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斯娜格膜治疗宫颈糜烂68例

陈宜斌;李新宪

关键词:治疗宫颈糜烂, 随机对照研究, 妇女常见病, 治疗效果, 微波治疗, 前瞻性, 应用, 新药, 局部, 患者
摘要:宫颈糜烂是妇女常见病,斯娜格膜是治疗宫颈糜烂的一种新药.笔者通过对136例宫颈糜烂患者进行前瞻性的随机对照研究,比较宫颈局部应用斯娜格膜与微波治疗的疗效差别,了解斯娜格膜的治疗效果.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强骨胶囊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强骨胶囊治疗对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骨密度(BMD)及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对65例原发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手法整复固定后,测定患者股骨颈骨密度值,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3例)及对照组(32例).治疗组强骨胶囊每次1粒(180 mg)口服,每日3次;对照组迪巧维D钙咀嚼片每次2片(1 500mg)口服,每日1次,两组共服用药物3个月.患者每月行X线照片检查,观察骨折断端骨痂生长情况并进行疗效对比;治疗3个月后再次测定股骨颈骨密度值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2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骨痂形成时间短、数量明显增加,骨皮质增厚;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为(9.4±2.5)周,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12.5±2.9)周,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骨密度治疗前(0.621±0.085)g/cm2,治疗后(0.646±0.090)g/cm2,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强骨胶囊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能促进骨痂提早形成,增加骨痂生成的数量,增加骨密度,改善骨结构,减少外固定时间.

    作者:马树强;王坤正;党晓谦;张明宇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中药加服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观察

    2002年11月-2004年12月,笔者采用中药加服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64例均为住院确诊并符合以下药物保守治疗条件:(1)生命体征稳定,无明显腹腔内出血表现;(2)B超检查,异位妊娠包块直径≤5cm;(3)血β-HCG<4 000 IU/L(采用上海放射免疫分析技术研究所提供的试剂盒,正常值<10 IU/L);(4)肝、肾功能正常,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在正常范围内,随机分为中药加服米非司酮治疗组(简称A组)和甲氨喋呤(MTX)单次肌肉注射治疗组(简称B组).

    作者:雷少霞;沙锦芳;周琼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生脉注射液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TRAIL死亡受体的影响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患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TRAIL)死亡受体(Death receptor,DR)sDR4和sDR5的水平及生脉注射液对其影响.方法64例CHF患者随机分为生脉注射液治疗组(生脉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并设健康对照组.采用夹心ELISA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浆中sDR4和sDR5水平.结果CHF患者sDR4和sDR5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人,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随着心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而升高.生脉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血浆中sDR4、sDR5水平降低,生脉治疗组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TRAIL死亡受体DR4和DR5水平与心功能损害程度关系密切,可能在CHF患者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生脉注射液可降低CHF患者的sDR4、sDR5水平,在减缓CHF进程、改善心功能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洪燕;谢文;陈长生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疗效.方法作者检索了Cochrane图书馆、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文献数据库、Cochrane协作网补充医学领域试验数据库和AMED截至2004年4月.纳入所有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与单用西医治疗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随机分配方法、随机方案隐藏、盲法和意向治疗分析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对非随机的临床对照研究进行探索性分析.两名作者独立提取资料、评价质量及结局.用Meta-分析方法对资料进行定量综合.结果共纳入8篇中西医结合与西医比较治疗共计488例SARS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试验的方法学质量普遍较低.Meta-分析表明:中西医结合疗法显著降低患者的病死率(相对获益系数RR 0.32;95%可信区间0.12~0.91),并减少激素治疗SARS患者发生真菌感染(0.35;0.14~0.90)的可能性.同时,中西医结合疗法缩短发热的时间[权重均数差-0.83(天);-1.30~-0.35]、症状缓解时间(-1.23;-2.09~-0.37])以及胸部X线异常的持续时间(-2.61;-3.74~-1.49).对生活质量或激素用量差异无显著性.试验未报道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具有降低病死率、减少继发真菌感染、缩短症状及发热时间、减轻肺部炎症的效果.但由于试验的质量较低,现有的证据还不足以得出肯定的结论.

    作者:刘建平;Eric Manheimer;施毅;Christian Gluud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研讨会纪要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简称世界中联)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于2005年10月16、17日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研讨会.大会由世界中联副秘书长、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麻省总医院研究员张群豪主持.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世界中联主席余靖、世界中联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振吉、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可冀、世界中联副主席兼司库龙致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司长沈志祥、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郑守曾、中日友好医院院长许树强、福建中医学院院长杜建以及世界中联副秘书长姜再增等嘉宾应邀出席大会.来自世界各地以及北京地区的中医、西医及中西医结合专家200余人出席了大会.

