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元清
从2007年起,日本战后出生的一代(1947年~1949年)开始步入退休年龄.早先,他们是支撑日本经济的“企业战士”,是社会的中坚和脊梁.外表看去,一副大丈夫不威不重的样子,其实内里早巳空空如也.能怪谁呢?都快累到麻木,闲愁既无份,又何况清欢.所以回到家中,通常只会对太太喊“老三句”——“吃饭”“洗澡”“睡觉”,然后连孩子的头都不摸一下就躺倒睡死.一旦有机会放松,则发疯似的团坐狂歌,其间演出可以很离谱,以至直到今天,仍是这浮世即景中一道热艳的风景.
作者:汪涌豪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某天晚上,一位日本朋友刈间文俊打电话来问:“听说苗子先生去世了.”我好像遭了电击,虽然已经12点,还是打电话问问丁聪的“家长”沈峻.沈峻一听,斩钉截铁地说:“绝不可能.”过了两天,沈峻转来苗子的亲笔传真:“华君武先生并转沈峻:本人于1996年10月17日晚12时厌世自杀,并已通过日本刈间君电话通知范用先生,以为从此幽冥异路,永难与京中友好相见了.
作者:范用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印度教徒结婚绝不是件简单的事,新郎新娘的父母为操办婚事弄得精疲力竭,家财耗尽,希望自家的风头盖过别人.大哥早就结婚,长辈们决定让大我两岁的二哥、大我一岁左右的堂兄,再加上我,三个人一块儿成婚.这样既可以风风光光大办一场,花费还相对较少.当时,在我的观念里,结婚没有什么特别,无非是穿漂亮的衣服、打鼓奏乐、迎接新娘、大摆宴席以及和一个陌生的女孩一块玩耍而已,肉体的欲望后来才有.我和二哥从拉奇科特被带到波尔班达,为了后在如同演剧一般大操大办的婚礼上抛头露面,我们还要做一些有趣的小准备——比如在全身上下涂抹姜黄膏以除污秽.
作者:甘地;叶李;简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收拾”老婆儿的波折“兆庆要收拾老婆儿了!”在我去官村相亲之后,村人就都知道了.收拾外省女人,从解放前到上世纪60年代都是司空见惯的事.但兆庆要收拾的可不一般,是个反革命前科犯,还是个知识分子大学生,这就引起有阶级觉悟、政治头脑的干部们的警惕了.首先来做兆庆思想工作的是县里派来官村挂职的粮食局局长路德宏.他说:“兆庆,你想收拾个人儿,这事本来没啥,可你为啥要收拾个知识分子呢?
作者:许燕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身为“中国房颤导管根治第一人”,名医马长生上班偏偏喜欢选择“暴走”.他说:“早起走路上班,是一天中惬意的时候.”每天早晨6点半,马长生和铁哥们儿董大夫一起从家出发,从马甸桥西北角穿公园而过,直到他上班的医院.一路上,总有在锻炼的大爷大妈认出他就是电视里一直给大家讲心血管健康保护的“马大夫”.从马长生家到医院,正好半小时路程,大概2.6公里,寒暑风雨,他从没断歇.
作者:潘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蔡澜说,美食总是从牺牲一点健康开始的.我同意这话.那些打着养生旗号的饭馆,我基本不去,经验告诉我,那些东西必定特别难吃,养什么生呢?养生前能不能先把它做好吃了!我的理念是,横竖都要生病,不如带着好心情生病.那种装神弄鬼的饭馆我也绝对不去,一听到“独门秘籍”就不愿意去了.饭店的味道是不是独一无二,结论是食客得出的.正常的饭馆应该什么样呢?就是以做饭为生,没有这些过度的修饰.
作者:陈晓卿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游走各地的美食节目主持人品尝美食之后,要展开一番评价,我总在为他们担心词穷这件事.台湾的主持人很喜欢形容这个吃食“很Q、弹牙”,或者很多汁,先是酸的,回味甘甜之类;内地的主持人早就用完了这些词,开门见山讲做法,你只能从他的表情判断东西是否好吃.但他们从不会流露出不好吃的表情,如果他们说“很特别”,相信我,这东西一定有怪味,很大的怪味.就像《交换空间》被装修完房子的主人摘下眼罩看到晴天霹雳的装修效果也不敢嚷嚷,只能违心地说:“和我想象的不太一样.”那就是极致的批评了.
