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征屏;冀晓华
目的比较中药冬凌草液热疗和多次丝裂霉素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复发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将123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在术后1~2个月开始行冬凌草液热疗,每3个月1次,共1年;B组行丝裂霉素膀胱内多次灌注,术后2周开始,每周1次,共6次,然后每个月1次,共1年.观察术后复发率和无瘤间期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随访10~45个月,平均(28.6±5.8)个月.A组复发率5.0%,B组复发率14.3%,两组复发率及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发生膀胱炎、血尿、膀胱挛缩、尿道狭窄A组分别为28.3%、5.0%、1.7%、1.7%,B组分别为25.4%、4.8%、0%、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冬凌草液热疗对预防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复发的效果可靠.
作者:徐培元;赵高贤;常连胜;乔保平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治疗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纳入的病例324例按1:1:1比例分成中医组、中西医组以及西医组,除去剔除或脱落病例,后纳入研究的病例为294例,分别为中医组99例,中西医组103例,西医组92例,各组剔除或脱落病例分别依次为10例、6例和14例.临床试验在6家医院进行.治疗期3个月,主要观察指标为瘤体大小、卡氏评分、体重、不良反应等.结果3组瘤体大小变化有效率分别为4.0%、26.2%、14.1%,稳定率分别为66.7%、81.6%、76.1%,3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21.72,P=0.000<0.017);稳定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x2=6.052,P=0.049>0.017);治疗90天后中医组与中西医组卡氏评分值上升,西医组卡氏评分值下降,经配对t检验,中西医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H=10.572,P=0.000<0.05).治疗后体重均有下降,中医组和中西医组下降低于西医组(P<0.05);中医组及西医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咳嗽、气促、胃纳、乏力等肿瘤主要相关症状改善方面,中西医组和中医组优于西医组.不良反应观察,中医组、中西医组比西医组较少出现Ⅲ、Ⅳ度血液毒性,在白细胞、粒细胞、血小板及血红蛋白等方面3组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优于单纯化疗组和中医组,显示了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可作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低毒的治疗方案.
作者:周岱翰;林丽珠;周宜强;罗荣城;刘魁凤;贾英杰;陈继跃;牛喜伟;苏碧茹;韩慧;鲁江;张恩欣;王树堂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消水汤治疗原发性肝癌腹水脾虚湿困证的临床疗效及实验研究.方法61例确诊为原发性肝癌腹水,中医辨证为脾虚湿困证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采用消水汤口服结合顺铂局部腹腔灌注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顺铂局部腹腔灌注治疗,治疗时间2个月.观察癌性腹水改善情况、治疗后生存期、生存质量、中医症状改善情况.实验研究对小鼠模型分组治疗,观察腹水消退情况及生存期.结果临床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近期总有效率为42.4%,单纯西医治疗的总有效率为21.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抽取腹水时间间隔分别为(17.95±9.63)天和(10.87±7.76)天,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1年生存率分别为33.3%和14.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均改善,但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者各项中医症状均有改善,治疗组尤以乏力、腹胀、恶心呕吐改善明显.安全性检测结果表明,消水汤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服用安全.动物实验表明:在接种两种瘤株的小鼠腹水模型中,治疗组在腹水减少和生存期延长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消水汤治疗原发性肝癌腹水脾虚湿困证可收到满意的近期疗效,延长生存期,得到实验证实;且能够改善中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治疗肝癌腹水可靠、有效的方法.
作者:吴荻;鲍万国;丁艳华;吴新宇;赵大玮;盖国忠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电超导辅助治疗儿童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轻中度发作期哮喘儿童60例,随机分为两组,在基础治疗同时治疗组加用中药穴位电超导,对照组加用安慰贴片电超导治疗,7天为1个疗程.观察每日呼气峰流速(peak exhalation force,PEF)及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10(IL-10),γ-干扰素(IFN-γ)的测定.结果治疗前两组PEF占正常预计值百分比(PEF%)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第4天,治疗组PEF%上升较对照组明显(P<0.05).疗程结束后,两组血清IL-10浓度均有上升,但治疗组上升较对照组更明显(P<0.01).血清IFN-γ浓度变化均不明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中药穴位电超导有助于哮喘儿童肺功能的改善,能提高发作期哮喘儿童IL-10水平.