    作者:张群豪;徐浩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补肾活血方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矿化的影响

    目的观察中药补肾活血方对体外培养SD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矿化的影响.方法取新生的SD大鼠的颅骨,胶原酶法培养成骨细胞.应用MTT法,对硝基苯磷酸盐法(PNPP)及茜素红染色方法观察不同浓度补肾活血方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在24、48、72h不同时段的增殖、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矿化结节形成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补肾活血方均可促进成骨细胞增殖率提高,以中、高浓度组的作用较为明显(P<0.01);不同浓度补肾活血方可使ALP活性增强(P<0.01);中、高浓度组补肾活血方矿化结节数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补肾活血方具有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及矿化的作用.

    作者:臧洪敏;陈君长;刘亦恒;刘润侠;王坤正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平消胶囊联合内分泌药物治疗或化疗对晚期乳腺癌的影响

    目的探讨平消胶囊在晚期乳腺癌治疗中的价值和作用.方法142例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单纯内分泌药物治疗组(简称内分泌组)27例、内分泌药物加平消胶囊组(简称内分泌结合组)27例;单纯化疗组(简称化疗组)44例、化疗加平消胶囊组(简称化疗结合组)44例,分别比较单纯内分泌药物或化疗治疗组与联合平消胶囊治疗组的缓解率、疾病进展时间、生存期、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较单纯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明显延长(P<0.05)、生活质量提高(P<0.05);联合组和单纯组在缓解率及不良反应方面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平消胶囊能提高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疾病进展时间,与化疗或内分泌药物共同用于治疗晚期转移性乳腺癌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清媛;赵文辉;来玉娟;康欣梅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因子分析及其与疗效的关系

    目的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症状进行因子分析,并探讨其结果与中西药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413例确诊为活动期RA病例来自9个临床中心,采用各中心控制的简单随机化方法分成中药组(209例)和西药组(204例).西药治疗方案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和慢作用药,中药治疗包括基础治疗和辨证用药.治疗前后收集患者18项常见症状.治疗效果用美国风湿病学会20%改善标准(the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20%improvement,ACR20)判断.应用SAS 8.2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症状的分类用因子分析法分析,各公因子得分变化与疗效关系用方差分析.结果18项症状因子分析得到4个公因子,较好地反映关节局部病情以及中医寒证、虚证、热证的症状;中、西药治疗对反映关节病情的公因子影响一致,均具有改善作用,但中药治疗对虚证症状的公因子改善优于西药组.结论因子分析能够对中医辨证过程中重要因素症状进行分类研究,因子分析结果与传统证候分类有一致性;对公因子与疗效关系的探索,能更好地显示中药疗效的特点.

    作者:何羿婷;查青林;阎小萍;苏励;宋跃进;曾升平;刘维;冯兴华;钱先;朱婉华;林色奇;吕诚;吕爱平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改良Hulth造模法复制膝骨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复制膝骨性关节炎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用改良Hulth造模法复制膝骨性关节炎,进行X线摄片、透射电镜、关节滑液及血液检测.结果(1)正常组膝关节面平整光滑,细胞及胞膜完整;模型组膝关节内侧间隙明显变窄,关节面粗糙变形,有骨赘,软骨细胞萎缩,胞核固缩,胞膜破损;(2)造模后8周、16周关节滑液内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和血清中两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模型组明显升高,16周关节滑膜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模型组明显下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改良Hulth造模法复制膝骨性关节炎较Hulth法操作简单、创伤小,可保持一定的膝关节稳定性,有利于动物模型复制的成功.

    作者:刘献祥;李西海;周江涛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大黄(庶虫)虫丸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及活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大黄(庶虫)虫丸对大鼠肝星状细胞间质胶原酶(MMP-1)基因表达及分泌到培养基中的明胶酶A(MMP-2)活性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HSC),制备大黄(庶虫)虫丸大鼠药物血清,温育HSC.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观察MMP-1的表达.酶谱法检测MMP-2的活性.结果大黄(庶虫)虫丸药物血清可明显促进HSC对MMP-1的基因表达,同时可明显增加HSC合成的MMP-2的含量和活性(P<0.05).结论大黄(庶虫)虫丸的抗肝纤维化作用与其促进HSC的MMP-1基因表达,增加MMP-2的含量和活性有关.

    作者:潘志恒;谢瑶;何宏文;武敬;何义华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安效先应用桂枝汤加减方治疗儿科疾病经验简介

    安效先主任医师从事中医儿科医疗、教学、科研30余载,治学严谨,治疗儿科疑难杂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随师近3年,所获颇丰,现仅将他应用桂枝汤加减方治疗儿科多种病症的经验总结举例如下.

