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拉·克虏伯;王晓蕊
许多人会在家里侍弄花草,细心而深情,因为它们是活物.泡菜也是活的,有发育生长,有感受,有呼吸.家里一代又一代的人老了,走了,它还活着,它就是你家里的老祖宗.一坛泡菜,三分起,七分养.起盐水的功夫差些,养得仔细,养得对头,也会是灵脆可口,活色生香.坛沿水自然需得三四天一换.旧水倒尽,清洗坛沿.新进的沿口水,如果是自来水,水要静陈一夜,才能作为养沿口的水.
作者:石光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我见过很多被中药治好的外国人,他们的疗效甚至比中国人还要好.其中一个是吃“六味地黄丸”治好了脱发,是个欧洲人,这在很多中国人是难以想象的事.之所以如此,除了遇到了真正的名医,诊疗得当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外国人的经络气血没有受过像中国人这样的打搅.
作者:佟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法国文化部在1990年发起了一个“唤醒味觉运动”,法国教育部也批准向小学生开设烹饪艺术的系列讲座,教师则需要接受高水准的烹饪专家的培训.这架势,无疑是要把传统的美食文化,推到主流文化的层面上进行普及,在别的国家并不多见.书店里,法国厨师的个人文集排列得如经典著作,随手一翻,居然也有大量图表、引文、注释、实例、归纳.这些厨师的著作比很多学者的书籍更合乎国际通例,他们不是只考证前辈遗产,而是以自己的创造和见解为阐述主干.创造开始于每天早晨在菜市场里的精挑细选,非常实在;见解又突破经验性的范畴,上升到普遍的人生境界.
作者:余秋雨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四个老汉,来自不同行当,早年在公园下棋时认识.是属于下了雨淋成落汤鸡还不肯走,只为一盘棋没下完的那种;是为一个子儿骂骂咧咧,分手时相约明天再来的那种;是每天都得老妻打十七八个电话催促,才恋恋不舍回家那种.当他们聚在一起生活时,两个过了80岁,一个刚好80,一个差两岁80——平均年龄八十出头.
作者:莫小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我寻到女朋友咧……”96岁的李长清在近日的家宴上,向儿孙辈宣布,自己在老年公寓找到了女朋友,并约定,如果他能健康活到100岁,就娶她.小辈们用掌声回应了他的忐忑.喜欢听他吹牛皮76岁的洪阿姨是前年6月搬进怡寿园老年公寓的,李长清是去年元旦搬进来的.李长清和洪阿姨起先并不相熟,多亏两人的一个共同朋友——王昌年,一位关爱抗战老兵的常州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王昌年经常来照顾李长清,巧的是,他和洪阿姨是校友.三个人便经常一起聊聊往事.“你是单身,他(她)也是单身.”王昌年的这句话,对两人都单独说过,两人对对方也就暗暗留了意.
作者:邹梅秀;贾帝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颈部保健“三三操”对于防治颈椎病有一定作用,具体做法如下:捏三把.手掌心放在颈后部,手指用力,把脖子后面的肌肉捏紧提起来,一捏一放,左右手各三把,能放松颈部的肌肉.摩三下.用手掌和手指横向紧贴脖子后面的肌肉,推过去再拉过来往返摩擦,左右手各摩三下,让颈椎四周发热,促进颈椎四周血液循环.
作者:海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说起找保姆,不由得让人想起几年前热播的电视剧《田教授家的二十八个保姆》:为照顾受伤的田母,田教授家相继请了二十八个保姆.其中,有逃婚到城里寻找自己意中人的保姆,有因怀孕想挣点钱的保姆,有不甘忍受丈夫赌博带着儿子工作的保姆.这些性格不一的保姆,尽管把田家人的生活搅乱了,但田家人还是离不开她们.
作者:侯洁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在美国的大小城市里,都办有老年工厂.老年工厂大都设在居民比较密集的地区,因地制宜,环境很受老年人欢迎,85%的老年人都愿意参加此项工作,甚至乐此不疲.起初,我不太理解老年人的这种做法,心想,辛苦了一辈子,就应该在家里好好休养,享受天伦之乐,安度晚年,何苦要上什么班,而且还没有工资.但听了社区一位主管老年人福利的官员的一席话,方才明白美国职能部门的一片良苦用心.
作者:张越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小静的预产期快到了,到哪个医院生孩子,成了家里每天争论不休的话题.小静的老公认为,应该到第一人民医院,因为那是市里大的医院,有好的医生和先进的设备;小静的婆婆却认为,应该去妇女儿童医院,她觉得那里是专业管接生的,再说产检也一直在那里做,错不了;而小静的公公呢,他坚持要让儿媳去第二人民医院,那里的副院长是他同学,条件再好都不如有个熟人,有熟人好办事……
作者:张宏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清明节那天,阿亮去给母亲扫墓.他来到祭品店,老板热情地拿出一个纸盒说:“给亲人送个iPhone5吧.”阿亮逗趣道:“老板,我妈是个老太太,这手机她不会用啊.”老板不假思索地说:“乔布斯早就想到了这一点,他这不已经亲自下去教了嘛!”阿亮苦笑了一下,只好付钱.他刚准备走,老板又突然想起什么,说:“慢着,你还没买手机充电器呢.”