作者:孟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偶遇初恋我是“文革”结束之后第一批考上大学的应届生,毕业之后却从城里分配到一个贫困落后的乡野,内心郁闷至极.我扛着和整个乡镇完全不和谐的行李,一副明珠暗投的负气模样,趾高气扬地找到乡公所.乡公所的干部,家都在街上或周边乡里,到了晚上下班以后,院子里就剩下我和伙夫老田.一个周六,想起老田说过供销社有酒,还有一个他认为配得上我的姑娘,我便找出一个杯子出门了.远远看见供销社的简陋门脸,像一个破落户一样横躺在街面上.
作者:野夫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在西安的时候,我带着一位澳大利亚朋友去吃羊肉泡馍,进得店,坐下,几个白生生的馍就端上来.说时迟,那时快,老外已经抓起一馍,咬将下去,我赶紧叫道,吃不得呢哥哥,是生的.无论在路上如何心急火燎地紧赶慢赶,从高速公路来,坐喷气式飞机来,进了羊肉泡馍店,你就必须按照古老的方法,慢下来,而且越慢呢,你那碗羊肉泡馍才越吃得到位.先是要去把手洗干净,然后坐下来,品口茶,再细细地把馍掰碎,约莫一刻钟,才由伙计把掰好的碎馍收去,有时十多分钟再端回,这才是吃的时候.
作者:于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当年,很多去上海早送漱口冰水的冰激凌店兴致勃勃尝鲜的人,都中了圈套.他们拿起冰水里的柠檬嘬了又嘬,或许以为这杯精美的饮料也是店招牌,所以下次去就会很诚恳地对服务生说,你们这里的东西都太甜,我就要上次那杯冰水吧,遭到服务生的耻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关于食物的误操作越来越多.那是因为吃东西的仪式感越来越强,于是乎,所谓高级和低级食物的泾渭也越来越分明,通过食物误操作来嘲笑人的行为也就越来越多.
作者:殳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我见过很多被中药治好的外国人,他们的疗效甚至比中国人还要好.其中一个是吃“六味地黄丸”治好了脱发,是个欧洲人,这在很多中国人是难以想象的事.之所以如此,除了遇到了真正的名医,诊疗得当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外国人的经络气血没有受过像中国人这样的打搅.
作者:佟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明朝戏剧家高濂曾编写许多脍炙人口的戏剧,比如传奇戏曲《节孝记》,比如写陶渊明辞官归隐的《赋归记》,以及《陈情记》《玉簪记》等等,都是轰动一时的剧作,直到今天,还被改编成戏曲、电影、电视剧,三天两头换“包装”上演呢.高濂出生在钱塘(现在杭州市区)一个富庶的士绅之家,一路科举考试,当上了京官,主持鸿胪寺——一个管理国家朝会、祭祀、宴会的工作,论官职,相当于礼宾司司长,一路顺风顺水.
作者:金宏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如果你在高级餐厅就餐,看到身边的服务生正在做一些奇怪的手势,不要讶异,这只是餐厅员工间流行的秘密手语罢了.华盛顿高级餐厅BLT牛排馆的经理亚当·桑德斯,为大家揭开顶级餐厅服务生通用手语的秘密.高级餐厅里禁止大声喧哗,当有突发状况时,服务生就会打出特别的手势通知其他人帮忙.为避免打扰顾客用餐,这一切通常是在顾客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进行的.