作者:陈健;张晨美;陈华;刘永林;张源;朱永琴;李岚 刊期: 2005年第12期
慢性鼻窦炎接受鼻内窥镜手术的患者,按照既定围手术期和手术后随访综合治疗措施进行处理,术腔黏膜上皮化需要3个月时间.我科2000年3月-2005年3月对52例慢性鼻窦炎患者,在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术后运用中药配合治疗,明显缩短了术腔黏膜上皮化时间,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尹英学 刊期: 2005年第12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七届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暨2005年消化系统疾病进展学习班于2005年10月28日-11月1日在深圳市胜利召开.
作者: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 刊期: 2005年第12期
变态反应(allergy)也称为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是一种常见免疫病理反应,临床上所见的变态反应(超敏反应)并不局限于某一类型,而可能几型同时存在,或先后发生,如早期是速发型,晚期转为迟发型;或以某型为主,过些时候又以另一型为主.由于变态反应导致病理损害所产生的变态反应病是一类常见病、多发病,遍布临床各科,已有资料揭示该病的发病率呈增长趋势,正日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
作者:陈可冀 刊期: 2005年第12期
卵巢癌在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中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均较高,传统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治疗、化学药物治疗(化疗)、放射线治疗及上述治疗方式的联合应用.近年来发现我国传统中药成分如金雀黄素、薏苡仁、植物固醇类、姜黄素、五羟黄酮、人参皂苷等可在体内和(或)体外发挥对卵巢癌细胞的抑制增殖、诱导凋亡、增加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等抗癌作用.其作用机制涉及到抑制细胞代谢关键酶活性、影响细胞基因表达、抗氧化、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等方面,其作为卵巢癌的一种辅助治疗手段,有着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郭方;徐丛剑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强胰降糖胶囊对高脂饲料与链脲佐菌素诱导的大鼠糖尿病模型的药效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高脂饲料喂饲Wistar大鼠1个月后,禁食18 h,腹腔注射0.6%链脲佐菌素30mg/kg,空白组注射等体积柠檬酸缓冲液.5天后断尾取血测全血糖,以血糖高于10.0 mmo1/L者为造模成功.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受试药(强胰降糖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受试药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按2.0 g/kg、1.2 g/kg、0.4 g/kg的剂量灌胃给予强胰降糖胶囊,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按0.5 g/kg灌胃给予二甲双胍.给药1个月后测定血糖(blood glucose,BG)、血清果糖胺(serum fructose amine,SFA)和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lc,HbAlc),第2周和第4周测定饮水量和进食量.结果受试药高、中、低3个剂量组BG、SFA、HbA1c;第2周和第4周的饮水量、进食量各指标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结论强胰降糖胶囊能显著降低该动物模型的BG、HbAlc、SFA、饮水量和进食量,是具有进一步开发、研制前景的中药复方制剂.
作者:李旋珠;熊洪艳;林青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药物对小剂量重复照射下不同时相大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探讨其防治放射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13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单纯照射组(60只)、中药治疗组(60只)和空白对照组(10只).用直线加速器对单纯照射组和中药治疗组大鼠右肺进行照射,3 Gy/次,2次/周,累积剂量高为30 Gy,分别于照射开始后第1、3、5、8、12、26周共6个时间点,两组各随机处死10只大鼠,取材切片,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和TNF-α和TGF-β的表达.结果单纯照射组大鼠肺组织于照射第5周急性放射性肺炎重,第26周肺纤维化明显;不同时相TNF-α和TGF-β表达明显增强(P<0.01),中药治疗组大鼠肺组织急性放射性肺炎反应轻微,后期纤维化不明显,TNF-α、TGF-β的表达较单纯照射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在小剂量重复照射过程中,活血化瘀药物可抑制致炎因子和致纤维化因子的表达,减轻早期放射性肺炎的炎症反应,延缓放射性肺纤维化的进展,对放射性肺损伤具有防治作用.
作者:杨明会;窦永起;刘哲峰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中药补肾活血方对体外培养SD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矿化的影响.方法取新生的SD大鼠的颅骨,胶原酶法培养成骨细胞.应用MTT法,对硝基苯磷酸盐法(PNPP)及茜素红染色方法观察不同浓度补肾活血方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在24、48、72h不同时段的增殖、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矿化结节形成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补肾活血方均可促进成骨细胞增殖率提高,以中、高浓度组的作用较为明显(P<0.01);不同浓度补肾活血方可使ALP活性增强(P<0.01);中、高浓度组补肾活血方矿化结节数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补肾活血方具有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及矿化的作用.
作者:臧洪敏;陈君长;刘亦恒;刘润侠;王坤正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前中医药术语英译的研究和实践都有长足的进展,但并不统一.本文拟就病因学的英译进行初步探讨,以求对中医药术语英译的统一化和标准化略尽绵薄之力.