    作者:彭征屏;冀晓华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通管汤联合腹腔镜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临床观察

    输卵管阻塞是女性不孕诸多因素中常见因素.2001年1月-2003年12月我们以自拟通管汤联合腹腔镜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87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江伟华;徐旭群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鼻内窥镜鼻窦术后术腔黏膜上皮化的影响

    慢性鼻窦炎接受鼻内窥镜手术的患者,按照既定围手术期和手术后随访综合治疗措施进行处理,术腔黏膜上皮化需要3个月时间.我科2000年3月-2005年3月对52例慢性鼻窦炎患者,在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术后运用中药配合治疗,明显缩短了术腔黏膜上皮化时间,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尹英学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第十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纪要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七届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暨2005年消化系统疾病进展学习班于2005年10月28日-11月1日在深圳市胜利召开.

    作者: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慢性乙型肝炎湿热蕴脾证患者IFN-γ及IL-10水平的研究

    为了探讨细胞因子在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乙肝)中医各证型中的作用,本课题选择临床上常见的慢乙肝湿热蕴脾证开展研究,通过动态观察慢乙肝湿热蕴脾证患者治疗前后γ-干扰素(IFN-γ)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了解细胞因子对慢乙肝湿热蕴脾证病理机制的影响,进而为慢乙肝的中医辨证治疗打开新的思路.

    作者:陈锦芳;郑春素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2型糖尿病患者非糖尿病一级亲属胰岛β-细胞功能状态与中医症证特点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非糖尿病一级亲属的β-细胞功能状态、胰岛素抵抗和中医症证特点.方法以2型糖尿病患者非糖尿病一级亲属68例为观察组,45例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与之匹配的无糖尿病家族史的健康人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中空腹血糖(FBG)、2 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及2h胰岛素(2hINS),并计算比较两组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比较两组中医症证,分析一级亲属组症证特点.结果观察组FBG、FIN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2h PG和2h INS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HOMA-IR、HOMA-β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S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一级亲属组舌质紫暗、神疲乏力、脉弦细和腰膝酸软症状多见,辨证属气阴两虚证占51.47%,阴虚证占30.88%,瘀血为主要兼证占61.76%.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非糖尿病一级亲属具有较高的β-细胞分泌功能和低胰岛素敏感性,存在胰岛素抵抗,中医症证特点为气阴两虚,瘀血内阻.

    作者:董彦敏;张穗娥;刘雪梅;李惠林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评荐《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病学》

    变态反应(allergy)也称为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是一种常见免疫病理反应,临床上所见的变态反应(超敏反应)并不局限于某一类型,而可能几型同时存在,或先后发生,如早期是速发型,晚期转为迟发型;或以某型为主,过些时候又以另一型为主.由于变态反应导致病理损害所产生的变态反应病是一类常见病、多发病,遍布临床各科,已有资料揭示该病的发病率呈增长趋势,正日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

    作者:陈可冀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冬凌草液热疗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中药冬凌草液热疗和多次丝裂霉素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复发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将123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在术后1~2个月开始行冬凌草液热疗,每3个月1次,共1年;B组行丝裂霉素膀胱内多次灌注,术后2周开始,每周1次,共6次,然后每个月1次,共1年.观察术后复发率和无瘤间期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随访10~45个月,平均(28.6±5.8)个月.A组复发率5.0%,B组复发率14.3%,两组复发率及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发生膀胱炎、血尿、膀胱挛缩、尿道狭窄A组分别为28.3%、5.0%、1.7%、1.7%,B组分别为25.4%、4.8%、0%、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冬凌草液热疗对预防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复发的效果可靠.

    作者:徐培元;赵高贤;常连胜;乔保平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中药活性成分对卵巢癌的直接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卵巢癌在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中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均较高,传统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治疗、化学药物治疗(化疗)、放射线治疗及上述治疗方式的联合应用.近年来发现我国传统中药成分如金雀黄素、薏苡仁、植物固醇类、姜黄素、五羟黄酮、人参皂苷等可在体内和(或)体外发挥对卵巢癌细胞的抑制增殖、诱导凋亡、增加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等抗癌作用.其作用机制涉及到抑制细胞代谢关键酶活性、影响细胞基因表达、抗氧化、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等方面,其作为卵巢癌的一种辅助治疗手段,有着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郭方;徐丛剑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鸡矢藤与柴芍六君子汤合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中常见的上消化道症候群,笔者于2003年8月-2004年12月,采用柴芍六君子汤加入鸡矢藤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平;黄铭涵;张烈湖;张强;王元梁 刊期: 2005年第12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