作者:艾维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几年前,我到日本群马县高崎市的关口会社研修.新年前的两个星期,我和同在关口会社研修的小贾接到社长的邀请信,请我们在新年去他家.这是我们第一次去日本人家里做客,而且又逢新年,当然不能空着手去.但带什么样的礼物去拜年,让我俩犯了愁.我们跑到超市、商场里去观察,和国内差不多,这里都辟有专门的新年贺礼柜台.当我们仔细研究了那些礼盒之后,才发现日本人的拜年礼物和我们截然不同.那些外表看上去包装华美的礼盒,打开来看,里面大多装的是酱油、洗发精、香皂、毛巾、浴液等物品.
作者:王书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吝啬鬼爱钱如命,一生辛苦劳作,从不乱花一分钱.临死时,他嘱咐妻子说:“听着,我死后,希望你把所有的钱放进棺材里,让我在阴间和来世用.”看到妻子有点犹豫,吝啬鬼生气地说:“我就这么一点小小要求,如果你不答应,我死也不会瞑目的,到时候我变成鬼也要把钱拿走.”妻子含泪答应说:“放心好了,我会都给你的.”
作者:杰西卡;王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清明节那天,阿亮去给母亲扫墓.他来到祭品店,老板热情地拿出一个纸盒说:“给亲人送个iPhone5吧.”阿亮逗趣道:“老板,我妈是个老太太,这手机她不会用啊.”老板不假思索地说:“乔布斯早就想到了这一点,他这不已经亲自下去教了嘛!”阿亮苦笑了一下,只好付钱.他刚准备走,老板又突然想起什么,说:“慢着,你还没买手机充电器呢.”
作者:朱道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Sigtuna是瑞典一座古老安静的小镇.这里的人都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邮箱是房屋的标准配件.他们不比豪宅名车,比这些门口的邮箱,看谁能随自己喜好把邮箱DIY成与众不同的模样.小镇约有五十户人家,街头第一家的Kamil是位律师,也是个狂热的诗歌爱好者,他的邮箱做成一部诗集的样子,扉页写着:“生机勃勃,如花盛放——”每天邮递员翻开这本“诗集”,往Kamil的邮箱里投进无数的书籍、杂志.Kamil的邮箱是完全开放的,供人免费阅读,也是个“书籍漂流站”,每天都有很多人往这里放他们的书,想读的人随时从这里取阅.Kamil的邮箱像个微型图书馆.
作者:晏屏;饶晓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明人冯梦龙在《古今谭概》中记载了一个极端的例子:(明)太祖尝至国子监,有厨人进茶,偶称旨,诏赐冠带.有老生员夜独吟云:“十年寒窗下,何如一盏茶!”帝微行适闻之,应声云:“他才不如你,你命不如他.”中国的皇帝是不讲理的祖宗,朱元璋这个农民皇帝更是纯正的流氓加暴君.但是这次,是他所有不讲理之中人性化的一次.可以想象,那可能是个困倦的午后或深夜,朱皇帝可能正好又累又困又渴,正好那个厨人送来了一盏还魂的香茶,使他大为满意,而且印象深刻,记得赐他冠带.
作者:潘向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反动派是纸老虎1946年8月6日下午,毛泽东在延安窑洞前半山坡平台上的一个小石桌旁,会见了美国女记者斯特朗.他谈笑风生,纵论天下.交谈中,毛泽东把身子向后一仰,开怀地得出结论:“美国反动派是……”他停顿了一下,显然是在找合适的词,“纸老虎.”因为英语里没有相对应之词,翻译只好将它译成了“scarecrow(稻草人)”.毛泽东让翻译停下来,要斯特朗解释“scarecrow”是什么意思.
作者:五之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风寒料峭的日子,万物萧瑟.只要点燃火锅,即刻暖意融融,一室皆春.吃火锅虽可以很简单,却耐人寻味.1929年中原大战期间,冯玉祥被阎锡山软禁时,记者徐铸成来访,与冯一起用餐,中间一个火锅.徐问冯:“近前方有什么捷报?”冯一指火锅,笑着说:“我现在新闻的唯一来源,就是它.”冯解释道:“每次他们打好了,火锅里就有了肉片肉丸.如果只有白菜粉条,那一定是失利了.屡试不爽.今天肉片肉丸不少,还有几条海参,一定打了大胜仗.”
作者:胡其山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