作者:朱道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文化大革命”期间没有别的文艺节目,只能看样板戏.八个样板戏听了一遍又一遍,国人也都腻烦了.不能公开反对,渐渐地,全国上下编派了不少关于样板戏的笑话.我记得有几个段子传说较多.一家剧团演出《红灯记》,演李玉和的演员太高,演李铁梅的太低,李玉和出门,铁梅要给爹戴上围巾,不料李玉和低头弯腰,铁梅抡起围巾怎么也够不着,戴不上.李玉和只好临场发挥,接过围巾说:“还是自己来吧.毛主席说要自力更生嘛!”台下大笑.
作者:毕星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林秋生刚40岁,却整天唉声叹气,说自己腰酸背痛、四肢无力、头晕眼花,一点精神也没有,总是抱怨自己:“老了,完了……”医生给他检查身体,却查不出是什么病,别人安慰他也无济于事.几天后,林秋生也跟大家上山砍草去了,一回来就来找我,好像跌了几跤似的,满身泥浆.“吃得消吗?累不累?”我问.“不,我不敢再说泄气话了.”“为什么?你好久没有上山,觉得累一点是难免的吧?”“今天我非常兴奋,老实说,一点都不觉得累.”“为什么兴奋?”
作者:杨逵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那一坛老酒,在我家车库的墙角,寂寞了有一两年吧.那是妻子从娘家为我提回的.一尺多高的坛子,大肚窄口,可能是二十斤装,遂丢在车库,不愿出力把它抱上顶楼家中.一天晚上运动后,口渴心馋,我趁着肌肉还兴奋,把这坛老酒抱上楼.撕开包装纸,把酒坛上下摸了个遍,我竟找不到打开酒坛的机关.拿来菜刀、榔头、老虎钳、起子,在餐桌上摆下场子,野蛮操作,想敲掉坛口的盖子,用劲砸了几下,又不敢真的太用劲,担心一家伙下去,酒坛稀巴烂,喝不成酒便也罢了,弄得一屋子狼藉,我岂不成了罪魁祸首?情急之下,想起这坛老酒的初主人,妻子翻出电话,联系上多年不联系的表弟,请教他如何打开酒坛.
作者:张正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腊肉香菇加水蒸汤.腊肉一般都是炒,营养师李纯却更喜欢用腊肉做汤.腊肉香菇汤不仅味道鲜香,还能降低腊肉的亚硝酸盐对人体的危害.李纯做腊肉时会尽量搭配能降低亚硝酸盐危害的食物,香菇含有一种名为香菇多糖的物质,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有非常好的防癌抗癌功效.
作者:彭洋 刊期: 2014年第03期
22年前,普莱斯还是一名职业摄影师,拥有一本黑白摄影杂志,有妻有子,岁月静好,他却感到,为房贷和房租打拼的日子已经让他远离生活,吸干了他的创造力.他决定换种活法.他离了婚,回到故乡俄勒冈,找到一块荒弃的土地,又弄了个二手印第安圆帐篷,一住三年.若不是冬天太冷,生活倒也舒适.他又尝试了树屋和山地帐篷.10年后,他想到一个长久之计:地洞.
作者:詹青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六十多年前,在俺老家,男人死了媳妇,45岁以下的可以再找一个,说是孩子小,给孩子找个做饭的.五十多岁的,就不给孩子找后娘了,要是娶个后老婆,人家笑话,多数人都要这个脸面.徐庄的后庄叫正行,有个男人59岁死了媳妇.他仨儿子俩闺女都结婚了,孙媳妇也娶进门,他领着这个十多口人的家,日子过得很富有.有人说:“大哥,你再办一个呗.”老头说:“俺孙男娣女一大群,再娶媳妇,人家大牙都得笑掉了.”67岁那年,老头看上一个要饭的17岁的小闺女.他找到媒人说:“把这媒说成,俺多给你媒礼钱.你说不成媒,俺也给你钱.”
作者:姜淑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明人冯梦龙在《古今谭概》中记载了一个极端的例子:(明)太祖尝至国子监,有厨人进茶,偶称旨,诏赐冠带.有老生员夜独吟云:“十年寒窗下,何如一盏茶!”帝微行适闻之,应声云:“他才不如你,你命不如他.”中国的皇帝是不讲理的祖宗,朱元璋这个农民皇帝更是纯正的流氓加暴君.但是这次,是他所有不讲理之中人性化的一次.可以想象,那可能是个困倦的午后或深夜,朱皇帝可能正好又累又困又渴,正好那个厨人送来了一盏还魂的香茶,使他大为满意,而且印象深刻,记得赐他冠带.
作者:潘向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一个台风大作的夜晚,吴先生在家里一边看着关于台风的警报,一边被窗外的狂风暴雨吓得胆战心惊.就在这时,他突然发现了一个从来没有注意到的事实:这些让人害怕的台风居然无一例外地都有一个温柔的女性名字.瞧瞧,云娜、艾利、鸣蝉、轻吻、敏督丽……哪个不好听?为什么要用女性名字来命名台风?吴先生百思不得其解.为了解开这个谜团,吴先生拔通了中国好的气象专家的电话.专家觉得不用女性的名字形容台风是不可能的.
作者:吴晓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每次到屏东去看妈妈,还没到时先给她打电话:“你知道我是谁吗?”她愉快的声音传来:“我不知道你是什么人,可是我知道你是我喜欢的人.”见时容易别时难,离开她,是个复杂的工程.离开前24小时,就得先启动心理辅导.我轻快地说:“妈,明天就要走啦.”她也许正用空濛濛的眼睛看着窗外的天,这时马上把脸转过来,慌张地看着我:“要走了?怎么要走呢?”
作者:龙应台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