作者:张庆荣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复制膝骨性关节炎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用改良Hulth造模法复制膝骨性关节炎,进行X线摄片、透射电镜、关节滑液及血液检测.结果(1)正常组膝关节面平整光滑,细胞及胞膜完整;模型组膝关节内侧间隙明显变窄,关节面粗糙变形,有骨赘,软骨细胞萎缩,胞核固缩,胞膜破损;(2)造模后8周、16周关节滑液内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和血清中两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模型组明显升高,16周关节滑膜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模型组明显下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改良Hulth造模法复制膝骨性关节炎较Hulth法操作简单、创伤小,可保持一定的膝关节稳定性,有利于动物模型复制的成功.
作者:刘献祥;李西海;周江涛 刊期: 2005年第12期
为了探讨细胞因子在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乙肝)中医各证型中的作用,本课题选择临床上常见的慢乙肝湿热蕴脾证开展研究,通过动态观察慢乙肝湿热蕴脾证患者治疗前后γ-干扰素(IFN-γ)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了解细胞因子对慢乙肝湿热蕴脾证病理机制的影响,进而为慢乙肝的中医辨证治疗打开新的思路.
作者:陈锦芳;郑春素 刊期: 2005年第12期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中常见的上消化道症候群,笔者于2003年8月-2004年12月,采用柴芍六君子汤加入鸡矢藤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平;黄铭涵;张烈湖;张强;王元梁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患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TRAIL)死亡受体(Death receptor,DR)sDR4和sDR5的水平及生脉注射液对其影响.方法64例CHF患者随机分为生脉注射液治疗组(生脉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并设健康对照组.采用夹心ELISA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浆中sDR4和sDR5水平.结果CHF患者sDR4和sDR5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人,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随着心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而升高.生脉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血浆中sDR4、sDR5水平降低,生脉治疗组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TRAIL死亡受体DR4和DR5水平与心功能损害程度关系密切,可能在CHF患者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生脉注射液可降低CHF患者的sDR4、sDR5水平,在减缓CHF进程、改善心功能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洪燕;谢文;陈长生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平消胶囊在晚期乳腺癌治疗中的价值和作用.方法142例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单纯内分泌药物治疗组(简称内分泌组)27例、内分泌药物加平消胶囊组(简称内分泌结合组)27例;单纯化疗组(简称化疗组)44例、化疗加平消胶囊组(简称化疗结合组)44例,分别比较单纯内分泌药物或化疗治疗组与联合平消胶囊治疗组的缓解率、疾病进展时间、生存期、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较单纯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明显延长(P<0.05)、生活质量提高(P<0.05);联合组和单纯组在缓解率及不良反应方面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平消胶囊能提高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疾病进展时间,与化疗或内分泌药物共同用于治疗晚期转移性乳腺癌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清媛;赵文辉;来玉娟;康欣梅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强骨胶囊治疗对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骨密度(BMD)及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对65例原发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手法整复固定后,测定患者股骨颈骨密度值,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3例)及对照组(32例).治疗组强骨胶囊每次1粒(180 mg)口服,每日3次;对照组迪巧维D钙咀嚼片每次2片(1 500mg)口服,每日1次,两组共服用药物3个月.患者每月行X线照片检查,观察骨折断端骨痂生长情况并进行疗效对比;治疗3个月后再次测定股骨颈骨密度值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2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骨痂形成时间短、数量明显增加,骨皮质增厚;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为(9.4±2.5)周,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12.5±2.9)周,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骨密度治疗前(0.621±0.085)g/cm2,治疗后(0.646±0.090)g/cm2,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强骨胶囊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能促进骨痂提早形成,增加骨痂生成的数量,增加骨密度,改善骨结构,减少外固定时间.
作者:马树强;王坤正;党晓谦;张明宇 刊期: 2005年第12期
安效先主任医师从事中医儿科医疗、教学、科研30余载,治学严谨,治疗儿科疑难杂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随师近3年,所获颇丰,现仅将他应用桂枝汤加减方治疗儿科多种病症的经验总结举例如下.
作者:彭征屏;冀晓华 刊期: 2005年第12期
宫颈糜烂是妇女常见病,斯娜格膜是治疗宫颈糜烂的一种新药.笔者通过对136例宫颈糜烂患者进行前瞻性的随机对照研究,比较宫颈局部应用斯娜格膜与微波治疗的疗效差别,了解斯娜格膜的治疗效果.
作者:陈宜斌;李新宪 刊期: 2005年第12期