节游离体3例,膝半月板损伤切除并膝关节滑膜炎12例.软组织外科诊断:原发性髌下脂肪垫损害14例,继发性髌下脂肪垫损害40例.其中有3例合并膝关节游离体,2例合并半月板损伤.

    作者:卫月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磁共振成像检查在股骨头缺血坏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髋关节疾病,ANFH的早期诊断对治疗和预后非常重要.笔者现收集35位患者资料,并结合有关文献,分析讨论MRI检查对本病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收集2008-2010年在我院就诊患者共35例,男性27例,女性8例,年龄23~58岁,平均(31±4)岁,均因一侧或双侧髋关节疼痛,呈慢性发作或急性发作,部分伴有放射性疼痛,放射致股部、臀部或膝部,临床考虑ANFH行MRI检查,其中6例有服激素史,5例有外伤史,8例有长期饮酒史,其他16例原因不明.

    作者:李彩霞;王改梅;杨敏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侯马市凤城乡肺结核患病情况调查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后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长期以来因为没有有效药物治疗并具有效强的传染性,故人们对结核病产生了很强的恐惧心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研制出十多种有效的抗结核药物,只要早期发现,正规治疗,是完全可以治愈的[1].结核杆菌主要通过人体的呼吸道进行传播,所以在人体感染结核杆菌后发生肺结核者占绝大多数.因此,要控制乃至消灭结核病,加强对肺结核患者的治疗与管理,是当前结核病防治工作中的重点[2].为了解侯马市农村肺结核患病情况,加大发现患者力度,落实结核病归口管理工作,侯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8年12月对侯马市凤城乡肺结核患病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作者:王玉玲;杨永红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感染性休克中血管活性药不同方法应用的比较

    感染性休克是指各种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导致的机体免疫抑制失调,微循环障碍及细胞、器官代谢功能损害的综合征.发生感染性休克时存在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微循环障碍,组织氧债,因此休克的治疗原则包括及早去除休克病因的同时,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量,纠正微循环障碍,纠正组织缺氧,防止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静脉扩张和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是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重要的病理生理特征,静脉血管的扩张使血管容量的容积明显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使大量的血管内液体渗透到血管外组织间隙和第3间隙,使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

    作者:孙凤莲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多爱肤敷料治疗老年糖尿病伤口的临床观察

    研究采用无菌多爱肤、不透气亲水性敷料治疗糖尿病患者伤口,通过与传统方法每日灭菌方纱换药对比,结果表明多爱肤敷料治疗老年糖尿病伤口疗效好,为患者减轻痛苦和费用,同时大大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现将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研究收集2009年1月至12月期间住院患者30例,诊断为2型糖尿病、颅脑损伤,年龄55~75岁,中位年龄59.5岁,30例患者共有34处伤口.外伤部位:膝关节部位16处,背部1处,手肘部位5处,腰部2处,足外踝部位10处.伤口面积:6 cm2以上5处,3~4 cm2 1处,2 cm2以下14处.

    作者:颜梅;鲍惠莲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下颌骨巨细胞瘤15例X线表现

    骨巨细胞瘤为具有局部侵袭性的良性肿瘤,多发于骨发育成熟的个体[1],收集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下颌骨细胞瘤患者15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17~65岁,以30~45岁年龄组较多,共9例.全部病例都发生在单侧,右侧下颌骨7例,左侧下颌骨8例.其中右侧下颌骨上支3例,水平支3例,角部1例,左侧下颌骨上支2例,水平支3例,角部2例,颏部1例.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局部软组织肿胀、疼痛.初为蚕豆大,后约2~4 cm,其中,有乒乓球大者2例,质较硬,边界尚清.牙痛,水平支病变累及牙痛有7例,并有2例的牙齿有脱落.发病时间,病程短的约1~3个月.全部病例均经X线摄片,8例经CT扫描,后均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

    作者:黄敢;唐善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肠道外科腹痛患者52例超声诊断

    肠道外科腹痛发生率占急腹症的首位,包括急性炎症、穿孔、梗阻、出血及其他等.急腹症起病急骤,发病迅速,常常需要紧急手术处理,由于超声经济便捷、无痛苦、可重复检查等特点,作为常规影像学方法,有助于急腹症及慢性腹痛原因待查患者的及早诊断及鉴别诊断[1].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009年1月至2011年5月,我院接诊肠道外科急腹症(除外梗阻、出血)及慢性腹痛患者共53例,男性50例,女性3例,年龄10~85岁,中位年龄47.5岁.

    作者:吉双梅;吉荣珍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颅脑外伤患者便秘的预防及护理

    为了提高颅脑外伤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对我院颅脑外伤长期卧床患者发生便秘的原因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并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现总结如下.1 便秘的原因分析1.1 原发疾病的影响:这与颅内出血、血肿压迫脑神经导致患者意识障碍和失去便意有直接关系[1],使调节排便动作的大脑皮层和腰骶部脊髓内低级中枢的功能减退,造成排便反射障碍或排便动力不足而引起便秘.

    作者:郭丽芳;张艳;姚小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多层螺旋CT分析

    研究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特征表现,以提高诊断、减少误诊.总结分析18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特征表现.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表现复杂多样,应深入细致地分析各种CT征象以提高本病的诊断符合率.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收集2009-2011年在我院经临床及病理证实为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18例患者的CT资料.其中5例经手术证实,11例经穿刺活检证实,2例经支气管镜活检证实.男性8例,女性10例,年龄24~72岁,除有咳嗽、胸痛、胸闷、低热、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外,有5例出现痰中带血;有2例因转移到心包而出现心悸、胸闷、呼吸困难;有2例因转移到胸膜出现胸痛.所有患者均无典型体征.

    作者:吴耀初;吴华超;陈俏倩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实用医技杂志

实用医技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